《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第5/14页


  汉朝一如同一时期的罗马那样繁荣兴盛,见证了中国的征服和扩张过程,目睹了石雕艺术的飞速发展,亲证了纸的发明。在周朝,丝绸、象牙与中国漆得到全面的发展。此时仍延续着侠义和英雄崇拜的传统。在汉中叶--大约在西方基督教兴起时期--佛教由海外的印度传教士传入中国,一些传教士经由突厥地区,一些经由海路到广州。佛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宗教,佛教的传入标志着中国第一次与外面的世界有了重大的联系。
  政治上,汉朝是中华帝国的开始,因为它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随后的两千年。甚至今天,中国人自豪地称自己为"汉人",比起在朝代中被同化的异族来说,汉逐渐蕴涵着"种族的中国人"的含义。
  同样在"唐"这个词中也有这样的含义。汉朝之后,唐朝统治延续了大约四百年,中华帝国的疆界达到最大。有一百多年,唐朝疆域向西就在今天苏联的塔吉克斯坦,接近里海。中国的公主下嫁给西藏的首领并把西藏,将中原的丝绸、茶叶及文化带入西藏地区。在南面唐朝边界延伸到印度支那,中华帝国疆域到尼泊尔与印度尼西亚岛屿。中国移民生活在国外--特别那些来自中国南方的中国人,像在美国的大多数中国商人--仍然把他们视为唐人(在广东话中称为唐人),将他们的故乡视为唐人的故土。

第22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2)
  从公元三世纪一直到七世纪,盛唐出现,佛教在唐朝愈发重要。古诗高度繁荣,文学批评和绘画开始起步,雕塑长足发展(在佛教的影响下)。不只是茶发明之后,人们在这一时期不仅是对茶的兴趣,而是与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的"清谈"。"清谈"不只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且在历史上被看做四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清谈"表明存在一个确定的休闲阶层,同时那些人的精神是自由的(超然于政治之外)。那些人一边摇着用长长的丝绸般马尾制成的蒲扇一边轻轻地梳理自己的胡须,沉浸在艺术、现实与人生目的以及人生虚空的玄谈中,这非常流行。返回自然的道教非常盛行。书法或者漂亮的文字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巨佛与佛教场景雕刻中,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一个高峰。
  随着唐朝向西和向南的伟大扩张,中国文化也走向繁荣。这是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因为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他们都生活在八世纪,二人前后相继出生在十年间。在民间佛教风行,在宫廷道教盛行。帝国的考试制度在这时得已确立。
  这也是一个与阿拉伯世界频繁联系的时期,因为东面的阿拉伯帝国的边界到了中华帝国的西面边界。
  唐朝对所有的宗教坚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基督教徒和穆斯林能在自己的教堂和清真寺中做礼拜。在都城,有一特别的区域作为波斯人的居住区。一个波斯王,从冉冉上升的阿拉伯权力中心离开,来到这里生活并最后死在唐朝的都城西安。应该提到的还有中国伟大的旅行者玄类穿越帕米尔高原,抵达阿富汗和印度,十七年后返回祖国成为一位梵文学者。他与一些同道者翻译了佛教经典文献六百多卷。
  在唐朝,发明了火药,航海指南针在十一世纪之前已完善起来,印刷术的发明(十世纪),这些经由阿拉伯商人为欧洲知晓。炼丹术(四世纪的中国文献对炼丹术有完整的记载),造纸术和扑克通过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也是可能的。
  有趣的是不断完善的航海指南针。正如有时人们强调在黄帝时代就发明了指南针,这不是真的。但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时人们就知道了磁石的惊异特性。秦始皇害怕被暗杀,他的卧室门用磁石砌成,这样任何人用暗藏的武器都会被检测出来。在一世纪明确提到一个指南针的杯子,到三世纪一个称为"指南针"的机械结构已存在。它总是伴随在帝王的随从身边,其形状为一个木制的小雕像,其指针朝南。但是这纯粹是一个机械装置并与驱动轮相协调。在五世纪发明了自动记载旅程的仪器。在十一世纪出现了第一个完整地记载航海指南针的文献,其中叙述了人工用磁石制作指南针的方法,但是极有可能的是这个发明已为唐朝的海员所熟知。
  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入侵之前,最后一个伟大的汉人王朝是宋朝。这个朝代为中国文化作出一些重大的贡献。首先,引入一种新的儒家哲学流派,并在哲学化的佛教影响下发展起来,佛教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模式并影响至近世。儒教变得更心理化,关注心中的各种欲望。它也更观念化和一元化,它的基础是对普遍理性的信念,即"理"。这就是理学,或是理性的哲学。中国绘画在这一时期也异常繁荣,搪瓷的发明导致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得到大量的运用。宋朝瓷器以其纯白与精巧的形式闻名。多色瓷器在后来的明朝得到发展。
  九 西方人在中国
  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时,中国第一个成功的外来入侵者蒙古人踌躇满志地打败宋朝,并把他们赶到南方。但是中国社会仍然是高度文明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述的许多事情让西方读者惊奇不已。其中提到一件烧黑色岩块(煤炭)的事情,有些读者拒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游记还提到使用纸币的事情,这在十一世纪发明出来,当时商业印刷刚开始不到半个世纪。马可・波罗也频繁提及遇到的中国基督徒,不但在中国的突厥地区遇到,而且在中国的东南还遇到过。

第2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3)
  元朝存在不到一百年时间,标志着在伟大蒙古王朝的灿烂文化、明朝繁荣但缺乏创造性的文化和随后的满族王朝文化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断裂。
  唐朝以诗歌和短篇小说闻名,而宋朝以哲学,元朝以喜剧,明以小说闻名。但是从元朝以后--"近代"中国历史开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交往越来越频繁。马可・波罗之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从未中断过。
  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激发了欧洲人的想像力,人们开始寻求一条到东方的捷径。哥伦布在探寻到东方的路线时发现了美洲。葡萄牙的海员在15、16世纪到达中国的沿海。葡萄牙人将烟草传入中国,随后天主教传入中国。
  天主教的传教士对明朝朝野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个叫马图・瑞斯(1552-1610),他不仅穿中国服装,而且学习儒家经典和中国的礼仪。这些天主教徒在帝国的宫廷中找到了乐趣,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封为宫廷天文学家。瑞斯也翻译欧洲的物理学、天文学和地理学书籍,给中国介绍欧洲文艺复兴,一如马可・波罗给西方介绍中国一样。
  后来荷兰商人和英国商人来到中国。从16世纪开始中国在一些港口为商人提供便利,但这时已完全不同。从19世纪开始,西方列强用舰船敲开中国的大门,海洋这曾经帮助中国与世隔绝并使得中国免遭入侵的地利,突然之间成为列强到达中国海岸的通道。中国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战败之后,这场战争是在一个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臣在港口虎门焚烧成堆的英国鸦片之后开始的。中国被迫对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这是西方欧洲列强在中国殖民扩张的时期。中国与英国、法国和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失败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掠夺颐和园,火烧无价的善本图书馆。中国已饱受内乱之苦,渐渐地失去自己的主权。法国以武力取得印度支那。西藏成为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不断讨价还价的对象。日本在1895年占领台湾。
  这些事件迅速地成为气候。1898年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因为一位传教士的死,中国被迫将青岛赔偿给德国,划山东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有步骤地掠夺突厥地区:如今"租借"东北的旅顺和大连。英国"租借"九龙(与香港相对的内陆城镇)和威海卫,在那里长城连接渤海湾中的中国海。这些事件表现出的奇怪情形使得中国人异常的愤怒。这种特权意味着在中国的外国人可以不遵守中国的法律,不能被中国的警察逮捕。中国人对这些入侵者的憎恨被冠上"反外国"的罪名。一个名为孙逸仙的年轻的中国革命者,看到依靠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终将是泡影,他在汲取西方民主观念之后成立革命团体,这也是在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的国民党的前身。
  同时,一幕大戏还在没落的清朝宫廷中,在年轻的光绪帝与他的伯母之间上演,顽固无知的慈禧太后五十年来一直阻碍中国的进步。1898年光绪帝以改革的名义颁布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一史称"百日维新"。改革遇到慈禧大后的暗中反对,改革派密谋将这个无知的妇人赶下台。一个被光绪帝信任的将军背叛了他,随后光绪帝被软禁。
  然而,公众反对外国入侵者却此起彼伏,这些力量在不断地聚集,1900年义和团运动大爆发。这些成员是一个个信仰超神灵的乌合之众,相信神灵附身使得子弹都不能穿透他们,慈禧太后也相信他们。灾难性的失败随之而来。在西方联军开进北京的当儿,慈禧与她的侄儿仓皇逃离北京。
  中国的革命者懂得中国在外来列强侵略下不能生存,除非中国迅速地进行改革,如今革命者一分为二,形成了保皇党人和共和党人。保皇党人主张在专制的制度内改革;共和党人主张推翻满族政权,成立共和国。最终作出改革决定的既不是保皇党也不是共和党,而是懒散的满族朝廷自身。甚至在义和团兴起和中国人失败之后,中国人还在期盼和等待又一个八年,然而一无所获。年轻的皇帝被软禁在"孤岛上",1908年慈禧与年轻的光绪帝死后,中国人对软弱的清廷彻底失望了,名义上由一个叫"宣统"即溥仪的四岁男孩统治中国。中国人的耐心彻底耗尽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清政府。1912年在形式上标志了中华民国的开始。

第24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4)
  十 今日中国
  孙逸仙博士是中华民国的创建者,1930年朱频到达北京时,他已逝世。他的衣钵传给了一个青年男人--蒋介石。
  蒋介石在广东领导了北伐战争,最后重新统一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向北开进,轻轻松松地整编了各省的军阀。到1926年底国民党人已到达长江边上的汉口。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北京。在北方仍盘踞着许多实力强大的军阀,但是国民党采取不同的战略安排,这些军阀被征服、吸收和化整为零。到1930年冬天,国民党统治下的统一国家建立起来。
  从1930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七年是国家重建的七年。国民党处在兴盛期,还没有进入老年。年轻的中国充满希望、自信和乐观。男人穿着卷袖的衣服而女孩穿着短袖衫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分裂和压抑之后重新统一起来,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空军在训练;港口在建设;铁路在迅速地延伸;医院、大学和博物馆在修建。就在1937年7月7日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之前
  (北京城外的卢沟桥事变),在汉口附近一座双层钢建大桥刚刚落成。
  日本人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深刻而恐怖。一个强大、统一与现代的中国击碎了日本天皇统治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叫嚣的"大亚帝国"的梦想。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国人民向西迁移到不受日本占领的自由之地,主要迁移到四川省的山区,在这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建立了战时临时首都。全部的工厂,还有机械设备,用船和人力沿着长江搬运到内陆。男人、妇女与儿童携带着细软,乘坐车船、骡子或任何可能的交通工具一起迁移到内陆。中国在撤退之后失去大片的河山。蒋介石的战略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一战略得到人们抗日情绪的支持,从来没有在优势的武力下屈服。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的盟友。但是在之前的1940年,迫于日本的压力,英国关闭了缅甸公路,这是中国惟一的一条来自外国的物资供给线,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和农民为修建它付出艰辛的劳动。
  然而,中国正在迅速面临经济崩溃的危险。在经历战后第一年的希望之后,国家士气低落、绝望与茫然。国民党军队缺衣少食,不受重视,堕落到可怜的地步。
  从1945年7月一直到1946年5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满洲里。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满洲里的战争开始了。"中国问题专家"向蒋介石的盟友宣称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共产党人。在外来压力和反对这种判断的压力之下,腐败的国民党军队被迫从察尔汗
  (Kalgsn)撤退。这个战略性的铁路中心控制着通往满洲里的门户,这为争夺日本军事装备的中国共产党打开了一扇大门。装备并不精良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开进满洲里,三年后他们用大炮连续七十二小时攻夺下了炮轰锦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腐败日益盛行,人们对通货膨胀日益不满。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大陆的统一,蒋介石政府逃到台湾,成为那些国民党遗老们的堡垒。
  在亚洲,中国人的数量在稳定的上升,这并不是好事,人口过剩意味着更多的贫困人口。过多的花如果种植得太近退不会灿烂绽放的。如今官方宣布中国人口达到六亿五千万。
  大约一千万的中国人移居到海外,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非洲、南北美洲和欧洲。中国人过着独居或群居的生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在纽芬兰岛、特尼尼达、德瑞斯顿、巴黎、伦敦、纽约和海伦娜......他们没有领事保护的权益,像水一样渗透到各处并为各种现实的目的生活下去,他们从来不去考虑它。他们总是懂得最好的保护就是善良的行为,努力地工作,专注自己的事业与节俭储蓄,除了这些和不多的亲戚之外他们一无所有,他们在世界各地顽强地生活着。
  海外的华人通常通过他们的节俭、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但是在欧洲与美国,他们常常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返身回到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已阻碍他们融入到他们生活的国家之中。他们仍然是中国人。这些普遍的标志是:专注自己的事业,不寻求政治保护、平常心,善意的幽默、对个人关系的极端重视。他们仍然个性十足;他们可能富有也可能不富有,但是他们喜欢那种生活状态。他们相信一切文明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作为一个独立和自尊的个体而生存,人们能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并追求他们的种目标。

第25节:民族的性格(1)
  民族的性格
  一 中国人的国民性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国家和人一样,总是贪生想活,与其聪明而早死,不如糊涂而长寿。中国向来提倡敬老之道,老人有什么可敬呢?是敬他生理上一种成功,抵抗力之坚强;别人都死了,而他偏还活着。这百年中,他的同辈早已逝世,或死于水,或死于火,或死于病,或死于匪,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侵其中,而他能保身养生,终是胜利者。这是敬老之真义。敬老的真谛,不在他德高望重,福气大,子孙多,倘使你遇到道旁一个老丐,看见他寒穷,无子孙,德不高望不重,遂不敬他,这不能算为真正敬老的精神。所以敬老是敬他的寿考而已。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中国有五千年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而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少的旱灾水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蹂躏,还有更可怕的文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而中国今日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这种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老字还有旁义。就是"老气横秋","脸皮老"之老。人越老,脸皮总是越厚。中国这个国家,年龄总比人家大,脸皮也比人家厚。年纪一大,也就倚老卖老,荣辱祸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为意。张山来说得好:"少年人须有老成人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人之襟怀;"就是少年识见不如老辈,而老辈襟怀不如少年。少年人志高气扬,鹏程万里,不如老马之伏枥就羁。所以孔子是非常反对老年人之状况的。一则曰"不知老之将至",再则曰"老而不死是为贼",三则曰"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戒之在得是骂老人之贪财,容易患了晚年失节之过。俗语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就是孔子的意思。姐儿是讲理想主义者,鸨儿是讲现实主义者。
  大是伟大之义。中国人谁想中国真伟大啊!其实称人伟大,就是不懂之意。以前有黑人进去听教师讲道,人家问他意见如何,他说"伟大啊"。人家问他怎样伟大,他说"一个字也听不懂"。不懂时就伟大,而同时伟大就是不可懂。你看路上一个同胞,或是洗衣匠,或是裁缝,或是黄包车夫,形容并不怎样令人起敬起畏。然而试想想他的国度曾经有五千年历史,希腊罗马早已亡了,而他巍然获存。他所代表的中国,虽然有点昏沉老耄,国势不振,但是他有绵长的历史,有古远的文化,有一种处世的人生哲学,有文学,美术,书画,建筑足以西方媲美。别人的种族,经过几百年文明,总是腐化,中国的民族还能把河南犹太民族吸引同化。这是西洋民族所未有的事。中国的历史比他国有更长的不断的经过,中国的文化也比他国能够传遍较大的领域。据实用主义的标准讲,他在优胜劣败的战场上是胜利者,所以这文化,虽然有许多弱点,也有竞存的效果。所以你越想越不懂,而因为不懂,所以你越想中国越伟大起来了。
  二
  老实讲,中国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在生理上也有相当的腐化,文明生活总是不利于民族的。中国人经过五千年的叩头请揖让跪拜,五千年说"不错,不错,"所以下巴也缩小了,脸庞也圆滑了。一个民族五千年中专说"啊!是的,是的,不错,不错,"脸庞非圆起来不可。江南为文化之区,所以江南也多小白脸。最容易看出的是毛发与皮肤。中国女人比西洋妇人皮肤嫩,毛孔细,少腋臭,这是谁都承认的。
  还有一层,中国民族所以生存到现在,也一半靠外族血脉的输入,不然今日恐尚不止此颓唐萎靡之势。今日看看北方人与南方人体格便知此中的分别。(南人不必高兴,北人不必着慌,因为所谓"纯粹种族"在人类学上承认"神话",今日国中就没人能指出谁是"纯粹中国人"。)中国历史,每八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实不是因为王者,是因为新血之加入。世界没有国家经过五百年以上而不变乱的;其变乱之源就是因为太平了四五百年,民族就腐化,户口就稠密,经济就穷窘,一穷就盗贼瘟疫相继而至,非革命不可。所以每八百年的周期中,首四五百年是太平的,后二三百年就是内乱兵匪,由兵匪起而朝代灭亡,始而分裂,继而迁都,南北分立,终而为外族所克服,克服之后,有了新血脉然后又统一,文化又昌盛起来。周朝八百年是如此。先统一后分裂,再后楚并诸侯南方独立,再后灭于秦。由秦至隋也是约八百年一期,汉晋是比较统一,到了东晋便五胡乱华,到隋才又统一。由隋至明也是约八百年,始而太平,国势大振,到南宋而渐微,到元而灭。由明到清也是一期,太平五百年已过,我们只能希望此后变乱的三百年不要开始,这曾经有人做过很详细的统计。总而言之,北方人种多受外族的混合,所以有北方之强,为南人所无。你看历代建朝帝王都是出于长江以北,没有一个出于长江以南。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吃面的可以做皇帝,而吃米的不能做皇帝。曾国藩不幸生于长江以南,又是湖南产米之区,米吃得太多,不然早已做皇帝了。再精细考究,除了周武王秦始皇及唐太祖生于西北陇西以外,历朝开国皇帝都在陇海路附近,安徽之东,山东之西,江苏之北,河北之南。汉高祖生于江北,晋武帝生于河南,宋太祖出河北,明太祖出河南。所以江淮盗贼之薮,就是皇帝发祥之地。你们谁有女儿,要求女婿或是要学吕不韦找邯郸姬生个皇帝儿,求之陇海路上之三等车中,可也。考之近日武人,山东出了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出了齐燮元,李景琳,强之江,鹿钟麟。河南出一袁世凯,险些儿就登了龙座,安徽也出了冯玉祥,段祺瑞。江南向来没有产过名将,只出了几个很好的茶房。

第26节:民族的性格(2)
  三
  但是虽有此南北之分,与外族对立而言,中国民族尚不失为有共同的特殊个性。这个国民性之来由,有的由于民种,有的由于文化,有的是由于经济环境得来的。中国民族也有优点,也有劣处,若俭朴,若爱自然,若勤俭,若幽默,好的且不谈,谈其坏的。为国与为人一样,当就坏处着想,勿专谈己长,才能振作。有人要谈民族文学也可以,但是夸张轻狂,不自检省,终必灭亡。最要紧是研究我们的弱点何在,及其弱点之来源。
  我们姑先就这三个弱点:忍耐性,散慢性及老猾性,研究一下,并考其来源。我相信这些都是一种特殊文化及特殊环境的结果,不是上天生就华人,就是这样忍辱含垢,这样不能团结,这样老猾奸诈。这有一方法可以证明,就是人人在他自己的经历,可以体会出来。本来人家说屁话,我就反对;现在人家说屁话,我点头称善曰:"是啊,不错不错。"由此度量日宏而福泽日深。由他人看来,说是我的修养工夫进步。不但在我如此,其实人人如此。到了中年的人,若肯诚实反省,都有这样修养的进步。二十岁青年都是热心国事,三十岁的人都是"国事管他娘"。我们要问,何以中国社会使人发生忍耐,莫谈国事,及八面玲珑的态度呢?我想含忍是由家庭制度而来,散慢放逸是由于人权没有保障,而老猾敷衍是由于道家思想。自然各病不只一源,而且其中各有互相关系;但为讲解得清楚便利,可以这样暂时分个源流。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过犹不及;在中国忍辱含垢,唾面自干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等于天理。贫民遭人欺负,也叫忍耐,四川人民预缴三十年课税,结果还是忍耐。因此忍耐乃成为东亚文明之特征。然而越"安排吃苦"越有苦可吃。若如中国百姓不肯这样地吃苦,也就没有这么许多苦吃。所以在中国贪官剥削小百姓,如大鱼吃小鱼,可以张开嘴等小鱼自己游进去,不但毫不费力,而且甚合天理。俄国有个寓言,说一日有小鱼反对大鱼的歼灭同类,就对大鱼反抗,说"你为什么吃我?"大鱼说:"那么,请你试试看。我让你吃,你吃得下去么?"这大鱼的观点就是中国人的哲学,叫做守己安分。小鱼退避大鱼谓之"守己",退避不及游入大鱼腹中谓之"安分"。这也是吴稚晖先生所谓"相安为国",你忍我,我忍你,国家就太平无事了。
  这种忍耐的态度,我想是由大家庭生活学来的。一人要忍耐,必先把脾气炼好,脾气好就忍耐下去。中国的大家庭生活,天赋给我们练习忍耐的机会,因为在大家庭中,子忍其父,弟忍其兄,妹忍其姊,侄忍叔,妇忍姑,妯娌忍其妯娌,自然成为五代同堂团圆局面。这种日常生活磨练影响之大,是不可忽略的。这并不是我造谣。以前张公艺九代同堂,唐高宗到他家问何诀。张公艺只请纸连写一百个"忍"字。这是张公艺的幽默,是对大家庭制度最深刻的批评。后人不察,反拿百忍当传家宝训。自然这也有道理。其原因是人口太多,聚在一起,若不相容,就无处翻身,在家在国,同一道理。能这样相忍为家者,自然也能相安为国。
  在历史上,我们也可证明中国人明哲保身莫谈国事决非天性。魏晋清谈,人家骂为误国。那时的文人,不是隐逸,便是浮华,或者对酒赋诗,或者炼丹谈玄,而结果有永嘉之乱,这算是中国人最消极最漠视国事之一时期,然而何以养成此普遍清谈之风呢?历史的事实,可以为我们明鉴。东汉之末,子大夫并不是如此的。太学生三万人常常批评时政,是谈国事,不是不谈的。然而因为没有法律的保障,清议之权威抵不过宦官的势力,终于有党锢之祸。清议之士,大遭屠杀,或流或刑,或夷其家族,杀了一次又一次。于是清议之风断,而清谈之风成,聪明的人或故为放逸浮夸,或沉湎酒色,而达到酒德颂的时期。有的避入山中,蛰居子屋,由窗户传食。有的化为樵夫,求其亲友不要来访问,以避耳目。竹林七贤出,而大家以诗酒为命。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一人带一铁锹,对他说"死便埋我",而时人称贤。贤就是聪明,因为他能佯狂,而得善终。时人佩服他,如小龟佩服大龟的龟壳的坚实。

第27节:民族的性格(3)
  所以要中国人民变散慢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换句话说,要中国人不象一盘散沙,根本要着,在给与宪法人权之保障。但是今日能注意到这一点道理,真正参悟这人权保障与我们处世态度互相关系的人,真寥如晨星了。
  二 中国人之聪明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面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绝顶聪明语也。故在中国,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能发明麻将牌戏及九龙圈者,大概可称为聪明的民族。中国留学生每在欧美大学考试,名列前茅,是一明证。或谓此系由于天择,实非确论,盖留学者未必皆出类拔萃之辈,出洋多由家庭关系而已。以中国农工与西方同级者相比,亦不见弱于西方民族。此尚系题外问题。
  惟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所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世上进化,诚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为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之安。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则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亦极精微之道也。
  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中国之积弱,即系聪明太过所致。世上究系糊涂者占便宜,抑系聪明者占便宜,抑系由聪明转人糊涂者占便宜,实未易言。热河之败,败于糊涂也。惟以聪明的糊涂观法,热河之失,何足重轻?此拾得和尚所谓"且过几年,你再看他"之观法。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否所知者,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吾读朱文公《政训》,见一节云:
  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事过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理会事。且恁鹘突,才理会得 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轻挫抑,则自悔其

当前:第5/1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