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入赘后》第290/320页


  ……
  承殿是周文帝私下会面大臣的场所。
  瑜王在此等候,他匆匆地赶来,倒像是他被召见。
  “皇叔今日进宫所为何事?”
  “臣听闻,楚熹一早来向皇后请安?”
  “是啊。”周文帝好脾气的笑笑:“她在江南虽手握重权,但自幼长在小门小户,生平第一次到帝都来,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见过了朕,便格外好奇皇后的模样。”
  瑜王眉头紧皱,简直能夹死苍蝇:“陛下未免将那楚熹看的太简单了,当日围攻常德,若非她凭空变出十万兵马,帝军怎会落败。”
  周文帝道:“她身边有祝宜年那等谋士,又有所向披靡的战神仇阳,自然久负盛名,皇叔不曾见过她,不知她本性,其实与寻常女子并无太多差别。”
  瑜王急着入宫面圣,只是想探一探周文帝虚实,现下见周文帝打着太极避重就轻,心中已有定论。
  这位活在他羽翼之下,朝不保夕的年轻皇帝,是要在他眼皮子底下玩弄帝王权术,意图利用江南势力来制衡他。
  瑜王不禁暗自冷笑。
  重兵在手,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无用功。
  他麾下十万大军就在辉瑜边界之地,薛军区区两万精锐,再怎么凶悍也抵不过他里应外合。
  待他杀了周文帝,把罪责往薛进身上一推,便可干脆利落的除掉江南那两个心腹大患,届时再扶持太子登基,打着匡扶周室大业的旗号,名正,言顺,整个辉瑜十二州,任谁也挑不出他的错,若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趁乱起兵,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祸国反贼。
  而此番谋划,只缺一个薛进弑君的名目。
  瑜王拿定主意,立时舒展眉头。
  “哦,陛下这么一说,臣倒是真想见一见这安阳楚霸王。”
  “过两日朕会邀他们夫妻二人进宫赴宴。”周文帝笑得颇为轻松:“朕以为,这天底下没有解不开的仇恨,薛进在江南极得民心,想必也不愿为了那些陈年旧事让百姓深陷苦海,只要他们答允与元儿这桩姻亲,往后江南江北便可安堵如故了。”
  “是啊。”瑜王点头附和:“为了大周江山永固,为了大周子民安生,陛下也该与薛进化敌为友才是。”
  听瑜王这么说,周文帝更加欣喜:“那后日宫宴,请皇叔务必放下心中芥蒂。”
  “自然,自然。”
  瑜王满口答应着,可一走出承殿,便换了一副嘴脸,他将奉命送他出宫的内侍唤到身旁,低声吩咐道:“转告皇贵妃,宫宴那日定要设法让皇帝和楚熹暗行苟且,再由她亲自撞破,以将产惊胎之名公之于众,无论如何,要使得薛进在文武百官面前受尽屈辱。”
  瑜王这算盘打得极好,一旦事成,薛进和周文帝之间便是新仇加旧恨,绝无化解的可能,而周文帝也难以再用薛进制衡瑜王,瑜王不仅铲除了潜在危机,还顺带手埋下一颗“弑君”的雷。
  进可攻,退可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
  楚熹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甚至做了一场噩梦。
  梦里,她骑着马在夜幕中奔逃,就在她以为自己将要逃出生天时,一支箭穿胸而过,滚热的鲜血染红了白马鬃毛。
  从马背坠落的瞬间,失重感格外逼真,楚熹猛然惊醒,下意识的抚摸胸口。
  还好,还好,一场梦而已。
  楚熹折身坐起,烦闷地揉了揉眼睛。
  这帝都看似水平如镜,实则剑戟森森,每个人都暗怀城府心机,虽不见血浸沙场、不闻硝烟弥漫,但亦如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种压抑的紧迫感,自楚熹和薛进成婚后,就再也没有体会过了。
  “少城主。”宫婢见她醒来,缓步走近卧房:“陛下在殿外等候多时了,少城主可要起身梳洗?”
  “他等了多久?”
  “将近一个时辰。”
  楚熹闻言,忙让宫婢替她更衣梳洗。
  帝都夏季漫长,秋季短暂,故而白昼温暖异常,时至黄昏便如一只脚踏入初冬。
  周文帝身着一袭暗红织金鹤氅,头戴着翡翠玉冠,端坐在窗下,神情沉静的盯着棋盘,没有丝毫等候多时的不耐。
  楚熹放慢脚步,轻轻走到他身旁。
  周文帝一无所觉,修长白皙的手指捏着一颗黑色棋子,正犹豫该放在哪里比较好。
  围棋博大精深,楚熹只在祝宜年的逼迫下学得一点皮毛,按祝宜年的话说,可以学而不精,却不可一窍不通,即便不能与人博弈,也要看懂棋盘之上胜负之势。
  “自己和自己玩还难成这样?”
  周文帝将棋子团进掌心,偏过头看她:“少城主走路怎么没声音。”
  楚熹笑道:“想吓你一跳,可惜你不给我面子。”
  周文帝无奈地摇了摇头:“若是叫人一吓就跳,如何能坐得稳皇位。”
  “嗯……也是,快别琢磨了,黑子明摆着输定了,不是说好去满香楼看花魁跳舞吗,走哇。”
  “黑子输定了吗?朕怎么觉得还有一线生机。”
  “那就先放着,改日再来下。”
  周文帝这才站起身,笑着说道:“少城主又不是今日来明日便要走,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陛下有所不知,我若太晚回去……算了,不说这个,怪扫兴的。”
  “那好,今夜不许说半句扫兴的话,谁若是说了,就自罚一杯。”
  楚熹爽快答应:“怕你不成,我酒量好得很呢。”
  周文帝望着她的眼睛,声音忽而轻柔:“朕拭目以待。”
  ……
  帝都建成之处,取四方十六州城砖,动用百万劳力建成了高十二丈的城墙,如今这城墙围着江南江北仅剩的烟云繁花。
  楚熹入城时蓦然想起了很久以前背过的一句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长乐街为帝都的中轴线,宽余五十丈,从永宁门一直延绵至皇宫正门外的朱雀门,长街两侧每相隔半丈便有一架七重玲珑灯,东海鲛人油做成的如小臂般粗的蜡烛自黄昏起便会点燃,燃尽之时将将黎明。
  这里没有战火,没有灾荒,没有沂江两岸延绵不休的战事,也没有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纷争,只有锦衣绣袄,宝马香车,从长乐街两侧的里坊鱼贯而出,欢声笑语好不自在。
  楚熹听见一个戴着帷帽的女子与夫君撒娇:“那尚书夫人新得了沧澜阁的双面绣扇,竟然就这么把我压过去了。”
  她夫君耸耸肩,取了腰间一枚玉佩给她:“明儿拿这去给她瞧,大雪山那里来的,我一千两银子刚换来。”
  那女子掀开帷帽纱幔,眼神闪闪发光,而比她眼睛更亮的事纱幔边上缀着的一排合浦珍珠。
  那珍珠一颗便可养活沂江边一户三口之家。
  而她这颗珍珠放在长乐街上,也不过尔尔。
  天下脚下,百年帝都,哪怕城墙之外危机四伏,流民草寇数之不尽,城墙之内仍然是一派红飞翠舞,花天锦地的富贵景象。至于那些着布衣穿草鞋的平民百姓,都藏身在繁华之下,如炊柴,如灯油,无声无息的烧尽,只为替高官权贵点燃这歌舞升平的不夜城。
  楚熹心里明白,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周王朝,正是被眼前跗骨之蛆般的权贵们一点点蚕食,因此,看着这奢靡浮华的长乐街,不免感到一丝悲凉与恐怖,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她眼中近乎百鬼夜行。
  楚熹强撑着挤出一抹笑,转过头对周文帝道:“好热闹啊!我原以为在万朝河上看的水戏,就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热闹的景象,怎料除了锦绣之都,江北还有这样一个不夜城!”
  周文帝嘴角的笑意同样有些勉强,是以并未察觉楚熹的异常:“少城主喜欢就好,再有不远,便是满香楼了。”
  “听陛下这意思,好像经常来?”
  “朕看起来是那种会到青楼寻欢作乐的人?”
  “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贺公子难道没听过这话?”

当前:第290/3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