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侠》第5/203页



《无侠》自今日起正式完成了,可恨承诺会尽快的完成未校对章节的校对工作。
  本书是我所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无论情节设计还是遣词造句都有极大不足,感谢读者包容。
  我承认,本书写到这里其实仅仅写了大纲中的一半,只不过迫于现实原因我不得不停笔。但我认为我并没有烂尾,而是给出了一个我自己可以接受的结局,书中能够公开的伏笔我都完成了对其的照应,其余没有呼应或揭示的细节部分并不是我遗漏了,而是我为后续之作(或许会有的续集)所预留的伏线,当然这些细节并不影响阅读。我确信,当我有一天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待小说创作的时候,我一定会首先弥补《无侠》未能完成的缺憾,希望能有这个机会!
  最后,感谢《无侠》的每一位读者,可恨在此衷心地祝福各位好人一生平安!







正文 楔子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4-18 11:36:32 本章字数:2547

“皇上,您……还没睡啊……”一个肤色白皙的中年男子轻轻将一只雕着五爪金龙的青花瓷茶盏放在了御书房的书案上,左手翘起指头牵住右边的宽大袖子,右手缓缓在茶盏上方扇动以驱散茶的热气。他神态专注的盯着茶盏中漂浮着的上品的龙井茶叶,手中动作一丝不苟,只是不知为何语气中略带焦虑。
  龙椅上十五岁的少年双手拄着书案、撑着脑袋,笑嘻嘻的看着这个颇为英武的内侍,遽尔言道:“刘公公,最近上奏折弹劾你的人可不少啊!”
  那中年太监闻听此言匆忙退后两步,大礼拜倒在地,也不多言只是高呼三声“皇上明鉴”后,不住地以头抢地。
  这少年皇帝啜了一口茶,起身伸了个懒腰后,走到了中年太监面前,伸手虚扶了一下。那太监见此手势,再拜了两拜,才战战兢兢的从地上爬起。
  “刘爱卿,你放心,朕岂是是非不分之人!朕才登基几个月,朝中的阁老们就不停的向朕要权,动不动就拿先皇压朕,真是一群坏人!朕看得明明白白,庙堂之上只有爱卿你和张永爱卿等人才是真心对朕之人!朕是绝不会让爱卿你受委屈的!”
  小皇帝正说着,那中年太监再次兀然跪倒,又是三稽首,口呼“圣上英明”。
  小皇帝一听这话顿时笑逐颜开,翻身在书案上取了一道刚写好的圣旨,递于中年太监。中年太监双手接过后举在头顶,又是三拜。
  “爱卿,平身吧!明个早朝朕就不去了,你自行代朕宣旨吧!――对了,豹房里的玩意儿和乐伎早就不新鲜了,该换一茬儿了!”小皇帝说完又打个哈欠。
  中年太监一边领旨谢恩、站了起来,一边偷瞄了小皇帝一眼,见其睡意朦胧,便小声地叮嘱道:“皇上,您要保重龙体,早早休息啊!”
  小皇帝的脸色阴沉了三分,眸子中却多出几分暖意。
  见小皇帝挥手示意自己退下,中年太监告了声退,趋步后退至门边后,方才转身走出御书房。
  御书房的大门吱哟吱哟的关闭了。门外的中年太监也学着小皇帝伸了个懒腰,志得意满的笑了笑,再也见不到半分敬畏之态和谨慎之姿。门内的小皇帝重新爬上了龙椅,饮了一口茶水,喃喃道:“刘健、谢迁啊,就算你们学刘瑾那样贪财聚敛、飞扬跋扈,朕都能容忍你们,毕竟人无完人。可你们千不该、万不该想方设法的总揽朝政,朕虽年幼却不是你们可以肆意欺凌的!”小皇帝缓缓的抬起头来,看着头顶那鎏金雕梁、碧瓦朱甍,轻声叹曰:“父皇,你说得对!你给儿臣留下的这一群人确实是朝廷栋梁,可儿臣就是不敢放心的用啊!”
  ――――――――――
  “唉,你听说了吗?”
  “什么事儿啊?”
  “昨个朝会上发生的大事啊!”
  “能没听说吗?!内阁首辅刘健老大人和次辅谢迁老大人同时致仕,这么大的事儿恐怕现在都传遍京城了吧!”
  “唉,阉宦当道啊!两位老大人不就……不就弹劾了刘瑾那阉贼嘛!现在这阉贼不但没倒台,反而奉敕令执掌东厂,还重建了西厂和内行厂,这下子天下官民都得……咳……”
  “嘘――连两位阁老那样的大人物都遭了秧,你我这样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吏跟着瞎掺合什么啊!喝酒,喝酒……”
  “对,对,对!莫谈国事!喝酒!喝酒!”
  ――――――――――
  “简直是自毁长城!哼!我早就说十五岁的小毛孩子不能当皇帝,你们还不信!你们看看,这才几天他就干出这样的事来!”一个满脸髯须的雄伟男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边拍桌子边愤概的说道。
  “嗯,叔父说得有理!……但不知您的意思是?”大堂左侧的一排座椅中,一个白面微须、衣着极为华贵的狼顾鸢视之人面带浅笑地问道。
  “我的意思?我哪有什么意思!别老看我,维护咱们朱家的万代江山,在座的人人有责!”髯须男子不满的冷哼道。
  “您是大家的长辈嘛!”白面男子恭敬地对答道。
  “少来!虽说本王辈分高,可你们当中不乏年纪比本王大的,身为长者这个节骨眼更应该挑起担子来!该死谏就死谏,该清君侧就清君侧……”
  “清君侧?!叔公,您才刚过不惑之年,不至于这么快就老糊涂了吧!虽说您是当今圣上的曾叔公,可您言辞举止间也不该这么肆无忌惮吧!”右侧的某个座椅上,一个俊朗脱俗、貌赛潘安的慵懒青年夸张的叫道。
  “好!好!你就当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吧!……哼哼!小四!你是先皇的亲弟弟,与先皇和当今圣上的关系比我们这些旁支都近,引导圣上走上正途这事儿就交给你了!”髯须男子拍案而起,冲着慵懒青年一瞪眼,转身挥袖进了内堂。
  主走客散,大堂中的众多王爷纷纷拱手告辞,相继走出了大堂。
  慵懒青年并没着急离开,只是又细细品味了一番手中茶杯里的贡品碧螺春。白面男子走上前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四侄儿哥哥,我也看好你哦!”因为年纪比慵懒青年小三岁,辈分却比他高出一辈,因此白面男子习惯称呼这名慵懒青年为“四侄儿哥哥”。
  慵懒青年一摸鼻梁,苦笑道:“我可没那本事,我看我还是开我的山庄、挣我的钱去吧!”
  ――――――――――
  “事情准备的怎么样!”
  “禀主公,一切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对目标们下手!”
  “记住,一定要斩草除根、毁尸灭迹,切莫留下半点线索!”
  “可是如此一来如何将这些事推到刘瑾头上,进而铲除掉这个屡次破坏咱们好事的奸贼?”
  “哼,一来,这些人都是这次‘倒刘运动’中地方上联名弹劾他的人,只有他刘瑾才有杀人动机;二者,正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才是他刘瑾做的!试想天下间除了他所执掌的‘三厂’外,还有哪个势力能同时杀害那么多朝廷命官,而不留下丝毫痕迹?!”
  “属下明白了!请主公放心,属下们一定将这次行动圆满完成!”
  ――――――――――
  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在不知不觉中暗流涌动,不知为何,远离庙堂的江湖也掀开了风波四起的新篇章





正文 第一章 出师闻噩耗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4-18 11:36:33 本章字数:2186

“做出你拿到的题目,三炷香内交卷。”手持戒尺的华服清癯长者面无表情的厉声说道。这是继君子六艺、武学后的最后一场考试了。亭内三十六人俱展开面前的试卷,而后无不提笔疾书。
  李纯钧看着“志士仁人”的题目笑了,这个题目早在八年前他就见过,八年前他的父亲就是凭借这个题目,以一手华美的八股文高中进士,继而仕途得意,直至三年前官至山东按察使司使的高位,他又如何能不会?
  但他并未“抄袭”父亲的文章,只是按照自己的见解,提笔飞书。
  三炷香后,亭内的三十六人一齐起身向监考官一拜,而后退身出门。方出门,李纯钧就听到身后大师兄的叹息声“哎,又要多待七年了!”
  这三十六人的大师兄赵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自打十三岁入门,在本门已经待了整整三届,本门武艺已不在除了掌门外任意一位师父之下,虽号称“朝圣殿”第二高手,但因文章极差从不被允许出师,致使二十一年未曾下山,至今江湖仍无人知晓这位本门高手的存在。
  李纯钧转过头来,对赵化笑笑:“大师兄,小弟这次若侥幸能出师,这七年来小弟所做的笔记便全送给大师兄,如何?”赵化摸摸了脑袋,对着这位极得老师欢心的师弟,笑道:“罢了吧,我这辈子都出不了师了,看来本门下一届收人,又只能收三十五个了。”李纯钧一脸无奈:“大师兄,你的武学天资连掌门都赞叹不已,若你能拿出练武三成的时间来修文,这文章是一定写的好的!”“哎,”赵化叹了口气,突然又来了精神,“明天你或许就要下山了,以后再也不能与你比武了,趁天色还早,走,与我打一回吧!”在本届的三十六名弟子中,李纯钧是唯一能和赵化拆招过百的“小高手”,因而颇得赵化欣赏。惊愕于大师兄态度转变之快的李纯钧还是答应了大师兄的请求,明天,或许他就可以踏入他向往已久的江湖,而武艺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得到大师兄的再次指点,能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说不定会对自己武艺的提升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呢!
  ――――――――――
  次日,本届可出师的弟子聚集在出云阁内,平时教导大家武艺、文学和君子六艺的师长们都早早来到,久未露面的大长老、劝学堂知堂包长老也端坐阁内。李纯钧看看身边兴高采烈的三十四位同门,就知道大师兄又要再念一届了,心底不禁为这位老大哥难过。包长老脸上皱纹满布,黑黑的脸颇似他的祖宗包拯,瘦削的躯体让人不禁怀疑他会被大风吹走,可是江湖中无人不知他独创武功“断月掌”的威名,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极具穿透力:“诸位,在这老夫先恭喜诸位顺利出师,从此或踏入江湖,或科举入仕,俱可一展宏图。你们都是天之骄子,因为你们皆降生于豪门世家,七年前方有机会拜入本门求学。本门享誉朝野,皆因本门弟子恪守门规,勤奋钻研,扬我门威,为官者清正廉明,在野者行侠仗义,才使得朝堂上皆知 ‘朝圣书院’贤才辈出,江湖中皆闻‘朝圣殿’乃当今江湖九大势力之一。汝等今日学成下山,切记遵守门规,见贤思齐,莫辜负本门师长教诲、堕本门声威!”
  望着身后巍峨的黄山,李纯钧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七年求学之地。正像包长老说的那样,他背负着“朝圣殿”的威名,同时还背负着家族的威名,虽然李家已然式微,已是五代单传……七年前他十五岁,父亲为了李家能重振声威,靠着先祖大唐卫国公李靖的名号和李家族谱送他来了近两百年闻名江湖的“朝圣殿”,还好从小有着不错的文学底子和家传功夫,没有在世家林立的“朝圣殿”被人小瞧,但他总觉得矮别人一头,本就没有兄弟姐妹的他在这里更加孤僻了,即使有个出不了师的还算得上朋友的赵化,可他还是自卑的,因为这个毕不了业的家伙是大宋皇室后裔、赵匡胤嫡脉,连长老们见了他都挺客气,更何况他还有那一身惊人的武学天赋……

当前:第5/20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