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万里行》第26/259页
很浓的杀气。
很显然,他的这句话说得很“难听”。得罪了许多人。
郑愿又加了一句:“这里的人做的事也非常奇怪。”
杀气更浓。
他难道不知道他是置身于一样虎狼之中吗?他何苦硬要捋虎须呢?
这里的人,一向不议论别人。
蒋操刚说了几句有关那十二条光棍的不大中听的话,满窗花就已提醒蒋操不要胡说了,郑愿这时却又公然向全镇人“宣战”,岂非不智之极?
蒋操毕竟属于镇中的老住户,郑愿却是个新来的。
镇里的人也许可以原谅郑愿。
“郑兄的话,在下听不懂。”蒋操勉强笑道:“这镇里的人和事真有那么奇怪吗?”
郑愿悠然道:“当然。”
“说来听听?”
郑愿微笑道:“就从我的杂货店说起吧!我刚来的时候,没想做杂货生意,可镇子里偏偏就只有这家杂货店想盘出去给我,我不想要都不行。”
蒋操茫然:“什么意思?”
郑愿叹道;“我的意思是说,我本想也开家酒楼,可最后还是卖起了杂货--原因很简单,酒楼已经有一家了,杂货店又是镇子里不可或缺的一种行当。”
蒋操还是没听明白。
郑愿苦笑:“直说了吧!我发现安宁镇里任何一种生意都只有一家。米店。市店。茶庄、客栈、酒楼、赌场。
杂货店,等等,等等。全都如此。”
酒楼里的气氛松弛下来了。
杀气虽还没彻底消失,但已很淡了。
蒋操大笑道:“郑兄,这你就不知道了。这是有原因的。”
郑愿道:“但我就是没想明白原因是什么。”
蒋操道:“当初安宁镇刚开始形成的时候,这里的确乱得很,经常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后来乱得实在不像样子了,大家就去请教孔老夫子,求他老人家拿个主意。”
郑愿道:“孔老夫子?”
蒋操道:“就是他老人家。他老人家是镇子里的老人了,而且又是读圣贤书的人,识字明理,又不是江湖人。
请他老人家拿主意。岂非正合适?”
郑愿由衷地点头;“的确正合适。”
蒋操道:“他老人家究竟是圣贤门徒,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哦?”
“他老人家说,镇子里的人,都是逃难来的,谁也不缺钱花,这之所以要避在这里,无非是想图个清静,何苦还要为生意上的事争吵呢?”
“这倒是真实话。”
“老人家说,既然都不想借这点生意发财,大家何不商议一下,一种生意只准一家做,这样不就相安无事了?”
“有道理!”郑愿鼓掌赞道:“这位孔老夫子真是有见识。”
酒楼上的气氛已完全松弛下来了,杀气已荡然无存。
蒋操笑道:“后来这镇子就有了这么一点不成文的规矩,一种生意只准一家做。镇子也就越来越平安了,所以后来才叫安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