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女》第574/663页


侯夫人真想好好训训儿子,怎么就想不开呢?枉想刘氏就是伍皇后,皇上再蠢也不会犯这样的错呀!
罢了,自己说再多离儿都不信,他若回到京城,就会相信自己所言了。只是何时才能回京呢?
老侯爷也看了孙儿写给儿媳妇的家信,自然气恼,人都死了,还存这些乱七八糟的念想,殊不知,当初一直瞒着他,就是不想生什么变故。
如今倒是让这小子自己查到了,看来这小子连自己和他亲娘都不信呀!不然怎么会私底下派人进京打听,却不肯全信自己写去的家书呢?罢了,这事情既然说开了,就没什么好瞒的。
老侯爷提笔就直接回信了,现在儿女私情是小,边城的战事才是大事。匈奴人缺少粮食,一定会燥动不安的,也不知那小子应付的如何。
老侯爷这家书没送走,就接到皇上的旨意,请老侯爷进宫。老侯爷也不知是何事,不过还是立马换上朝服进宫了。
养心殿里皇上并不见喜怒,不过眉心却微微皱着。老侯爷给皇上见礼,万公公就递上一封折子。老侯爷狐疑的看了眼折子,立马接过仔细的看起来,越看脸上的表情越多变。L

☆、第七百九十四章 开市

老侯爷也没想到孙儿会提出帮助匈奴意思,而且折子上面把匈奴如今的困境,莫家军所面对的难题,一一列举的很清楚。
这样看来,确实不打仗对匈奴也好,对南宫国也好,都是好事情。到少两国的百姓都不必受战乱的影响,再则不必无止境的供应粮草。
可是做为将军,不想打战只求和,这就不算一个好将军。而且老侯爷与匈奴人打了多年的交道,
最情楚匈奴人的本性了,他们最不守信用,也不讲信用,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不再骚扰匈奴的百姓呢?
老侯爷不知孙儿抽的什么精,可是老侯爷自己是坚决不认同帮助匈奴人的。
而且如果现在前方的主帅是老侯爷,老侯爷一定会与匈奴人不死不休,不管是家仇也好,还是国恨也罢,总之老侯爷对匈奴人是恨之入骨,又怎么可能去帮匈奴人过冬。
这场战事本就是匈奴人自己发动的,而且他们发动的理由就是想夺下边城。这场战事从春天打到入冬前停战,匈奴人因为战事更加增加了国家负担。
现在自然无粮草过冬,又想再继续发动战事,也不想想这形势于他们有多不利。自家那蠢孙儿怎么会生出这等仁慈之心,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其实莫离之所以写这封折子,就是料定了匈奴王会想明白,终会与自己合作。果然就要折子才递出边城,匈奴王就亲自约见莫离。
匈奴王觉得这场战事拉的太长了,长到整下匈奴国一年内,就在供给军队所需。
这也导致子民们根本没有肉,可以做成肉干存放起来。也根本没有多的时候去收集干草,存到入冬供给牲口们食用。
因为在过去的一整年里,所有的匈奴人都在拼命的养肥牛羊,供给前方的勇士们食用。
而往往一年的心血,就全给了这场战事。这也让匈奴王清楚的意识到,匈奴人根本不适合长线做战,也没有多余的粮草供第二年再与中原人开战。
除非好好的休养生息几年。至少让匈奴人像中原人一样。冬天不会是恶梦,不会是灾难,不必害怕冬天没有吃的。冬天会冻死。
这时候才能与中原人较量较量,不然就只能次次败在莫家军手中。不是因为匈奴的勇士不行,而是国力不能支撑战事。
不可能为了打败中原人,让整个匈奴国的子民全都饿死。到时候连子民都没有了。就算真打败了莫家军,入驻边城内。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匈王不顾主战派的反对,直接拍板与中原人合作,就是想要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
想要战胜中原,并非完全靠武力。匈奴国自身的实力也非常重要。不管怎么说,中原人能做到的,匈奴人只会做的更好。不就是种粮。不就是自己织布吗?这有何难的!
莫离对匈奴王提出互相交换商品,并且要求南宫国人。必需教匈奴人农耕织布。
这些条件之前就是莫离主动提出的,所以莫离直接就同意了。不过莫离也提出自己的条件,就是在两国维持停战期间,莫家军与匈奴王一样有权利和义务,保证不会发生任何意外。
如果有一方违反规矩定,不管是任何理由,任何原因。另一方都可以无条件的中止约定,而另一方不得有任何不满。
这一条是莫离提出来的,也是经过上次有匈奴人混进边城抢粮,抢女人后,让莫离强烈的意识到一点,自己防的再紧也终有漏洞,真正是要让匈奴王去约束他的子民。
匈奴王明白现在是匈奴有求于人,用粮食换到更多的吃食,还有那些皮毛换厚厚的棉花,衣裳,这些都是子民们真正需要的,
如果他们不会饿死,不会冻死,肯定不会犯险去边城内抢东西,之前吊在边城上的十几个匈奴人,已经让匈奴人有了害怕意识,
当然也让匈奴人更恨南宫国人。可是这件事情本就是匈奴人的的错,跑到人家城里抢东西,让人抓到了,自然只能任其发落。
莫离提出的条件,匈奴王立马就应下了,并且作下保证。莫离对此很满意,既然大的方向已经定下来了,接着就是商理细节。细节若能商量好,自己就需要说服皇上,说服爷爷支持自己的决定。
正好前方递到京城的折子,就全当是提一个醒,让皇上和爷爷不得不好好审视这些问题。
不过对于京城的决定,莫离并不十分看好,就爷爷那性子,是不会同意帮助匈奴人的。而皇上,莫离也没多少胜算。不过帮匈奴于公于私,莫离是做定了。
两方谈妥当之后,莫离与匈奴王就开始商量细节了。对于商品交换,互惠互利这个大好机会,莫离早就与边城内的商人谈过,商人们对于物品交换更感兴趣。
匈奴人的牛羊肉味道鲜美,很得各地有钱人,或者达官显贵们的喜爱。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匈奴人的毛皮,只有在匈奴人手中才能收到货真价实的上好皮子。
而这些皮子若运到京城,或者再不济运到江南去,那都可以挣到十几倍的银子呀!
而且匈奴人还产宝石,那些宝石匈奴人不能吃不能喝,可是对于京城贵妇们,却非常的钟爱。
因为宝石华美,可以做成首饰上,所以贵妇们都争着购买。这些宝石往往在边城花几十两银子,再到京城转才时,那就是几百两,
几千两银子。所以商人们听说匈奴与边城要开市,互惠互利,那心里激动呀!这可都是银子呀!
这也是为何在边城会有大量的商客,而且也会有黑市了,这些商人私底下就有与匈奴人做生意,
不过因为是黑市,所以没有保障,不过就算在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依旧有大量匈奴人与黑商人交易。
而莫离想要与匈奴开市,其中最大的前题就是安全。而最重要的一点,就必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场地。自然场地就选在城门口,
而且由两边出军队把守,不允许有抢东西,或者不等价交换,或者不合理交换的理情发生。
这样既可以维护中原商人的利益,也能让匈奴人得到保障,可以换回更多的粮食和用品。而这些事情具体实施下来,就必需要与商人商量,商人才更懂市场。

  第七百九十五章 开市 二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莫离知晓匈奴王急切的想要开市,想要用匈奴的宝石和牛羊换更多的吃食的冬衣。
  所以同意最快在五日内开市,同时也让匈奴王回去做好准备,地点就选在两军和谈的边城十里外。这样对两方都是安全的,而且两方必需派兵驻守。
  匈奴王也看出这位莫世子是真心的想要解决两方的战事,想要换来永久的和平,所以对于开市,也是很上心,并且希望开市后,
  能真正的给子民带来好处,也给让匈奴走上不一样的命运,不必永远居无定所,不必永远忍饥挨饿。
  中原的商人果然比匈奴人聪明多了,没费上几日的功夫,就立马把开市的方案商议好了。
  因为这些商人也需要开市挣银子,之前匈奴才一直与边城开战,直接导致这些商人的利益大大的受损,差不多大半年了,商人没一直干耗在边城,根本没走几单生意。
  这时候开市,于这些商人来说是天大的好机会,也许这次就是年前,最后一次机会。一次挣大钱的机会了,而且还可以光明正大的挣银子。
  莫离只是略微看了看,心中立马了然,看来这些商人还是不明白自己的意图。
  这是公开的开市,可不是商市,想要从匈奴人手中得到暴利,这是不可能的,也是目前情况下不允许的。
  既然想要在开市时好好做生意,就必需维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匈奴王又不笨,难道中原人会有探子,这些匈奴人就不会吗?
  他们的皮毛在这些商人手里,才挣到几十两的银子,可是商人一转手就卖几百两,这换成谁都受不了。
  匈奴王必定不肯,而且莫离希望这次的互市,不仅仅是给匈奴人机会,也是给自己与匈奴王交好的机会。莫离眼神一冷,扫向那些商人的目光,就更加阴沉了。
  “你们最好想清楚了,互市,是互相得利,可不是只便宜你们一方。匈奴人的东西既然货真价实,为何你们要故意从中占暴利呢?
  这价格上,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互市,该如何做好商人的本份。”
  莫离的话让底下的商人面上一红,其实商人们也看的清楚,莫世子就是想帮助匈奴人,不要让他们再与中原开战了,让老百姓太平度日。
  这样虽然大家少挣一点,可是这市场若是一直在,一直可以从匈奴人手中拿到宝石和牛羊,还有匈奴人特有的物产,好像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而既然谈妥了这边的商人,莫离立马就开始处理开市的事宜了。

当前:第574/66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