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之花样年华》第63/65页



高显仪沉吟了半天,道:“如今,你名下的产业其实都已亏空,拿在手里也是烫手的山芋,如果此时能找一个信誉好的,把产业都转到他名下,大家相信这个人的信誉,不来挤兑,或许可以度过这个难关。只是,要找个愿意接手这个烫山芋,又能取信于民的人却很难办。”

潘老爷有些沮丧,道:“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

高显仪也频频摇头。

潘老爷看着他,突然眼里一亮,不由分说,拉着高显仪的手,道:“如今说不得只好求县丞老爷救我一救!”

高显仪道:“老哥这是怎么说?”

潘老爷道:“想来想去,这清河县再也没有比县丞大人更合适的人了。你是咱们的父母官,老百姓不信你信谁!”

高显仪苦笑道:“原来老哥却把心思转到我身上来了。我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何救得你!”

潘老爷索性给他跪下:“如今我一家性命全在县丞大人手上,还请县丞大人救救则个。”

高显仪拉他不起,终于下定决心:“罢罢罢,我便泼了头上这顶乌纱帽,担这一回风险,谁叫咱们是一家子呢!”

潘老爷才感激涕零地站起来。

于是便把名下的钱庄、茶庄、绸缎庄全过给高显仪。

高显仪果然有办法,接手钱庄后,对外告示,对到钱庄存银子者,加付一分利息,愿兑付者,则敞开兑付银子。兑了两天,众人见县丞大人实力雄厚,又想他是县里的父母官,总有些信誉,大家贪图他的高利息,又纷纷把银子存了回来。一场大乱,才平息下来。

只是潘府经这一折腾,便只有数百亩田地和一处府邸,养不起这么多丫鬟小厮,便放的放卖的卖,家业顿时便衰败了。

正文 尾声

又是一年中秋。

金莲出嫁的日子。

她静静地坐在房里。

潘老爷因家业衰败,总想东山再起。那县丞高显仪是早有心谋他这清河第一富的家产,他还偏把他当好人,又屡次找他,要他帮自己再开个绸缎庄。

那高显仪谋到了他的家产,哪里还肯理他,总是闭门不见。

其实潘府这一场变故,全是因高显仪的一番手脚。清河县上贡绸缎的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高显仪先用这事骗空了潘府钱庄的银两,又传出钱庄兑不出银子的谣言,竟让潘老爷自愿上钩,把家产全都送给了自己。事成后,华成来讨绸缎庄,高显仪对他一番威吓,只把看不上眼的华府还他了事。华成也无话可说,后来怕高显仪找借口害他灭口,干脆把府邸卖了,带了家人远走他乡。高显仪整件事做得滴水不漏,把潘老爷完全蒙在鼓里。

潘老爷见高显仪不理自己,心里十分懊丧。一日,在太太房里喝茶,见着潘金莲,却突然想起一个讨好高显仪的主意。

“金莲,如今潘府也不比从前了,你在府里还吃得惯苦吗?”

潘金莲见老爷突然关心,有些奇怪,道:“咱们做奴婢的,哪里说得上什么吃不吃得惯苦,只是孝敬好主子便是咱们的本分吧。”

潘老爷道:“话虽这样说,你在府里委屈了这么多年,却颇苦了你。”

潘金莲道:“这是老爷关切了。”

潘老爷喝了口茶,装着有些无意地问道:“金莲,你今年多大了?”

潘金莲道:“奴婢二十一了。”

潘老爷点点头:“恩,大了,也该找个人家了。”

潘金莲道:“奴婢愿一辈子服侍老爷太太。”

太太在一旁道:“傻丫头,难道有一辈子不嫁的?老爷,也该给金莲找户好人家了。”

潘老爷点点头:“我也为金莲留意着的,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潘金莲不语,在她,愿是抱定一辈子不嫁的决心了,特别是哲少爷变成了那样过后。

潘老爷见她不说话,便道:“说起来,也是清河县找不出第二的人家。”

太太问:“是谁呢?”

潘老爷道:“便是县丞大人高显仪,他每常过府来,都对金莲赞不绝口,可见是对她极有意的。金莲过去,便能收了房,如果县丞大人一时高兴,说不定便纳了做妾,也是金莲天大的造化!”

当前:第63/6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