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天子》第394/467页


  庞统没有离开,却也没有向刘协效忠,这两天一直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越是聪明的人,有时候越容易钻牛角尖,尤其是像庞统这样因为样貌问题,自卑中激发出的自傲,行事作风,往往带着一种偏激。
  对于人才,刘协向来都是心胸宽广的,庞统自然算得上是人才,如今郭嘉闭关,沮授忙于政务,贾诩帮刘协坐镇朝中,阎象距离顶级谋士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今庞统的到来,刘协自然不希望放过这个顶级人才。
  孙权逃走,荆州溃军面对朝廷自然没有多少抵抗能力,再说蔡瑁、张允、蒯越、蒯良这些人也已经被控制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刘协除了将治所暂时迁到江陵之外,大多数时候都是留在江陵,主持政务,接见荆州士绅。
  如今朝廷大势已成,相比于当初在冀州时世家的激烈反抗,这一次荆州世家反应就没有那么激烈了,甚至有些家族主动派人,接受刘协指派,不求官职,只求能在县学之中出任教书先生。
  随着县学中大批人才被启用,这三学的能量也被人看在眼中,如今朝廷县学之中,蔡琰、赵爽、刘洪等几位学士不说身份地位,光是名声,就不必任何人差,再加上郑玄、管宁这些人的号召力,若能在三学之中有了一定名声,日后就算不出仕,那也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就算按照如今朝廷的制度,十年之后,世家虽然无法如此前一般在地方上只手遮天,却也能够影响一些决策。
  对于这一点,刘协并未阻止,一挥手,只要愿意入三学执教,刘协来者不拒,如今冀州、荆州乃至颍川,乡学已经开始普及,刘协将乡学由原本的一年扩展为三年,主要学习识字,认数以及一些基础的术算法则,而县学也成了三年制,更在县学之上,开设郡学,原本鲜血三年以上的学员,只要合格,便可以加入郡学学习。
  而想要执教县学,必须在乡学待满三年,并且有出色的成绩,才可以进入县学执教。
  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已经渡过,如今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三学,想要在这一块儿分蛋糕,刘协并不介意世家插足,不过规矩必须按照朝廷的来,刘协绝不容许再一次在人才上被人掌控。
  投桃报李,既然荆襄世家大规模选择了妥协,刘协自然也不会咄咄相逼,从荆州挑选了一些不错的人才加入麾下,如马良、伊籍、向朗等足足二十多人,这大概是这些年来,刘协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招募世家人才,一来是代表着刘协对世家的态度,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人愿意加入朝廷,何尝不是对刘协的妥协?
  其实以往,刘协可真没禁止世家人才入朝为官,只是因为刘协的种种政策,伤害到世家的利益,所以世家才抱起团来抵制朝廷。
  如今朝廷掌握了大势,而且手下也有了为刘协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的学院,当朝廷对世家不再有人才依赖,而且已经收复大半江山,一统天下,中兴汉室已经成为大势的时候,世家已经没理由再跟刘协拗下去,如今选择低头,也在刘协的预料之中。
  九鼎已聚其七,接下来,便是一统江山了!
  将领,府衙之中,刘协这些天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大汉气运再度暴增,不止是因为拿下了荆州,更是因为世家的妥协,否则单凭一个荆州,还不可能让大汉气运如此疯狂增长,只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汉气运几乎增加了三分之一,士人的影响力何其恐怖。
  庞统漫无目的的走在街头,因为之前江东来攻,江陵看起来还有些破败,但这些天一直留在江陵,庞统能够感觉到,这江陵在朝廷的治理下,几乎每天都在提升,大量来自北方的商贾进驻,也让这城池看起来繁荣了不少,不止是因为买买货物,还有雇佣劳力,居住客栈。
  以前庞统有些不太明白朝廷为何要如此大力提升商贾的地位,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不止是因为利润,还有其他的东西,其实冷静分析朝廷律法的话,在朝廷律法中,对商人的限制还是很多的,比如粮食、精盐这些生活必需品,禁止囤积居奇,铁器出售,必须记录在案,而在庞统的观念里,商人之所以能够聚拢钱财,靠的就是囤积居奇,尤其是战乱年代,粮食这一块儿可是暴利,如今却被朝廷给直接掐死了。
  要真算起来,对商人与世家一样都在压制,但却并非一味的压制,否则现在大汉这些商贾绝对不会如此积极。
  朝廷压制的同时,却又不断开发一些暴利行业,如精盐、肥皂还有最近随着大量商贾南下,而带来的碱,而且在奢侈品上面,朝廷放的很松,只是事关民生、军事的行业,捏的很紧。
  世家也是如此,此刻庞统仔细思考才发现,朝廷所做的,其实只有一点,民生。
  杜绝商贾囤积居奇,令百姓不至于因此而食不果腹,杜绝士人对权利的垄断,打压士人的地位,则是避免士人一手遮天,欺上瞒下。
  律法并没有变,只是刘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律法贯彻起来,让律法不至于形同虚设。
  “庞士元!”
  一声大喝,将正在思考中的庞统给吓了一跳,这江陵城中,认识自己的人可不多,而认识自己的那几个,对自己可不是那么友好,而且通常不是太讲道理。
  下意识的回头看去,却见一名青年抱胸而立,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好你个徐元直,吓了我一跳。”庞统狠狠地松了口气,不是那几个就好,现在他整日不去刘协那里报道,而是满街溜达,最主要的还是不想看到那几张脸。
  特娘的别人也就忍了,那许褚本来长得也不咋地,这几天每次见到他都喊他丑先生,这让庞统相当的暴躁。
  “士元可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徐庶揶揄的看着庞统,依他对庞统的了解,那可是天不怕地不怕,连水镜先生都敢怼的人物。
  庞统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你不是去洛阳么?怎的还在荆州。”
  徐庶可比庞统年纪大,早已完成了学业,年初的时候,便说要去洛阳,参加朝廷今年的取士。
  “已经去过了。”徐庶笑道:“不过朝廷如今所取,乃是地方县吏,这一身所学,若只是为一县吏,多少心有不甘,听闻陛下出征,征讨荆州,特来看看,或许能够助陛下一臂之力,只可惜……”
  这才刚回到荆州,荆州局势已经定了,让徐庶心中多少有些郁闷,如今朝廷取士,以实干为主,而且多是县学出来的学生,治理地方,统筹税务什么的都经过针对性学习,处理起来不难,而且以朝廷如今贯彻能者上庸者下的政策来看,就算是一方县吏,只要有本事,都是有可能爬上去的,但徐庶作为鹿门书院,能跟庞统、诸葛亮这等世家英杰叫阵的人物,从一个县吏开始一步步往上爬,对他来说是种折磨,所以他最终没有参加选士,而是跟着朝廷的脚步,一路回到荆州,想要找机会展现一下才学,直接入了刘协的眼。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只要给自己一个展现的机会,定能一鸣惊人。
  虽然没有明说,但庞统哪不知道这位同窗好友的心思,摇头失笑道:“陛下如今就在府衙,你直接去就行,凭你的本事,陛下定会重用。”
  说到这里,庞统不自觉的摸索了一下脸庞,连自己这样儿的,刘协都肯几番相邀,徐庶本事不比自己差,而且跟自己不同的是,人家一开始就是打着报效朝廷的主意,更容易得到这位天子的重视。
  “看来士元已经见过陛下了,而且似乎不错?”徐庶看着庞统的脸色,突然笑道。
  就如同庞统了解他一般,他也同样了解庞统,只看那斗败公鸡一般的样子,加上首次对天子用上敬称,徐庶就知道这位好友恐怕已经见过刘协了,而且感官似乎不错。
  “此前周瑜以人情相邀,我还担心士元看不清楚局势,自取祸根,如今看来,却是庶多心了。”徐庶笑道。
  “不,我确实应了周瑜之邀,前来帮忙,可惜没帮上,这位陛下之能,可不比你我弱。”说道这事,庞统有些郁闷。
  “哦?”徐庶闻言诧异的看向庞统,点点头道:“看来陛下不但有奇才,更有容人之量呐!就请士元为我引荐一二了。”
  “要去你去,我可不想去找不自在。”庞统一想到刘协身边那尊门神,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故友相求,哪有这般拒绝的道理,快走!”徐庶不由分说,拉着庞统就走。
  “喂,有话说话,你先放开我,成何体统!?”庞统一脸郁闷的被徐庶拉着,徐庶以前可是游侠,提剑杀过人,论武力值,鹿门书院的几个学生加起来都不是对手,庞统一个人哪里拗得过他,此刻见路上行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庞统更是羞的无地自容,连忙道:“放开,我跟你去。”
  徐庶也不会真的不顾面子,只是玩笑而已,此刻闻言,也就顺手放开他,两人一路来到府衙,在徐庶惊讶的目光中,门前的侍卫并未阻拦两人,反而是恭敬地朝着庞统行了一礼,看来庞统受到的重视可不低呢。
  一路来到内堂外,两人才停下来,被一名铁塔般的汉子拦住了去路,那汉子也不看徐庶,而是看向庞统,咧嘴一笑:“丑先生来啦。”
  庞统:“……”
  徐庶:“哈哈哈~”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局已定
  许褚并未为难庞统,只是单纯因为当初庞统的桀骜不爽这家伙,朝廷文武之中,一直以来许褚都是衬托别人颜值的存在,这一次终于来了个能够衬托自己的,许褚对于庞统还是颇为亲近的。
  “徐元直?”刘协有些惊讶的看了徐庶一眼,再看看庞统,看来庞统并非如同表面上那么犟,否则也不会将徐庶给引荐过来。
  “正是。”徐庶不卑不亢的向刘协微微欠身。
  早在几年前,刘协在洛阳建立洛阳书院之时,就曾大赦天下,徐庶昔日虽然曾杀人,但却也在刘协的赦免范围之内,也因此,如今徐庶可不需要什么化名。
  “庞士元性子孤僻,想要让他亲自来引荐,可不容易。”刘协看了庞统一眼,微笑着看向徐庶道:“如今朕身边正缺几名书佐,不知两位先生可愿屈就?”
  刘协的书佐虽然品级不高,但地位可不低,就如同卫忠一般,刘协重掌朝政之后,未免日后有宦官乱政之举,就算是卫忠这样顶尖了的宦官,若以官阶来衡量的话,也不过与一郡太守相若,可莫要以为这个官高,如果是太平时期,这个官阶,都属于下三品了。
  而书佐,却连卫忠都不如,但不同于宦官,门下书佐是可以参议国家大事的,不过仅限于跟刘协讨论,朝堂之上,他们连入朝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就算是这样,如果表现出色,加上又是刘协身边的人,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多谢陛下厚恩,臣必竭诚以报陛下。”徐庶深吸了一口气,刘协没有直接给他高官厚禄,他并不意外,毕竟如今的刘协可不同于历史上的刘备,文物齐备,不说武将,在顶尖谋士方面,郭嘉、贾诩、沮授乃至于田丰这些人,可一点儿都不必卧龙凤雏差,尤其这些人如今还是初出茅庐的状态,经验手段更比他们出色。
  庞统站在一边有些尴尬,刘协说的是让他二人,也就是说,自己明明只是带个路顺便传个话,然后莫名其妙的就在没有经过自己允许的情况下,效忠了,而且无论刘协还是徐庶,那一脸理所当然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嗯,在刘协看来,庞统既然愿意为自己把徐庶给引荐过来,说明庞统已经有了向朝廷效忠的意向,只是不好开口说出来而已,既然他不好开口,那自己当然也要为臣子的脸面考虑考虑,给他个台阶下。
  而徐庶这边就简单了,只看庞统一路走来,轻车熟路,甚至跟天子的亲卫都如此熟懒,事实上,庞统竟然还没有任何任命,才是徐庶惊讶的地方。
  如果是刚来的时候,庞统此刻会毫不犹豫的拒绝,顶尖智者,通常自主性非常强,很难被别人以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绑架,更何况,庞统性子有些偏激,认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只是时移世易,到了今日,庞统面对刘协的第二次招揽,微微犹豫之后,默默地一躬身:“臣亦愿竭尽所能,为朝廷效力。”
  一个是为刘协,一个是为朝廷,听起来似乎差不多,但实际上还有些区别的,不过对刘协来说,却是一样,他与大汉气运相连,已无分彼此。
  接连收服两位大才,刘协自然十分高兴,不过眼下朝廷大势已经明朗,这些人才的投奔,算是锦上添花,高兴但还不至于激动,他已经过了人才饥渴的年代。
  既然有了庞统、徐庶,对于那位后世几乎被神话的诸葛亮,刘协自然也是有几分期许的,只可惜,无论是庞统还是徐庶,都不建议刘协此刻请诸葛亮出山。
  不是诚意不诚意的问题,作为好友,庞统和徐庶对于这位同窗可为相当了解,虽然平日里相处起来温润如玉,让人如沐春风,但骨子里,却透着傲气,那是一个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人物。
  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如今的天下,已经无需孔明出山了。
  想想,也不难理解,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被传为千古佳话,但如今的刘协,自然不会尽信演义或是历史。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虽然占据大势,但天下可不是现在这种局面,江东、蜀中两处,都是可以据险自守的地方,而当时的刘备,虽然兵微将寡,但多年奔波下来,名声却是足够了,仁义之名再加上皇叔的身份,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当时的刘备,其实已经具备了一飞冲天的潜力,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时机,一块儿地盘。
  与其说演义或历史上,是刘备用诚意打动了诸葛亮,倒不如说,是诸葛亮原本就已经准备出山辅佐刘备,三顾茅庐,也不过是自抬身价,为自己进入刘备集团后,掌握足够的话语权的手段而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听起来是赞扬诸葛亮,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讲,却也说明了诸葛亮本身有着极强的掌控欲,事必躬亲,对别人都不放心,也间接导致了诸葛亮死后,无人再能撑起蜀中大业。

当前:第394/46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