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洗尽古今愁》第2/104页


警卫员念道:“日军投降在即,各团部作好新的战斗准备,决不许胜利的果实落到共军手上……”

王二虎急忙与母亲、众亲友道别,跨马急奔军营。

天空又阴冷了,才停止的雪花又开始飘飞起来,而且这次比上一次的更大、更密。

2009年7月19日初稿于黄州



第1卷 第1章

公元一九一九年深冬,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已将这座美丽、充满神奇色彩的乌云山覆盖无存。 破落的村庄、凋敝的原野一片白雪皑皑,鸟兽绝迹。北风裹挟的大雪依然没有将息的意思。一个老和尚迎着风雪,拄着木棍,从乌云寺出来,一路跌撞,一边唱道——钱来了,狼来了,老子别了;残年烛,更怕遇,雪上加霜……

他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游僧,春夏秋冬四季奔波于寺庙之间。平时,翻山过水,走村串寨,穿闹市,过小镇,见到男女老幼,穷人富户,高官乞丐,便道一句佛号——阿弥陀佛,然后随声唱上几句。这年秋末冬初,他从四川峨眉山云游到乌云寺,为的是帮助附近百姓治病行善,一直住在寺里。

且说乌云寺位于巍巍大别山腹地中心、鄂皖边陲,素有荆杨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的英山县的十大胜景之一的乌云朱迹。“乌云朱迹”,俗名“挂倒仙”,西出城关五华里。很久以前就在路侧建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小牌楼,上书“乌云山公园”几个颜体大字。走进门槛,远望孤峰高耸,绿树成荫;近观群山罗立,茶叶覆地。此地所种之茶既有武林春的特有葱茏,又有桃花源的神韵幽雅。仰观挂倒岩,巨石如削,高数十丈,石形状如手抱婴儿的妇女,倒挂其上。相传此妇遇贼,宁死不辱,殒身岩下。不知何朝何代,有梅圃者,题诗石畔。诗云:壁间仙影倒悬奇,手抱婴儿几度悲,云鬓摧残添野棘,霞裳剥落积封泥,血斑溅石千年恨,性烈惊猿五夜啼,试问两人当日事,拼生岩下为阿谁。诗词楷书朱色,以湿巾拭之即现,尽管风摧雨洗,永不变色。挂倒岩的背面,有一石涵,状如澡盆,名曰“洗儿池”,常年积水,久旱不竭,传说 “烈妇遇贼,于此处分娩洗儿”。

山顶有古寺,即乌云寺,矗立岩头,倚天对日,飞檐排雾,画栋流霞。古寺始建于唐,后屡毁屡建。相传有白鹤仙人云游至此,见山势雄奇,云蒸雾绕,山前巨石, 状如弥勒,认为此佛地也,遂八方募化,筑寺其上。 明嘉庆年间,有高僧元成、元俊,筑石室山顶,布道四方,声名远扬。绕石阶东行,有一天然石井,泉嗡然喷出,井中有一石壁。碑刻“弥勒堂”。寺后百米,悬岩峭壁,下视可怖,最上一石中裂,树生甘棠,枝干曲蜷,相传甘棠象征清政。凡达官贵人,游山至此,品尝甘棠一叶,味甘甜者为清官,味苦涩者为贪官,而贪官者,自觉心虚,一笑过而,不敢品尝。清代主审和珅贪污大案的刑部尚书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对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供确切依据的西伯利亚调查专员王孰闻等曾回乡专门登临此地,品“叶”饮茶。

站在乌云山上俯瞰,脚底宛如一幅山水画卷。点缀山间有望仙亭,品茗亭,流辉溢彩。那月牙湖,碧玉湖,云泉湖,三湖叠翠,居高临下,一线穿珠,自流灌溉,使冲垅傍上的茶叶,丰收在望。后人又在月牙湖上开辟旅游项目,增设游艇气船,游人如织。湖畔的茶楼,钓鱼台,三潭映月,相映成趣,汇成水上乐园。清明以后,独具特色的茶叶,蔽野盈畴,温香玉翠,宛如青龙起舞,绿绮迎风。相传清乾隆皇帝,品尝乌云山的贡茶“团黄”后,连称“佳茗、佳茗”……当然,这美景大多是本小说故事发生后近一个世纪的景致了。往日的胜迹景观、人文史话任凭志书、野史记述,后人因时利己杜撰而已,从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乃至谬传越神奇越见山川灵秀、张扬地方特色、吸引游客耳。哪知旧时达观贵人与文人骚客纵有如此闲情逸致,踏青赏景,也不能寻到眼前心情与后人传说的胜景呢?这些自是他话。

这天上午,厚花园有一户姓陈的中年汉子气喘呼呼地找上山来,一见端坐在蒲团上的老和尚就呼叫道——大师傅,我娘快不行了。请大师去救她……说着,双膝跪下,头在地上碰了几下。

老和尚双手合十,口里念道:阿弥陀佛。打发陈家儿子先回去。此刻走在雪地里,老和尚心想,在这世道难得还有这孩子的一片孝心!阿弥陀佛。于是不顾雪冻,跌了一交又一交,直奔厚花园方向。路过半山腰时,但见一个妇人与半大男孩在雪地里掏挖着什么。他走过去,略一施礼,习惯性地唱道:水结冰,冰成气,气凝成水,爷生儿,儿生孙,孙又成爷……然后乐哈哈地准备赶路。

男孩见状忙迎上去,张着乌黑而疲惫的眼睛问:和尚大师傅,过年了,你怎么还在外边跑哇?

疯和尚爽朗一笑,回问:小施主,大年初一的,你怎么也在外面跑咧?

大年三十,我大(父)在山路边的山沟里救回了一个摔断腿的张爹爹。他是远方人,我娘和我正在挖草药给他治伤咧!

善哉!阿弥陀佛!

师傅,你是出来化缘吧?他娘道。

是也,非也。老纳是去陈家湾,帮一位老奶奶治病的。

大和尚师傅,你也能治病?男孩忙问。

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救苦救难乃和尚本分,老纳的父亲是个老郎中。我也学得了一点点本领,还救过不少人咧。

他娘倦怠的眼神里闪动着惊喜的亮光,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我家孩子他大,救回的那个张爹爹,除了摔伤之外,他的内病还不轻哩。老师傅能否大发慈悲,给我家的客人拿拿脉呢?说着,就将张爹爹的事向老和尚讲了。

老和尚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去了陈家湾,我就过来,你们住在哪儿?

她顺手一指,说:山冲之中那户人家就是。

阿弥陀佛,老衲知道了。老和尚说完,跌跌撞撞地下山去。

刚才她手指的方向距离厚花园大庄园不足华里,她家就住在这个小山窝里。几间柴门土屋,靠租种厚花园大财主余茂堂家的几亩薄田度日;无奈当时兵荒马乱,赋税繁重,天灾频发,子女又多,往往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得不靠借债活命。幸亏当家的有一手好枪法,每到农闲或岁末上山狩猎,卖些兽皮和野味还债,方使苦日子熬下去。去年年底,大雪封山,当家的带着二儿子小虎上山打猎。因前几天风雪很大,收获很小。除夕这天,他们一早又上山。雪是停了,但山上寒风刺骨,父子俩不停地将手送进嘴边呵热气取暖。这时,在离他们不远处的林子里跑出来一只灰色兔子,愣头愣脑的,在雪地四处张望,许是在寻找食物。王老五见状,一铳收拾了它。土铳一响,一只野鸡从树枝惊飞下来,他又一铳,给收拾了。二虎笑着,拾起猎物。接着,王老五下的地扣,扣住了一只猪獾。父子欢喜至极,王老五用土铳挑了鸡兔,二虎抱住死猪獾,二人高兴地下山。

正巧山凹那边走出两个人来。快走到王老五身前时,他才看清,原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瘦高老头, 挑着一副担子,一头衣物,一头筐里装着一个女孩;跟在身后的是个驼背少妇,围着破红围巾,拄根破竹棍,行走的样子很艰难,也极困乏。王老五正纳闷时,那老头踩雪一滑,不慎跌下路边山沟,挑担摔在路上,筐里的女孩惊得大哭起来。老头躺在地上许久不见动弹。沟坎上的雪陡然崩下,几乎盖遍老头全身。少妇抱起小女孩,急得喊天叫地。

王老五父子见状急忙奔过去。他们用手在雪沟经过一番掏挖,总算把人给救出来了。那个驼背女人抱着孩子跪在雪里,千恩万谢——“您们的大恩大德,我张淑芬何时能报?”

王老五看了一眼可怜的老头和无助的女人,心隐隐作痛,不假思索,就叫二虎上前拉起驼背女人,收拾好散落地上的什物,准备把他们带回家去,接着自己好不容易把张老爹背上了路。

山下爆竹声此起彼伏。王老五想,家里肯定等他们回家吃团年饭等得心焦,加快了脚步。二虎跟着快走,不料,脚一滑,一个倒栽空,连人带物,滚下山坡……



第1卷 第2章

厚花园里有个大庄园,住着一家大财主,姓余名茂堂。只见他家门楼张灯挂彩,炮竹冲天,正处在除夕欢度春节之中。离大庄园不足华里,有户柴门土屋,正是王老五的家。微弱的油灯光下,王老五一家老小正围坐在厅堂一侧的土炉边烤火。他娘正拿着大烟干,在吧嗒地抽旱烟,笑眯眯地看着孙儿们嬉闹。大儿子大牛正笨拙地给弟弟们做木头枪,三儿子小豹、四儿子小羊在一旁出神地看着。小女小蝶拿着一个布娃娃(自制的)靠在她奶奶膝盖上睡着了。四羊体弱多病,营养又差,最怕饿,见还不开饭,就冲厨房嚷嚷:“娘,我饿了。”

在厨房做年夜饭的戴芝忙答道:“晓得了,等你大回来就开饭。”说着,叫一旁帮做饭的大女儿云雀送几只野鸡腿给弟妹先填填肚子。

云雀从厨房出来后,说:“奶奶、弟弟、妹妹,娘知道你们饿了。吃年饭要等大(父亲)和二哥回了再吃。他们到大山里打猎会更饿的,你们就忍忍吧。娘叫我把这野鸡腿先给你们止下饿。来,这是给奶奶的,这是给小羊的,这是给……别抢,别抢,小豹,就你刁,人人都有分。”分完鸡腿又回厨房帮娘做饭。

当前:第2/10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