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之王者路》第228/251页


  这种景象,让他们又回到了连队里的生活。
  那时候聚餐跳舞、打扑克钻桌子,嗑瓜子吹牛皮,要多开心有多开心。可惜,那种痛痛快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而他们呢,也从十几岁的小青年,变成了三十六七岁的老青年。
  马上就要步入中年了,那种青春和热血也随之消逝了。
  杨淑芬举着酒杯,感叹道:“说起来,连队里的知青,除了苏梅华之外,也没剩下几个了吧?”
  “是啊,她还在托儿所里当老师,不过,她家日子过得还挺不错的……”宋阿娣红着眼圈说道。加上苏梅华在内,连队里只剩下五名知青了。
  而当年,浩浩荡荡的几十号人马,有多热闹啊。
  这时候,大家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他们都是双知青家庭,才能享受到回沪政策。而那些单知青家庭,还在遥远的边疆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故土。
  虽然回到沪上后,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可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最后,大家一致建议,每两个月聚会一次,地点就搁在田根宝家。
  宋阿娣笑嘻嘻地说道:“老田啊,比起来就你们家条件好了,看看有自己的房子,能自己做主,去个卫生间也方便。我们都挤在父母家里,平时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田根宝和王慧珍笑着答应下来。
  十多年来,大家一起在连队里走过,这个感情任谁也比不过吧?这座城市是冷漠的,而知青们之间却充满了温情。
  因为,他们曾经是农垦战士,也是一起打拼过的战友。
  吃过苦,受过累,经受过劳动锻炼。
  回到城里之后,还有什么能难得倒他们?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到了一九八四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沪上又出台了关于“支边知青”的新政策。
  那就是双知青家庭,都可以举家落户聚丰农场,符合条件的,可以把子女落到沪上。单知青家庭,符合投靠条件的,可以把一名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落到沪上。
  这一年的初夏,随着新政策,乔莎莎也回到了沪上。
  她住在外公外婆家里,她的妈妈还在连队里,和她爸爸生活在一起。
  她一向是个独立能干的。
  星期天,自己一个人换乘了几趟公交车,来到电影院,找到了田家小屋。见到元元和伟军他们,激动不已。
  黎元元和儿时的小伙伴,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几个人坐在地垫上,听乔莎莎讲述这两年连队里的变化。最后,田伟波好奇地问道:“莎莎姐姐,那个江慧勤去香港了没有啊?”
  乔莎莎捂着嘴巴,笑道:“哎,别提了,他们一家除了吹牛之外,有一句真话吗?我都回沪上了,他们家那六朵金花,还在连队里老老实实地呆着呢!”
  黎元元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心说,去香港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131章 去京城
  *
  转眼到了七月初。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
  谢海宁信心十足地下了考场。
  不出意外, 他考得很好。
  申报志愿时, 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京城医科大学。他打算继续干他的老本行, 不过这一回准备主攻中西医,等到学成后就成了中西医能手。
  八月中旬, 收到了京城医科大学发来的录取通知书,与邓萧成了校友。
  对“儿子”考上大学,宋阿娣一家十分低调, 亲戚之间都没通气。因为两年后, 还有一个儿子也要参加高考,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她想, 等时间一长,也没人分得清楚究竟是哪个孩子自小被养在沪上的吧?
  谢海宁自己也不以为意。
  回来后,他就像个隐士一般地生活着, 从不在亲戚面前露面, 与自己的“父亲”也很少同框,对人情世故更是淡淡的。
  即便和伟民、伟军、伟波他们,也接触得不多。
  唯一有着联系的, 就是田园。
  虽然同在沪上, 可二人之间离得比较远,偶尔会写信聊聊。在信里,大多谈谈文学创作之类的事情, 对其他的很少涉及。
  在去京城上学之前,谢海宁特地过来,与他们一家说了会儿话。这时候, 元元和伟民已经读高三了,伟军和伟波也在重点中学里读书。
  高三学习是紧张的,黎元元的写作也暂停了。
  与后世相比,现在的高考由于录取比例非常低,要想闯过这根独木桥,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更何况,她还想去京城读书?
  *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前有邓铭、邓萧,现在又有一个谢海宁。田家兄妹四个,相互比着,学习成绩都很不错。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单一拿回来,都排在年级前十名之内。
  田爸爸和王妈妈倍感欣慰。
  忙碌之余,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亲戚们之间,也很有面子。
  阿叔就常常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要向堂哥堂姐们学习。
  他们一家四口和小嬢嬢一家三口都住在闸北的老房子里,和爸爸妈妈挤在一起。一间半屋子,外加一个阁楼,一下住了九口人,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元元他们去看望爷爷奶奶,都是站一会儿就走了。
  不是不想多呆,而是屋子里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对从小就给他们寄衣服的奶奶,很喜欢和她说说话。
  而奶奶呢,也很心疼他们几个。看他们学习很辛苦,一到星期天,就让小嬢嬢送点好吃的过来,给他们改善一下生活。
  就连外婆也开始另眼相待起来,对元元他们也亲热了几分。
  外公就更不用说了,对他们一家一向很照顾。
  当初落户口时,那些请客送礼的钱,有一半是外公自己掏的腰包。王妈妈还开玩笑说,“为了你们几个上学,外公把攒下的私房钱一下子全花光了……”
  黎元元也发现了,王妈妈与外公之间已没了芥蒂。
  这时候,她也大致了解了那些陈年往事。
  山东老区的那个姥姥,早已经过世了。王妈妈虽然很少提及,可心里却是一直念叨着的。对外公,也一改往日的冷漠,变得关心起来。
  看得出来,王妈妈心软,见外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最后还是选择了原谅。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她的父亲。
  *

当前:第228/2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