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闲记》第15/239页



说完话,几人俱兴致勃勃的回了各自的院子去做准备。就是卫临潇心中也极高兴。她再心静如水,可长年累月的被局于这四角瓦楞的院墙之内,到底是气闷的。

到了徐呤院,一说明日去赶庙会,个个皆兴奋起来,素妗和问夏不用交待,忙着就去准备东西,幼楠忙着去追,怕她们没有经验,到时候该备着的没有,没用的倒准备出一堆来,就连一向稳重的惜竹都忍不住笑着问道:“可是都能跟去?”

卫临潇本不想带着这么多人,可见她们都高兴,不忍扫了兴,何况能这样乐的日子,怕也不多了,便点了点头。

惜竹便拍了手:“那太好了,我这就去告诉沈妈妈去。”

走到门口又折了回来,卫临潇问她怎么不去了,惜竹不好意思的笑:“这都跑了,小姐身边连个人都没有。”

“无妨,我刚好想静一静。你只叫蔷薇或是小麦帮我添些茶水来便可。”

惜竹去了不提,片刻小麦便送了茶水过来。

卫临潇让小麦去了外面候着,屋里无人,便歪在床上看前几日未看完的兵书来。

过了约一个时辰,估计她们是都收拾完了,沈妈妈同着四个丫鬟齐齐进了屋。卫临潇放下书,问道:“可都准备好了?”

幼楠回道:“要用的物品都备齐了,午后再做些点心明日带着。外面膳食哪里象家里的如意?省得到时候连累的小姐跟着饿了肚子。”

卫临潇点头,对沈妈妈说:“她们年纪小,不一定想的周到,您到时候提点着她们些。”

“小姐放心,要用的我一应让她们准备了,明日我就不去了。”沈妈妈回道。

“这是为何?”卫临潇望着她。

“都走了,院里可就没人了。再说我都一把年纪了,对出门也没她们那些兴致。这大冷的雪天,车马劳顿的,还不如待在自家院子里,享享清福呢。”沈妈妈笑道。

幼楠和惜竹就同声说:“妈妈不去哪里行,小姐身边离了您,我们又是些没有经验的,这可不成。我看还是我们留下吧。”

沈妈妈眼里就有几许赞赏,却还是道:“你们两个跟着,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别争了,没得我这个老婆子跟着,叫你们玩的都不尽兴,只一点,别顾着自己玩,却忘了照顾小姐。若到时候小姐出了差池,不说候爷与夫人,就是我,也先要了你们的命。”

几人见多说无益,便应了下来,只道:“妈妈尽可放心。”

第二日小年,又要去庙会,卫临潇寅时便起了床,去了大夫人处请安,又一起吃了小年这一日的团圆早饭,穿好出门的衣物,便同着弟妹们直奔了仪门。

早有各院的丫头小厮并车马夫守在那里,一行停着五辆四马大车,前面一辆装饰的最为华丽,枣色车顶,四角双幔,正面印着定远候府四个烫金大字,是五位公子小姐的乘座,后面两辆略简些,却也十分华丽,是留着各院丫鬟们乘座的,再后面两辆上,一辆装着车马车后需用的抬桥,另一辆装着物什。

因是去庙里上香,卫临潇这一日穿的比平日更为素净,里面着银灰绣亮银梅竹纹的绸绵袄,下身同色长绵裙,外面披着昨日大夫人特地派佟妈妈亲送来的纯白貂皮大毡,围一条同色貂皮长围领,头着同色貂皮帽,银色狐毛暖兜。一张莹玉一样的脸,晶亮如星的双眸,站在那里,沉静的象一汪潭水。

可偏偏是这份素净,衬出了她独特的气质来,纯净无瑕的沉静里透着十分的艳丽。

待她走到众人前,所有的人都一时看的忘了手中的活计。

这就是平日甚少在府中下人面前露面的大小姐?偶有见着,虽然漂亮,可都没有今日这番叫人惊艳呢,可见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老话果然是对的。

卫临尘见状,忙着把大姐让进了车轿内,跟着临云临雨临风也都上了车轿。因惜竹是丫鬟里最稳妥的,卫临尘便也把她叫了过来服待。接着后面的丫鬟们也各自上了车。

卫临潇撩了帘子,姐妹们与站在仪门口来送他们的候爷和大夫人告了别,那边候爷同大夫人又把卫临尘叫过去嘱咐了一番,直等卫临尘上了车,小厮与护送的家丁全都上了马,一行人方浩浩荡荡的出发。

=================================================================================================

周未加更,九点左右还会有一更。如果喜欢的读者,希望能收藏。谢谢。

第十一章节 庙会(下)

九尺车轿,里面设有宽大的床榻,榻上放着小茶几,几上茶具点心一应俱全,榻前放了两个碳盆子,并一个火炉,上面煮着茶水,十分暖和,回字格的车窗上镶着小块的玻璃,显得宽敞明亮。

四兄妹团团在榻上坐定,惜竹在下面的凳上坐着,闲聊起临尘在军中的趣事来。

刚出了城,临云忙不叠的打起紫烟纱窗帘看外面的风景,临雨便也忍不住,凑上去一起看。遇着新奇的,两人就议论起来。几人一行说的甚是热闹。

一路颠簸,直至尚午,才到余南山脚下。依着盘山的栈道走了约半刻钟便停了下来,再往上是山间小路,沿阶而上,马车无法前进,便要乘坐双人小抬轿上去了,待马车停下,后面的丫鬟们都下了车。

临尘身边大丫鬟的采蓝,临云身边的碧玉,临风身边的新巧,临雨身边的宝佩,一起过来待候各自的主子穿戴,下了马车。其它丫鬟并妈妈们装备暖炉的,收拾东西的,又是一番忙碌。

半个时辰后,几位小姐上了轿子,临尘临云改换骑马,几位护送的家丁在前开路,其它人都在后面跟着,好在昭明寺在半山腰,刚又乘车走了一段山路,离寺院已经不远。要不这些平日养尊处优惯了的妈妈丫鬟们,也受不了这劳累。

山路虽窄,沿途香客却络绎不绝。有走着的,也有不少象她们一样坐了桥子的。

当前:第15/23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