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闲记》第43/239页



刚进院门,秋烟已笑迎了出来:“大小姐,新年好,您可到的真早。”说着,便殷勤的接替了素妗的位置,相互道了些恭贺的话,同惜文一起搀着卫临潇,在廊沿下脱了屐子,进了屋。

卫侯与大夫人已在炕上坐着喝茶。两位姨娘也炕边的太师椅上坐着,陪着说话,卫临潇给卫侯和大夫人行了大礼,笑着道:“祝愿父亲母亲身体安康,福禄永随。”

卫侯与大夫人笑着受了礼,秋烟同惜梅扶起卫临潇,佟妈妈就递了大夫人赏的红包。这边卫临潇接了,又道了谢,交与惜文收着。

大夫人笑道:“怎么也不多睡会儿?时辰还早,昨晚上又睡的迟。”

“做了个好的梦,一高兴就醒了。索性就起了床,过来多陪父亲母亲会儿。”卫临潇笑答。一边让素妗帮她解下裘衣和围巾。大夫人就把她让到炕上。丫鬟们又给她沏了茶。

卫侯问道:“背上的伤,可还疼?”

“已经大好了,父亲不必担扰。”卫临潇放下茶杯,恭敬的答着。

卫侯点了点头。

又说了会儿话。临尘,临云,临风,临雨各在小厮丫鬟们的陪同下陆续来了,一时屋里热闹起来。行礼的,赏红包的,笑语不断。临云临雨更是逗的大夫人开怀不已,就是卫侯,看着一屋子儿女,儿子英气出色,女儿美丽乖巧,也十分欣慰。

随着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惜兰惜梅领了丫鬟们揣了煮好的水饼和汤圆进来了。徐姨娘和赵姨娘忙起身去摆箸,待忙好,招呼着侯爷大夫人及几位公子小姐入席。

卫临潇吃了两个水饺并两个汤圆,一个喻意平顺,一个喻意团圆。她记得前世的时候,南方春节吃汤圆,北方吃水饺,她小时候在家中,却是新年的早晨第一餐,水饺和汤圆都会煮一些的。她至今还记着在侯府的第一个新年,她吃到第一个汤圆时的惊喜。

用完早膳,丫鬟们捧上漱口的茶水,漱了口,离了席,丫鬟们撤了碗筷,一众人重新坐定。府里各院的管事妈妈还有外院的管事们便过来拜年。又是一翻应酬热闹。

临尘便小声建议道:“不如我们去大姐后院的梅苑里走走吧。这样坐着也是无趣。”

临云连忙道好。卫临潇便也笑着点了点头。他们这会儿走了,大夫人刚好可以同姨娘及管事妈妈们打会儿牌。省得她们在这里闹,她们也只得陪坐着说话,反倒不自在。

卫侯正欲去书房,却听外面小厮来报:“侯爷,德顺行的韩若封过来给您拜年,已经请到了花厅,您是现在见?还是着人打发了?”

德顺行一个经营丝绸和米粮的商行,虽然是萧国最大的皇商,可和侯府无论如何也扯不上关系,何况今年新年第一天,怎么会过来拜年?而且还是韩若封?

卫侯目光微闪,沉呤了一下,道:“直接请去外书房吧。”

花厅人多嘴杂,直接请去外书房……

卫临潇和卫临尘都不禁望了父亲一眼。

第三十章节 访客

希望童鞋们能继续收藏红票支持。七先谢谢大家。

==============================================================================

卫侯已下了床,大夫人亲自帮他披上大毡,送出了门。回到屋里,大夫人笑道:“既是想去你们大姐的院里闹去,就赶紧去吧,也省得在这里闹我,我还想趁着今儿打会牌,多赢你们姨娘们几个钱呢。”

徐姨娘笑道:“大夫人昨儿才赏的东西,今儿就心疼,想着要收回些了。您放心,我们偏不会输给您的,倒是您要当心您的钱袋子,可别叫我们再饶些过来。”

赵姨娘听了,掩着嘴笑。大夫人笑骂道:“怪道临雨嘴利,可不是从了你?明明是讨我便宜的话,偏听了叫我开心。也罢,你们也辛苦一年了,我就赶着这新年第一天儿,送些给你们又何妨?也叫你们讨个吉利儿。”

“那今儿我院里茶水点心的花费,我明儿可要从两位姨娘讨了。”卫临潇笑道,又叫了惜竹进来,“你回去,叫沈妈妈着人备些碳火点心,再准备些软垫和手炉,去梅苑的亭子里,我们一会儿要去赏梅。”

在外守着的各院丫鬟们也都进来侍候着各自的公子小姐们穿衣,大夫人叮嘱:“今儿也别闹你们的妈妈们了,叫她们今儿也好好息一天,就自己带着小丫鬟们去就是。临尘,你细仔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你大姐身体不好,注意别累着她。”

临尘应了声:“母亲放心。”便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徐呤院。

大夫人并两位姨娘送到院子里,见人去了,方回了屋。

卫临潇心里藏着刚才的事,便落在了后面,临云临雨在前面笑闹着,临风跟在她们后面,一会儿扶这个,一会儿拉住那个,倒也热闹。看着她们的无忧快乐,卫临潇心里不禁羡慕起来。临尘走在她身边,见她一脸思索,便道:“那个韩若封,大姐可曾听人说过?”

后院八卦的事多,卫临潇岂会没有听说过此人?

“略听说过一些。”

韩若封本是书香门弟出生,家境甚好,本人亦能文能武,才学相貌皆堪称一流,却不知为何十多岁就经了商,利用祖业,短短十一二年间,几乎垄断了整个织造业,米粮生意,若不是民生之首,由朝庭管控,估计现在,亦是韩若封德顺行的天下了。且他涉足的其它行业,成就也不可小觑。这样的人,又是皇商,怎么可能和朝庭官员没有私下的交易?

却不知他此番前来,是何用意。

临尘见姐姐脸上虽淡,眼中却明显在思索着,笑道:“德顺行的一处酒楼,刚好在我们家经营的古玩铺子的边上。姐应该知道,那条街,刚好是京都最繁华的一条街,京都的高官公侯们,大多居住在那边。庆国公府和秦王府就在那边。我听说韩若封酒楼生意做的不错,最近有意扩大铺面。”

当前:第43/23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