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第351/431页


  不说四九城的老百姓懵,全大清国人都懵。
  十八个国家的使节,这得多少人?吃喝拉撒的,娘啊,听说还有好多皇帝女王亲王……虽然他们都小国吧,可小国的女王也是女王不是?
  大清人以前只听说,现在突然要见到了,那是真稀奇。
  再一琢磨琢磨朝廷公布的接待方案,注意事项等等,都觉得,皇上他老人家就是太好了,王爷太善良了。
  大清国的老百姓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都特“心情复杂”。
  以前那法兰西来了也就来了,他们毕竟送来过金鸡纳霜,有功劳;英吉利嘛,来了也就来了,毕竟他们国家的那个牛顿先生是真有点水平,可这猛地一下都来了,大清人反应过来了。
  甭管法兰西还是英吉利,还是那沙俄,这些小国搁在以往,那都是来朝拜觐见的,哪有资格和他们平等论交?
  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十九日,第一批使节团来到天津港,大清人立马睁大眼睛。
  无他,就看看这些人给皇上怎么行礼。


第170章
  皇上对大清国人的反应哈哈哈笑, 保康也哈哈哈笑。
  这还要怎么行礼?这些年那准格尔和高丽来朝见,除了一开始的三跪九叩大礼后面也都不同以往繁琐了,更何况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藩属国。
  但是同样重视礼节的皇上老人家郑重表示, 他对大清人的心意,是知道的,是感动的。皇上老人家在朝廷邸报《京报》上严肃声明,我们是礼仪大国,尊重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礼仪表达方式。
  皇上老人家甚至根据自己的博学,总结自己一辈子和西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写了一篇小文章出来。
  比如,欧洲人普遍忌讳数字十三,其原因源于基督教;欧洲人将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欧洲人喜欢的花草虫鱼和我们不大一样, 我们喜欢的吉祥物孔雀和仙鹤,在法兰西和英吉利是□□和蠢汉的代称……
  再比如, 他们聊天说话和我们这不一样, 人和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熟悉的人不要问私人问题;他们的日常手势也和我们不一样, 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奥斯曼帝国意味着“下地狱”……
  法兰西, 男子讲究优雅的绅士精神,女子讲究优雅的着装举止。
  西班牙,男子讲究热情, 强调信誉, 重过生命、财富的那种;女子必须戴上耳环, 若出门没戴耳环, 就像一个正常人没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
  荷兰, 曾经的“海上马车夫人”其实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 爱清洁、讲秩序……的人。
  匈牙利,不分男女老少都较迷信。甚至认为餐桌上有禽类,好运会飞走。
  奥地利人在特定时间内不喜欢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如此这般,一项一项的,清晰明了。大清人总结皇上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大清人面对他们的时候,着装整洁,干净利索,保持有礼貌的低调,不骄不躁,友好交流。
  大清人再次在家里将自己和家人和家都洗洗刷刷,对皇上总结的一条条小窍门,一面感动,一面觉得西洋人果然和他们不一样――麻沸散都没有直接开膛破肚的不开化蛮夷嘛,姑且忍让包容一二。
  大清人拿出他们最大的诚意,咳咳,他们自认为的,按照官府衙役的指点做出“热情欢迎”的姿势。
  西洋人:“……”
  大清、大清人,果然和传教士,和每一个来过大清的欧洲人回去后说的话一样,果然是让所有西洋人特羡慕,特不爽,还没有理由反驳特郁闷的那一种。
  欧洲人眼里的东方人是什么样子的那?
  作为第一批来到大清的奥地利查理亲王,一位年轻的,蓄着小胡须的,满头金色大波浪大卷发的东方文化爱好者,一身绑腿裤加一套金色东方丝绸披风,金光闪闪,美美地用着瑞亲王殿下亲自泡的大清红茶,哈哈哈笑着解释。
  “这应该从大航海后,来东方的第一批传教士开始,距今一百多年。瑞亲王殿下你知道,当年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马可波罗曾经来到东方,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的土地辽阔,东方的物产丰富,东方的人口众多……”
  保康微笑点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东方财富的倾慕,也算是引发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的原因之一。
  查理亲王对此感慨特深:“后面的很多传教士再写书,其实大同小异。
  他们都认为,东方人曾经的伟大成就和他们现在的愚昧无知一样厚重。对外来人的排斥和偏见,日常勤俭节约,有礼貌、谨慎的性格,溺死女婴的迷信……”
  “但是,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他们都一致认同一件事情,东方世界是全世界文明的一个大集合,拥有世界上其他居住地区人类的所有最美丽物事。”
  保康哈哈哈笑,查理亲王也笑:“这是真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皇指着地图告诉我,上帝将地球上最好的乐园赐予不信仰他的东方人,上帝最喜欢的土地不是欧洲,而是东方。”
  “上帝,那个时候欧洲人羡慕东方人拥有的一切,却又不甘心。鄙视手工匠人和科学家,科技落后偏偏不自知,狂妄自大,却生活在没有瘟疫没有战争的美丽天国……”
  说到这里,他又有感叹。
  “后来我一度怀疑,不光是我,我们都在怀疑,是不是,上帝听到了欧洲人的心声,特意给东方送来瑞亲王殿下?谁能想到,短短不到三十年,东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上帝!”
  查理亲王一副特郁闷的模样,特不明白他们最信奉的上帝为何会偏爱只崇拜偶像的东方人。
  保康:“……”
  保康给查理亲王续一杯茶,笑得自在。
  “佛家说‘天机不可泄露’。应该是,万事自有其命运。既定的命运也好,打破的命运也好,都是其气运所知。”
  查理亲王听得懵懵懂懂,只听明白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凭借他对东方佛门教义的理解,不再询问。转而说起大清国发达的纺织业。
  保康看看时间,干脆领着他去参观内务府的一处古董作坊。
  “自从开始大机器织布,传统织布机就慢慢地被取代。如今还有的一些老作坊,都是怀旧的人喜欢穿传统布匹,也可以说是为了保存传统技艺特意留下来。”
  “传统织布机都有一个传统木床类似的框架,织布时,机身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一端是布满经线的机头,机头两端有六个翅,可控可放机头转动……”
  离机头不远处安装竖立的框架,通过上方的横木棒向下引绳提拉两个缯。缯,与机头等宽、高约几寸的长方形线刷,缯的下方通过引绳连接两个踏板,轮流踏下踏板,缯便分出高下,均匀穿过细细缯眼的经线便被分为两层。
  织布梭子从两层经线中间穿过,带领纬线与经线交错,再通过机杼的挤压便形成布匹。这样织出来的布匹全是手工,工序非常复杂,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前期的轧花、弹花、纺线、络线、浆染、经线、刷线……单是织布就要再经过作缯、闯杼、吊机、栓布、织布、了机等等十几道工序,再加上后面的晕染、晾晒……
  如此下来,即便是之前男耕女织的时代,也不是所有妇女都是织布能手,很多重要工序都要请能手来帮忙。
  保康细细地讲解,查理亲王听得迷迷糊糊,但也大体听明白。
  就看着这间只有十台传统织布机的小作坊里,妇女们端坐在织布机这一端的布柱前,双脚踏板上下交替,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双手翻飞,穿梭往复,娴熟的动作如同大师弹钢琴一般美妙。
  走到作坊里面,分别是纺线、染线、分线……的忙碌情景,分工明确。
  再到作坊的后院,到处是晾晒的布匹,闻一闻嗅一嗅摸一摸,果然是和机器织出来的布匹完全不同的感受。
  查理亲王摸着一块粗棉布,纠结半天也还是纠结:“……要说也说不出来,当然是机器织布更好,可,好像就是多了一份人气儿。”
  保康因为他的模样和说词笑出来。
  可他的表情,充满怀念,看向这些充满“原始”感的布匹的目光,幽远深沉。
  “我小的时候,一下山就能看到村子里的人们纺线、染线、织布……随意走在一个巷子里就能听到织布机的梭子声――现在大清国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日益更新,传统的织布机渐渐地消失在历史暮霭中……”
  不管怎么维护传统的一切,终究是变成历史。
  保康此刻听着这织布机的梭子声,到底是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节奏是那么的熟悉,旋律依旧是那么的动听,女子们坐在织布机前的身影是那么的专注,两脚协调踩下踏板,两只手来回投梭、接梭,经纬线在交织中变成一卷卷天然的、绿色的,凉爽透气老粗布。
  可这一切,不再是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不再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不再有那种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
  保康眼睛一眨,发现查理亲王正朝他挤眉弄眼的乐呵,手上还摸着一块红色的粗棉布,当即笑出来:“殿下若喜欢可以做一身衣裳,只是殿下可能穿不惯,粗布一开始穿拉皮肤,要穿久了才舒服。”
  查理亲王眼睛一亮,欢喜得来――
  “传统不可丢弃。我要带头穿老粗布!”
  保康:“……”
  “说得对。传统不可丢弃。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我们可以相信,老粗布会有重新受到欢迎的一天。纯棉质地、手工织造、古老民间工艺等特质,穿在身上,就是历史的质感!”
  穿在身上,就是历史的质感!查理亲王的心肝儿一颤。

当前:第351/43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