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风范》第26/37页
一位清华的创业者说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去会见s&s公司主管。约见地点是他的办公室。主要事先说明我们的谈话会被打断20分钟,因为他约了一个房地产经纪人。他们之间关于该公司迁入新办公室的合同就差签字了。
由于只是个签字的手续,主人允许我在场。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带来了平面图和预算,很明显已经说服了他的顾客,就在这稳『操』胜券的时候,他做了一件蠢事。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最近刚刚与s&s公司主管的主要竞争对手签了租房合同。他大概是兴奋,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开始详细描述那笔买卖是如何做成的,接着先美那个"竞争对手"的优秀之处,称赞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产。我猜想接下去他就要恭维这位公司主管也做出了同样的决策。
公司主管站了起来,谢谢他做了这么多介绍,然后说他暂进还不想搬家。房地产商一下子傻眼了。当他走到门口时,主管在后面说:"顺便提一下,我们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创意,形势很好,不过这可不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因为情感这东西有时会成为成功路上的障碍,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而把事情弄糟。
房地产经纪人在关键时刻忘了对方,只顾着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推销成果,而忽略买方也有其做出正确抉择的骄傲。
3.学会忍让--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也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饭。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身。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充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屈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在关键时刻,一忍字有无限受用,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忍一进之气,可能会全盘皆输。当你在逆境中暴怒、哀怨的时候,记住孟子说的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学会对待冷遇--
托人办事儿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指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儿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清华的一位社会学家说: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要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如下适当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人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儿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来家一般关系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硌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像这样的事情,现实中有很多,我们怎能一一计较呢?抱一颗平常心学会适应冷温,并分析其原因,我们就能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了。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指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给以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于把坐车的迎进,把司机却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由此可见,我们实在应该把"生气"一词忘掉,因为这种情绪往往帮助不了我们,却会把事情弄糟。
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地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老张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张老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