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第59/84页
“这个……”
我悄悄地出去了,主子查问下人,更何况还是举足轻重的账房王叔,我不在旁边比较好,省得让他没面子,毕竟这布店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换人。想来君闻书也懂这道理,否则刚才也不必委婉地将责任绕到管库上了。
外面晴日当空,蝉鸣热闹,我找了处阴凉地儿蹲了下来。要过八月十五了,不知荸荠怎么样了。上次我在信里让他凡事想开些,不要太难为自己,他听进去没有?功名有什么好!真做了宋朝的官,不也得亡国吗!别说这小小的南宋,就是北宋也逃不过历史的车轮。什么才能光耀古今――书、科研成果和你真正的业绩。做官有什么用?真要出名,著书、做实事吧。宋朝的皇帝能让后世记得的有几个?即便记得,也是褒贬不一。但提起毕升,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功绩。我知道,这些光辉人物中没有荸荠,也没有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他们也是要死的,平凡地死去。他们、我,都只是历史中一粒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沙子。既然是沙子,为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非要为难自己,以别人的好恶为标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呢?我真希望荸荠能懂得,不过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未知的未来,我们永远野心勃勃,不断地想象,不断地开拓。就像前世的我,不也是考这考那,学这学那的吗。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我也不可能成为光辉千古的历史人物呢。
君闻书出来了,我立马站起来,偷偷一看,后面跟着诚惶诚恐的王叔,一见便知君闻书得了胜,我也垂下了头。
上了车,君闻书便松了一口气,“累!”
我笑了,“看少爷举止言谈,不像累的。”
“去和人扮戏,你不累?扮个小厮装哑巴,还是个眼观六路的哑巴,你不累?”君闻书打了一耙过来。
“没我什么事儿,还是少爷戏多。少爷这盘查人的本领,司杏也算是见识了。”
君闻书只是笑,过了一会儿才说:“看来也没有多难,就是累。”
“少爷得有自信,我相信,这事儿少爷应付得了。”
“真的?”
“真的。”
君闻书开心地笑了,“我也觉得还好,有你在,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强。”
我讪笑两声没说话,我不想知道太多事,只想给君闻书出出小主意,而并不想成为他的心腹,更不愿像主人似的说三道四,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我的心真的不在君府了,早走了。外头的阳光,外头的风,加上外头的荸荠,哪个都在吸引着我。我也十五了,出去后天地大好,不必像当初那样靠给人做丫鬟才能活。帮君闻书过了这关,就真该是我走的时候了。
过了八月十五,又到秋天了。快到九月时,荸荠给我回了信,我喜滋滋地拆开,却惊讶地站起来――荸荠的胳膊断了!我仔细地看着,原来是州府衙门的马受惊了,他躲避不及,慌忙中掉到沟里,左胳膊被压在下面,骨折了,十分疼痛。最要命的是九月二十乡试,他心绪沉沉,说这次是没希望了。
真是突来的灾难。我想去看看他,再三思量,还是不去了。出府一次不容易,我要把所有的努力用在最后彻底地出府上,现在能少耗一分就少一分。况且我去也帮不了忙,反倒扰乱他的心绪。就这么着吧,胳膊断了,人没事,大不了左胳膊残了,我也不嫌弃他――反正我也不在乎他能不能考上。真考不上,等我出去了,和他一起干点儿什么不行?即便是吃糠咽菜,我也乐意!
风花雪月是爱情,相濡以沫也是爱情;卿卿我我是爱情,这种遥遥相挂也是爱情。荸荠,你要坚持住,我不能去看你,可是我记挂着你。你要相信,总有一天,我一定能从这道门里走出去,那时候我便是自由身。
我算了算时间,再写一封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考前寄到了,那就考后寄到吧,我想让他轻松点儿。我并不看重这场考试,但还是要宽慰一下他,因为他很重视。
我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君闻书也从原来的账海中解放出来,除了去店里,仍在家读书。林先生依旧每隔十天来府里一次,谈话内容却有了改变,我知道,他也是君闻书的智囊之一。每次林先生来,我便自动退出去。知道的秘密越多,死得便越快。我不想被圈在君府,所以尽量少听、少说、少惹事。
这天,送走了林先生,君闻书唤我拿几卷《王摩诘文集》来读。王摩诘就是王维。王维的身世令人感叹,他的诗我也喜欢。今天君闻书反反复复吟的却是一首思乡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反复吟诗,必有所托。而他的家就在此地,又有何所托呢?“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唉,这诗应该是我来吟吧!不知荸荠怎么样了。
正想着,他吟诗的声音停下来,淡淡地说:“司杏,你在想什么?”我回过神来,“没,回少爷,我没想什么。”
一小会儿的沉默,他又问:“你,看得起摩诘吗?”
我一愣,思索了一下才问道:“少爷说的,可是王右丞的出仕?”
君闻书不置可否,我也不知该怎么回答。王维的诗和他本人反差很大,他因诗中所体现的意境而被称为诗佛,为人处事却颇令后人非议。就中国人一直提倡的气节来看,王维不是一个君子。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应该是“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而终,不仕伪朝”。王维先是为了官位,不坚持事理而曲意逢迎。安史之乱时,王维被俘,继而投降做了伪官,确实有点儿不可原谅。
我想了想才说:“摩诘先生若未先侍李唐,而直接出仕安禄山尚有托词。毕竟选择仕或不仕,以及仕谁亦是士子们的见解。然仕李唐皇帝在先,仕安禄山在后,倒确实失节了。”
君闻书摩挲着他的小乌龟,低着头,并不看我,“也许,他有什么苦衷。”
我摇摇头,“有些苦衷说得过去,有些苦衷,便是千古骂名。”
“那李陵呢?”
君闻书和我谈起历史来了。李陵,又是一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名将李广之孙,却受人挤对,以至于被迫投向匈奴,落得背叛母国、满门抄斩的叛将下场。君闻书提起他,我也语塞了。我说:“我敬佩他。”
无论怎么说,李陵都是一个悲情英雄,降过一次,不得已,因为他也是人,也有人的真实情感和弱点。但既已降了,就绝对不能再降第二次,哪怕能为自己博来名声。我理解他,人的一生中,遇事可能要低头,但绝对不能侮辱自己。
我心里也悲哀起来,命运是我们能选择的吗?我们的命运,有时竟是别人选择和掌握的。
君闻书又叹了一声,却没有再说话。两个人隔着门,各自望着窗外,发起呆来。
虽然入秋,外面的树叶儿仍是浓绿,细雨飘落下来,树枝微颤,偶尔有黄色的叶子随风飘荡,倒显得十分宁静。我正瞧着,却听见君闻书低低地说:“你看,那片叶子落了。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一切,便要开始了吧。”
君闻书似有心事,我侧头看着他,他却依然凝视着窗外,“若有一日,你觉得我不是人,也希望你能像今日这般……说我。”
风从窗口吹进来,撩起他的发丝,君闻书身上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孤独正散发开来。他有心事!
“少爷……”
“人是没法自己选择的,如真能选择,我还是宁愿只读读书。”君闻书只手放在桌上,指上夹着笔,“你聪明,有些事终究会知道的,那便再说吧,只希望那时……你别怨我。”
“少爷怎么说起这些来了?接管布店不是很上手吗,还说这些?”
君闻书抬头笑笑,并没有说话。书房里一片寂静,外面树枝轻轻地摇晃。静,连接成一片。
“少爷,”侍槐突然湿漉漉地从外面进来,“杨府来人说,听荷怕是……不行了,想让司杏过去说说话。”
我大惊,听荷不行了?怎么可能?君闻书坐着不动,面上却起了变化,一脸的狐疑。我也在转念头,是不是杨骋风的花招?听荷一向没有什么病,怎么不行了?君闻书看向我,我便说:“侍槐,这到底是真是假?”侍槐摇摇头,“我也不知,来人就在外面,少爷,要不唤进来问问?”君闻书瞧了我一眼,点了点头。侍槐出去了,不一会儿便领了个人进来。
“见过君少爷。”来人行了个跪礼,我一瞧,还是上次那个小厮。
“起来吧。你说听荷要……怎么了?”
“回君少爷,上头说听荷姑娘产后身子不好,怕是保不住了,想见见司杏姑娘。上头还说,如果司杏姑娘还有情分,就过去看一下。”
我的头嗡的一声,产后身子不好?那个磨和乐……原来听荷是说她有孕了,她才多大啊!听荷、引兰和我同岁,我是春天生的,引兰是秋天,听荷是冬天生的。十五岁的听荷,当妈妈了?身子不好,要保不住了?我晃了两下,二娘没死在我眼前,现在,要死在我眼前的,是听荷。
君闻书看着我,并不言语,只对来的小厮说:“我知道了,你先跟侍槐去厢房候着,去或不去,一会儿给你信儿。”
“少爷……”
“你想去?”
“少爷,那是听荷,是咱府里出去的听荷!”
“会是真的吗?”
我也怀疑。杨骋风诡计多端,也许竟是假的。不过,他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我想了想,“少爷,不会的,别说我只是一个丫鬟,没什么值得留的,即便真留我,我也不愿意的。”君闻书在担心我?杨骋风真是在耍花招吗?那上次为什么要送我回来,直接掳走不更便当。再说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值得杨骋风费神。
好半天,君闻书说:“听荷当时也算陷害了你,你却不恨她?”
原来他都知道!我摇头,“少爷,府里的事,我们就不必说了。听荷有她的难处,不要太苛求她。她也是个可怜人,真要死了……”我有点儿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