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畅销起来》第23/34页



如何"补船?"陆明认识到,只有配齐整套印染设备,才能把生产稿上去,这是治本的第一步,可是完善整套生产设备需投资260万元,这钱哪儿去搞?借!借钱生财,只有这个办法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苦心人。在陆明不辞劳苦多方奔走游览下,有关上级领导部门终被他的真情善意所感到。苏州印染厂同意与他的厂横向联合,并借给氧漂机、722定型机、高温高压卷热机、整染机等一整套印染设备,价值上百万元。团县委的一批年轻人又帮助他借来80万元资金。陆明用这笔钱造了必要的生产厂房,安上了变压器、锅炉,工厂出现了生机,工人们的情绪开始沸腾了。

光有设备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经营有道的人才来干事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在用人这着棋上,陆明自有番见识:一个人只有在从事他所喜爱的工作时,才会创出成就,取得更大的成绩。在用人之前,虽然他已胸有成竹,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他还要征求工人本人意见。

厂里有个叫施坤元的工人,他机灵过人,并擅长交际,是个当供销员的料子。但是这人『毛』病也不少,平时自由散漫,还因赌博被罚过款。所以当陆明想让他当供销员时,很多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样的人不宜重用,陆明耐心地劝说有意见的有关领导,他亮出自己用人的观点:他犯了错误,该罚就罚,该处分就处分,但是不能不让他发挥特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需要的是爬的优点。

就这样,他硬是保举了一个有缺点的能人。当施坤元知道自己已调出来当供销员时,又激动又兴奋,这工作正符合他的兴越和特长,士为知已者死,受聘后,他不顾身体不好,正发高烧,连夜去上海、山东等地为厂里接洽业务。正当陆明为订单不足犯愁时,突然两分电报送到他手上:

"上海外贸口岸已打开,承接染整业务800万元。"

"在山东某厂落实全国独家生产的富涤混纺坯布100万米。即请落实资金安排生产"。

两份电报的发报人都是施坤元。

"施坤元究竟在上海还是山东?立即与他电话联系!"陆明命令秘书。秘书打完电话后来汇报:"施坤元在山东,他谈完业务就被送进了医院,当时他正发高烧。"

顿时,陆明热泪盈眶,自己终究是没看错人,力排众议坚持已有了良好的效果,顶住的压力一下子烟消云散,怎能不激动?

就这样,工厂接连开发了富春纺、华春纺、苏春纺三个市优产品,1988年,也就是陆明任厂长的第二年,这家厂的产值已达2700万元,综合效益170万元,外贸额从零猛增到600多万元。1989年,厂里又增添长线印染设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电光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涉临绝境的工厂重又生机盎然,工人们参加干劲十足,走动『性』和松散『性』空前高涨,经济效益一路高歌猛进,对1990年突破年利润600万元大关。

李白曾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条成功之道。许多经营有道的企业都曾在"借"字上大做文章,从而创造出超常的业绩。

在创业之初,或者在面对一个破破烂烂的经营,而凭借自己的力量又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时,充分地借用他人之财,借用他人的设备,借用他人的优势,在短时期内完全可以打一场漂亮的战役,就像吴县染整厂厂长陆明那样。

总而言之,就一"借"字,但你纵横驰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你胆识超人,最敢自信,帘时设势,你就可以如鱼得水,你尽可以威风八面。

但是,在运用"借"字时,必须按道德标准行事:正直、诚实、讲信用,还必须记住"欲人施于已,已必施于人"的金科玉律,只有这样,才能借力制胜。

财富近咫尺,无本亦生财

天机不可泄漏也!一份准确、极时的商业信息,就是一条财源滚滚的江河!

温州声名远扬,商业发达,是因为温州,"藏龙卧虎"--温州人头脑灵光,经济细胞超常

温州人最善于无本生财,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诱人的例子。比如捡破烂,也捡得有特『色』,捡出了一家家工厂来。有位姓李的温州老板,如今已家财8000多万元了。当初,一无所有,穿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当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过上好日子,他眼热了,但自己没有本钱,咋办呢?

左思右想,毫无办法,他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出路。这一走,就走出了一条路来了。他出现,城里人开始讲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洁卫生每日都得做,比如拖地,用一块布抹很费时费事,如果改用棉质拖把,那就方便简单多了。制作棉拖把有何难呢?于是,他就四处去打听,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结果,他在一家大棉纺厂的垃圾堆里,捡回了许多厂家丢弃的棉布条。他便利用它们,分理出来扎成各种拖把。拿到街上试销,每把还可卖到2元钱。对,就先干这个无本生意。于是,他便放手干开了。一年之后,他居然积蓄了500多元。

有了这500多元,他便考虑,怎样才能迅速致富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利废这一行最有搞头。于是,他又改变了只制扎拖把的单一产品结构,东借西凑,弄了点资本,购买了缝纫机。他把捡来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块,拼缝成童装,细小的,便扎拖把,这样干了半年之后,赚了5000多元。

财气变粗,羽兽渐平的李老板秘谋策划着出来。

他瞄准市场上『毛』毯的热销这一点,专门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纺厂、化纤厂中收购各种边角料,花费本钱并不多,运回后,筛选分拣,那些大块的制作成童装,细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剥理成丝,纺成丝线,编织成为各种『毛』毯,或者挂毯。比如童装,每件成本相当低兼,原材料连同人工及各项开支打进去,也不过3-4元,而大宗批发,一般都在10元以上。

李老板白手起家,从家境寒酸的低层者成为"贵族派",正是依靠其独具慧眼,迎合了大众的生活品味,一举家财万贯,昨听匪夷所思,实则确有真人实事,且前例不少。

多留份心吧!财富就近在咫尺!

倒爷也疯狂

有头脑者,可经商也,会经商者,必可赚大钱也!聪明的人总是利用智慧在吃饭、生存。

别具一格的家庭工厂,使温州顿时名流全国,但,万事开头难。尽管产品富于地方物『色』,精致玲珑,许多服装工厂因为销路问题焦头烂额,皱眉不展。

小军在温州土生土长,那年高考,他以全村最高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因为家穷,他一到京城就开始琢磨做些生意,补贴学习生活费用。温州人素有小犹太人之称,精明的头脑在小军身上表现得相当突出。

一个学期之后,小军对北京的服装行业有相当的认识,便决心做一回"倒爷。"寒假结束后,他便与一些产品滞销的服装厂联系,由他捎上两个旅行袋的牛仔装,拿到北京投石问路,探探行市。起初,小军也没有把握,只权作一试。因为这是厂家的试销样品,又不用先付款,做工特别考究,所以小军一到学校便在校园试开了。

"什么价?"小军的同学发问。

"十二,哥们优惠,十元。"

这种价钱在北京不可想象。因为市面上,同样做工同样质地的少说也得20元。

尝到甜头,小军从此便尽可能地挤课余时间,干起了"推销员"的行业,在京城学府忙碌奔波,不断生产。

每到一个学校,他便直奔宿舍,直接入手,每次他都开价18元。比市价便宜2元,然后便双方交涉,讨价还价,一般砍到15元为底价。因为这已经比市价便宜了5元多。等两个旅行袋的牛仔装全部售完,一合计,居然收入了1800多元,扣除应支付厂家的出厂价成本,净赚1000元!每条牛仔裤的平均获利率,在150%以上。

当前:第23/3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