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人生篇》第27/27页



■ 严明是方,公正是圆

赏罚在于公正严明,《韩非子・有度篇》中说:"贵族在法制内,执法公正无私。法度的施加,聪明人也不能辩论,勇敢的人也不能争斗。犯错施刑不论大臣还是百姓都平等对待,奖赏好事不遗漏普通平民。"所以能公就无私,无私就无过,就会无怨无恨。如果有难以明断的事和疑点,稍有疏忽就会失去严明。处在这样的境地,就只有依从经书中所记载的"有疑点的罪过从轻处理,有疑点的赏奖要慎重"说法为标准。在另一方面,奖赏不能因怨仇而废弃,惩罚不能因亲近的人而不行使。

赏罚的应用是:在某种时机,不能一味拘泥于原则原理的限制,而应该判断出这人这事应该怎样处理。不能仅仅在公平的字义上做文章,要了解到效力应该放在事业功绩上才是最高的原则。

《韩非子・主道篇》中说:"君主以他们的评论而赋予他们的事业,以事业的责任心使他们发展功绩,功绩合于事实,事实合于言论,就赏赐他;功绩不合事实,事实不合言论,就惩罚他。"又说:"贤明君主的奖赏原则,温暖得像及时雨,百姓都受到他的恩泽。贤明君主实行惩罚的原则,害怕得像雷霆,神圣得无需辩解。所以贤明的君主没有不光明的赏赐,也没有不正确的惩罚。不光明正大的奖赏,就会使有功劳的臣属坠毁自己的事业;不正确的惩罚,就会使『奸』臣隐瞒自己的错误。所以只要真正有功劳的人,就是疏远卑贱的人也要奖赏;真实有过错,就是亲近。受宠爱的人也要诛灭。这样就使疏远低下的人不敢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也不敢骄傲。"

因此,赏罚必须有规定的原则,没有规定的原则,就难以希望他们能公正无私而且正确。不能做到公正无私而且正确,就会生出怨恨的心理。

生命终有尽头,惟有精神上的不朽可以长垂人间。只追求生命上的长寿无疑与傻瓜没有区别。痴活百年,多吃几口山珍海味又能怎么样?到头来仍是一堆无名枯骨。

(1)曹『操』论功行赏

曹『操』在用人上还有一些十分可贵的长处,就是不为别人的用人情况所左右,不偏重某一类人才。别人没有重用的,他可能同样给予重用。冲锋陷阵。立有战功的武士有赏,出谋划策,以笔为刀的文士照样封侯。

曹『操』在为他手下的大谋士兼文人苟或记功,荀或以没有参加野战为由而辞让时,曹『操』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谋为赏本,功未必皆野战也。"这说明,在曹『操』的眼里,文臣们虽不善冲锋陷阵,但他们手中的笔并不比刀枪的分量差。思想上对文士的重视,必然导致政治上对文士的重用。曹『操』对拢纳到营中的文人,尽可能地委任合适的职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七子"中的王粱,在刘表那里呆了十五年,只因其貌不扬,不被重用。"刘表死后,王粲说服了刘表的儿子刘琮,举军归向曹『操』。曹『操』立即辟王粲"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时间不长,又提升为"军祭酒"。

曹『操』建立了魏国,进一步拜王粲为"侍中"。

建安时代惟一的女诗人蔡淡,在战『乱』中被胡兵所掳,流落南匈奴十二年,是曹『操』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用重金把她赎回来的,并为她重新建立了家庭。

曹『操』其子曹丕,在用人的气度上比父亲还有差距,但用软刀杀人,比父还高一筹。魏国名将于禁投降归来,曹丕请画家把于禁的畏敌貌状作成画,再请于禁去参观,活活把他羞死了。但似乎受其父的影响,对于文士们,曹丕总是另眼相看,文士们即使有所不恭,他也满不在乎。一次,他请好友吴质和曹休等一块喝酒,酒酣耳热中,把郭后叫出相见,大概是那郭后美丽动人,吴质就抬起头大胆"书描"起来。按照那时的规矩,臣下对皇后平视就要杀头,刘帧就是因平视曹丕的夫人甄氏而被曹『操』惩罚的。那是建安十几年的事。当身为君父的曹『操』听说此事后一脸不高兴,脸越拉越长,遂下令逮捕刘帧,交有关司法部门治罪。按律如此对主母,刘帧犯大不敬罪,当斩首。但曹『操』怜其才,加之刘帧有功社稷,于是减一等,发落到劳役犯集中地尚方,专做磨石的苦役。

又是这位爱才又恣意折磨人才的曹『操』,一次到尚方视察,发现刘桢正端坐磨石,不禁有所心动,遂上前问道:"这石头怎么样?"刘帧立即以石头自喻,说:"这石头禀气坚贞,实乃出之自然也。但细察其纹理,虽人力磨项,枉属迂绕,犹不得伸也。"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回到府中即下令赦免刘桢,官复原职。

曹丕想起父亲处理此事,于是也就允许不咎。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吴质从河北统军回朝,曹丕命令所有"上将军及特进"以上官员为他接风,席间,宗室曹真与吴质争吵,曹真自负地位高贵,出言不逊,拔刀威胁,吴质也以牙还牙,毫无怯意。要不是有曹丕撑腰,他断然不敢。吴质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他的主要功绩是在曹丕和文士间穿针引线,使曹丕及时了解文士的动向及人们对各种作品的议论,写出了建安文学中独一无二的文学理论批评『性』作品《典论・论文八天下》是各类人才共同营建出来的。

曹『操』用人,文武皆重,曹丕用人,虽也能重视文人,但量小偏激。不能不使后人为鉴。

(2)封赏仇人,以安众人之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张良是个当之无愧的大谋略家,但他的一次谋划却让后人聚讼不已。

汉高祖封了大功臣二十多人之后,其余的人白天黑夜地争功,高祖定不下来如何封赏才好。一次,他在洛阳南宫,远远望见众位将领星罗棋布地坐在沙土地上相对私语,便问留侯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回答说:"您从平民起家,凭借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而您所封的都是您的旧交,所杀的都是您平时所恨的人,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实在是想谋反啊!"

汉高祖听了,对这种情况感到十分忧虑,说:"怎么办好呢'!"张良说:"您平素最憎恨、大家也都知道您最憎恨的人,是谁呢?"汉高祖说:"雍齿曾经使我多次受窘。"留侯张良说:"现在赶快封雍齿,群臣就人人安心了。"

于是,刘邦就封雍齿做什方侯。群臣见了,都非常高兴,都说,像雍齿这样的人尚且能封侯,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然而,冯梦龙在他的《智囊》一书中评论说,众位将领所讲的,未必就是谋反的话,如果是想谋反,张良又为什么在皇帝问他以后才说呢?他们为什么要在皇帝面前说呢?只是因为皇帝刚刚得到天下,屡次根据自己的爱憎来施行赏罚,群臣常常失望,人人都有自危之心,所以张良乘着这件事献纳忠言,想用这种方法来改变汉高祖的思想罢了。

然而,许多事情往往是始料不及的。袁了几说:"张良为雍齿游说,虽然使得皇帝能够不以自己的爱憎来赏罚,但却使皇帝从此有了怀疑功臣的想法,致使三大功臣相继被杀,这恐怕是张良这句话带来的祸害。"

但这件事也不能这样说。张良改变了皇帝赏罚不公的做法,出的是好主意;平民称帝,群臣过去都是跟皇帝并肩共事的人,如果产生了失望的念头和自危的感觉,他们势必造反。汉高祖所忧虑的也正是这一点。张良乘机点破了,所以他的话汉高祖容易接受。至于后来的韩信。彭越被杀这一点,张良又怎么能预料的到呢?

方圆人生:

赏罚在于公正、严明,不可偏离,这样才是真正的方圆之道,要方则方,要圆则圆,万事可成也。



==========================================================================================================================
【申明:本书由 狗狗书籍(WwW.gouyg.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狗狗书籍--www.gouyg.com 】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当前:第27/2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