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际》第72/73页


  几十年过去了,然而,这里的夜空没有变,在它笼罩下的阿芮娜家里的那个观星台没有变,甚至连观星台上安置的透明外罩也还是原来的那个,只是,在“玻璃罩”里与阿芮娜一同仰卧看星的人不再是她的父亲,而变成了天宿。
  艾融人为地球人最新研制的一种神奇的药物,让天宿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尽管艾融星一天的时间是33个地球小时,但他在整整工作一个白天后仍不觉困乏,同阿芮娜在星空下窃语,一直到了深夜。
  “睡吧,太晚了。”阿芮娜终于说道,“刚才我妈从隔壁打电话过来,说我弟他们一家三口早就睡着了,催促咱们也赶紧休息。”
  “他们老两口呢?”天宿问。
  “当然也睡了,就剩咱俩了。”
  “阿芮娜,明天不是?的休息日吗?可以睡懒觉。”天宿仍不情愿睡去,说道。
  “那也不行。你刚到艾融星不久,虽然有药物的帮助,但医生说一开始还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要注意休息。”
  “好吧。”天宿故作叹息,有些无奈地席地方平了身子。
  “对了,说道药物,这两天可是你吃药的日子。吃了吗?”阿芮娜上前去拽天宿。
  “六至八天服一粒蓝色药丸,忘不了。”天宿说着,顺势将阿芮娜揽在了怀中。
  又过了些时候,时钟来到了4020电子书,天宿已发出轻轻的鼾声,而阿芮娜却依旧久久不能睡去。她望着已进入梦乡的爱人,若有所思了半晌,而后,又翻了翻天宿枕头上方几张谱曲用的稿纸,发现上面已被艾融文字填写得密密麻麻,其中,有一张稿纸的开头写下了曲目的名称??《辰际》。
  “是啊!”阿芮娜心中感慨道,“宇宙的瑰美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也许只有音乐才能令人得到更深一层的体会。天宿,我祝愿你能成功!”
  ******
  也许是与天宿观星私语的时间过长的缘故,虽已至后半夜,但阿芮娜依旧神爽目明,不过,由于天宿已睡去,她还是躺下身来,躺在了天宿身边。
  闭上双眼,仍辗转反侧,不知为何,此时阿芮娜的心中似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结在荡漾,挥之不去。翻了几个身后,她索性又坐了起来。
  稍微想了想,阿芮娜站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一个小木柜旁,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个药盒,再从药盒内取出一粒不大的药丸后,将它含在了嘴里。
  返回天宿的身旁,阿芮娜又一次轻声躺下,她再次将双眼合拢,静等好梦的到来。
  含在阿芮娜口中的是一粒助眠药,然而,它的药理却并非是安神:失眠往往是心事所致,服下这粒药丸后,会让人立刻进入梦境,梦是心头所想,而这神奇的药物却能使最挂念的事情从梦境中浮现出来,并让相应的愿望从梦里得以实现,愿望实现了,心结打开了,随后自然便可以安然入睡了。不过,这种药物与地球上某些可令人进入幻境的提炼物不同,因为它对身体是毫无损害的,作用只是为了安眠。
  合上双眼,阿芮娜很快便进入到梦乡??
  太空中,一颗围绕着耀目的恒星滚动而行的多彩生物星球出现在眼前,逐渐接近并登陆它后,一群满身光泽的人用欢乐的笑脸迎接着自己,绿色天空映衬下的圆形城市内,矗立着一座座崭新的建筑,延伸着一条条建成不久的道路,道路呈放射状一直通向了城外的郊野。
  梦的翅膀牵引着身形来到郊外,一汪汪碧绿的湖水擦身而过,永远在地平线上的织女星忽前忽后,稍顷,一片银光闪亮的广袤的森林迎面而至,进入到密林深处,听到的是玲珑清脆的鸟语,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而那涓涓流淌的溪水,更是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歌……
  尼萨星、黄金人、库谷城、图胡大森林……在梦境中一一而过。
  转而,梦的画面又变成了地球,变成了北京城,变成了位于城北的科学院公寓楼……天宇、小云、奶奶、爷爷还有天宿的父母,都出现在了梦里,在与他们一番嘘寒问暖后,不知不觉中又飘到了太空船起落场,而登上飞船后不久,太空里一颗红红的星球便出现在眼前,身旁的天宿提醒说:“‘12行星’到了。”
  赤色穹窿笼罩下的红色的洋面上,一只大鸟驮着身体,伴着鸟群在空中翱翔,不时有飞行着的奇形怪状的生物从身旁掠过,忽然,一条巨大无比的“鲸鱼”从海水中窜出,血盆大口一张一合地向自己飞来,然而,从它口中传出的,又似乎是一种愉悦的鸣叫,仿佛是一声声欢快的笑语,当这条飞翔的“鲸鱼”接近自己时,大到能将摩雅子舰吞下的嘴巴却合上了,它安详地打量了自己一会儿,便独自飞开了。
  离开“XDAR-12”星,梦依旧在延续:在返回地球半途的太空中,又遇到了斯康蒂星人,这些外表丑陋,性情残暴的智能生物,竟也变得平易近人了。他们说地球环境太恶略了,地球人还发明了让他们无法近身的武器,所以他们不打算占领地球了,也许永远也不会了。之后,梦境转换成为与天宿共往艾融星。而到了这里,梦,便结束了。
  原来,阿芮娜那种自己也说不出的藕断丝连的心结,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宇宙情结,虽然现在的她已返回故乡,与重聚的亲人们过上了安逸快乐的日子,但是,太空毕竟也是她深深迷恋的,甚至曾经感觉已习故安常地方啊!刚刚回家不久,那种情结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烟消云散呢?
  梦境结束了,阿芮娜心中淡淡的抑郁随着旧梦悄悄地流走,她的心绪也因此变得恬静而舒缓。在星光满天静静的夜空下,在天宿轻轻的鼾息中,阿芮娜终于沉沉地睡着了。
  后记
  后记 [本章字数:2538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18 14:21:06.0]
  ----------------------------------------------------
  后记
  仰望夜空中的某颗星,时间久了,星光变得虚幻朦胧。恍惚间,竟感觉眼中的光线并非扑面而来,却成为倒退而行,星光牵引着思想在飞驰,一直将灵魂带到它的发源地??那颗辽远的星星身旁。
  记得很小年纪时,有一次和妈妈漫步在夜晚城市的街道上。现在已记不清那晚是因外出归家,还是特意去散步,只记得那是一个星光明亮的夜晚。
  和妈妈边走边说话,话的内容几乎全部忘掉了,只有两句牢记至今。
  妈妈问:“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说:“我想当天文学家……”
  记得当时我的年龄应该不超过8岁。
  时间不紧不慢地前行着,而我也与它肩并肩又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回头看去,儿时的理想虽早已遥不可及,但对于太空的喜爱,对于宇宙的兴趣并没有因理想的破灭而消失,反而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多更加地非常与浓厚了。
  虽非有意,但每当路过北京天文馆时,目光总是被它吸引过去,若时间充裕,也会到那里去看看。自小我就暗自庆幸能生在北京,城里竟有这样一个可去的妙处。可以说,对天文的爱好,它功不可没。
  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外国(主要是美国)引进的科幻影视,也令人开阔了眼界,尤其对我们这代当时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还或多或少有着对未来科学思想的启蒙作用。从最开始的《摩羯星一号》、《大西洋底来的人》、《未来世界》,到后来的《火星叔叔马丁》、《星球大战》、《ET外星人》,从九十年代的《独立日》、《星际迷航》直至近期的《星际之门》、《阿凡达》,这些影片无不翻空出奇,精彩纷呈。诚然,科幻影片大都是“外来货”,有些人对此不以为意,然而不得不承认,它毕竟吸引了太多的眼球,甚至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本书的来由便出自科幻电影。年龄增长了,科幻片看多了,观赏影片前的心态与观赏过程已不像从前那般兴奋与好奇,反而有了些冷静的评判,然而,当我发现自己在观影时的境界已“老态龙钟”时,却又希望有一部能令我“返老还童”的片子横空出世,即使对于现在和将来的我来讲,也许这样的影片永远再不会出现了。
  宇宙的浩大与绮丽莫以言表,对于艺术创作,更是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而在我所看过的科幻电影中,为何没有一部关于太空中多个星球探索、游历的影片呢?也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未曾发现,但更也许是由于电影制作技术或资金问题的制约吧?
  “如果我是电影出品人,定会去努力筹策一部关于太空不同星球探险、游历的影片,如果成功出品,必将大受欢迎。”我总是抱有着这样的幻想。
  但幻想是难于实现的,就像郭德纲说的“都三十大几的人了,连一任总统都没当过”那样难于实现。不过,这个幻想却促成了我写书的想法??既然拍不成电影,用文字去表达总是可以做到的。
  然而,当真要写这样一本书时,却从一开始便感觉到了难度:我既非职业作家,亦非与天文相关的工作者,甚至所学专业也与两者相去甚远,所以从作品的文字描述、情节构成及相关科学素材的引用上,均感到了举步维艰。本书构思于2006年,起笔于2007年初,本想在2010年完成,不想写至此时间已来到2012年后半年,但即便如此,却自认仍有诸多不满之处。
  我总觉得,科幻小说不同于魔幻、玄幻小说,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终应以科学为依据,作品不仅能够满足愉悦性,还要具有一定的科普性。然而,科学本身是严谨的,但能够引起阅读欲望的精彩故事情节却需要虚构与超越现实,两者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矛盾,而在作品中如何将这种矛盾消解,或者说通过推敲、拿捏尽量将其化减至最小,是一件令人非常头疼的事。
  为构成作品情节,本书引用了一些现代科学研究触角已能够延伸而至的恒星,书中对于这些星球的描写,是与实际科学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只是由于曾经拜读过的国内外著名科幻作品对于外星球的引用与描写更加地“异想天开”,所以才斗胆而为了。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将这些恒星最近的一些实际科研结论列出,以免误解。
  织女星??是一颗年轻的恒星,产生至今只有2亿年;行星系统研究:发现周围有一尘埃盘,怀疑内有行星存在,但“行星说”目前只限于假设,仍有待证实,未形成定论。
  河鼓二(牛郎星)??目前未发现有行星系统或原行星盘物质。
  天狼星??目前未发现有行星系统或原行星盘物质。
  绘架座β星??行星系统研究:被一个由尘埃碎片组成的环绕圆盘包围,证实圆盘内有已完全形成的气态巨行星。
  天枢六??目前未发现有行星系统或原行星盘物质。
  另外,针对科学理论,对作品中一些为情节构成而出现的难以避免的不妥、牵强之处,自做如下指摘:
  1.为构成尼萨星特殊的自然环境,书中幻想了尼萨星围绕织女星“滚动”的自转方式??如石磨轮围绕石磨盘中心轴的转动方式,然而根据天体力学,这种行星自转轴始终指向公转恒星一点的运动方式并不符合力学原理。自转方式造就自然环境的灵感来自于天王星,从它的公转轨道平面看上去,几乎同样是一颗滚动而行的星球,但其自转轴并不指向太阳。
  2.书中描写的“由于大气对织女星光线的散射作用与地球不同,因而尼萨星拥有一片绿色的天空”,其并不符合光学原理。
  3.书中关于太阳耀斑爆发引发月球人造大气遭破坏的描写,耀斑爆发至何种强度方能将大气破坏并无依据,因为实际太阳耀斑一直在间歇性爆发着,而真空的月球表面却非常平静,据说人类登月留下的脚印可以存在100万年。
  4.书中对“斯康蒂星人的飞船依靠生物动力来推进,动力源微生物的繁衍过程可释放大量能量”的描写,并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5.书中描写的“一千万年前回归的地球人,他们的祖先在一千万年前神秘消失却未留下任何遗迹”,其原因因实在找不到好的理由,故叙述得比较牵强。
  6.书中所述的未来某一时刻太阳系各行星的方位,只是出于情节需要,未经考证;如此描写,也是想给读者一个各行星公转时不在一个层面、不都在恒星一侧的概念。
  7.书中在不同星球场景的描写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国际标准计量单位,这显然有许多与当值情节不符的地方。然而,为免去描写与阅读时换算的繁琐,保证内容完整性,故此而为。
  8.本书构思于六年前,起笔于五年前,由于六年间的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虽在写作过程中尽量引用着最新的科技成果,但难免会有车过辙印,覆水难收之嫌,或许未能完全做到与时偕行。
  如以科学真理为凭,以上几点便是我认为本书主要之牵强甚至是漏洞之处,若再细细追究,或许还会有诸多不足。还望读者谅解。
  作者于2012年8月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www.gouyg.com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前:第72/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