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1933》第2/129页



徐强已开始渐渐地明白了,自己的试验,并没有达到原有的目的,而出现了偏差,居然跨越了时空,把自己的思维记忆反而全部复制到这个家伙脑袋里,还把这个家伙的原有记忆给擦除了不少,只剩下了零零碎碎的片断。

“他妈的,怎么搞得,怎么会这样呢?这怎么办?那个现代的我又怎么样了哪?可能还不知道出现了这种效果,咳!还没法通知他,嘿嘿!有点意思”。徐强想到这里反而兴奋起来。随后又蔫了,这是什么时代?需要搞清楚啊!这才想起了时代的问题,这可是关键啊!想到这,徐强开始在房间里巡视起来,当看到靠门的那一面墙时,眼睛一亮,看到了墙上挂着厚厚的一个有点象现代16开纸那么大的“阳历”,走到近前一看,当时就眼睛睁的老大,嘴巴也张开了,“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十六日,这是什么年代?”徐强惊讶的自语道。

这对徐强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一时无法转过弯来,现在是满脑浆糊,“民国”,“国民”心里喊道......。

徐强不懂把“民国”时间换算到公历,一时间真有点懵门了。毕竟现代都用公历,对民国时间的概念,在中国大陆恐怕没有几个年轻人接触过这个概念。徐强此时双眉紧皱,苦苦地思索着,忽然紧皱眉头放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徐强想起了1938年2月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会战,是民国二十七年,往后推5年,哈哈是1933年。居然把自己“克隆”到了1933年,太惊奇了,真是不可思议。还算幸运,是近代!如果把自己“克隆”到远古时代那可就糟了,想到了野人、猛兽不由得打个冷颤。

既然知道了年代,徐强心里又嘀咕起来,“这个家伙长得什么样,不会是獐头鼠目吧?还得泡妞哪!”想到这徐强不由的笑了笑。“看身材还不错,个头至少有180公分以上,找个镜子看一看什么模样,上帝保佑、佛主保佑、......”。也不管是中国神仙,还是外国神仙,凡是神仙都让保佑。徐强嘟噜了一大套,还自我做了个虔诚的祷告。

当找到一个圆镜拿起一照时,惊讶得差点把圆镜掉在地上,再看时又惊呆了。“周润发.......怎么可能?”镜子中的影像活灵活现的一个周润发年轻时模样,细看时多少有点差别,可这差别不大。心想比周润发还漂亮,整个是一个帅哥,那个眼神到继承了徐强的灵气与智慧。再看身穿灰色长袍,显得很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国学生。

照完了镜子,徐强长长地喘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兴奋的心情。徐强思索着既然来到这个时空,那么就要拼搏一下,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掌握。毕竟自己是从现代来的,这种优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要好好地利用这具有的知识,干一番事业。又一想,自己不会把历史改变了吧?改变历史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又一想,大的历史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改变的只是局部的生存空间。如果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康,自己有能力影响历史的话,那也在所不惜。徐强又激发出现代“愤青”的豪情壮志来。

徐强心里想赶紧整理一下这个“替身”的身世情况,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如果不了解“替身”情况,所作所为不合情理,那么周围的人肯定认为你脑袋有病,弄不好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那就糟了。徐强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苦苦思索那残缺不全的记忆。

半个小时过去了,徐强终于把零碎的记忆串了起来,大致了解了大概,幼年的记忆则完全丧失,可徐强的记忆一点不缺全部都在,这让徐强很是憋气。

原来,这个“替身”叫徐润发,“我考,和周润发只有一字之差,跟我还一个姓。”现在是民国清华大学历史系学生,21岁,今年8月毕业,到毕业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至于入学是什么年代,记忆没有了,这个小子学习成绩一般,参加过反日学生游行和集会。“看不出来这小子还是个“愤青”,这点有点象我。”国内政治倾向没有,“这小子有点现代派”。同宿舍同学一个叫王斌,另一个叫什么死活也想不起来了,看来自己得小心点了。

这小子老爸叫徐殿鹰,竟然是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副部长。母亲叫孔丽美,没有工作在家管理家务。兄弟三人,老大徐润要、老二徐润奇、老三就是这小子了。这哥仨名字后面字连在一起,“要奇发”,嗨!这名字起得有点绝。徐强想到如果他们家再有一个小子,肯定叫徐润财了。

徐润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叫徐润睐,结没结婚,记忆已被擦得零碎了。

这小子在家里是老小的,家里所有人都挺护着他,特别是他母亲,对他特别溺爱。但是尽管溺爱,可教育很严,徐润发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要不怎么能考上清华大学。不过这小子好象有点怪僻,平时在家并不怎么爱出他的房间,也很少和哥哥姐姐亲近,在房间里鼓捣什么没有记忆了。

老大徐润要,黄埔军校毕业,是多少期不知道了,这点徐强还是挺羡慕的,毕竟共和国老帅里有好几位是“黄埔”的,徐润要现在是汤恩伯部队的一名团长。

老二徐润奇,美国留学毕业后回国在一家洋行工作,还是一名副经理。

徐强整理记忆到这里,已是手脚冰凉,心里颤抖,直喊:“完了,完了!他妈的,怎么不是贫下中农呢?”作为一个信仰共产党后代的徐强,突然摊上这个家庭,能不叫他大惊小怪吗。过了一会儿又乐了,心想做一名“红色大款”也挺好。

徐强很快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在民国清华大学余下的学习时间内,首先要寻找共产党,争取早日入党。其二,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捞些资本。心想后世的文章,就是中学课本的知识拿到现在,也是惊人的。毕业以后,争取赶在1937年前加入红军。心里想:“奶奶的,老子也弄个红军当当。想到要打日本鬼子,“愤青”的激情又出来了,老子陪条命都干。”

正文 第三章 轰动的论文

奋斗目标即已确定,徐强也就是徐润发,洗漱完毕后,整理了一下衣服,在桌子上随便拿起一本书,走出宿舍,直奔学堂而去,徐强认为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要泰然自若。

由于徐强这么一折腾,已过了早饭时间,现在离正式上课时间不多了。徐强紧赶慢赶地赶到了课堂后还是晚了一步,教授马上就要授课了,看到徐强地到来,眉头不由得皱了一皱,然后示意让徐强坐到自己座位上。

徐强坐下后,教授开始授课,今天讲的是清朝甲午战争历史,徐强对这段历史再清楚不过了,心想“现代军事“愤青”还有不知道这段历史?”。所以徐强并没怎么听讲,反而观察起这位教授来了,看这位教授的年纪大约在三十七八岁左右,长像不是特别的俊,却显现出一脸正气,个头上中等,在授课时,并没有带什么讲稿,却讲的逻辑性很强。徐强努力地搜索徐润发的残存记忆,以便找到与这位教授相关的资料,突然徐强浑身微微一阵,双眼突发精光,一个名字映到了眼帘。

蒋谭文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早年在美国求学,先后就读于派克学院、奥柏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

1935年蒋谭文以非国民党员的学者身分加入民国政府,在行政院某处任职,从此离开清华大学。后从事外交事务。

“噢,原来是我们的历史系主任,蒋谭文教授”。就在徐强双睛突发精光同时,蒋教授的眼光正好扫到徐强的眼神,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继续讲课,但却不时地把眼光落在徐强脸上,心里还在不停地划问号,“这个徐润发同学平时上课就象霜打的草,今天这是怎么了?眼放精光,神情与原先判若两人。”

蒋谭文教授,基本上是按着西方的授课方式,在授完课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会,然后再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授首先点到了徐强,“徐润发同学你对甲午战争的历史谈点看法”蒋谭文教授心里想你小子今天状态不错,眼放精光那就让你先讲讲吧!。

“嘿嘿!这可问到主了”徐强心里反而高兴起来了,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时徐强想起了在互联网上看到东亚军网,有一个greatking作者对甲午海战的评价。徐强很自信地从坐位上站了起来,首先对蒋谭文教授鞠了躬,蒋谭文教授笑了笑,伸了伸手,示意让他讲话。

“蒋教授好,同学们好,本人认为北洋水师的失败在甲午海战前便已注定”这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震动,蒋谭文教授双眼紧盯着徐强的脸,眼睛露出希望的神态。

在同学们安静下来后徐强接着说:“本人认为原因有四:

1.清政府的政治、军事的思想意识上,只是将海军看作一种“形象”,而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上可以接受,但必须有后一手的准备(打赢战争)。而清政府显然没有。况且清廷重臣没有谁具有明确的“海权”意识。

2.经费拮据致使北洋水师战斗力低下。北洋水师经费本不多,为每年170万两白银,但就是这样,经一再删减,至19世纪90年代时仅为每年90万两白银。自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后,未再“添一舰一船”,甲午海战爆发时,很多舰炮弹不足。定远、镇远两舰前主炮仅有炮弹3发。

3.用人不当葬送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前期曾聘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为北洋海军总查。琅出身皇家海军,为人热情、负责,对于中国海军依照英国的方式施以严格的训练。不论操阵、演炮、营规,皆要求达到世界海军的水准,在他的训练下,北洋水师曾以军容震慑日本海军。1890年琅辞职后北洋海军风纪渐弛,训练日懈。此外,出身于陆军、不精海军事务的丁汝昌与海军学校毕业而又曾留学英国的年青军官刘步蟾、林泰曾等不合,更是严重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4.近代技术没有溶入的原因。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中华在近代工业技术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设备,但并没溶入其技术,失掉了在此创新的机会。应当说设备引进时是先进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落后了,如果我们能在引进的基础上溶入其技术,创新制造出新的设备,达到国产化。那么我们就不会落后、就不能失败。因此落后的国情则完全是清朝政府失策所造成。

前三段完全照人搬来的,后一段是自己编的,因为想起蒋先生主张近代溶入问题。

这一段发言,使同学们都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连蒋先生都没想到而愣在那里。徐强高兴啊,心想就凭现代两个新名词“国产化、创新”就把你们搞懵了。

当前:第2/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