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金堂(嫡幼子)》第34/114页


  宫中,皇后正在小佛堂礼佛,便听见小宫女悄悄说了一声:“娘娘,皇上和令仪公主一道往咱们这边来了。”
  皇后正夹着佛豆的手一顿,旋即就像是什么也没听到似的,继续手中动作。那小宫女将话带到,也没敢在屋里多留,又悄悄退了出去。
  不多时,皇帝领着令仪公主到了小佛堂外,皇帝本有心和皇后说说话,但见了皇后虔诚的模样,又迟疑了。
  “信女愿折自身十年寿命,求佛祖护得我儿平安。”
  皇后的话,一字一句敲打在皇帝心上,她面上既是担忧,又带着期盼的神色,让皇帝都不得不为之动容。
  “父皇,”令仪公主见皇后毫无所觉的重新开始念经、捡佛豆,忙悄悄道,“我们要喊母后吗?”
  皇帝听了这话,看着面前的皇后,忽然迟疑了,他摇了摇头,领着令仪公主退了出来。
  “父皇不是想来见母后的吗?”令仪公主故意做出不解模样。
  皇帝摸了摸令仪公主的头发,道:“你母后从多久起,喜欢上念佛的?”
  令仪公主偏了偏头,轻声道:“女儿也不知道,打从女儿有记忆起,母后就总爱这样在小佛堂里呆着,听嬷嬷说,若不是我要来,母后常常一坐就是一整日。”
  令仪公主疑惑道:“怎么母后以前不是这样的吗?”
  皇帝好半晌才回神道:“是啊,你母后从前从来不念佛,她啊,是个和你一样明艳的女孩子。”
  “是吗,”令仪公主认真想了想,才道,“那可真难叫人想象,现在的母后可完全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的古穿完结文:继室子的为官路
  基友超赞的古言1:《全京城都盼着她被休》by黑子哲,众人都盼着她被休,她却荣宠京城!
  基友超赞的古言2:《我和夫君飙演技》by孟冬十五——夫君今天掉马了吗?
  基友超赞的古言3:《守寡失败以后》BY樱笋时——我想守寡,他怎么回来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苍苍 11个;小展么么哒~、花惜言 3个;小九、咔咔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四叶草☆ 20瓶;sakur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三章 谢家金堂
  人在家中, 如何能知天下时事?
  金堂想了许久,还是没能想到一个合适的法子。
  难道,京中之事就只能靠驿站,从冯诚和自己留在京中的奴仆手中得知?可京城离颍州路远, 等消息从驿站传到, 祭奠太后之事自然早有定论, 到那时再想做什么, 只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若是在京中, 金堂尚且能有父兄的邸报可看, 也有不少民间之人, 自发前去抄录各处公告, 汇集成册售卖, 有钱者, 皆可得之。
  金堂从前,也只当是新鲜事, 或故事册,并没觉得难得。但当到了颍州才发现, 这些消息唾手可得的基础, 是在京中。
  京城是这天下消息最易得的地方了。
  可如今,不是京城,而在颍州。
  颍州偏远,皇帝又摆明了不待见李恪,许多时候,连官方的邸报都不能按时送到,还不如百姓自己口口相传来得迅速。
  金堂坐在水廊下,叹了口气。当初离京前,虽想到会没了这些, 却也只觉自己年少,得来无用,只是会觉得无聊,却没想到在某些关键时刻,这些东西竟如此重要。
  “小舅舅,你怎么自己坐在这儿?”李铮正与大管家一道往书房去,远远地瞧见金堂,便绕了几步路过来,上下仔细打量了金堂几眼,才道,“这些日子在河下村可还习惯?”
  “一早起来,没什么事做,喂喂鱼,”金堂说着,将手里的鱼食一把撒进水里,又拍了拍才道,“先前住了那么久,怎么会不习惯,你就放心吧!再说,青梅他们都在我身边跟着呢。”
  “那就好,”李铮松了口气,又道,“小舅舅若有什么难事,可千万别不开口,万事有我和行知在呢。”
  金堂想了想,突然道:“你这么一说,我倒还真想起一件。”
  李铮忙问:“是什么?”
  金堂道:“从前在京中时,有不少民间自制邸报,如今颍州可能得”
  “小舅舅要这个做什么?”李铮没说能不能得,倒先问了这么一句。
  “这不是姐夫出门在外,一日没到家,我心里总觉得放心不下吗,”金堂顿了顿道,“官府邸报倒是有,数量却少,每年也就那么固定几份,反倒是民间小报,消息灵通,万一就有哪份记着姐夫的事呢。”
  祭拜太后的提议,金堂摸不准李铮知道多少,索性彻底不提,反正他担心姐夫这事儿,也并不是假话。他之所以关心此事,想看邸报,最终也还是因为姐夫。
  “原是为这这个,”李铮笑了起来,却没多说,只道,“书房里放着几本官方邸报,小舅舅自可随时翻阅,这民间的,却有些难,只怕要等一等了。”
  “没有也无妨,”金堂道,“民间小报多新鲜事,过了那几日,再去看,便已成旧事,不消再提,从京城到颍州太远,只怕寻见小报,反不如不看。”
  李铮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李铮说完,又道:“外头天冷,小舅舅可要同我一道回去?”
  金堂本就没什么事做,方才又将最后一把鱼食撒了,此时自然不会拒绝李铮的提议,与他同行。不过走到半路,金堂便回了自己院子,没去书房。
  过不两日,大管家便亲自拿了几份邸报前来拜见,金堂略翻了翻,发现大多是临近几个大省所出,京中民间邸报也有,最晚是十日前的,各自成册。
  而从京中的册子上,金堂甚至看到了从前的老熟人因忘了带钱吃霸王餐,回家被他爹被揍的事。当然,金堂也如愿翻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十二日,礼部侍郎刘旦言太后冥诞将近,欲请旨办法会。承恩公刘橖请皇帝亲临祭拜,以为天下孝子表率。
  十四日,工部侍郎向诃言京郊慈佑寺因大雪有多处房屋损毁,欲请旨修缮,上允之。
  这些都已经是一个月之前的记录,金堂一一翻阅下来,发现每隔几日,都有和这事相关的消息。
  显然,因为不少人都爱看,为了从中牟利,编写之人自然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消息。甚至其中还有一些未经证实,明显半真半假的信息。
  如大朝会后,承恩公求见,并质问皇帝为何拖延祭拜之事。至于结果,上怒,逐之而出。
  这一段,把金堂彻底看笑了。
  皇帝威严,他是见过的。承恩公虽然眼高于顶,从来不把其他人放进眼里。可面对皇帝,他却没这个质问的胆子。便是有,也应当被“上怒”,给吓破了胆。
  何况这只是民间小报,哪能知道深宫消息,除非是有人特意放出,否则都只当笑话看就是。
  至于其他关注此事之人,金堂很清楚,他们只是想要从中观望,三皇子李恪,到底还有没有价值。
  此后,不管是官方发行,还是民间抄录,最有用处的那些,永远能适时摆在金堂的桌面上。
  也正是因为这几分小小的邸报,金堂忽然懂得,李恪的势力比他想象的大得多。这被管家源源不断送来的邸报,何尝不是李恪亲自在他眼前揭露的冰山一角?
  —
  河下村中,潘先生看着面前金堂的文章,不由得点了点头,赞道:“你平日总有些巧思,文章却往往空洞,如高台锦绣堆成,底下却是简陋木梯,无有遮挡,有风雨来时,便摇摇欲坠。”
  “这样的文章,考秀才尚需教导,再往上就更加行不通,没想到才过来半月余,你的文章便多了血肉,不错,不错!”
  金堂一听,就知道是那些邸报之功,却也免不了为自己旧日积累喊冤:“先生原先还说,我的文章已足以考中秀才,如今又说我空洞,尚需教导,就像原先满意的不是您一样!”
  潘先生闻言,道:“你才八岁,能做出原先的文章,从年龄看,已是难得,我自然满意,可如今做的更好,也不是虚言。莫说是我,你再回头看时,又是个什么想法,可还会用那些典故?”
  潘先生说着,起身将金堂旧日第一篇文章寻了出来,递给他。
  金堂略翻一翻,便红着脸合上。
  语句勉强通顺,用典牵强,这样的文章,放在金堂的架子上,他是连读都不会读的,怎么以前就这么满意呢。
  “先生,你以前真没给我放水?”
  潘先生瞧见金堂这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道:“凡事讲究一个循序渐进,要是从你第一篇文章,我就以当世名家水准要求你,你写到数十岁,也只得那一篇而已。”

当前:第34/11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