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其实并不难》第2/22页



所谓偏见,是指对特定的人和事物认识不够全面,存有一定成见。一般来讲,人们在认识周围的人或事物时,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对其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尤其对新事物,总会先认识其中的一面,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如果你是公司的新职员,如果你想得到周围同事的赞美,那就要消除别人对你的偏见,让同事对你有全面的了解,把你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与已留在他们心中的坏的印象相抵销,只有这样,你才能博得同事的好评,与他们很好地相处下去。

在办公室中,偏见是很容易滋生的,一般偏见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欲求不满的因素。比如:同事李某对副总经理的职位向往已久,而且凭他的能力和才识,很有可能被提拔;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压力,因为你的表现与他旗鼓相当,他要想平稳地走向副总经理的宝座,就要首先超过你。于是他对你很可能就会产生敌意,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偏见很容易成为他看问题的一种态度。你的举手投足,你对同事的一个平常的微笑,你对上司的一声问候,都会引起他的联想,认为你在为副总经理的职位拉选票,在讨好上司。事实上,你跟平常的做法并无两样,这就是偏见导致的后果。于是,同事李某肯定会故意躲着你,避免跟你正面接触,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造谣生事,说你"拍马屁",想想看,这种话传出去,对你极为不利,同事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大家都会尽量与你保持距离,如果所有人都听信李某的片面之词,那将会由一个人的偏见而导致整个办公室对你的偏见,若不澄清事实,消除这种偏见,恐怕你在办公室的地位就不保了。还想得到同事的赞美,简直是异想天开。美国学者在分析美国某些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时,曾客观地说: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对那些参加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的中国移民,很少有偏见。因为那时的职业很多,美国人找工作根本不费劲儿,并且那时候中国人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既艰苦,报酬又少的工作。然而,当铁路修完后,职业变少了,又加上国内战争也结束了,大批士兵流入拥挤的职业市场,于是,偏见也戏剧化地随之而起,中国人好象一夜之间变成了"教唆犯"、"诡计多端"和"愚味无知"。

第二,缺乏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润滑剂。好比一台机器,如果长时间不上油,那运转起来就会有困难。人际关系也一样,如果长时间不互相沟通,就会感觉到对方很陌生,就会难免磕磕碰碰,产生偏见。因此,同事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你是公司的新职员,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又初来乍道,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十分小心,不敢问,不敢做,整天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即使遇到工作上的困难,也不敢问别的同事,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自我封闭起来。其实你这种心情如果让周围的同事知道了,大家肯定会热心地帮助你的。可是,你却"攥着拳头让别人猜",不同的人对你会有不同的看法,你不说,别人也很难了解。于是大家心里难免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大学生真是自高自大,明明不会,还硬撑着,摆什么架子,不就是有那几张文凭吗?不问拉倒,我还懒得说呢。本来你的一片好心,结果在别人那里却成了"驴肝肺"。想想看,这样交往下去有多别扭呀。本来你就是新手,人家都在一起共事了几年了,如果你不尽快打入他们的圈子,那结果只有一个:孤军奋战,你在同事们心目中的形象也只不过是一只骄傲的、不肯低头的公鸡罢了,大家肯定不会愿意和你交往的,你离他们越来越远,怎么会成为他们喜欢的小师弟(妹)呢?所以说,沟通是推销自己,展现自己的一种渠道,只有多多沟通,才能知己知彼,才能很好地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做到人见人爱。

以上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两种产生偏见的原因,当然还有许多原因诸如:『性』格特点,心胸狭窄,环境风气,群体间的纠葛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这两个原因在办公室里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犯的。同事之间存有偏见,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善于消除别人对我们的偏见。

首先,要有一个将军的额头,宰相的肚子,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去化解别人的偏见。当别人对你存有偏见时,切不可大动肝火,与人争执,那只会火上浇油,把事情引向更坏的地步。有这样一个故事,小赵大学毕业被分到一个镇属单位去上班。由于单位刚设立不久,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与年纪稍长的单身汉小吴共处一室。糟糕的是,小吴有孤臭,小赵对此又特别敏感。于是小赵便尽量避开他,心里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情。有一次,由于晚上受到狐臭的侵扰,没能睡好,小赵便在第二天中午大睡特睡以补充不足的睡眠,结果睡过了头,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于是小赵把心坦克的怒气全发泄在小吴身上,咬定是小吴害了自己,对小吴的态度也由以前的厌恶转为怨恨,对小吴更是不理不睬。小吴开始觉得很纳闷,后来听说小赵特别厌恶狐臭,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小吴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小赵,而是依旧对小赵很好,帮他买饭,陪他加班。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要让自身的优点来压制自身的缺陷,消除小赵对民偏见。一天晚上,小赵在办公室看书,忽然下起了大雨,小吴不计前嫌,拿了把雨伞就冲进了雨中。正在小赵万分伤感之时,小吴到了。于是小吴打伞,小赵拿手电筒,走在电闪雷鸣的夜空下。路上,小赵思绪万千,他知道,为了不让自己淋雨,小吴明明把伞偏向了自己这边,他开始改变了自己对小吴的看法。回到宿舍,小吴已全身湿透。小赵第一次对小吴道了一声"对不起",然后真诚地忏悔了自己对他的厌恶和怨恨。说着说着,小吴哭了,他一边流泪一边诉说狐臭给他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为了减轻小赵的厌恶,他改掉午休的习惯,不穿短衫,在炎炎夏夜把上半身盖得严严实实睡觉……小赵听了,悔恨不已,从此,他们俩成了要好的朋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宽容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消除虽人对自己的偏见。因此,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自己的胸襟放得开阔一些,让别人对你的偏见见鬼去吧。

其次,要互相增进接触和了解,许多偏见都是由于认识片面造成的。因此,要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将自己的接触都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接触会令双方感到身心愉快,而这种愉快的感受会消解对方在他心目早就存在的偏见,使对其的看法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扭转对其本人的印象,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人们的心理。人总是在心情愉快时,就容易想到别人的优点,而在心情不好时,容易想到别办的缺点。所以一定要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适时将自己更全面,更完整地表现出来,以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

所以,要想在办公室中与同事和睦相处,就要想方设法消除别人的偏见,以此来赢得同事的赞美。

五、把别人的心底踏平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只有知道了别人在想什么,才能投其所好,适当表现自己,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好评。这就要求多长一只眼睛,多观察,透视对方心理。

首先,从举止透视人心,任何人都无法把所有快乐、不快乐的感情完全掩饰,而不表『露』在言行举止上,只要你认真观察,都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高兴时,动作自然比较起劲,态度也比较爽朗干脆;相反地,悲伤或辛劳时,便变得消沉郁闷而兴味索然。处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同事之间免不了要接触,要交谈,这时,你就应学会察颜观『色』,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心里一定要清楚。比如,一大早,一位同事就满脸愁容地走进办公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就开始"工作",也不与周围的同事们招呼。这时,他其实并没有工作,因为他把文件翻得哗哗响,且一目十行,还不时唉声叹气,不等看完,就把文件夹重重地合上,"啪"地往办公桌上一扔。毫无疑问,他现在很不高兴,肯定不希望有人打扰,与别人说话也肯定会充满火『药』味儿。因此,这时你如果去请他帮忙,或跟他开玩笑,那简直就是不知趣儿,自讨苦吃,肯定会碰一鼻子灰的。他肯定会对你显出不耐烦的情绪,你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听的话。所以说,察颜观『色』是行动之首。

其次,从习『性』透视人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自然不可避免的缺点和习『性』,如果自夸毫无缺点,那么他的缺点就是自傲自大。人类与习『性』,癖好密不可分。有的人思考或专心读书时,就会挖指甲,这时,你千万不要打断他,否则,他会认为你很不懂礼貌;有的人喝了酒就会变得开心、喧闹,这时你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认为他是遇到什么烦心事,来这里消愁,而表现出一副"救苦救难观士音菩萨"的模样,对他进行喋喋不休的劝慰;有的人在听人谈话时,由于不耐烦而经常是东张西望,这时,你如果还是无休止地唾沫量子『乱』飞,就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总之,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周围同事的生活习『性』,这样地症下『药』,博得同事的欢心。

透视别人心理,除了用眼睛观察外,还要用耳朵去听,从言谈中突破对方心理。骗人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言词了。所以说,在与同事的交往中,要学会去听,要听出门道来。比如,平日寡言少语,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这时,多半是由于内心不安或有所波动,惟恐对方看出而伪装出逆向行为,也就是说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尽量转为无关的话题。这时,你就要给他一个台阶下,不要再死抓住原来的话题不放,追根到底。而且,有时人心中的不安及波动,说些不必要的逞强话,你千万不要太认真,否则容易将对方『逼』进死胡同,造成尴尬的场面。这些情况都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不愿与你进行交谈,或许会对你产生敌意,还有些人喜欢争先说话,辩解。他们时常不顾对方还未将话说完,便抢话说明或辩解,这种人大多是较为胆小,不断为心中的愧疚或秘密是否会被揭穿而感到不安与焦燥。惟恐对方发生怀疑而抢着说话,设立防线来辩解,这是想尽快脱离不安感的心理表现。所以你就应该就此打住,不要去揭穿事情的真象,让对方保全面子。那对方肯定会认为你很懂得人心,知道怎样去保护人,下来后,他肯定会感谢你的。另外,还可以从谈话方式中看透别人的心理。比如,有的人说话速度很快,一般来说,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加紧人所说的话,只一味自己发表高论,且不给对方『插』嘴的机会,这种人比较倔强,自尊心很强。跟他们谈话时,你只要做个忠实的听众就可以了,不要随意打断他,否则会引起他的不满。还有些人说话唯唯诺诺,声音特别小,这种人一般都是比较胆小,内向,如果你对他大声斥责或批评,很快会让他对你有戒备心理,不敢多与你交谈。

总的来说,透视人的心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知道对方的好恶,采取相应的行动,博得对方的好感,这在办公室中是很适用了。



赞美,其实并不难 第二章获得上司的赞美并不难

一、光说不做非君子

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个竞争的世界,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只有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才能使自己干得更出『色』,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升迁和加薪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实力这个问题了。

所谓实力也无非就是员工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是衡量一个人的本事的水准和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是发挥出来的潜力。一个人实力的强弱是外人无法干预的,是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别人都无法抢走。因此,实力在竞争中就成为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一个普通员工要想在公司中出人头地,靠的不是别的,就是实力。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公司员工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爬到了较高的位子,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他们凭着自己那张嘴,可以将别人的功劳说成自己的,可以把有说或无,把无说成有,在上司面前造成一种假象,从而得到几句赞美。但是,这种做法持续不了多久的,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包不住火",时间长了,你这个人到底有才无才终究要被发现的。这种弄虚做假的行为只能给自己赢来短时间的荣誉,况且这种荣誉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凡是凭着这种卑劣的手段获得晋升的,他爬得越高,到头来摔得也就越疼,给自己留下的伤痛疤也就越大。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而无真才实学的人。虽然从表面上看,上司被你的甜言蜜语说得心花怒放,但他只是把你当作某种生理需求(因为每个人内心对赞美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以获得某种心理平衡,其实他心里清楚,越是嘴角角流蜜的人越没有真才实学。因此,他不会给你晋升的机会,也不会给你加薪,只是把你安置在某个无关紧要的职位上给你一口饭吃,谁都不可能拿自己的公司来冒险。相反,他在用耳朵听的同时没忘记用眼睛看,他一直都留意着那些勤学苦干的人,用自己的眼肯来挑选适合升迁的人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很高的工作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为公司在竞争中获胜打下基础。而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无论在哪个职位上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干好本职工作。因为实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这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一般来说,凡是有实力的人,那么他对自己的工作就充满热情,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而这种心态正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喜欢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他们能给自己的公司带来效益。

因此,你如果想得到老板的赏识,那么从现在开始就闭上你的嘴,低下你的头,动起你的手,因为"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只要你是一匹好马,伯乐总能发现的。只有作一个实力派的企业员工,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群职不干。""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没有!""君子报仇三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把他们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用他们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那人听了,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再次问到他时,他说:"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成为公司的红人了!""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日渐提高,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光有能力还不行,还应该会推销自己。然而,适当地表现自己和以不正当的手段吸引别人的注意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自我推销必须是有创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表现自己必须是光明正大的,不能打击或贬抑人的价值。不要因自我表现而不好意思,因为你有能力,"真金不握火炼",你还怕什么呢?

这同样有一个例子,是对自我表现的最好诠释:一个落魄的年轻人,来到一位建筑业老板面前,问道:"我怎样才能像你那么有钱?"这位老板已经上了年纪,当年由小工苦干出身的。他看一看那个年轻人,然后粗声粗气地说:"买件红『色』衬衫,然后拼命工作。"年轻人被对方的语气吓了一跳,他显然不明白那个老板的话。于是,老板用手指指那些工作在大楼各层鹰架上的工人,然后对他说:"你看看那边的工人,他们全都是我的员工。我不认得他们,但你看看那个穿红衣服的,他很特别,因为大家都穿蓝『色』,只有他一个人穿红『色』的。而根据我近日的观察,他比其他工人都认真,每天早到迟退,工作时手脚又勤快。我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我打算上那儿去,问他愿不愿意做工地的监工。他肯干的话,日后也一定会升职,搞不好会当上我的副经理。"这就是适当的自我表现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一条捷径吧。上例当中那个穿红衣服的工人,没有在老板面前叽叽喳喳,也没有对其他工人进行人身攻击,而只不过是在自己勤奋、忠诚,肯吃苦耐劳以及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穿上了一件与众不同的红上衣而已。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工人,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这时,也许有人会说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如果没有机会,那也只不过是"望洋兴叹"罢了。不错,机会确实是一个因素,但是你别忘了:"成功好比一张梯子,机会是梯子两侧的长柱,能力是『插』在两个长柱之间的横木,只有长柱没有横木,梯子没有用处。"因此,你如果立志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那就先武装好自己,让自己具备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然后抓住任何一个可能的机遇,适当地表现自己,那你肯定会成功的,肯定会受到老板的赏识的。

二、热情加油站

无论有多么惊人的才华,多么广博的知识,如果缺少一颗炙热的心,就会像画出来的饼,无法带来实质的惠泽。同样,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缺乏热情,那就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对周围的一切也就失去了乐趣。

热情是一种精神物质,代表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你内心里充满要帮助虽人的热情,你就会兴奋。你的精神振奋,也会鼓舞别人工作,这就是热情的感染力量。如果大家都在你的带动下,充满激情地去工作,那公司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热情才能有积极『性』,没有热情只能产生惰『性』:惰『性』会使你落伍。业绩不佳难免要被"炒鱿鱼"。这也是工作中的一条规律,优胜劣汰嘛。由此看来,你能不能与别人竞争,关键是靠你的心理素质和内心动力,也就是靠坚持不懈的工作热情。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你就必须保持一股工作的热情。所以,这里提出了热情加油站的概念。所谓热情加油站,就是在心理中枢系统经常不断地激发兴奋神经,把心理因素转化为工作热情。当然,不是让你榨干热情,而是疏通情感渠道去补充热情,从而起到加油站的作用。像没有汽车加油站,汽车就不能跑长途一样,热情不加油,工作也就不会长久。只有当热情发自内心,又表现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时,才能征服自身与环境,创造出日新月异的工作业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热情是一种动力,它能使你随时都处于亢奋状态,全身充满活力,工作起来精神抖擞,效率特别高。如果公司的员工每天都能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来工作,那还愁公司没有发展吗?经理对员工肯定会大加赞扬的。

热情能使人工作起来精神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容易激发人的创造『性』,使人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热情能使人放出潜意识的巨大能量。在认识的层次,一般人是无法和天才竞争的。然而,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潜意识的力量比有意识的力量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若能充分发挥潜意识的力量,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这就是为什么上司喜欢充满热情的下属的原因之一吧。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员工的热情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有一个热情的人,他整天总是乐呵呵的,对同事有困难就帮助,每天主动打水扫地,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总是帮那些加班的同事做些工作。对领导也十分热情,不存在什么抵抗心理,积极配合上司完成任务。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办公室的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坦诚相待。以前所有的不快都烟消云散,大家都用一颗宽恕的心来包容一切,不再斤斤计较。与上司的关系也趋于正常,形成了以领导为核心的统一体,"有福同享,同难同当",增强了这个小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赢得了"先进文明单位"的称号,所有这些,都是那个热情之人的功劳,不管是上司和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可见,热情的魅力有多大。尤其是对上司来说,"热情"解决了一直存在的人际关系不合谐的顽症,让自己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每个上司都巴不得多几个这样的人,哪里还会批评指责呢?

当然啦,热情也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如果对同事过份热情,以至于去干预人家的私事,或者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抢"别人的饭碗,那只会引起同事的厌恶和反感,让人觉得你太张扬了,会产生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误解。对上司也不能过于热情,否则会有拍马屁之嫌,让上司觉得你年纪轻轻不扎实苦干,却搞"终南捷径"这一套,试想想,他还会对你有好感吗?如果与上司走得过于亲密,还会让自己从同事中隔离出来,大家都认为你别有用心,从而对你产生排斥心理。这样的效果恐怕不是你想得到的吧?你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舒服吗?本来关系融洽的工作环境被搅得猜疑心四起,人们哪还会集中精力去工作?办公室变成这个样子,上司肯定会不满的,你还想得到上司的赏识,那不是痴心妄想吗?所以说,热情的"度"一定要把握好。

三、以"烧冷灶"为起点

这里所说的"烧冷灶"赋予了新的内容,指的是一切从头开始,从小事做起。尤其是对公司的新职员来说,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经理对新来的员工了解不深,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对你委以重任,他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你的能力,而这个实践就是一些平凡、锁碎的小事,这个实践也是你得以攀升的一根救命草。经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你对这些小事的处理来看你这个人的,然后再决定值不值得委以重任。因此,这个时候,你必须认真对待,一丝不苟,不要因为大才小用而耿耿于怀,也不要因为才高而小瞧这些工作以至产生浮燥心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保持平静才是正确的心态,才能赢得经理的赞美和重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小事不屑于顾的人是很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期望值太高了,总希望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对自己估计过高,没有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总认为那些小事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体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不错,有一个高的期望值,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可以推动我们将工作做得更好。可是,期望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期望不等于现实,不是我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任何期望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艰苦奋斗,无论期望的大小,急缓,其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决定成果好坏的是实际步骤,是奋斗的整个过程,而不是期望。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做事才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因此,对于一个新员工来说,不要希望一上来就去干大事,即使你有很强的能力也是一样的。那样,只会让你的上司认为你恃才傲物,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印象的。这时,你不妨做一点低调处理,做小事不就能更好地展现你的才能吗?大事能做好,小事更难不倒你了。

当前:第2/2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