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春》第135/475页


  乡试一共有三场,每一场都需要提前一日进入考场,从八月初八开始,京城上下的关注就都放在了这上面。
  冯豫与冯辉动身去贡院时,冯尚书少不得叮嘱几句:“不要有太大压力,你们都还年轻,就算再考两次也才二十多岁年纪,祖父那个年纪还没中举呢。”
  听得冯豫嘴角微抽,冯辉则更紧张了。
  要是像祖父一样三十多岁才中举可就完了!
  牛老夫人气得心口疼:“孩子们马上要进考场了,老爷能不能说点好听的?”
  冯尚书扫了牛老夫人一眼:“怎么不好听了?孙儿们像我还不好么,知不知道什么叫大器晚成?”
  眼见祖父、祖母要吵起来,冯豫忙道:“祖父、祖母,我与二弟早些去贡院了。”
  “去吧,平常心就好。”冯尚书摆摆手。
  等冯豫与冯辉离开,见牛老夫人要说话,冯尚书赶紧站了起来:“想起还有点事,我出去了。”
  走出长宁堂,冯尚书舒了口气。
  事倒是没有,纯粹不想听老婆子??嗦。
  冯尚书溜溜达达往外走,遇到了冯橙。
  “橙儿是送你大哥他们了?”
  “是啊。”冯橙走近,忍不住问,“祖父,您说大哥他们没问题吧?”
  “科举可不好说,等张榜就知道了。”
  想当年他才高八斗,还不是屡战屡败,越挫越勇,才有今日。
  “张榜了就全天下都知道了,孙女还是想听听祖父的判断。”
  理智上,冯橙觉得兄长定能高中,可兄长原本错过了这次乡试,难免关心则乱,患得患失。
  被孙女一脸期待看着,冯尚书捋了捋胡子:“你大哥问题不大,你二哥在两可之间,看他的状态与发挥吧。”
  冯橙的心登时放下一半。
  她记得很清楚,冯辉这次乡试虽然榜上有名,名次却很靠后。
  果然是在两可之间。
  祖父对二哥的判断如此准确,想来对大哥的判断也八九不离十。
  “多谢祖父。”
  “小丫头别操心这些,去玩吧。”
  冯尚书背着手向前走去。


第116章 苏醒
  时间在紧张中度过,转眼就到了八月十四。
  这日天气晴朗,清风徐徐,冯橙一早就接到了长公主府的帖子。
  这段时日她隔三差五就会受邀前往长公主府,对此已是习以为常。
  马车抵达长公主府时,迎接她的还是女官翠姑。
  “让姑姑久候了。”
  “冯大姑娘还是这么客气。”翠姑语气亲切,“殿下在牡丹园。”
  冯橙微微点头,随着翠姑往牡丹园的方向走。
  这条路她已经很熟悉了,几乎每一次来长公主府与永平长公主见面,都是在牡丹园中。
  翠姑看一眼安安静静走在身侧的少女,还是提醒道:“今日殿下……心情不是很好。”
  少女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看过来,透着些许疑问。
  翠姑沉默了一下,低声解释:“今日是迎月公主的生辰。”
  本来不该多嘴,可殿下会在今日请冯大姑娘过府,可见把对郡主的思念寄托在冯大姑娘身上。
  她盼着冯大姑娘能给殿下带来些许慰藉。
  “我知道了,多谢姑姑提醒。”
  说话间牡丹园到了。
  入目皆秋,就连明朗的清风在这里都萧瑟起来,卷起满地枯黄。
  凉亭中那抹身影孤单寂寥,似乎与这牡丹园融为一体。
  “殿下,冯大姑娘到了。”
  永平长公主转过身来,对冯橙露出个浅淡的笑:“过来坐。”
  冯橙走过去,问过好后在对面坐下。
  二人间隔着石桌,石桌上摆着茶点水果。
  “吃点心吧。”见的次数多了,永平长公主语气随意许多。
  冯橙看了看盘中那些精致的点心,拿起一块样子最寻常的桂花糕塞入口中。
  永平长公主有些诧异:“最喜欢吃桂花糕吗?”
  盘中那些漂亮的糕点且不说,其中一道酥油鲍螺很合京中太太、姑娘们的口味,算是点心中难得的珍品。
  冯橙把桂花糕咽下去,老老实实道:“也不是最喜欢吧,就是觉得这个时候最适合吃桂花糕,随手就拿了。”
  永平长公主怔怔看着冯橙,眼中有了水光。
  梳着小抓髻的女童跑进亭中,从琳琅满目的点心盘中拿起桂花糕吃得香甜。
  她问:“灵儿不尝尝别的吗?”
  女童笑嘻嘻回答:“八月桂花遍地开,当然要吃桂花糕啊。”
  永平长公主回了神,凝视着对面的少女。
  灵儿没能陪在她身边,她无从得知是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会这么想,还是独独冯大姑娘与灵儿一样。
  也或许,只是她希望冯大姑娘与灵儿处处一样,因为她总是竭力从这个女孩子身上寻找女儿的影子。
  “会蹴鞠吗?”永平长公主突然问。
  “会。”冯橙大大方方点头,想了想,补充道,“我应该踢得不错。”
  在京中,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会把蹴鞠当成一种消遣娱乐,这种风潮也传到了闺阁中。
  冯橙以前就会蹴鞠,想想日益变得灵活的身体,自然有这个信心。
  永平长公主闻言笑了:“要不要与我比一比?”
  这话一出,冯橙愣了愣,翠姑也愣了。
  “殿下――”翠姑喃喃。
  永平长公主并不看她,只是以期待的目光看着冯橙。

当前:第135/47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