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狼》第88/120页


  偏院很小,还没有伯府西院大,里边独独一座书房。书房里窗明几净墨香悠然,分开的布幔后,整面墙书架,从上到下放的满满当当。
  冯莫鸢进去看了看, 史书占了大半, 还有国策、地理杂记、游记、人文农记等等。
  景平笑着陪站在后边,不一会儿大太监刘安亲自端着托盘进来, 眼角红湿红湿, 黑润润眼睛一看就是哭过的, 这会儿却喜笑颜开:
  “没想到嬷嬷能来,这可是天大喜事, 您就留在王府养老吧,免得娘娘和主子天天念叨您。”
  冯莫鸢和宜王分主客坐下,笑道:“不了, 我有去处, 今儿来是有些事跟王爷说。”
  宜王这书房从不待客, 能进这里的冯嬷嬷是第三人, 刘安一听二话没说放下茶盏:“有话您说我出去?风。”
  等刘安出去冯莫鸢也没多寒暄,直接进主题:“你婚事可定下了?”
  宜王谦逊笑道:“母亲看中翰林院黄学士的女儿温婉娴雅。”
  冯莫鸢接着问:“你呢?”
  宜王又笑了笑:“母亲眼光向来不错,温婉娴雅放在后宅,能省很多是非。”
  那就是没感情了, 冯莫鸢放下心笑道:“老奴给你推荐一个人,吏部尚书之女魏思颖。”
  宜王噗嗤笑了,笑的半点不信:“嬷嬷跟我开玩笑,太下殿下和四皇兄挣得头破血流,还不够热闹,我就不去了。”
  冯莫鸢看着自己带大的孩子但笑不语,眼里却是肯定和鼓励。
  宜王看的慢慢收住笑容:“嬷嬷不是开玩笑?”
  冯莫鸢笑着摇头。
  宜王略想了想,也笑着摇头:“她不行,六部之首的尚书父亲,济世之功的一品母亲,家势太大。”
  冯莫鸢慢慢道:“颖儿不同寻常女子,她曾跟脚夫村贩说笑晏晏;也曾见过各路商贾妙计百出;她还跟着程先生去过北境之国,在草原上骑着烈马迎风奔驰。”
  随着冯莫鸢娓娓道来,景平胸中浮出一副画面:明媚的少女跨马扬鞭,迎着朝阳在草原上驰骋。
  那样鲜活鲜艳,心里不由得生出向往。
  冯莫鸢继续道“她的见识胸襟绝非闺阁女子能比,性情明朗飞扬,是你会喜欢的那种明媚鲜活。”
  景平想了想,还是笑着否决:“我不喜欢他父亲,魏文昭确实有本领,架田之功富国安民谁也不能否认,其它职责也算兢兢业业。”
  话到这里停了一下,景平笑了笑才接着说:“虽说君子大行不顾细谨,但他当年停妻再娶,到底私德有亏。这种人关键时刻不可靠,是那种只能用不能信的。”
  ‘只能用不能信’
  冯莫鸢细细品了品,也笑了,笑里带着对魏文昭的丝丝轻蔑,这是一个十九岁上位者对他的看法。
  “再者我对她母亲也不喜,当年决绝而去,却在魏文昭飞黄之际回头,借着魏文昭之势迅速做大三子珍,上月又在京城搅风弄雨,弄得太子明王相争,到底不过奸诈小人。”
  冯嬷嬷淡声道:“我是三子珍总监管”
  宜王讶异的看向冯嬷嬷。
  “我还是褚青娘的姑姑,你觉得嬷嬷会给小人做姑姑吗?”
  景平下意识摇头,他的嬷嬷他太了解了,看似沉默却是硬折不弯的性子。
  “哎……”冯莫鸢叹口气,慢慢回忆往昔“青娘她不容易啊,十年前怀着身孕,一文不名从魏家出来,要不是义仆暗中赠送五两银子,当晚就要流落街头。”
  可即便有五两银子,褚青娘也不敢乱花一分。她得防着自己生病,她得置办自己和孩子四季衣裳,她得有钱在孩子出生前,租一间小屋子。
  她还的防着魏文昭回过头抓她回去,只能一边走一边挺着孕肚打日子工,就这样沿着运河走到怀安附近。就连选择往南走,也是因为南边暖和,冬季少些衣裳柴火的花费。
  十九岁的青年,仿佛听一个漫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看似平淡却坚毅柔韧。
  “青娘在嘉澜江码头挎篮叫卖俩年,才租下第一个摊位,再三年才借贷盘下第一家脚店,青娘付出的努力艰辛,是无数汗珠和脚印堆积成的。”
  “有幸买下燕州楚家一路掌事,原以为坦途就在眼前,可魏文昭代天巡查到了怀安。”
  景平听得心里一缩,一双眼忍不住紧紧盯向嬷嬷。
  “魏文昭很快发现了她,很不幸,魏文昭对她余情未了,先是对青娘有相助之恩的吴俊、然后恩人文大娘,然后义亲百年陆家……”
  景平只觉得心里堵得慌,那样坚毅柔韧聪慧的女子,却被魏文昭堵得百般艰难。
  “还有想要爹爹的童儿,还有她割舍不下的一双儿女。”冯莫鸢抬头,悲哀的看向景平“凡此种种,平哥儿,义、恩、情,青娘她除了回来还有别的选择吗?”
  景平心堵的厉害,想了半天摇了摇头。
  “你在宫中有大儒教导,出来有各种先贤书籍可看,可你知道一个女子,当真不容易时,会有多不容易?青娘以妾室身份回来,她十二岁的女儿认为母亲狭隘偏私,不记得夫妻一体,认定自己将来遇到同样事情,会退一步做外室。”
  景平愕然张开嘴,这么傻,都外室了,还谈什么夫妻一体?
  “后来青娘日夜苦思,将女儿扳正过来,孩子却又被富贵弄得迷茫,在母亲怀里哭泣,不知该怎么选。”
  冯莫鸢说这些往事时,恨不能生啖了魏文昭,可她依旧面色平和:“青娘无法,只能把刚刚相见的女儿送去怀安,怀安有我,有走过千万里路的程先生,又无数在码头谋生脚夫,最活生生的江湖。”
  “去看看颖儿吧,她想岔过,想错过,如今的她经过三年洗涤,如同明珠再现,疏朗大方明媚而飞扬,是你喜欢的那种,鲜活却有底蕴的女孩儿。”
  映霞苑沸腾了,哑婆来了,传说中三子珍总监管,先是珍儿围着冯莫鸢上下转悠好奇又惊讶:“您就是大小姐姑婆啊,看起来好年轻。”
  谭芸芬抓着哑婆手又哭又笑:“您可算来了,夫人天天念叨呢。”她在人生最艰难时,和哑婆同舟共济过,情谊不比别人。
  然后是魏思颖风一样飞进来:“姑婆”开心的脸颊绯红,扑进哑婆怀里。
  冯莫鸢疼爱的抚着魏思颖黑亮的顺发,这孩子她亲手带了三年,心里和宜王一样疼爱得紧。
  等热闹的厮见过去,等喧嚣退下去,青娘和哑婆久久注视,她们相守相知的情义更是非比寻常。
  半天半天,哑婆说:“还记得当年程先生的话吗?”
  褚青娘接口:“他把我放在指尖揉搓,这世间也没人能替我做主?”
  哑婆笑:“还有,敢逼我褚家家主为妾,褚家日后必然有回报。青娘,差的不远了,把颖儿嫁给宜王。”
  “宜王?”
  “是,宜王。”哑婆肯定。
  “为什么,宜王在朝中几乎没有任何声息,连鲁王都比他名声亮。”
  冯莫鸢拉着褚青娘坐下:“青娘,你听过前前朝定州柳家没?”
  前前朝,定州,柳家。褚青娘把这几个条件,在脑海里思索一遍,愕然:“三代帝师,柳世镬那个柳家?”
  前前朝定州柳家,三代帝师支撑了半个大雍朝,只要读过书谁不知道,那是多少读书人,做梦都不敢奢望的名门和成就。只是不知为什么后来彻底消失在人们眼中。
  再后来不过几代,雍朝就灭了。
  褚青娘终于明白姑姑为什么拉她坐下,因为她现在心中慌地乱跳。
  冯莫鸢在褚青娘旁边坐下:“宫中论家事渊源,都以贤妃为尊,可在柳嫔娘娘面前根本儿戏一样,柳家家学渊源,不管男女通润而智慧,宜王更是其中翘楚,把颖儿嫁给他吧。”
  “最重要他性子温润内敛,和颖儿刚好相合。”冯莫鸢最后给褚青娘安心。
  至于魏文昭说的和诚王性子相合,根本是男人的蠢,他当年为什么喜欢褚青娘,不就是因为他内敛,青娘活泼吗。
  褚青娘心里定下了这婚事,可还是有些发晕,定州柳家,多少读书人高山仰止的柳家。
  恍惚间她忽然明白许多事,比如柳嫔明明无宠,甚至悄无声息,却安然养大宜王。
  宜王排八,他前边却只剩下皇后的太子、圣宠二十年钱贵妃的明王、家势深厚前太师之女贤妃的诚王!
  柳嫔根本不是普通女子的智慧!
  就这么几个成年皇子,宜王却做得悄无声息,也绝不是泛泛之辈。悄无声息无功无过,如白纸一样,这绝不简单!
  三代帝师的柳家!读书人高山仰止的柳家!

当前:第88/1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