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年代》第101/102页


最要紧的是语言不通,齐红艳虽然识字,可她不懂当地方言,每次她大姑子嘀嘀咕咕和她婆婆说话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在说她。

确实,吴家现在的确看不上她,齐红艳不是个勤快有颜色的人,性情张扬,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根本不讨喜,再加上一家人觉得她这个乡下人配不上他们家的大学生,处处挑刺还来不及呢。

一来二去,日子过久了,齐红艳根本就不是吴家三口的对手,日子过得很憋屈。她想发火吧,没多大底气,毕竟这边就她一个人,收了委屈只能跟吴家人闹闹。可吴家人根本不把她当回事,闹就闹吧,又没人给她撑腰,吴家人就冷眼看着她闹。所以,她妈教的那些招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至于吴志远,早把这个乡下老婆忘到耳后去了,巴不得没娶这个媳妇呢。

后来齐红艳一看没办法了,就偷偷给家里寄了信去。幸亏她还没被吴家人禁足。

齐卫国和他媳妇一收到闺女来信,先是高兴,后来看完信就黑了脸,得知女儿的境况后,两口子坐不住了,当天就去买了火车票,准备去闺女那看她。

这两口子虽然为人不怎么样,一个奸猾一个难缠,可对孩子确实不错,齐红艳被欺负了,他们说什么都得找回场子来。

齐卫国本来就心眼多,他没打算先去吴家,而是直接去了吴志远读的大学。

中午放学的时候,吴志远正好跟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同学一块儿出来。没错,他又重蹈覆辙,走了前世的路子,跟他前世的第二任老婆勾搭上了,只不过这次他遇到的不是软弱可欺的兰欣,而是心辣手黑的岳父岳母,齐家两口子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齐卫国压下心底的不满,笑眯眯地让吴志远带他两口子去了饭馆。

齐卫国好歹是个小官儿,也去过城里,见过一些市面,还不至于到了大城市就掉面子。他打算跟女婿好好谈谈,当然得选个好地方了。

齐卫国把吴志远的行为批判了一番,什么“已婚男人勾搭女学生了”,还说他是“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总之,齐卫国把多顶黑帽子都扣在了吴志远头上。

齐卫国本来就是专门给人扣黑帽子的,糊弄一个白面书生,还不绰绰有余。他警告吴志远,若是敢在外面勾搭女人,抛弃他闺女,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最起码这大学他是别想上了。

吴志远下乡时听说过岳父的事情,知道他说得出更做得出,当下结结巴巴地表决心,一定不会辜负齐红艳。

听吴志远说完,齐卫国要了几个菜,跟媳妇吃的饱饱的,才让吴志远领着去了亲家家里。

齐红艳见了爸妈那个激动啊,当下眼泪就憋不住了,扑在了她妈怀里,“妈,你可来了……”

不难听出,齐红艳哽咽的话里饱含的委屈。

之后,两家老人面对面谈了一次,吴志远又做了保证,齐卫国这才放过吴家人。吴爸吴妈好不容易盼着儿子有了出息考上大学,当然不会让儿子半途辍学,他们生怕齐家去学校怕坏儿子的名声,自然答应好好待齐红艳。

齐红艳看爸妈帮她出了气,骄傲了,想着以后吴志远都听自己的,心里那个美啊。这孩子,就是个头脑不清楚的。

这些事别人都不清楚,话都是从齐红艳她妈那里传出来的。

梁丽花跑大老远给闺女出了口气,也见了城里的亲家,看城里人住的房子又窄又挤,还不如乡下生活住得宽敞自在,把亲家好一顿埋汰,吐沫星子喷得老远,面上还带着得色。话里话外都透出对亲家的蔑视,像是把吴家给拿捏住了。

确实是这样,吴志远只要想出人头地,就不能不顾名声,而他岳父岳母这样的性子,要是他做出对不起齐红艳的事情,估计能给他咬出血,整他个半死不活,让他臭名远扬,前途尽毁。所以,吴志远不敢赌,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切。让让他当初想巴结人来着?

兰欣把这些话当笑话听了,压根就没往心里去,这些糟心事,早就跟她没关系了,她现在有稳重负责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儿子,已经心满意足了。她想心很小,只盛得下对她好的人;至于前世某些人某些事,只当是一场梦,梦过了无痕。

开春后,还没等绿意冒头,姜学兵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奔赴越南战场。

姜学兵知道媳妇怀孕了,没敢把这事写信告诉兰欣。他和所有奔赴前线的士兵一样,提前写好了遗书,封好后,交给了自家营长。

☆、结局

  作者有话要说:众位:
  就这样草草结尾,跟大家说声抱歉。因为家里发生不好的事,心情一直不好,提不起心思码字,也不想马马虎虎应付大家,此文只好仓促结尾,再次说声抱歉!
  为了不让怀孕的兰欣担忧,姜学兵还准备了几封家书,同时交给了营长的媳妇,让嫂子每月给家里寄一封信,好让家人安心。他也没想隐瞒太久,毕竟时间一长,总会露出端倪来。
  作为丈夫,姜学兵很爱自己的妻子,因为夫妻遥遥相盼,不能长期相伴在兰欣身边,他内心也会愧疚,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可是作为一名军人,要先爱祖国那个大家,再维护自己这个小家,有了大家才有小家。尤其是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军人总是冲在战场第一线,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甚至在战场上失去宝贵的生命,勇于奉献的精神让无数人爱戴。
  战争往往比想象中的残酷。由于文/革这段动乱的年代,军队战力严重受损,加上没有专业指挥人员指挥作战,战时造成很多伤亡。
  姜学兵上战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开始紧张的战备工作,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战场上,除了睡觉前思念远方的亲人。
  几个月后,兰欣如愿以偿生了个女儿,乳名叫晶晶。这下真是儿女双全,凑成了一个“好”字。兰欣想了,即使过一两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她也不用着急孩子的事情了。
  自从收不到丈夫的信开始,兰欣一直担心。后来去镇上打电话问后,才知道丈夫已经去了前线战场上。后来全家人都知道了这事,都开始盼着姜学兵平平安安从战场回归。
  在担心和焦虑中等待的日子里,兰欣一边学习,一边带孩子,还顺便带领家人做生意赚钱致富,不时从报纸和收音机上关注前线战况,期盼着丈夫的消息。
  战争是残酷的,姜学兵很忙,甚至忙得没有多余时间思念家人,只能偶尔托别人把信寄出去。兰欣断断续续接到过几封信,知道了丈夫的消息,才把压在心头那沉甸甸的情绪消除了一丝,睡觉稍微安慰些了。姜学兵不只作为兰欣的丈夫,现在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兰欣可不想失去丈夫,她还期盼着一家人早早团圆,幸福快乐地一起生活呢。
  两年后,姜学兵奉命带兵占领某高地时,被手榴弹片所伤,被送到战地医院,后来又转到内地医院治疗,幸好不是致命伤,比起那些失去生命的战士要幸运得多。
  因为战斗胜利,在姜学兵养伤期间,很多战斗英雄都被授予了军功章。当然,还有许多为国捐躯的战士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和军功章。
  姜学兵获得了二等功,因为需要养伤,上级将他从战场上调离到地方部队。
  战斗的胜利给战士们带来了胜利的喜悦,带给他们更多的却是伤痛和眼泪。每一次战役,都代表着将会死亡,带给烈士家属们的是无尽的痛苦和流不完的泪水。
  姜学兵转到地方部队后,和家人取得了联系,兰欣将两个孩子交给家人照顾,自己踏上探亲的列车。
  后来,因为姜学兵的左胳膊伤及肩胛骨部位,养好后却不能用力。他怕耽误部队的训练,觉得自己会成为累赘,就提出了退役。
  就这样,姜学兵退出部队,到地方转业。他转业J市某城区公安局分局,做了办公室主任。当然,这缺少不了在其中姜家人周转关系。
  正好,兰欣也要大学毕业了。按照国家分配,她可以留在首都,但是考虑到丈夫留在J市,所以,兰欣申请分配到J市,进了机关单位。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了。

当前:第101/10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