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中国大作家》第178/553页


唯有他们这种家族富过三代的出身,是才能够通过双眼进行辨识,毕竟是每年都会吃到让人印象深刻的好东西。

若是搁在普通人眼中,除了知道鱼子酱是好东西之外,再多就是产自俄罗斯,也就没有了。

全然不清楚鱼子酱同样分三六九等,还有产自伊朗的鱼子酱,以及世界上最贵的鱼子酱也来自于这个国家。

“这吃到嘴巴里面都不是鱼子酱的味道,而是金子的味道。不对,恐怕一盎司黄金都没有一盎司这个贵。”贾有斌略微感慨道。

“一盎司黄金1300美元。若是32盎司黄金的价格,便是41600美金。我们三人分食了面前的32盎司装一盒当中的半盒almas鱼子酱,也就11654美金。”贾有为刚一喝过了右手拿着的香槟酒,心算极快的脱口而出道。

“好家伙,我以为就我妈够奢侈,没想到哥也不落其后。16盎司,也就是450多克,快有一斤了。

11654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就是7.5万元了。我们三个人就这样把它分而食之的吃进了肚皮里面。”贾有斌笑了笑在嘴巴上面是这样说,却全然不放在心里面道。

这时候,贾钱钱已经开始放下了右手里面的金勺子,从而改换成了餐盘旁边配好的贝壳用来进行一个开吃。

她知道,用金属勺子来吃almas鱼子酱会破坏它的味道。这正确的吃法是用同样产自于伊朗的贝壳来吃。

自己在吃下第一口almas鱼子酱的时候,双眼微微地闭合,两边的嘴角也开始禁不住朝上翘起,不但很享受,而且还相当陶醉。

单单从价格上面而言,虽说almas鱼子酱对于她这样富贵滔天的出身,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物以稀为贵,还每年就一次最佳的食用时间。

过了最佳食用期之后,再吃,便会少了该有的一点好滋味。从娘胎开始就吃着极好东西的贾钱钱来说,既然是吃最好的东西,那么就务必得懂最正确的吃法,是才不至于暴殄天物,而不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还有一整盒未开的almas鱼子酱,你带回去给姑妈品尝。”贾有为正是接到了普罗旺斯高级西餐厅负责人的电话通知almas鱼子酱已经空运到了的事情,于是才安排了这一出开完高层会议之后,和家人们一起分享和品尝道。

“红酒是法国名酒庄木桐酒庄出产的一瓶酒王,市场价格是好几十万元。餐前酒加香槟酒,合计也得至少一,两万元。

再加上后面即将陆续上的各道菜肴等等,我们这一餐吃下来,恐怕......”贾有斌刻意没有把话说完,最后笑而不语道。

“你也是大富大贵人家出身的公子,别说出这等没有见过世面的话。让外人听了去,且不是要笑话我们贾家小气?”贾钱钱突然一副小大人模样,插话进来道。

“恩......弟子受教了。”贾有斌效仿着古人之礼,朝向她的方面是低头拱手,也就这样跟着对方没大没小起来道。

正文 第163章 成功者

贾有为带着《平凡的世界》的复印稿子是亲自来到了远大出版社。他走进编辑部,恰好瞧见袁梦和她旗下的另一名男作者在面对面的说着什么。

贾有为第一反应不免就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面路遥曾经说过的话,感慨他们所在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大爆炸”的光辉岁月里面,那写小说的人比驴子还多。

若是对方有幸能够活到今天,他会发现写小说的人比蚂蚁还多,皆可为人人都在通过网络和手机在写着小说。

“正好,由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一位就是《人生》的作家贾有为,而这位是《青春派》的作家陈成。”

袁梦主动站了起身,一边给走近的贾有为介绍,一边也是给没有站起来,依旧坐在椅子上面不动的陈成在做介绍。

两个陌生男人首次见面,不是握手,而是让贾有为切身感受到了对方的不懂礼数,傲气十足和无知的狂妄。他们之间连最基本的相互点一下头,脸上挤出一个微笑,说个“你好”都没有。

贾有为见多识广,内心里面的平静已经到达了百毒不侵的地步。他没有因为被轻慢的对待就动气。要不然,自己也就没资格管理着旗下正式员工都是数十万的大集团,运作着天文数字一样的资金。

贾有为不是愣头青,更加不是匹夫那种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他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空着的椅子上面也坐了下来。自己这种内心平静和头脑冷静的表现,那才是真正强者和自信的表现。

就现在,编辑部里面就袁梦一个人正在留守,其余人等都去跑各自的作家业务了,催稿的去催稿,挖人的去挖人,商谈的去商谈......

编辑也不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面看稿子度日。这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就直接拿工资,全然就是夏天热不着,冬天冷不着。

事实上,不然。在整个纸质图书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小出版社的日子自然就更不好过。

带有官方背景或者大学背景的大型出版社,自是不愁生存,不但有来自政府的相关补贴,而且还有财政划拨,编制上面也是事业编制。

私营小出版社的日子全是市场化运作,以及拿业绩说话,致使编辑部的编辑也得去跑业务。

由于《人生》和《青春派》在纸质图书市场上面的畅销,让袁梦最近一段的日子是变成比较好过,年终奖,业绩提成也少不了。

“说句实在话,你真让人佩服。现如今,还能够坚持纯文学创作的人,那都是......反正,我是穷怕了。这总算是熬出头,用不着在地下室里面写作了。

想必你也是深有感触的,热天是闷热的要死,风都不透进来一点。到了冬天,又冷的要死,双手,耳朵上面全是冻疮,也还不得不继续写作。

谁让以此为生呢?湿气重,年轻的时候还好,要死老了,真会落下一身风湿,关节痛等等的毛病。”

当前:第178/55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