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完美人生》第3/537页


沈建国听媳妇这么说,偷偷的看了眼脸色不太好的母亲,小心的拉拉王梅的衣角,“你少说两句。”
王梅挣开了沈建国,“我少说什么,哦,你心疼你妹妹,就不心疼你媳妇了!”
她听见了锅里煮粥的咕嘟咕嘟声,立刻回头,眼更加红了,“你看看你妹妹,天天在家不干活,每天都是百米白面的伺候着,你看咱在家吃的是什么,红薯窝窝头,就连你儿子每天也只能喝点米汤,这不是我王梅胡说,咱妈就是偏心也不能这么离谱,也就你这个冤大头会不吱声。”
“行了!别说了!”
沈建国仿佛是使出了令人颤抖的力气吼了一句,不吼还好,这一吼,王梅更不依不饶了。
她指着沈建国就打,“沈建国,你欺负我,呜呜,结婚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说什么都依着我,这才过了多久啊,你就变样了,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呜呜,呜呜。”
王梅打骂着丈夫,嘴里又骂又哭的,看着直叫人头疼,自始至终,母亲张素玲都没说什么话,只是脸色越发的凝重,最终化为了平静。
“分家吧!”
这句话一说出口,狭小的屋子立刻安静下来了,张素玲继续说,“我们分家,我和容音到村西头去,我们就要你爸留下的茅草屋和那块地,别的都留给你们。”
“妈,这怎么行呢!――啊!”
沈建国刚要说话,王梅就拧他的胳膊一下,瞪了他一眼,“咱妈就是想换个地方住,怎么不行?等着咱妈缺什么,送过去就行,也耽误不了你尽孝,对吧,妈?”
“就这么定吧!”
张素玲很平静的回答,自己一个人出了屋子。
“妈!”
沈建国想追出去,却被王梅拦着,两个人拉拉扯扯的。
虽然表面上没什么波澜,可是沈容音却从她的声音和背影读出了一丝凄凉和落寞,她进随着母亲出去,看着她坐在门槛上,没说什么话。
沈容音早就想过要分家了,只是她怕母亲受不了。
都说养儿防老,虽然沈母受了不少儿媳妇的气,但是儿子总归是一个依靠,也是心灵的慰藉,张素玲自从十八岁嫁到沈家,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即使是丈夫早逝,也没有再嫁,如今已经快五十岁了,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级,可是却落下了一个“净身出户”的结局,心里的落寞可想而知。


第4章母亲带来的惊喜

就仿佛着一直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弦,砰地一声断了。
沈容音下了门槛,在张素玲的身边坐下来,握着她的手,信誓旦旦的道,“妈,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张素玲慈祥的笑着,“妈相信你!”
两个人坐在门槛上,亲昵的靠在一起。
沈容音和张素玲打包了仅有的几件衣服,都是洗的褪色打着补丁的,和一些七七八八的家伙用什,无非是些破旧的锅碗瓢盆,还有一些简单日常用品
背着包袱走出家门,沈容音看了看自己家的房子,墙体是红色的砖头,屋顶盖着藏青色的瓦,经受无数个风吹日晒后,有些褪色,她从来没想到有招一日自己还会回到老房子里来,只是这么快就要离开了。
沈容音回头看看母亲,她对这里的感情恐怕要用深入骨髓来形容了吧。
张素玲深深的吸一口气,拎起包袱直直的往前走,头也没有回一下。
沈容音看着那坚定瘦小的背影跟了上去。
时值初秋季节,风吹麦浪,扑面而来,比起来现代的雾霾,这80年代的空气真是让人怀念。
中间经过红砖藏瓦的庄户人家,经过生长着各种农作物的田野。
沈容音她们终于从村东头走到了村西头,也就是她们未来的“家。”
村西头正靠近海滩,沈家传下来的那块荒地也在这,在靠近海滩的一面,是两间木头垒起来来的屋子,这是当时沈容音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搭建的。
因为这里靠近海滩,会有出海打渔的人,有时候会在这靠岸歇脚什么的,沈容音的父亲就一边锄地一边在这里搭了个棚子,平时给人搁点东西,赚个块儿八毛的。
这里居住的条件是不怎么好,交通闭塞,旁边也多是荒芜的沙土地,就单单是饮水都很困难。
柳河村虽然以河为名,却不是水源富裕的村子,柳河也是村子中唯一的一条河,家庭妇女门聚在河边洗洗衣服,唠唠家常什么的,唯一出彩的是,河边种满了垂柳,有着如诗如画的意境。
但是这条河只流过村东头,所以村子中的人大都聚居在村东头,至于村西头,虽然靠海,可是人们总不能喝海水吧,而且那个时候,人们对大海的开发还少之又少,偶尔能够看见一两个打渔的,还是为了打发时间。
那时候的乡村,接近于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聚落,商品流通性太小,整个柳河村的商品流通几乎都是靠着小李商铺,商铺的老板小李初中没毕业就去了县城,回来的时候倒腾了不少的新鲜玩意,于是开起了小卖部。
村子中不管是东家缺点的确良布料了,还是西家缺少了缺了包盐,都是在小李铺子买的,实在不行,就拿自己家产的鸡蛋大米去换。小李从县城里搞来了一台收音机,在村里算是个稀罕玩意了,每个蝉鸣的夏夜,村头的铺子外的那棵垂柳下,都会坐着一群扇着蒲扇听稀奇事的老汉。
村子中的人在此聚居着,当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隐居生活。偶尔有几个出息的人走出了村子,也是奔着“大城市”发展了,没几个再回到这阴山的小村沟里的。
总而言之,村子中买卖商品这件事,是不存在的。
沈容音张开双臂,尽情的吹着海风,这要是在现代,这么好的旅游风景区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日后把这里改造成滨海风景区,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不过眼下她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到填饱肚子的方法。
她一边想着,一边捡起了柴火,在那个家家户户点柴火烧大炕的时代,就连柴火也是抢手的,非得走到大老远才能捡回一抱柴火。
当沈容音抱着一抱柴火出来的时候,已经快日落了,回家时,正好看见母亲正在洗红薯,张素玲抬头一看,笑呵呵的道,“回来了,正好,我去挖了红薯,咱们煮着吃,对了,我还摘回来些果子,你自己洗着吃。”
她说完去接沈容音手里的柴火,看着女儿灰头土脸的,既欣慰又心疼,闺女身子虚弱,以前哪里做过这些事,以前总想着将女儿养大的,说个好婆家,没想到生了这种变故,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让张素玲欣慰的是,女儿醒来之后变得懂事了,知道心疼妈了,也更加独立了。
沈容音放下了柴火,去洗了两个果子,放在了灶台上,说了一声就自己出去了。
她是准备去捉几条鱼,给家里改善一下伙食。
就算母亲没说,沈容音也知道她弄那些东西的难处,母亲那么骄傲的人,从哥哥那里走出来了,是断然不会再回去讨吃的,那这些红薯和果子就只有一个来源了,那就是村子后头的那座山。
山路远且不说,就是山路的崎岖,山上的荆棘,也让人生畏,山上野兽出没,平时村里的人上山,都是结伴而行的。
沈容音心疼母亲,可是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是抓条鱼都抓不到,她拿着小树枝乱叉一痛,最终除了搅浑了水以外,一条鱼也没有打到。
越气越急,鱼没抓到,水花倒是激起了一层又一层。
“容音哪,抓鱼哪有你那么抓的啊!”
沈容音被吓了一跳,手里的树枝啪嗒一声掉到了水里,“妈,您怎么来了?红薯煮好了吗?”
“这天都要黑了,再煮就煮糊了!”
张素玲看着闺女的脸上蹭着水,在加上刚才见柴火蹭的土,现在就像个小花猫似的,真让人苦笑不得,张素玲摇摇头,“打鱼哪有你这么没耐心的。”
说着,她拿起了一边的带叉树杆子,静静地看着水面,等了一会后瞄准,快很准的差下去,一条大鱼被挑了上来。
“妈,你好厉害啊!”
张素玲得意的笑了笑,“还行吧,宝刀未老!”
沈容音调皮的龇牙,将鱼放在了桶里,“我还第一次听说宝刀未老是形容自己的。”
“妈,你教我打鱼吧!”


第5章县城卖鱼

张素玲将树枝放到了一边,拍了拍手,“这东西,你可是弄不了的,你要是想学,我教你用网捕鱼,去,把咱棚子里的渔网拿过来。”
沈容音兴奋的去了,很快就拿着网回来。
母女两个一起,将网撒下去,一点点的撸开,静静的等着。

当前:第3/5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