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村奋斗妻》第10/333页
最后他们都没想到,上海女人阿兰那么好说话,说只要给一千块钱,所有的都留给他们,连房子都不要了。
可是莫晓萱到哪里去筹一千块钱,而且这房子是粮管所的,她只有居住权,莫晓萱知道,即使接手了,也得不到她的房子。
莫晓萱知道姑姑与她是老邻居,也算是老同事,有许多话不方便直接说,于是莫晓萱让姑姑把电话给自己,自己和阿兰沟通。
“兰阿姨,我们能不能换个方式,我现在拿不出一千块……”
莫晓萱还没说完,阿兰就脱口而出:“那就八百,说句实在话,我那燃气灶和气瓶差不多就不止这个价了,虽然用了几年,但还有碗筷盆子桌椅,八百块不多。”
“确实不多,是我现在没有钱,我想以后按月还,哪怕价格高一点。”
“那每个月五十,你给我两年,这样总可以了吧?”阿兰立刻说。
“可不可以每个月二十,我只要用一天你的房子,就会一直给下去。,以后要是生意做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再议价。”莫晓萱这样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给两年,以后就无债一身轻,但是毕竟这房子是粮管所的,要是哪一天粮管所找个借口要回去,莫晓萱还真没理由赖着不还。现在与阿兰有了利弊关系,一旦有人想动房子的心思,阿兰会给莫晓萱出头。
“既然你这样说了,那就每月二十吧,我也不等这钱用,算我做个好事。”阿兰真的很爽快。
他们都没想到,最后竟会以这样的价格成交。
莫晓萱知道,后来镇里的空调行业发展得很壮大,电扇厂也很好,还多了毛巾厂和袜子厂,再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很多小工厂,镇上的企业发展很快,很多配套的行业也发展得很好,这个小吃店只要好好经营下去,是稳赚不赔的,可目前莫晓萱财力物力精力都有限,必须寻求外在合作,这么好的机会当然是要给自己喜欢的人,和对自己有恩的人了。
所以莫晓萱就竭力鼓动方浩文和方姑姑一起参加。
“浩文,你知道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一个人成不了事,我需要你和姑姑的支持,这样吧,亏了算我的,盈利各得三分之一,怎么样?”
“你这孩子,这说的什么话?这要让别人听了去,不说我欺负小孩子嘛?我要不算一份,要算的话,自然是风雨同舟,亏也一起亏,赢也一起赢。”方姑姑说。
“就是,晓萱,这样的话也亏你说得出来,我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要你护着,这不是打我脸吗?”方浩文假装生气地说。
莫晓萱嘿嘿地笑:“我这不是怕你不肯上我这贼船么?”
“知道贼船还让我上?”方浩文说着拍了一下莫晓萱弟弟的头,“瞧你这姐,还算计我。”
莫晓萱做个鬼脸:“算计的就是你。”
“说真的,浩博,你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也不太能做重体力活,你可以让她来这里帮扫扫地,洗洗菜也好。”其实莫晓萱已经想好了,她即使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门口卖茶叶蛋也好。
莫晓萱知道接下来的几年,搞导弹的收入都不如卖茶叶蛋的了。
现在鸡蛋一毛多,可烧成茶叶蛋就可以卖到五毛,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个价格,但还一直都有赚的。
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下来,算是莫晓萱、方浩文还有方姑姑三家合伙。
趁这个暑假,莫晓萱和方浩文时间比较宽松,把小吃店营业路子摸索好,确定下具体的营业方向,等到开学了,就交给各自的父母,再加上方姑姑的店就在隔壁,都可以互相照顾。
第14章 初战告捷
莫晓萱知道方浩文和方姑姑现在虽然被自己磨硬泡答应了合作,但他们说不定只是应付,不好意思泼冷水。
所以莫晓萱必须尽快让他们信服,刚才那一顿饭只是牛刀小试,莫晓萱必须让他们看到自己不是说着玩的。
于是午饭后,莫晓萱立刻动手,从方姑姑店里先赊账,拿来米面油等等食材原辅料。
本钱不多,卖菜也才几天,大头都给妈妈了,所以莫晓萱必须精打细算。
这也算是大事,而且一旦将来开学了,大多数精力就要放在学习上,所以莫晓萱必须在这一个多月内让小吃店有自己的格局正常营业。
前世会的东西很多,莫晓萱琢磨再三,决定还是先做传统的早点:包子油条豆浆。
中餐的点心就是有一点好,配方简单,不像面包蛋糕之类的,各种配方要非常精准。
所以莫晓萱立刻和面,然后去准备包子馅料。
这时候没有反季节蔬菜,能包进面团里的只有肉,可是只有肉包的话,包子价格太高,就无法照顾到各种需求的客户。
所以莫晓萱决定用时令蔬菜,价格最便宜,也最容易获得,自己家地里就有,莫晓萱让方浩文和弟弟家摘几个菜瓜,西葫芦过来,莫晓萱自己去菜场买了几段藕,分别刨成丝,挤了水,与加了葱姜的猪肉馅一拌,四种包子的馅料就有了。
然后再做一点馒头,花卷,这样一来,花样就丰富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成品出来了,放进装了绿纱的玻璃柜子里,让他们搬到门口,临时找了个硬点的纸,把各种点心的价格写上去。
上海女人阿兰在的时候,也只做早上生意,所以傍晚的时候交往公粮、卖完猪的农民,下了班的工人,经过小吃店门前的时候,见到有包子卖,非常意外,忍不住就停下来看看。
有人来就好,莫晓萱连忙笑着迎上去:“新出炉的包子,带几个回家给孩子吧!”
莫晓萱本来还打算第一天开业,搞个促销,买几赠一之类的。
结果还没等莫晓萱想好,人就越来越多了。
这时莫晓萱们才发现一个问题,莫晓萱们竟然忘记买塑料袋了,许多人买了包子都没东西装。
方浩文连忙去姑姑店里找袋子,最后把她的库存都用光了,她又去附近的供销社找熟人要了一些油纸袋,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今天算是试营业,所以他们的包子做得都很大,料也很足,一斤面粉做了十个包子。
最后莫晓萱们结账,十斤面粉两块五毛钱,三斤肉五块四,总共做了大约一百个包子,其中二十个纯肉的,其他几种都是半肉半菜的,肉包卖两毛一个,菜包一毛五一个,这也是当时市场上的价格。
毛估估一个包子赚八分钱,调料、蔬菜、人工什么的都未计算进去。
一个下午,三个人忙得团团转,赚了不足八元钱。
莫晓瑞就有点泄气:“还不如卖菜。”
莫晓萱给他一个毛栗子:“爸妈上班一个月就拿几十块,一个下午这么多还嫌少?”
莫晓萱算了算,以后包子不用做这么大,肉还可以少包一点,还可以推出纯素菜馅的,成本就可以继续低下来。
这几个小孩还在这里不满意,方姑姑知道后,倒很是开心,说没想到销量这么好,以后产量还可以更高点。
晚饭后莫晓萱让方浩文带着莫晓萱弟弟回家,一来免得父母见不着人心不安,二来还要回家准备明天送厂家的菜和小吃店里需要的食材。
而莫晓萱不回家,不是还在生父母的气,而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为明天早上的早点做准备工作,今晚牛刀小试,只做了包子,明天决定增加供应油条,一会儿莫晓萱还想请方姑姑陪莫晓萱去镇上一家老豆腐坊,跟他们谈供应豆浆的事。
莫晓萱又悄悄把弟弟拉到一边:“妈妈要是问起今天的事来,你尽量往好里说,就说我忙不过来,她要是在家没事干,就来这里帮忙,我赚到的钱全部交给她。”
“姐,我觉得做这个太辛苦了,真的不如回家多种点菜。”
“你傻啊,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大多是贩卖过来的,价格受他们控制,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种的菜也可以拿到集市上来,所以我们只是占了个天时,等慢慢他们见我们尝到了甜头,他们都会一哄而上,菜就不值钱了。”莫晓萱说。
莫晓萱很清楚,现在国家还是转型发展的时候,谁步子迈开得早,谁就可以讨巧,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投机取巧,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莫晓萱也心安理得。
方浩文终于带弟弟回了家,莫晓萱就与方姑姑去豆腐店,又临时买了一些塑料袋。
这才回到店里开始准备和面,下午的时候,这些体力活有方浩文和莫晓萱弟弟帮忙,现在莫晓萱一个人,忙得浑身都湿透了,手臂酸疼酸疼。
这才意识到开小吃店与做个美食爱好者有多么的不同,那只是玩票,这可是个真正的体力活。
好在不一会方姑父就被姑姑支使过来帮忙,然后莫晓萱就开始准备油条的原料。
正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没想到方浩文竟然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莫晓萱的换洗衣服:“晓萱,以后你只要指挥,动手的事留给我和诗瑞。明早你肯定忙不过来,我让我爸爸和诗瑞一起去送菜,我过来协助你,我妈妈来帮你洗洗碗扫扫地。”
提到他妈妈,莫晓萱懊悔起来:“忘了买鸡蛋了,我本来想烧茶叶蛋的,下午的时候调料我都买好了,怎么就把鸡蛋忘记了呢。”
这时候还没有超市卖鸡蛋,晚上菜场关了门,就没有一点办法了。
“这还不简单?”方浩文立刻出门,“现在谁家里没几个鸡蛋?”
也确实如此,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养鸡养鸭不受限制了,鸡蛋还是有的,只是平时舍不得吃,除了烧汤磕几个,其他大多还是留着招待客人。
“你小心点。”莫晓萱追出去叮嘱。
虽然是莫晓萱拉着他共同致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他又何尝不是在给走投无路的莫晓萱无条件地支持与鼓励呢?
莫晓萱知道爸妈与伍家关系很好,农村人对村长有个盲目的崇拜,莫晓萱虽然负气离了家,但莫晓萱与伍宇晨却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就脱离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