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村奋斗妻》第330/333页


  当初业界都谣传现在的工艺有点质量过剩,所以当初就耍了一点小聪明。
  要是知道那个方案必定会出问题的话,自己也断然是不会使用的。
  而现在就不同了,瞿总安排的采供人员买来的原材料,质量还不如自己当初在常瑞的技术产品,当初常瑞的施工出了问题,这样的产品必然也会出问题。
  伍宇晨想要跟瞿总据理力争,可是瞿总见是伍宇晨的电话,看也不看,直接掐了。
  这下是没有半点办法了,伍宇晨只得尽可能地按自己的判断来检查原材料。
  不过这天很意外,伍宇晨在检查材料的时候,发现今天的质量特好,根据他在江贺集团做过项目经理的经历判断,这次的材料极有可能是江贺集团的。
  可是这怎么可能?江贺集团从来自己工厂生产的材料不外卖,何况在这个非常时期,更不可能卖给东方集团。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要是将来东方集团这批项目出了问题,他可以说买的是江贺集团的原材料,向江贺集团索赔,不管能不能胜诉,但是东方集团已经走到这地步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怎么着至少也会让江贺集团惹了一身腥。
  要是东方集团并不知这是江贺集团的产品,那么就说明江贺集团内部也出了问题,至少有内部人在挖公司墙角。
  伍宇晨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贺博远一下。
  伍宇晨翻遍了手机通讯录,也没找到莫晓萱和贺博远的联系方式,大概当时从江贺集团离职,进入东方集团后,为了避嫌,自己把手机上的通讯录做了整理,把他们删除了,但是家里的笔记本上一定还保留了。
  可是现在没法回家,要是等到项目结束,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贺博远也没回天之力了。
  伍宇晨有点着急,烦躁地在通讯里翻来翻去,一眼看到了方浩文的名字。
  终于松了口气,还好,还好。
  贺博远当初成立工程公司,打的广告就是与A大合作,才让他才极短的时间内,在业界站稳脚跟,发展迅速。
  而方浩文就是这方面的博士,现在留校做了教授,所以方浩文与贺博远必定有联系。
  事不迟疑,伍宇晨即刻拨打了方浩文的电话,告诉他有要事找贺博远,请他速速帮联系上贺博远。
  方浩文这个教授,虽然对伍宇晨有很多方面看不惯,但是他知道,贺博远有他自己的辨识能力,不需要自己提醒,而伍宇晨,也已经好久没与自己联系了,听他的口气,好像很急切的样子,方浩文也没推托,即刻就帮他们两个人连线了。
  “贺总,对不起的话,我就不说了,现在我长话短说,你要相信我。”伍宇晨怕贺博远不相信自己,不待贺博远说话,一口气就把自己发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贺博远。
  说完,缓了缓,“我就是想提醒你一下,没有其他目的。接下来要怎么办,就是你自己选择了。”因为在现场,环境很不好,声音嘈杂,说话还必须大声,虽然伍宇晨找了一个相对安全处,但还是很快结束了通话。
  贺博远很感激,伍宇晨到底是成长了,虽然他被瞿总胁迫,进了东方集团,江贺集团上下对他骂声一片。不过能做到这样,也是算义气的了。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项目经理,有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异曲同工,要是他们起了异心,或者私心,那么对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贺博远决定要不露痕迹地开始整顿。


第480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
  贺博远即刻就回到公司,让生产部把所有的各个现场的所用材料数据,做个汇总交上来。
  同样的规模,因为业主设计和需求不同,在施工、原材料方面会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差别不是很大。
  但是有两个项目,施工费、原材料费不成比例,原材料价格所占份额明显高于施工费的份额。
  贺博远不着痕迹地让亲信暗地调查,这两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情况,以及他们平素里的习惯和爱好,还有结交的朋友等等。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两个项目经理一个姓缪,一个姓汪,他们俩都有一既是爱好又是习惯,喜欢逛酒吧,而大多次去酒吧的时候,都喜欢跟着一个叫夏冬的男子。
  而这个叫夏冬的男子,以前也是做现场项目的,虽说有自己的公司,但其实就是个皮包公司,没有自己的厂房,接到业务了,就拉几个人,到其他公司买一些现成材料回来,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过得自在,赚得也不少,比上班族好多了。
  但是因为买来的材料,质量没法控制,连续出了几次质量事故后,这几年赚的钱,基本也索赔得差不多了。
  最后夏冬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只得在业界的现场项目中做做小管理,一次偶然的救急,让夏冬看到了,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大项目之间做起了经纪人,说难听点就是掮客。
  然后就新生了一个行业,也让各项目现场在施工不趁手的时候互相拆借。
  东方集团这次施工原材料缺乏,也就是找的他,他对各项目的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时候甚至比个别不兼心的项目经理还更了解。
  这下问题明了。
  贺博远立刻召集会议,让各大现场的项目经理回归公司总部开会。
  会上。贺博远一句不提原材料的事,只说这段时间现场施工质量有些不尽如意,返修现象严重,有客户反映江贺集团质量有所下降。
  鉴于此,贺博远让现场项目经理,把目前的施工现状,写一个详细的报告上来,期限一天,报告必须包含项目名称,所在地,规模,现场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及生产一线施工人员,领用材料详细数据,已回收资金等等所有情况。
  在座项目经理心下一凉,一天时间要写出详细报告,确实有点困难。
  才开始出声,想要提出要求,贺博远像能洞察他们心境似的,直接就将众人堵了回去:“作为一个现场项目经理,每天的施工进度,及生产情况,不了然于胸,那这个项目经理也不用做了。”
  同样的意思,现场的各级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也应该了如指掌,用一天的时间做总结,也已经足够。
  贺博远之所以只给他们一天时间,就是不给他们有互相参照的时间。
  事实上,即使项目经理不递交数据,贺博远也能够掌握数据,因为公司里有详细的领发料及工资之类的各种记录。
  给他们机会,看看他们递交的数据与公司内部记录能否一致,顺便也看看还有哪些人存有异心,同时也能顺便检测出哪些人是最适合的经理人选。
  也为后续的升级机制提供参考。
  会议结束,各项目经理无一不是立刻转身快步返回办公室,即刻就开始部署工作,现场的,办公室的所有人员都被指挥得团团转,一天的时间,确实足够交出这份报告。
  但是,一天的时间,也又确实很短,只要有一个环节拖了后腿,整体数据就出不来,这个报告就无法完美。
  最主要,这不中不晚的,既不是月终,也不是季度末,更不是半年总结,当然年终总结更谈不上,贺总突然丢下他的新成立的科技公司,亲自来过问这项工作,聪明人,已经嗅到了异常,所以越发重视这次的总结。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他们要求属下不需要修饰,直接把原始数据交给自己。而他们自己,也同样,摒弃了以前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很直观、很朴素的数据统计。
  这些是正常的项目经理接下来的一天内容,而那些现场有猫腻的项目经理,日子就不好过了。
  他们先是把数据汇拢过来,然后不停地修改,但总是矛盾百出,修饰了这里,那里有无法解释。
  最后缪经理干脆把总结一扔,打算找借口糊弄过去。
  而同样有问题的汪经理,他虽然知道数据有问题,但还是把错误百出的报告交上去,因为他也实在没办法了。
  最后显而易见地,这两个人被贺博远单独请了过去,贺博远真真假假地一番恐吓,两个人不得不如实交待了问题。
  这样的人公司是没法再用了,不只是对他们不再信任,也需要以此来杀鸡儆猴,否则不足以震撼后人。
  贺博远还算仁慈,对他们说:“按理,不只是让你们吐出不法资金这么简单,我们公司有权利追究你们的法律责任,看你们也为我们公司服务这么多年的份上,刑事责任就不追究了,但其他责任你们必须承担,若有不满,你们可以去申请仲裁。”
  缪经理、汪经理都非常识相地愿意接受公司的处分,没再提出异议。
  只是汪经理表示很冤,他才是第一次听信小人鼓动,动了歪心思,事实上好处费还没拿到手,就被捅了出来,而且听闻接替他职位的,竟然是曾经鼓动自己的陈副经理。
  他其实是算汪经理分管的一个小项目的经理,当时这个项目不算大,也没有设项目经理,就把汪经理的副手调了过去,临时管理那个项目,遇到问题可以请示汪经理。
  没想到他这次倒捡了个漏。
  汪经理不相信,陈经理的项目会没有问题。
  他既然能鼓动汪经理,他自己能干净吗?
  即使干净,那又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说他故意让汪经理犯错,目的是想要取而代之。
  这下汪经理不干了,即使自己不能在江贺集团做下去,那也不能让陈经理这么容易得逞。


第481章 意外收获
  没有拐弯抹角,汪经理知道无论怎样自己都洗不白,干脆也不再为自己找借口,只是直接找到贺博远:“贺总,虽然不能再与公司共同发展,但是也想就我所知,提醒你一下。毕竟我能有今天这样的技术水平,全是公司多年的栽培。现在我听信谗言,犯了错,没法再为公司出力,这些话,就当我最后为公司出点绵薄之力吧。”

当前:第330/33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