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人生三十年》第75/694页


这种重金投资在信息和数据上的思路源于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即使你拥有足够多的店铺和卖场、你拥有自己的工厂或生产设备,你拥有自己的高效完备的物流体系,但是如果不知道该卖什么、该产什么、该卖多少量、该在什么时机卖、该卖给谁,这些信息不掌握,那么就算万事俱备,也都是白搭。
信息将会左右企业的存亡。
我们不去从逻辑上分析这种思路到底对不对,只从结果上来说,7-eleven遵从了铃木敏文的这个思路,然后他们手握信息,做到了世界第一。
这是陈子迩对盛浅予的这次小演讲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它很重要。
她要花点时间给员工们讲解店铺信息系统到底怎么来的,要怎么用,有什么用。
陈子迩还是有点惊讶的,问道:“你真的弄出来了一套布丁的店铺信息系统?”
盛浅予用事实回答了他。
不过其实她很不习惯这样:站在人们的关注中心做讲解。
她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做好自己的事。
但孙宏特意买了好几台电脑就为了这个事,还招来了几个懂技术的大学生,可盛浅予不讲解,就没人知道这套系统要怎么运作。
她有点担心自己讲不好,陈子迩一直鼓励她,说你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下面坐着的人不关你的事。盛浅予也自己给自己打气,她是一个要强的姑娘,不会轻易的认输。
陈子迩听了一会儿之后,明白了她的想法还是从数据出发,这也算是她的强项,其实这个部分当初陈子迩讲的太笼统,只说周边500米之内的各种数据都要有。
这个概念来自20年后的陈子迩是有的,也很先进,没有错。但在给员工下具体命令的过程中,这就让别人很模糊。
因为并不是每个员工都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你讲话的内涵,代表的意义,然后去落实。
更多的人只能听懂非常明确的指示,比如让我看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
让每个人的任务明确化,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执行力。
盛浅予则帮助陈子迩明确了不少,她说:“陈总为布丁便利店设计的理念非常好,我翻了一下商业类的书,发现有很多制造商、销售商都在努力的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但是布丁的理念却是反着来的,我觉得可以称为需求链管理。”
“我们以需求为源头,这是基础,然后展开后面的订货、销售过程。但掌握需求是很难的事,准确的掌握需求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数据,因为数据是不会撒谎的。”
“这套系统的来由就是由此开始,我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更加科学更有效率的手段来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我自己写了一套算法,但很初级,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这个需要不断的花精力去优化。而为了便于数据的获取,我将数据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个叫立地数据,这个指的就是各个分店周围500米以内的一些数据,包括家庭数、有没有商户、如果有那么有多少员工,甚至可以根据这些对分店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如果周边都是小区,可以叫做街道型、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如商户型、闹市区型以及复合型,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各家分店的商品种类需求。”
“第二个我称之为设施数据,主要就是分店的附近有没有学校、医院这样的公共设施,这对于日常订货作业的需求预测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个叫长期数据,因为放在更长时间的视角来看,以上两个数据都会呈现出一些有规律的趋势及动向,这个非常重要,我的想法是以月为单位来统计销售数字及分店业绩。”
盛浅予说出来的内容大概也就是陈子迩一开始讲的,新进来的员工都被培训过,但是她更加细致的分了类,这样各个分店的员工就更能清楚的了解我除了在收银之外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我工作的店是个什么类型的,我主要服务什么人。
后面她具体讲了一些算法上的东西,以及如何看数据来获得信息,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的。
虽然这个信息系统很初级,非常的初级,但模样还是画出来了。
结束的时候,盛浅予把陈子迩拉到一边,她流了一些汗,拍着胸脯说:“紧张死我了。”
陈子迩拿出纸帮她擦掉额头上的汗珠,说:“你表现的很好,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她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道:“真的?”
“真的。”陈子迩很笃定的说。
盛浅予很欣喜的笑了,陈子迩很少看到她这样发自内心的笑容,说真的,美极了。
他左右看了看走廊上没什么人,然后趁她不注意袭击式的在她白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盛浅予立马脸色大红,嗔道:“你干什么?这是在公司?!”
“那你的意思是在家里就可以了?”陈子迩嘿嘿笑着说,他开始耍起了流氓。
“我才发现你这么流氓。”盛浅予羞恼的说。
陈子迩看她可爱的样子心思大动,磨刀霍霍的就要做点什么,只可惜这个场合,偷袭式的亲一下已经是极限了。
盛浅予抬脚离开。
今天的天气也不暖和,盛浅予一个人走在前面用嘴‘呵’着手来取暖,陈子迩走过去抓住她的手说:“我来帮你捂捂。”
这是大街上,路上也有行人。
盛浅予害羞,道:“有人会看见。”
陈子迩没理她,跟她并排走着然后把她的手也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样别人就看不见了。”
自欺欺人,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拉着人家姑娘的手,但陈子迩抓的很紧,盛浅予也就不挣扎了,况且很温暖,很舒服。
“你什么时候回家?”盛浅予悠悠的问。
今天是30号,后天就是元旦,1998年就正式要到了,同时也意味着寒假要来了。
他们这对苦命的情人刚热乎没几天就要分开了。
“舍不得我了?”陈子迩调笑她道。
盛浅予害羞的低着头,然后轻轻的‘嗯’了一声。
“早知道我就等下学期再表白好了。”盛浅予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红着脸说。
陈子迩一听,急忙说:“可别,大不了我晚几天回去。”
“真的?”盛浅予惊喜的问。
“嗯。”
西历新年将至,盛浅予的总算过了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元旦,心中多了一些以前不曾有的对未来的期待。
但捷信的徐炎却并没什么节日的感觉,他手握着新完成的商业计划书,正心下惴惴的准备接受命运最关键的一次裁决。

第六十八章 投资捷信
1998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这一年印着陈子迩很多的记忆,在欧洲,罗纳尔多梦碎法兰西大球场;在美国,乔布斯发布了拯救苹果的imacg3;在北方的俄罗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卢布贬成废纸;在国内,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在不同的产业里,这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这意味着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正式寿终正寝,房屋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从此开始,房价以傲人的姿态一骑绝尘,房子成了压在人们背上最沉重的一座大山。
在互联网产业,‘门户’概念从天而降,各路极客集体发力,各显神通,网易、新浪、搜狐三足鼎立。
而在中海,陈子迩的1998从一个小投资开始,徐炎带着重新修改好的商业计划书再次杀到帝景蓝湾。
陈子迩看了,他觉得他的计划书写的没什么问题,只要后面能继续顺利融资,不倒大霉,应该可以生存,甚至壮大。至于印象中的那些互联网企业,其实陈子迩对他们的股份不是很着急,一来是阿里腾讯这两个巨头都还没成立,肥肉还在后面;
二来还有2000年的那次互联网泡沫呢,那个时候不论是新浪还是网易,股价都按美分算了,那时候再注资,简直就是再生父母的形象过来的。
而这个徐炎还有他的捷信……
陈子迩坐在自己的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左手拿着商业计划书,右手则放在膝盖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着。
在互联网泡沫的这两年,只要思路正确也是可以跟着一起被吹大的。事实上这个时候思路不正确的一些企业都吹大了,所以这笔投资也不是不行。
徐炎拘束的坐在侧面,这么关键的时刻他内心很紧张,紧张到心跳都在跟着陈子迩拍打的节奏在走。
“我……”
徐炎听陈子迩开口,很紧张。连忙添一句,“我们真的很用心的在做这份商业计划书,所以还请您……”
“我可以投资你。”陈子迩最终做出决定。“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他添了一句。
徐炎兴奋的灵魂都要出窍了,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死里逃生,就是天降祥瑞!
他咽下一口唾沫,手掌都互相捏的通红,有些颤抖的说:“那请问您要什么条件?”

当前:第75/69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