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内幕大揭秘:上市公司(精编)》第3/16页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如果黄鑫龙回答说“我负责”,那么万一人家问:“你拿什么负责?你怎么负得了这个责?”他该怎么说呢?毕竟,黄鑫龙只是一个临时工呀。
  好在黄鑫龙事先已经想到别人会提这个问题,所以,当时黄鑫龙并没有直接回答万一丢了货品谁负责的问题,而是说营业部里只储备一天的货,即便发生那种万一的情况,损失也可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黄鑫龙这样回答之后,那个反对的人就接着问:“你怎么知道哪一天正好要多少货呢?”
  黄鑫龙拿出一个记事本,翻开,指着上面的数字说:“我不敢保证一点不多一点不少,但大致每天多少还是知道的。这里有上两个月的发货记录,平均一算大致知道哪种货每天大概多少。八九不离十吧。”
  这时候,经理明确地点点头,表示支持黄鑫龙的想法。

《上市公司》二(8)
  然而,正当黄鑫龙以为这件事情就要通过的时候,有一个好心的大姐提出一个问题。她说:“一点值班费不给恐怕说不过去吧。就是学雷锋,每年3?15学习一天还差不多,天天学怎么行?”
  大姐这样一说,大家笑起来,包括刚才提反对意见的那个人都笑起来,会场气愤顿时轻松许多。可是,黄鑫龙没有笑,也并没有感到轻松,他从大姐客气的提问中隐隐约约闻出一种味道,是那种不信任的味道。说到底,他是临时工,大家对他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担心他天天学雷锋背后的动机。
  黄鑫龙说,让他一个人晚上看管这么多货物确实不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可以跟商城的保安协调一下,没有经理的签子,晚上下班之后任何人不得从本营业部提货,这样,即使发生偷盗或打劫的情况,货品也不会出商城,确保货品的安全。
  黄鑫龙这样一说,刚才提值班费和学雷锋的那个大姐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赶快强调她不是这个意思,而真是觉得不给一点值班费不公平。
  黄鑫龙说谢谢,说他确实不需要值班费,说他现在在外面租房子住,如果天天值班,还省了房租,也算是为他节省开支了,所以,他真的不要值班费。
  大概是那位大姐被黄鑫龙的真诚感动了,或者为了表示她确实不是对黄鑫龙不放心,所以,黄鑫龙这样解释之后,大姐第一个表示同意。
  这时候,经理用眼光扫视大家,问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见没有什么意见,就开始布置大家腾出一间办公室,用做营业部小仓库和黄鑫龙的值班室。从此,黄鑫龙就做起了仓管兼运输兼值班的工作。后来据黄鑫龙自己对肖仲明说,累是累一点,但越累心里越踏实,越累,越说明他在营业部的工作没有人可以替代,说明他越安全。
  “再说,”黄鑫龙说,“我跟他们不一样,营业部要是垮了,他们由政府安排,我怎么办?我上哪里再找一个做外贸的单位干?”
  肖仲明去营业部看过,很羡慕,觉得黄鑫龙一个人住那么大一个营业部比肖仲明他们那么多人住一个大工棚强多了。后来,肖仲明主动把自己用的三轮车借给黄鑫龙,让他在营业部和仓库之间搬运货品用。肖仲明说他这个三轮车也就是每天早上卖菜的时候用一下,其他时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每天借给黄鑫龙用,用完之后不用他送回去,肖仲明每天晚饭后自己来取,顺便还能在营业部的卫生间里痛痛快快冲个澡,然后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地骑着三轮车回到工地去。
  许多年之后,当黄鑫龙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而肖仲明也成为集团公司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之后,两个人在一起谈论过去,谈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孝仲明说,这要看什么时候,现在,是看见公司的股票天天往上涨最幸福,而当年,在一个干净的地方冲个澡就是幸福,甚至比现在看着股票涨还要幸福。

《上市公司》二(9)
  春节,黄鑫龙回老家,为老父亲带了一整条三五牌香烟。但正因为是一整条,老父亲舍不得拆,说拆了可惜,还是留着给你叔吧,叔帮过你,做人不要忘恩负义。
  黄鑫龙回到深圳后,对肖仲明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流了眼泪,说他很后悔没有多带几条烟。
  肖仲明说,你带十条他也舍不得拆。
  黄鑫龙说,这就是父亲呀!
  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教给了黄鑫龙许多关于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父亲说做人不要忘恩负义,要与人为善,能帮人时且帮人,做人要勤快,不要偷懒,不要怕吃亏,吃亏就是福等等。黄鑫龙当上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之后,也上过西方关于企业管理的课程,从这些课程上,他学到一条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定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黄鑫龙惊呼,这不就是父亲吃亏是福的另一种表述嘛!既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反过来,天下也就没有白吃的亏,是父亲的理论,吃亏是福啊!
  正是父亲的教诲,让黄鑫龙树立了甘愿吃亏的精神。所以,他才能主动不要值班费,主动承担仓库里面一切重体力劳动,主动既当仓管又当搬运还兼义务值班,这一切看来都是主动吃亏的事情,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亏,正是他吃了这些亏,所以他才在供销进出口营业部站稳了脚,所以他才最终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他一个临时工,在一个适当的机会来临的时候,才顺利地当上了营业部的经理,主持营业部全面工作。这是黄鑫龙后来能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最关键的一步。
  在营业部内储存少量货品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营业部的服务,提高了营业部的营业额,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营业部的状况。当时营业部的基本状况是人心浮动。不仅职工人心浮动,就是经理甚至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供销社领导都人心浮动。他们总认为供销社早晚要撤消,与其等到将来被遣散,不如趁早自己寻出路。所以,当时整个营业部包括经理在内,几乎没有一个人有长期打算,也没有一个人真正把心思放在业务发展上,而是得过且过,能过就过,糊弄着能发出工资维持营业部不倒闭就行了,私下里,几乎人人都把心思放在如何寻找一个更好单位去混一个更好位置行。事实上,在黄鑫龙来营业部之前,营业部乃至整个供销社系统内一些工作能力强的、活动能力大的、有背景的,早已经自谋出路调到更有发展前景工作稳定的好单位去了,而且这些人到了别的单位之后,果然经济收入提高,前途光明,心情愉快,又起到了师范作用,使那些留在原单位上班的人心态更加不稳定,更希望早日离开这个前途未卜朝不保夕的狗屁单位。半年之后,机会再次来临。这一次,深圳市政府机构做出重大调整,特区内一分为四,由原来的一个罗湖区变成四个管理区,每个管理区都按一级政府的标准配备班子和各职能管理部门,一时间,深圳的干部形成青黄不接的局面,市人事局和各管理区及蛇口工业区人事部门打破常规,一改干部调动要先发商调函,再发调档函,最后才发调令的烦琐做法,直接带上调令到内地省市,见到合适的,当场阅档案,如果没原则问题,就地签发调令,办理干部人事关系和户口迁移手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本来就在深圳特区内的供销社系统干部,根本不需要托关系走后门了,握着单位介绍信就可以直接到自己中意的单位报到。可以这么说,当时整个供销营业部甚至整个供销社系统几乎所有的干部全部都为自己寻得了理想位置,包括营业部经理和供销社主任副主任,留下来的,不是没有干部身份的普通职工就是家属工或临时工。如此,新的问题出现了,营业部怎么办?剩下的职工怎么办?

《上市公司》二(10)
  这时候,一个人物浮现了,这个人就是黄鑫龙。
  首先,由于黄鑫龙甘愿多做工作多吃亏的精神赢得了营业部内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信任;其次,在大家人心浮动纷纷为自己找出路的时候,只有黄鑫龙一个人全心全意地为营业部踏实工作,或者说,只有他一个人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营业部的业务发展上,因为他十分清楚,营业部是他的全部希望,营业部垮了,他就流落街头,所以,只有他最希望营业部好;第三,有干部身份的或虽然没有干部身份但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另谋出路去了,留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家属工临时工,相对来说,还就是黄鑫龙这个曾经在供销系统干过售货员的退伍军人相对出众了。于是,历史非常偶然但也包含着某种必然地把黄鑫龙推上了营业部实际负责人的位置。
  事实上,早在营业部经理正式调走之前,他就把一部分管理性工作交给黄鑫龙了。比如考勤,以前有一个当会计的女同志代管考勤,后来该会计调到更好的单位去了,经理就让黄鑫龙负责考勤。或许经理这样安排仅仅是从方便工作考虑的,因为黄鑫龙住在营业部里面,自己绝对不会迟到或早退,由他负责考勤最方便最少出差错,但考勤的人也负责核对病假事假条,直接与每个人的工资和奖金挂钩,所以考勤员的职位虽然不大,但权力不小,黄鑫龙实际上已经参与管理了。后来,当经理要正式调走的时候,上面要他推荐一个临时负责人,经理想都没想就推荐了黄鑫龙,因为除了黄鑫龙,经理实在找不出还有其他更合适的人。用经理当时的话说,现在一棵树的枣子就黄鑫龙一个是红的,再没有其他人能比了。就这样,在经理正式调离之后,黄鑫龙成了这个供销进出口营业部的临时负责人。至于从临时负责人转成正式负责人,则更与他老父亲的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在黄鑫龙担任临时负责人的时候,仓库里一名家属工生孩子,本来作为家属工,在营业部效益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产假是可以停发工资的,但黄鑫龙想着父亲教诲的要与人为善,能帮人是且帮人,所以就照样给这名家属工发放了工资,而且,当有人对此提意见的时候,他还做工作,说如今城市人只生一个孩子,一辈子就请一次产假,不容易,她的那份工作我替她做了就是。这话传到女工的耳朵里,自然感动得要死,没想到该女工的一个亲戚是主管部门领导,听了女工的念叨之后,对黄鑫龙的印象相当不错,又从其他途径打听了一下,更是一片赞誉,在不可能从外面再调一名干部来营业部的情况下,有意任命黄鑫龙为营业部正式经理。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黄鑫龙原工作单位必须做一些配合工作,至少要放挡案,而且还要有一个鉴定。

《上市公司》二(11)
  黄鑫龙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本来就是一个小售货员,自动辞职后,不销毁档案就天大人情了,哪里还能为他出具调动手续和写鉴定?
  不过,那个被他关照过的女工态度积极,有心要帮一帮黄鑫龙,所以极力劝他回去看看,实在不行再另想办法。
  黄鑫龙不好意思辜负人家的一片好心,于是就回去了。就当是回去看看父母。
  当然,也带了三五香烟,并且还特意把其中的一条拆散了,免得老父亲又舍不得拆。
  父亲抽着烟,听黄鑫龙把这次回来的意思讲了。
  “找你叔。”父亲说。
  这时候,人民公社已经撤消,回复乡政府,原公社领导一个被查出是“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提拔上来的,属于“三种人”,下台,另一个不是“三种人”,而且有背景,所以趁人民公社恢复乡的机会挪个好位置,调到县里当交通局长去了,这样,本家叔叔就意外地当上了副乡长,不再是“光头干部”了。父亲带着黄鑫龙去见本家叔叔。不用说,带了两条三五香烟。如果仅仅是这次带两条三五香烟,那么已经是副乡长的本家叔叔还真不一定看得上,问题是,在父亲的教诲下,前几次黄鑫龙从深圳回来的时候,每次都孝敬过本家叔叔一整条三五烟,而当时本家叔叔的干部前面还没有带长,还是“光头干部”,黄鑫龙也没有任何事情求他,所以,本家叔叔相当高兴,不但自己抽了,而且还把三五香烟拿到公社大院到处散,或者说是到处炫耀,炫耀自己的本家侄子黄鑫龙在深圳出息了,不仅能买得起三五香烟,而且还知道拿三五香烟孝敬他。抽烟的人当然抽得好说得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你那个本家哥哥忠厚,他儿子也孬不了。所以,这次黄鑫龙父子来了把情况一说,本家叔叔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这是好事情呀!”本家叔叔说,“你也不占乡里指标,不就是说两句好话做个顺水人情嘛。我看问题不大,周书记的侄子去当兵,临走的时候抓紧填写了入党志愿书,是我给办的。”
  既然副乡长说问题不大,那就真问题不大,供销社和乡政府的关系是鞋拔子和鞋刷子的关系,出个证明写个鉴定发个档案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真正属于举手之劳,谁都愿意做顺水人情而不愿意得罪人。
  当然,如果认真审核起来,黄鑫龙的挡案和身份肯定多少都有些问题,但当时全国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实验区,更是摸不到石头也敢过河,特殊情况下,没有档案的在深圳重新建立档案的情况也有,何况黄鑫龙这样有档案有证明有组织鉴定的,自然也就特事特办调到深圳来了。如此,黄鑫龙就被正式任命为营业部经理,完成了成长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上市公司》二(12)
  黄鑫龙正式上任之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成立公司,二是推行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成立公司没有费多少周折。随着改革的深入,这时候成立公司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和容易了,再说,当时主管部门虽然没有明说,但肯定早就把原供销社系统这个不合时宜的摊子当成了包袱,现在“包袱”自己要成立公司,相对独立,当然支持,所以,黄鑫龙很顺利地在“供销进出口营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司。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工商部门要求加花名,也就是要在进出口公司前面至少要加上两个字,黄鑫龙不想继续沿用“供销”这两个字,不好听,而且意思不通,但一时间又想象不出更合适的名字。
  “就叫‘鑫龙’。”肖仲明在一旁建议。
  黄鑫龙听了没做声,但他显然意识到这样不好。虽然他现在是营业部经理,成立公司后,他就是公司法人代表,他说了算,但是,公司的性质仍然是国营单位,不是他黄鑫龙私人的企业,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的名字不妥当。
  黄鑫龙对肖仲明笑笑,表示理解,但并不表示按他的意见做。肖仲明现在虽然还没有进入营业部,但已经说好了,一旦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黄鑫龙就会安排他进公司上班,所以,现在肖仲明还只是黄鑫龙的朋友,而不是黄鑫龙的部下,黄鑫龙对肖仲明还比较客气,即便不同意他的提议,也仍然笑笑。可肖仲明不知道,他以为黄鑫龙笑笑就是表示欣赏和赞同的意思,于是又继续说了这名字的一大堆好处。说“鑫”是三个金字加在一起,比“金”还富贵,“龙”表示权力和地位,真龙天子,龙的传人,等等,就差没有说黄鑫龙正因为叫了这个名字才当上经理了。
  黄鑫龙继续笑,但仍然没有接受肖仲明这个建议的意思。不过,经肖仲明这么一唠叨,黄鑫龙自己也觉得“鑫龙”这个名字确实不错,如果自己不叫“黄鑫龙”,还真可以考虑新成立的公司用这个名字,但现在自己已经叫这个名字了,公司就绝对不能再叫这么名字。那么,黄鑫龙想,是不是可以取其义呢?变一个说法呢?比如说“鑫”是,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同音字代替?再比如说“龙”,是不是可以考虑用另外一个意思接近的字代替呢?这么想着,黄鑫龙就想到了“新天地”这个名字。道理嘛,非常简单,“新”和“鑫”同音,听起来一样,看上去也不俗气,而“龙”表示权力和地位,表示真龙天子,表示威力无比,而“天地”可以包容一切,比单独一个“天”字大,比“龙”更大,所以,用“天地”替代“鑫龙”不仅完全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而且几乎一点看不出个人色彩,也比较好听,与“新东方”、“新鸿基”相媲美。于是,黄鑫龙决定用“新天地”做公司的花名。报请主管部门之后,也没有提出任何意义,如此,“深圳新天地进出口公司”就正式成立了。成立之后,黄鑫龙没有食言,把肖仲明安排进来,接替他自己当年的工作,管仓库。从此,肖仲明也不用睡工棚了,而是一个人享受一个比营业部更大的大仓库。

《上市公司》二(13)
  公司成立后,黄鑫龙接着就推行了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要说这个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是被硬逼出来的。
  前面说过,当时经营部有点能力的人早就另谋出路了,要不然也轮不到黄鑫龙当经理,那么,公司靠什么生存?做业务,尤其是做进出口业务,光靠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比如外语知识和报关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业务渠道,尤其是海外的业务渠道,而且黄鑫龙通过长时期与进出口接触已经了解到,海外的业务渠道是认人的,不认单位,以前的业务员走了,业务关系也就跟着走了,而新的业务关系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当时黄鑫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招聘人才。可真正掌握进出口业务渠道的人才谁愿意到他这里来呢?黄鑫龙说破了嘴皮,除了招聘到一个学英语的两个学外贸的和一个学会计的人之外,并没有招聘到一个真正有业务渠道的人。当然,这些学外语的学外贸的和学会计的人也是公司需要的,可毕竟只是辅助人员,并不能直接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而黄鑫龙当时最需要的,恰恰就是那种能立刻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人。怎么办?当时黄鑫龙急得团团转。他不希望自己一成立公司就发不出工资,更害怕公司刚一成立就倒闭。说实话,黄鑫龙甚至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知深浅就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后悔自己成立了公司。如果不成立公司,营业部不独立,实在发不出工资的时候还有一个哭爹喊娘的地方,现在成立公司了,独立了,就得完全依靠自己了,连哭爹喊娘的权力都没有。只有在这个时候,黄鑫龙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权力和责任的对等,才感受到一种自己从来没有体味过的巨大压力。
  黄鑫龙是要脸的人,自己饿肚子还好说,让整个公司的人一起陪着自己饿肚子,不如自己找个地缝钻下去算了。说实话,最困难的时候,黄鑫龙连死的念头都有。能动用的社会关系都动用了,可他一个乡下人,哪里有多少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关系呢?肖仲明倒愿意为他两肋插刀,可解决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不是打架,光靠两肋插刀没用。最后,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经肖仲明提醒,黄鑫龙再次求助远房舅舅赖散之。
  “你舅舅不是做进出口生意的吗?干吗不去找他?说不定他能帮帮你呢?”肖仲明说。
  黄鑫龙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是苦笑。他有苦说不出。那年黄鑫龙找肖仲明借手表的时候,对肖仲明说过他有一个舅舅在深圳做进出口生意,并说自己是向舅舅借钱才剃头洗澡换衣服的,但不知道是多少有些虚荣心的原因还是觉得没必要讲那么清楚的原因,当时黄鑫龙并没有说所谓的舅舅是远房舅舅,所谓的进出口生意是走私勾当,现在肖仲明提醒他去找做进出口生意的舅舅,黄鑫龙确实有些有苦说不出。

《上市公司》二(14)
  不过,肖仲明的话多少还有些启发作用,虽然只是远房舅舅,虽然所从事的是非法进出口业务,但远房舅舅也是舅舅,非法的进出口生意也是进出口生意,人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胆子比平常大,脸皮也比平常厚。最后,黄鑫龙还是决定试试,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去求三癞子了。
  黄鑫龙安慰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公司。一想到是为整个公司,就感觉没那么丢脸了。
  虽然平常来往不多,虽然自打黄鑫龙把欠三癞子的钱还了之后就几乎没有再来过,但毕竟是亲戚,毕竟是一个地方来深圳的人,这中间还有许多其他亲戚和同乡在两边串着,所以,赖散之对黄鑫龙的情况还基本了解的。三癞子知道黄鑫龙如今成了一家国营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很自豪,也很得意,经常把黄鑫龙当成香烟,叼在嘴边上,以此说明他自己很讲义气,也很有眼力,早看出这个远房外甥有出息,所以当年才把他从老家带到深圳来,所以来了之后才一直关照他等等,因此,今天黄鑫龙一来看望他,赖散之简直有些受宠若惊,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专门接待,异常热情。
  两个人先是说了一些家常话,说黄鑫龙老父亲命苦,没有熬到今天,否则,见到黄鑫龙今天的成就,一定非常开心等等,说得黄鑫龙眼睛湿湿的,差点就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当然,最后黄鑫龙还是想起来了,把自己当前的处境对远房舅舅说了,并虚心讨教解决公司当前问题的办法。
  赖散之一听,马上说:“你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吗?”
  黄鑫龙不解。看着这个远房舅舅。
  “你不是有进出口许可证嘛,”赖散之继续说,“还有一定的外汇指标吗?”
  黄鑫龙点点头,承认是。

当前:第3/1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