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错》第61/78页
三月里万物生发,是个娶妻嫁女的好时节,澜舟的亲事也该定下了。婉婉和太妃聚在一起商议,良时的名册上收集了好几个门当户对的女孩儿,有宗人府宗正家的小姐,还有中书省参知政事家的千金……太妃挑了又挑,她的意思是门第不必太高,州府上的人家就可以,没的叫人编排和朝廷高官过从甚密。婉婉倒没那么多忌讳,让澜舟来,好言好语问他:“哥儿,你在外头办差这么久了,瞧瞧哪家好,让太太给你做主。”
澜舟的脸拉到了肚脐眼儿,“儿子年岁还小,暂且不想成亲。请额涅替我说好话,容儿子明年再娶亲。”
太妃却抢先一步道:“不小啦,今年十三,明年十四了。你五叔,十二岁就娶了福晋,十三岁都抱上儿子了……”
“可孩子活了三天不就死了吗。”他执拗地拧着脖子,身量那么高了,耍起性子来还是小孩儿德行。
太妃嚯了一声,“张嘴没好话,哪儿学来的臭脾气!男大当婚你知道不知道?今年是你,明年是亭哥儿,一个也跑不了。”
澜亭眨巴了两下眼睛,“要不然我先娶?让我妈回来喝喜酒吧。”
太妃瞪他一眼,“甭凑热闹,你哥子还打光棍呢,几时轮着你了!”努努嘴,让塔嬷嬷把册子送到澜舟面前,“挑一个,挑完就下定……别看你额涅,她也救不了你。我还不信这个邪了,老子这模样,儿子也这模样,个个不想娶亲,想上天呐?”
澜舟哀戚地看看座上,“儿子随阿玛……”
婉婉一脸爱莫能助,“上回我问你有没有喜欢的人,你不愿意告诉我,我要给你说情,也找不着理由。如今太太发话了,别惹太太生气,听话,挑吧。”
他拿着那册子,手在颤抖,最后随意一指,转身就出去了。
“留守司指挥同知靳锐家的闺女。”塔嬷嬷把册子交了回去,笑道,“这家子我知道,夫人是二福晋的娘家表妹。姑娘闺名叫云晚,和咱们大爷一边儿大,自小识文断字,是个端庄贤淑的好孩子。”
太妃欢喜了,笑着点头,“赶巧了,原来沾着亲呢。那就请二福晋做媒,上靳家提亲去吧。”
要促成一门婚事,必要经过一番冗杂的步骤,不过澜舟七八岁上就跟着他阿玛出入办事,人才模样如何,官场上的人都知道。纳采这一项可免了,接下来问了生辰八字,请钦天监合婚。结果一算,百年难得的匹配,靳家大人乐于和藩王府结亲,女婿又是自小看大的,两家都好说话,都极力促成,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于是过了礼一请期,日子就定在八月十一,到时候三朝回门,十四在娘家过,十五回府共度中秋,真是再圆满也没有了。
府里要办喜事,到处充斥着欢声笑语。婉婉喜欢这样热闹的气氛,常常过院子,看看他们张罗得怎么样了。大伙儿都挺高兴,唯独澜舟没什么反应,办事说话还像往常一样,有时候提起他的新娘子,他也是淡淡的,没有笑模样。
婉婉最近迷上了养鸟儿,养那些爱叫唤的,鹦鹉、红子、黄鹂……什么好看养什么。良时也顺她的意,给她踅摸好多珍贵的品种回来,楼前抱厦边上剔出一截回廊,专门用来挂鸟笼子。每天天放晴的时候把盖布一揭,所有鸟儿都争着亮嗓子,那份鼎盛,恍惚站在鸟市上一样。
她精挑细选,打算送一只给澜舟,逗他乐一乐。选了好久才选定一只蓝靛颏,那鸟儿白眉褐羽,下巴颏是亮蓝色的,又小又机灵,看上去十分的讨人喜欢。孩子心思重,她开解不了,只有寄希望于这只鸟儿了。
她提溜着芙蓉笼上他院子里去,可惜他人没在,就把笼子挂在了月洞窗下。转头吩咐哈哈珠子好生照应着,自己又回隆恩楼去了。澜舟傍晚回来看见,问哪儿来的鸟,底下人说是殿下送来的,他就背着手在窗前站着,一站就是半个时辰。
掌灯了,那鸟儿很有意思,爱叫灯花,越到夜里叫得越欢实。他以前不喜欢这些小东西,怕玩物丧志。别人揉核桃、斗蛐蛐,他除了读书就是练骑射。如今偶得了这么个玩意儿,因为馈赠者的缘故,对这鸟儿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蓝靛颏的声口脆而润,可以叫出各种花样。他静静欣赏了一阵,怕它累着,命人拿罩布把笼子盖了起来。自己到书房里看二十四县送来的陈条,看了半天,竟连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心思不在这上头,脑子里乱糟糟的,坐着觉得很难熬。得了人家一只鸟儿,应当过去道个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他看看时候,已经交戌时了,阿玛今天有应酬,想必她还没睡吧!
他到铜镜前整了整衣冠出门,他的住处离隆恩楼不远,过去很方便。
自己挑着羊角灯慢慢走,想起来也觉得好笑,她是真的拿他当儿子看了。住处要安排得近,便于她照应,发觉他不高兴了,送个鸟儿给他玩儿,有种亦母亦友的宽厚味道。如果自己真是她生的,那该有多好,可惜没这个福气。
他上了隆恩楼的台阶,入内便遇见小酉。小酉嗳了声,“大爷怎么来了?”
他含糊应了,“我找额涅说话,这会儿睡下了吗?”
自打从北京回来,她们就已经不上夜了。小酉回头看了眼,里间灯亮着,便道:“平常都要等到王爷回来才就寝,料着还没睡下。大爷稍等,奴婢进去通禀一声。”
他却鬼使神差的,抬手说不必,“咱们母子说话,用不着那么上纲上线。你忙你的吧,我自己进去就成。”
小酉十分为难,要拦又怕惹恼了他,只得眼巴巴看着他进了卧房。
第71章 只影向谁
女人的闺阁,和男人的大不一样。澜舟八九岁的时候没什么避忌,曾经自说自话进去溜达过两圈。后来因为大了,得遵循礼法,要见她都是在正房,基本取消进里屋的资格了。
帷幔重重,灯火掩映出一个昏沉沉的梦。他如踏云雾,每走一步,心就剧烈地蹦上一蹦。阿玛这样铁血的人,竟歇在如此暖玉温香的世界里,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也有点向往。
将来他娶了福晋,是不是也会这样呢?可惜这世上恐怕再没有哪个女人,能比得上长公主的精巧和高雅了。太妃责备他的时候,喜欢用上“和你阿玛一样”,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太崇拜父亲,自身的一切都在向父亲看齐。父亲的隐忍和战略,甚至他的思想和喜好,他都不由自主地跟随。所以父亲爱上的女人,必定也是最好、最无可挑剔的。从定亲到现在,他一直感到遗憾,人间只有一位合德帝姬,如果能再等等,让他等到一个和她相像的人,他一定娶得毫不犹豫。
然而上哪里找这样的人去,家里逼得紧,根本不容他时间等待。那张喜帖上的人,他一个都不感兴趣,可是既然她也希望他能定下来,他就不能违逆。就像当初给他找通房那样,他明明不喜欢,但是为了让她高兴,他还是照做了。他只想在她跟前当个孝子贤孙,永远让她欣慰和满意。
阿玛和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在官场上行走,身边都是铁骨铮铮的男人,他从来没有关注过女人。可是这位嫡母,竟给了他一种全新的认知,原来女人不单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她们也有思想,也有自己的坚持。她几回让身边的内官调查南苑,他都知道,换做以前很讨厌太“事儿”的人,可这回非但没有反感,反而觉得她很可敬。这才是帝国公主应有的做派,虽然手法稚嫩,但是不坐以待毙,也是维持骄傲的态度。
他对她的喜爱,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母亲。可是他不敢肖想,知道这是大逆不道,要下十八层地狱的。然而少年的孺慕,应当没有罪吧!他就是想见一见她,和她说上几句话罢了。
她在帐幔的最深处,每撩起一层,抽丝剥茧似的。他听见自己紧张的喘息声,脸上红起来,从颧骨一直蔓延到了耳根。
最后一层是绡,温柔垂坠,他贴面站在那里,呼口气都能把它顶起来老高。帐后的世界朦朦胧胧,烛光在每样物件上都洒了层金粉。他看见架子床上卧着一个人,背对外躺着,薄薄的缎被覆在腰间,勾勒出平时掩藏在大衫下的曼妙曲线。
他脑子里嗡地一声,心慌不已,知道应该立刻退出去,可他挪不动步子。接下来便是昏了头,莫名其妙撩那绡帐,谁知指尖刚触到,便见一个黑影走到他身边。他愣了下,拿眼梢一瞥,简直比见了鬼更可怖,他阿玛满脸阴沉地看着他,要把他生吞活剥了一样。
他哑然,手足无措,阿玛没有说一句话,转身便向外去。
他心知这回不妙了,垂头丧气跟了出去。阿玛仍旧不语,穿越了整个王府,最后出大门,一直把他带进了祠堂里。
列祖列宗在上,两掖的烛火照亮了一张张冷漠的脸。良时启唇说跪下,从墙上摘了鞭子下来,一字一句冷若冰霜:“今儿要动家法。”
他脸色惨白,颓然低着头说是,“儿子错了。”
父子之间的对话很简单,用不着多费唇舌。这件事令人难以启齿,谁都不想揭开那个疤。
他看见父亲的衣袍就在他身侧,霍地一鞭子下来,大热的天儿,衣裳本来就薄,扛不住那满带愤怒的一下。只觉背上辣辣疼起来,细长的一道,从肩头一直蔓延到腰臀,他咬住了牙,哼也没哼一声。
良时心头恨出血来,他养的好儿子,曾经是他的骄傲,谁知道扒开皮,竟是个妖魔鬼怪。自己还活着呢,他就生出这样不堪的心思,还能算个人么?他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恨不能一气儿把他打死,留下这不孝不悌之徒,将来终究是个祸害。
数不清打了多少下,直打得他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宇文家的孩子是马背上历练出来的,就算是死,也不讨一声饶。祠堂里只听见鞭子破空的呼啸,和落在脊梁上清脆的声响。他渐渐不支了,倒在蒲团上,抽搐着,扭曲着,依旧闷声不吭。
那厢长保搬的救兵可算到了,他们爷两个出府悄没声,要不是长保机灵通禀了太妃,府里怕是没一个人知道这里闹成了这样。
太妃哭着进来,看见地上几乎被打碎了的长孙,抖得风里烛火似的。慌忙叫人传大夫来,自己跺脚盘诘良时:“你是得了失心疯么,好好的孩子,给打成了这样!”
良时扔下手里的鞭子,粗喘了口气道:“额涅别管,他做错了事,儿子教训他,好叫他长记性,下次不敢再犯。”
太妃气得大喝:“胡说!你擎小儿你阿玛也教训你,何尝把你打成这样?他也是要娶亲的人了,你下这么狠的手,你枉为人父!”
蹲下去要拉扯孩子,澜舟疼得直抽气,太妃越发心酸难耐了,哭天抹泪地嚎啕起来:“苍天呐,我的儿,我的心肝儿,这可怎么好、怎么好……”
良时并不管她,只道:“今夜就在这里跪着,没有我发话,谁也不许让他起来。眼看要大婚了,暂且容你留在府里,等办完了婚事即刻上军中去,有了人样儿才准回来。”
太妃不知道他撒什么癔症,满脸恼恨地看着他,“他究竟哪里不对,你总得给我个说法儿。他是我从小带大的,品行我都知道,犯了什么样的大罪,让你容不得他?”
不说清楚,太妃是不会依的,可这样的隐情,叫他怎么说出口?
他别开脸,恨声道:“您让他自己说,羞也羞得死他。”
澜舟抽着凉气儿抓住太妃的手,抖抖索索道:“太太别问,是孙儿做错了,阿玛教训得是。孙儿……只恨没有地洞让我钻进去……太太别问了。”
父亲的令儿,他不敢违抗,忍痛重新跪下。背上的伤口沾了冷汗,更是疼得钻心,可他不敢喊,太妃让他起来,他也纹丝不动。这一顿鞭子把他抽醒了,自己先前究竟是多荒唐,死也不为过。
良时扬长而去,澜舟直挺挺跪着,爷两个一样的犟。太妃没辙,只好让人扒了他的衣裳,大夫来了跪在他身后给他上药,她捏着手绢给他擦汗,一面追问:“究竟出了什么事儿,惹你阿玛发那么大的火儿?你告诉太太,也好叫我安心。”
他摇头,仍旧是那两句:“太太别问,是孙儿犯浑。”再要刨根问底,他抿住了唇,死也不肯开口了。
婉婉是第二天才知道这事的,差人出去打听,说孩子还在祠堂里跪着呢。昨晚上挨了打,又跪了一夜,她放心不下,追着良时道:“多大的事儿呢,要这样。他还小,有不对的地方你骂他两句就是了,何必打他。打发人让他起来吧,这么折腾他,你不心疼吗?”
他听见她说情,更是憋屈不已了,又不好多说什么,只管搪塞。
婉婉见他不松口,赌气自己要去瞧,被他叫住了。没法子,他让荣宝过去传话,准大爷回来养伤,自己拉住她,正色道:“你心善,真把他视如己出,可你不能忘了,他终究是塔喇氏生的,你再偏疼他,也要拿捏分寸。你们总说他小,他都快娶媳妇了,还小么?往后他的事儿你就别管了,等媳妇进了门,只管把他扔给他福晋调理,你乐得清闲就是了。”
婉婉沉默下来,细一想,他大概是嫌她管得太多,怕惹出闲言碎语来。也是的,自己进府的时候澜舟才八岁,总角小儿,多可人疼。现在他大了,能够自立门户了,她还处处护着,难怪他不喜欢。
她嗯了声,“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往后照你说的做。可你不能打他,既然说他大了,更要给他留面子。”
良时无奈地望她,在她颊上捏了一把,“你放心吧,我听你的,往后再不打他了。”
她笑着拣了颗樱桃喂进他嘴里,“你这人,摆起老子的款儿来真吓人。大阿哥多好的孩子,将来可以青出于蓝的,你瞧好儿吧。”
他调开视线眺望潇潇的天幕,有些心不在焉地应她:“他什么都合我的心意,就是不够自矜自律。人活得没框架,不是好事。有能耐是底气儿,约束不住这份能耐,日后就是害己的尖刀。”
他一脸苦大仇深,她不知内情,拧眉叹息:“你忒急进了,十三岁能像他这样,世上有几个?等他二十岁的时候你再着急也不迟,现在要许他犯错,孩子管得过了不好。”
不过既然有了这么一出,婉婉自己也省得了,除了当天去瞧过一回,后来就再没上他院子里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