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琐闼》第55/62页



  自从那日观礼之后,苏萧便病倒告假,她本受过箭伤,这一病更是来势汹汹,从那日起便是缠绵病榻数日不见好,脸庞渐渐地消瘦了下去,她自己倒是也浑不在意,只是急得银香团团转,可除开延请大夫诊治之外,竟然是半点其他办法也无。
  她这一边缠绵病榻,那朝廷上却是一派风起云涌,内宫之中,皇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的消息渐渐地传开了来,瑞亲王郑溶离京不过一旬,皇帝状况愈来愈差之事竟是连王旬一般的小官吏也有所耳闻,皇帝久未露面,二皇子郑洺日日进宫伺病,便是如顾侧等朝中高官也轻易见不到皇帝天颜,自此二皇子代传皇帝旨意,对外把持朝政,俨然已有监国的架势。
  瑞亲王郑溶远在天边,鞭长莫及,而恭王郑清到底年幼,二皇子近水楼台,登基仿佛已是大势所趋,朝中俱传二皇子连龙袍龙辇之物已是准备好了,不过是单等皇帝驾崩之日罢了。又有人传,说是皇帝这一年多来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二皇子怕是在中间费了不少心思,又传说二皇子名义上是进宫伺驾,实际上已将皇帝在深宫中软禁起来,之所以还留有皇帝一口气,不过是那一纸诏书尚未拿在手中,坐不得名正言顺的皇位。
  一时间下头流言纷纷,可朝堂之上又异乎寻常的平静,就好比一锅滚油一般,下头滚烫如沸,上头却连着一丝热气也无。
  苏萧虽然养着病,不曾外出,可消息仍然断断续续地传进了耳中,在瑞亲王的消息传来之后,她更是一日一夜茶饭不进,王旬日日来看顾于她,总觉得她神色木木的,时而失神不语,仿佛有什么千钧重的心事压在心间,不觉叹息与当初结识之时那个眉目飞扬的少年差了何止是千里之外。
  这一日,邱远钦投了帖子来拜访她,往日苏萧总不大见外人,这一次却破例叫银香请了邱远钦进来。
  邱远钦才一进房门便闻得一股子药味,却见床帷低垂,她床边吊着一调子药罐,突突地煨着药,满屋子的清苦之气,银香不知其中缘由,只当邱远钦乃忘恩负义之人,心中实在是替自家小姐寒心,此时更不知小姐为何要请这负心人进门来,她心中愤愤,故而并不怎么搭理邱远钦,一路上寒着脸将邱远钦引进房中,更不曾给他倒茶安座,只径直走到那药罐子处坐下来,拿起一把小扇子,自顾自地给那炭火扇起风来。
  邱远钦因是头一回进得苏萧房中,况且他又与王旬等人不同,他知道她是女子,故而心下存了些尴尬之意,斟酌半晌,却也不知唤她什么才好,正在此尴尬之时,却听得苏萧低声叫银香打起床帷。邱远钦心中十分挂记着她,此刻也不等银香起身,自己两三步便上得前来,伸了手轻轻地将那碧色的床帷掀起挂在银勾上,又去躬身扶她起来。
  银香见他如此行动,忙赶上前来,柳眉倒立,怒道:“谁叫你碰我家小姐的!”
  苏萧本头脑昏沉,这才觉察邱远钦已是立在面前,虽是愣了一愣,却也不因他的唐突而有丝毫愠色,只撑起身子,垂了眼眸吩咐道:“银香,还不去给邱大人奉茶。”
  银香一言不发,摔帘而出。
  苏萧歉然道:“银香心思单纯,我不曾将你我效力二皇子帐下的事告知于她,更不曾同她讲过邱大人待苏家的恩情,还请邱大人不要与她计较。”
  邱远钦摇头道:“我怎会与她计较。”他抬眼去看她,她原本就清瘦,如今一病,更是越发地瘦成不像个样子,他心下一阵涩然,“你这样日日病着,我专程请了一位千金圣手过来替你看看,那大夫现下正在花厅里头。”
  苏萧咳嗽了一声,摇了摇头:“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现下吃什么良药也不过是吊着命罢了……”
  邱远钦闻言,心若刀绞,只拽住她的手臂,颤声道:“我不许你这么说……天地如此之广,总有名医医得了你的病,我……我便是将天下的路走尽,也一定会医治好你。”
  苏萧闻言怔怔出神,仿佛想起了什么事情一样,半晌方凄然一笑:“天下的路——天下……那时候,这天下却是谁人的天下……”那一日,他站在她的面前,含笑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翼北汾水鼎,荆楚岘山碑,岭南江东哪一处不是风光大好,阿萧说本王应该思哪里呢?”
  意气风发,风姿决然。如今如今再没有那意气风发的一个人了。
  她虽在病榻,外头的消息总归还是断断续续地传了进来。他离京小半个月,送亲队伍来至西凉都城津州,长公主入城的那一日,西凉百姓倾巢而出,万人空巷,为一睹□□长公主风采,长公主出自礼仪之邦,感念百姓淳朴,在满城欢呼声之中,长公主缓步走出车鸾,在那一刻全城百姓不禁屏住了呼吸,人人惊叹这一位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公主仿佛一轮明月高悬于天空,让周围的一切在突然间黯然失色。
  正在此时,三只箭矢如流星突然一般从暗处飞出,直袭长公主的要害之处,几乎在同一时间,长公主身边的送亲使臣,三皇子瑞王殿下飞身而上,手中佩剑如蛟龙一般陡然出鞘,长剑寒气凌冽,直直迎上那流星一般的飞箭,只听得嘣然一响,一支飞箭撞上他手中的佩剑,两金相击,那箭簇堪堪朝着反方向飞出,他再飞身一挑,另一支箭擦着观礼人群的头顶横飞而出。
  所有的变故不过是一瞬之间,领头的侍卫见状高喝一声:“有刺客!快保护公主和王爷!” 四周的将士如猛鹰一般迅速将长公主并瑞王围了个水泄不通,虽是事出突然,兵将诸人却井然有序,未见丝毫慌乱,个个举盾在胸,横戈持剑。围观的百姓们眼睁睁地看着方才还仪态万方的长公主此刻如同一只折翼的飞鸟一般轻飘飘地落入那瑞王殿下的怀中,胸口上还插着一支微微颤动的箭簇。
  再后来长公主命悬一线,三日不曾转醒过来,为此瑞王殿下在那西梁朝堂上怒斥西梁君王,西梁君王未见丝毫愧疚之意,反倒是态度傲慢口出狂言,瑞王殿下当即拂袖而去,自此两国交恶。
  第二日长公主车鸾起驾,瑞王殿下领着一万将士的送亲仪仗护送昏迷的长公主归国,归国途中,长公主不堪长途劳顿颠簸,于是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送亲的仪仗直接成了送葬的仪仗,瑞王命下头的人举了白幡换了麻服,片刻不停地往边境飞驰而回。
  行至第五日上头,刚刚出了西梁的地界,瑞王一行便遇了袭,瑞王领兵浴血奋战一天一夜,终究扛不住对方兵若蝗涌,一万仪仗精兵尽数覆灭,长公主灵柩被毁,瑞王领残部退入大漠,再无消息。
  虽然伏击之军隐藏身份,并不曾高悬帅旗,可举国上下皆知,必是西梁国君下的手。等出了西梁边界才磨刀霍霍,不过是西梁掩人耳目罢了,而求娶长公主怕也只是西梁新君登基的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取准备粮草辎重的时间而已。
  邱远钦见苏萧良久不曾开口,知她必然想到了那一个人,正不知如何开口之时,却听她轻声道:“我有一事想托付给邱大人,不知邱大人可否愿意?”
  邱远钦正了正身子,道:“阿筝……苏大人,你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只要邱某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苏萧缓缓道:“银香今年虚岁十九,正是大好春光之时。这些年来为着苏家的事,她吃了不少的苦头,也受了不少的罪。”她喘了喘气继续道,“我这些日子瞧着她与王旬兄倒是有些情投意合的意思。”
  邱远钦道:“王兄乃是端方之人,铮铮君子。银香跟着他,乃是有了一个好归宿。”
  苏萧强笑了一笑:“我正有此意,我想将她嫁与王旬兄,也算了了我一桩心事。可前日里,我向王旬兄提了提娶亲的事情,王旬兄虽然十分中意银香,只可惜他上京之前,家里头替他卦了一卦,说是三年里头不得有婚事,如若不然的话,那婚事闹不好便会成了丧事。”
  邱远钦摇头道:“竟然卦间还有这等讹语。”
  苏萧道:“王旬兄自然也是不相信的,可架不住家里头的老太太相信,王旬兄又是极孝顺的人,岂有忤逆老太太意思的时候?所以王旬兄的意思是,先将这门亲事定下来,等过了这三年之期,再行婚娶。”
  邱远钦道:“倒也使得。”
  苏萧笑了一笑:“我如今病入膏肓,虽盼着亲眼看着银香成亲的,只怕是等不了了三年……我在这世上也无人可托,故而想再麻烦一次邱大人,在银香成亲之时,还请邱大人替我送送亲,全一全我这个兄长之礼。”
  她抬起头来,朝着他再笑了一笑,笑容中含着一点子淡定的从容,她对他素日里的怨怼早已经不见,“邱大人若是回到故里,还请替我在我爹爹和兄长坟前去上一炷香,那坟前无人祭拜,也是怪冷清的。邱大人,苏筝一直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自与大人相见之后,便对大人说了不少刻薄鄙寡之语,大人却从未同苏筝计较,反倒……大人之恩,苏筝无以为报,只有来生再报了。”
  方才说到三年之期,邱远钦便有不祥之感,再一句句的听下来,只觉心中如同冰水浇上来一般透冷,原来苏萧已是将身后之事安排得妥妥当当,乃是一心赴死的模样。
  邱念钦嘴唇微微抖动,本还想说出什么劝慰的话语来,对着苏萧青白无血的脸色,倒是半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他的手指蜷缩成拳,只朝着塌上的人微微点了一个头。
  苏萧知他是一诺千金,这银香的事总算是有了交代,便是哪一日她上了黄泉路,也不会有什么搁着放不下的心事,那一碗孟婆汤,她也能仰着头一口气便喝下肚去。
  正在此时,银香端了茶进来,苏萧朝着他道:“邱大人还请宽坐一坐,这么许久才想起请邱大人坐,真是失礼得很。”
  邱员钦默默地依言坐下,沉默半晌,终于忍不住道:“阿筝,皇上如今是一日不如一日,虽然日日夜夜有御医轮守着,还有那水华寺的大师也日日诵经,可到底是油尽灯枯之相,二殿下得登大宝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他瞧着苏萧的神色,虽是痛到了极点,却还是缓缓地往下说,“二殿下已亲口是允了我,下令大理寺彻底彻查当年苏家的冤案,你放心苏家的冤屈不日便会得以洗清,苏世伯和苏盛兄终究也能瞑目了,你也不枉淌了这一池的污水。你……你同那人本不是一路的人,况且还有苏家上百条人命,况且你不出手,二殿下也自有其他的路子。你且沉下心来想一想,历朝历代,走上那最上头那个位置的,哪个不是兄弟手足之血铺就的?成王败寇,向来如此。你如此糟践自己的性命,莫说是我……便是苏盛兄在底下,看着也难受……”
  苏萧无力的阖上双眼,待邱远钦再看向她时,原来她竟已疲倦得沉睡了过去,眉间犹自微微地皱着,带着一点不可纾解的悲怆。
  

  ☆、宣遗诏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
  上元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在位四十五年的皇帝在这个深夜驾崩,上谥号昭宗,天下举哀。二皇子荣亲王郑洺奉大行皇帝遗诏登基,改年号为隆昌元年,史称隆昌帝。
  新皇登基第五日,在朝堂上便接边疆急报,西凉悍然发兵,未出十日,已占边关两城。西凉几月前来求亲,长公主的聘礼还放在芳华宫,煊赫的婚礼仿佛还在昨日,西凉此时却陡然翻脸,打得南朝君王诸臣俱是一个措手不及,朝堂上有三朝老臣抚掌叹息:“若是我朝瑞亲王殿下尚在,哪容西凉竖子猖獗至此!”
  闻言,年轻的皇帝陛下当庭翻脸:“爱卿的意思是除了瑞亲王,我朝便无人领兵了么?” 三朝老臣忙伏地请罪,再不敢语,皇帝陛下不悦,拂袖而去,还撂下了冷冷的一句话,“既然爱卿如此思念皇弟,朕不如派你去大漠荒地寻一寻他,你说可好?”
  可怜一位三朝之臣,须发尽白,在朝堂上吓得两股战战,口不能语,第二日便称病告假。
  从此,再无人敢在皇帝陛下眼面前提瑞亲王三个字。
  边境未安,烽烟再起,隆昌帝先后下旨派出两员大将出征,哪料此次乃西凉君王亲自领兵,西凉骑兵本就骁勇,再加上御驾亲征,士气自然比以往鼓舞千百倍,一时间锋芒不可擭,隆昌帝派出两名征西将军接连被那西凉君王立斩于马下。
  原来西凉新登基的皇帝早做了打算,瞧见南朝政权新旧交替势在必行,想乘着此时南朝新皇登基,根基未稳之时封疆拓土,西凉前一番求娶长公主不过是用了个缓兵之计,只为等待最好的时机出兵。西凉早有准备,而南朝则是匆忙应战,再加上郑溶下落不明,南朝自然军心不稳,由此败仗连连也是情理之中。
  连折两名大将的消息传回帝京,引得朝廷一片哗然,这些年瑞亲王虽未曾亲自镇守西北,可因着瑞亲王留下的余威远扬,周边诸国俱不敢来犯,便是西北最强盛的西凉也在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瑞亲王不在朝中,生死难料,派出的两名将军又已血染沙场,以身殉国,一时间朝中群臣噤声,不敢出半个头,深怕一道圣旨便将自己派上了那修罗之场,白白断送了大好性命。
  唯有隆昌帝幼弟恭亲王郑清在金殿上慷慨陈词,自动请缨,愿领兵出征。隆昌帝大喜,当朝封郑清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兵三十万,征讨西凉。前番战事折兵不少,这三十万兵马一出,便是南朝最后的底子,而南朝现下唯一四角齐全的精兵,怕是只有皇帝身边的御林军了。
  夜凉若水,皇帝寝宫里头却是一派春意盈然,香风袭人。赵妃十指纤纤,在皇帝额头上轻轻按揉着,手法十分谙熟,力道又拿捏得刚刚好。
  赵妃偷眼瞄了一瞄皇帝的脸色,这都快小半个时辰了,郑洺双目微合,一直郁郁不发一言。赵妃一向得宠,对郑洺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出几分,她一面轻轻的揉着郑洺的额头,一面试探着道:“皇上又在为国事烦心?皇上为国事日夜操劳,可毕竟龙体要紧……”
  郑洺眯着眼睛,并不理会她,眉头微微皱了一皱,赵妃知自己说错了话,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只低头按揉,手法越发轻柔,良久方听郑洺懒声道:“朕前几日让爱妃长兄修缮先帝寝宫,现下进行得如何了?”
  赵妃软声道:“臣妾替长兄向皇上谢恩,皇上提拔长兄,臣妾一家子都跟着长了脸面,长兄他便是肝脑涂地也要把皇上的差事办好。”
  郑洺打断她的话:“差事自然是要办好的。先帝福泽万世,朕这一回在百忙之中也赶着修一修先帝的寝宫,是存了思怀先帝的意思,所以马虎不得。叫你兄长带了上心些的人,将先帝寝宫的东西都一件件妥妥当当地移到朕的宫中来,再将每一处都用心翻修,朕派些人手帮着你长兄,一道儿把这事儿给朕办得漂漂亮亮的,替朕在先帝面前尽一尽朕的孝心,也叫先帝看看,这万里江山如今是国祚昌永。明儿便传你长兄进宫,你们兄妹聚一聚,你将朕的意思同他好好讲一讲,也不枉朕提拔他的这一番苦心。”
  郑洺的这一番话叫赵妃思前想后的想了一整夜。赵妃跟在郑洺身边也有七八年的光景,深知这一位的脾性,他从来不会无缘无故的提起一桩事情来,还叮嘱得这样详细,叮嘱完了不说,还要叫自己兄长来宫中一见,生怕自己不曾将话原原本本的传到兄长耳朵里。
  这倒是奇了。身旁的郑洺已经入睡,赵妃却倚靠在撒花云纹软枕上,辗转难眠,那软枕里头惯着决明子,低垂的床帐里头,飘荡着决明子微苦的气味,只是那气味不能让她心平气和,反而越发烦闷起来。到底要怎么跟哥哥讲皇上的意思?自己在皇上枕边,都没将皇帝的心思摸清楚,那哥哥又怎好办差?若是有个什么差池,出个什么差错,听今天皇帝话里头的意思,自己娘家怕是没什么好果子吃了。
  皇上要尽孝心,要为先帝动些土木也是有的,可叫人揣测不透的是,皇上并不修先帝的陵寝,反倒要修宫里头先帝的寝宫。按理来说,若是光为了博一个至孝的名儿,断断也没有将那陵寝丢在一边的道理。
  她隐约觉得尽孝心这一番话,有些蹊跷,反倒是像在掩盖着什么似的。
  再说了修寝宫便修寝宫罢,又做甚么提起什么万里江山国祚昌永的虚话儿?今儿皇上说话,真是透着一番儿古怪。
  贵嫔低头细细思忖,要将先帝的东西要一件件地搬到皇上宫中来,先帝寝宫的每一处都要好好修茸,要派些可靠的人来,单单是哥哥一人,皇上却还不放心,还要令派心腹人手一道儿来……却是不像单是为了给先皇修寝宫了,倒像是——她心中暗暗地打了一个寒战——倒像是在寻什么东西,因为不好大张旗鼓的找,所以要借一个由头才好将先帝的寝宫翻一个彻底。
  皇上是要在那宫里头找什么呢?又有什么是一国天子不敢公之于众,非要暗暗地找呢?莫非……仿佛一道利光劈了下来,她在突然间顿悟过来,不由背上心口冷汗透衣!先帝病重之时,她随当时的二殿下现在的皇上侍病驾前,乃是少数亲眼见到先帝弥留的人。
  当时先帝已是说不出半个字来,只用手指颤巍巍地指了指跪在榻前的郑洺,郑洺当即重重磕下头去,流着泪哽咽道:“父皇您放心,儿子一定将这万里江山扛在肩上,方不负列祖列宗的艰辛和父皇的重托!”说罢,一下重重叩在龙塌前的梨香木脚踏上头,不多时便鲜血淋漓,她在一旁看得是触目惊心。
  皇帝浑浊的目光仿佛涣然失神一般,在郑洺重重的叩头声中渐渐地枯萎了下来,终于,一双浑浊的眼睛闭上了便再没有睁开过。他才一咽气,殿中众人便齐齐跪倒,号哭之声穿过一重又一重的宫门,让这深重夜色越发凄惨阴冷起来。

当前:第55/6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