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瑶夫人》第188/190页



眼见贞兴帝慢慢走向小木屋,狄华将徐朗拉住。徐朗不解,但也知道自己不如七弟与陛下亲厚,便随他退回树林边。

贞兴帝走上小木屋前的长廊,在她曾住过的房间门前静立片刻,推门而入。

直至金乌西坠、晚霞满天,贞兴帝才从屋中出来,走下长廊。可他刚走过拐角处,又停住脚步,似发现了什么东西,折回去,微低着头,看着拐角处的木柱。

徐朗推了推狄华,低声问道:“什么东西?”

小木屋是狄华带着弟兄们亲手为青瑶夫人建的。可他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那木柱子上有何东西能引起贞兴帝的注意,还看得这么认真。

过了一会,贞兴帝慢慢地抬起右手,手指在木柱子上某一处,轻柔地摩挲。

过了许久,他从龙靴中拔出一把匕首,在那木柱子上缓而用力地刻着什么。

狄华心中暗忖,回头定要悄悄派人来看一看,陛下究竟在木柱子上刻了什么东西。

眼见贞兴帝又向山顶走去,身影逐渐消失在苍松翠柏之间,狄华松了口气,道:“六哥这些年,可越来越威严了。”

徐朗道:“是啊,这些年,陛下可是第一次唤我一声‘五哥’,我倒不知道是受宠若惊好呢,还是应该惶恐不安。”

又道:“也只有你家瑶丫头,在陛下面前还能够撒撒野。”

狄华面上一红。徐朗打趣道:“怎么?是不是又要做爹了?我就奇怪,陛下北巡洛郡,瑶丫头怎么没跟着来?”

纵使已入了凌烟阁,做了十年的一等镇国伯,狄华仍然禁不起如此打趣,正要说话,忽听山顶传来一阵幽然的笛声。

二人都不通音律,却也听得出笛声婉转悱恻,幽幽寂寂,仿若清风拂面、净水深流。

又仿佛有双静静的、温柔的眼眸,在笛音中穿透如烟往事,微笑着凝视他们。

笛声直至天全黑时,才渐渐息止。

虽知贞兴帝武功高绝,二人仍有些担忧,遥遥见他下山,忙迎了上去。

贞兴帝似是略感疲倦,沉默不语,快出寨门时,又在枣树下停住脚步,片刻后,唤道:“五哥。”

徐朗忙道:“是,陛下。”

“这些年……”贞兴帝缓缓道:“你执掌户部,天下百姓皆列在册,就真的没有发现蛛丝马迹?”顿了顿,又道:“她可是带着几百人走的,这几百个人,就都没有一点讯息?”

徐朗斟酌着回答,“中土大陆,确实找不到他们呆过的痕迹。”

“你的意思,他们真的都去了海外?再也没回来过?!”贞兴帝冷声一笑,俊秀的面容罩上了一层薄霜。当年收到侯昞密报时的失望与伤楚,此刻仿若都在胸口处往上翻涌。

狄华这些年也一直在负责寻找青瑶夫人,道:“也不一定。老莫没说谎,大嫂确实中途折了道,从淮阴去了东州。只是老莫和苗兰都一口咬定,当时大嫂不象是被挟持的样子。可后来据青陵军的俘虏招供,又确实是永王军的人劫持了大嫂,但永王宫在叛乱中毁于一旦,大嫂究竟下落如何,竟是无人得知。”说到最后,他长长地叹了一声。

贞兴帝话语中带上一丝恨恨之意,“莫海平这个没用的,朕要让他当一辈子刺史!”

狄华忽然想起娇妻说过的话,轻声一笑。见贞兴帝如炬目光扫来,忙道:“瑶瑶说,莫海平这人没什么大志向,当一辈子逍遥刺史反而正中他下怀。陛下若真想惩罚他,只有一个法子。”

贞兴帝来了兴趣,微笑道:“说来听听。”

“瑶瑶说,陛下此去洛郡,只需当众褒奖莫海平治境有方,怜他子嗣不旺,特赐他宫女八名。”

贞兴帝一愣,转而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瑶瑶这鬼丫头,想的好点子!”

狄徐二人也齐声大笑。笑罢,贞兴帝走出寨门,直至山路拐角处,忽然又停住脚步,道:“徐卿。”

“是,陛下。”

“回京后,户部拨银子,会同工部、兵部,组建一支船队。”

徐朗怔住。贞兴帝深邃的目光凝望着沉沉夜色,缓缓道:“朕要这只船队,出使海外各国,扬我大齐国威,传我中华礼仪,真正做到——四海臣服!”

四海臣服!

他清朗而威肃的声音,在山野间久久回响。

********************************

当前:第188/19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