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余火》第1462/1463页


  诡秘刚完本的那会,我只有写一个废土题材的想法,其他都非常模糊,还没有成型的主题,也没有大概的故事,只是有一些让我觉得很有美感的画面和有趣的念头。
  那些画面有深藏在地底自成一个社会的大楼,这最早来自我小时候看过的一则科幻小说,讲的是人类修建上千还是上万层高的楼,让居住者在里面不需要外出就能过完一生,以解决人口密集的问题,最终的结局是大楼实在是太庞大了,建筑力学不支持,于是轰然倒塌。
  另外的画面还有核弹爆炸,人类获得新生,以及灰土之上,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也就是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孩子们还在诵读经典的场景。
  这样的画面和一些有趣的念头让我确定了要写废土题材,除此之外,我写诡秘完本感言的时候,没有任何清晰的想法,只是觉得诡秘写的太沉重,下本得轻松点,但废土同样会很沉重,所以用个精神病人来淡化来中和。
  当然,那个时候我根本不敢拍胸脯保障,只好在那句话后面加了个“笑”字。
  有了初始想法,就得开始细化,我也看过不少废土小说,玩过辐射2(辐射后面变成射击游戏后,我就没怎么玩过了,毕竟我晕3D,最晕射击游戏),总想写点不一样的,这算是个人的偏执,希望与众不同。
  于是,慢慢把题材定在后废土时代,把大家熟悉的末日求生、捡垃圾生存等经典元素跳了过去,放在重建起来的,各个小型化的人类社会,以及由于文明断代、高层次力量影响产生的种种民俗习惯。
  这其实带来了一个问题,我称为“期待错位”,因为很多读者一看废土,脑袋里就会想到那些经典的元素,就会由此出现期待的情绪,而我想写的和他们期待的完全不一样,就有了错位。
  对一个作者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写诡秘的时候,全新的题材全新的世界观,大部分读者在看的时候,其实是没法带相应的本能印象来的,就算是这样,对蒸汽朋克有期待,对原教旨克苏鲁神话有期待的朋友,也产生了一定的期待错位,但比例不大。
  一世的时候,其实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读者们带着看高武玄幻的期待感进来,结果,艹,怎么变成无限流了?后来,我把六道体系结束,正式转入半仙侠半高武的故事后,因前面江湖武侠风而来的读者也产生了比较强的期待错位。
  这就造成一世连载期间,虽然月票排名更高,但实际订阅始终要比前面的奥术差一点,当然,一世渠道更好,整体收入也还差不多,完本之后的后劲,也因为题材的原因要更好。
  长夜这本书,我是觉得废土本身就是小众题材,我弄个后废土好像也无所谓,所以没在简介前面特意加上没有末日求存没有常见的很多废土元素这么一些话。
  结尾章节其实也存在这样期待错位的问题,就像在我心目中,倒数第二章 就是大结局,曜和大白死掉之后,这个故事已经结束,长夜终结,黎明来临,别的势力别的人他们有什么际遇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全新的故事。
  “旧调小组”的故事落幕了,剩下的只是余韵。
  所以,最后一张是尾声,没必要写那么多,把那种黑夜过去,火种传承,生生不休的感觉带出来就行了,这样既不冗长,拖沓,又有淡淡的余韵在回响。
  但我也知道,大部分朋友看完倒数第二章 会很期待各方面的反馈各方面的情况,以及对最终结局做板上钉钉的确认,这种情绪是正常的,也是我有所预料的,我原本打算的是,晚上七点更倒数第二章,第二天中午再更最后一章,让很多朋友的情绪有足够的时间得到回落,心情稳定下来,然后就可以从尾声里看到希望,看到传承,看到人类文明的延续。
  结果,我鸽了起点好几次,实在不好意思把完本的日期再往后推一天,而且老鹰已经定了今天完本,要是撞上,就很尴尬,再说,稿子是有的,不是仓促写出来的,那干脆还是一口气更掉,为了让大家情绪平复,我七点本来能两章一起更,非得拖到十点。
  嗯,对一口气读下来的某些朋友可能也有类似的感受,我甚至想不到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很惨,因为非得写些细枝末节的各种交代,会破坏掉那种余韵回响的感觉。
  这也是我个人的习惯,我每本书的结尾都喜欢大量留白,在我的心目中,我希望写的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世界,哪怕主角们的故事已经结束,配角们的人生也还在继续,也还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期待错位带来的写作问题还有不少,比如执岁的表现,这我放在等下讲,世界的基调部分。
  定好题材,那当然是做设定,这块就不赘述了,总之,我不可能再写真正的神灵、挖出来的禁忌等东西,这样和诡秘的故事核太重复了,废土嘛,如果没有神没有魔,那要么是科幻,要么是外星人,而外星人也往往归类在科幻里。
  最终,我从脑科学得到灵感,从我诡秘完本总结时说的既有能力又有弱点出发,有了十三个,不,十四个强大“异人”的设定,有了一个代价三个恩赐,为了不被聪明的读者们一眼看穿,也为了包装下逼格,我根据密教模拟器的“司辰”,做了“执岁”这么一件外衣,而十四这个数字,在执岁这个名头,让人很自然就联想到十二个月,再加上闰月或全年的概念后,十三个就有了安排,剩下的“真理”,只能请他牺牲一下,为了设定和数学的美感。
  做完力量体系和因此而来的大致背景设定后,我开始考虑这个故事的主基调。
  不管再怎么样,废土题材的主基调必然会有“沉重”这个词,我不可能完全抛开。
  那段时间,我也说过了,我在玩《极乐迪斯科》,其中的因果联系咱们省略掉,总之有了主基调的第二个词“牺牲”。
  而根据一个代价和精神病主角的设定,有了主基调的第三个词“荒诞”。
  这也是因为长夜这本书作为后废土题材,我希望再降力量层次,将斗争限定在“人和强大的人、异化的人”之间。
  同时,我也在做一点尝试。
  很多朋友都在说,你诡秘完本时总结了那么多讲故事的关键词,为什么这本书很多都看不到,就跟白总结了一样。
  最开始,我是想的按照总结的关键词,把每个细节做好,把还不是那么强的短板补上来,但渐渐地,人嘛,总是不自量力,会有野心,我逐渐在想某些关键词是不是非得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很多仙侠小说里也常说。
  那么,我们能不能万物归三,由三至二,由二进一,最终及道?
  所以,我脑子一抽,不自量力地想去做减法,想找到写作中更本质的一些东西。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未及彼岸,就不要盲目做减求空,实验想法的过程中,真的出了不少问题,这些等会说。
  既然要做减法,那我肯定得从乌贼的惯常套路减起,我要反套路我自己的套路,我要解构我自己的套路。
  最明显的套路是什么呢,除了武道和奥术,其他都是大能安排和博弈,这在偏高层次力量体系下的世界观里,这其实最合理的一种发展。
  所以,结合“荒诞”这个主基调和人的斗争,以及代价这个设定的存在,我把大能们劣化了,矮化了,精神病化了。
  这样一来,他们的安排就显得可笑,他们的斗争就属于强大的人异化的人之间的斗争,本身也没法样样全能,算无遗策,你掀一张底牌,我掀一张底牌,有数不清的底牌。
  在我们醒目中,执岁们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非洲阿明这类独裁者、狠人,只不过依靠的是自己的超能力,他们会犯错,会干出不可理喻的事情,会用各种接地气的手段,会一把推出所有筹码,会搏一把。
  只有这样,人的力量才能介入。
  这也带来了期待的错位,在不下场或者远远出手时,执岁的逼格还是可以的,结果实际是那样。
  但想想现今只要出场的觉醒者。哪个有什么逼格,不是搞笑荒诞,就是各种病痛,大家对执岁的逼格和能力应该还是能有一定猜测吧。
  当然,不管怎么样,让读者产生期待错位,问题绝对在作者身上,没有更好的铺垫,没有采取更适合的介入方式,等等,等等。
  由荒诞和各个执岁的能力有了不同的教派,不同的仪式,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祈祷语,这块我做得还算详细,也比较成功,总能让大家产生“生草”的感觉。
  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荒诞嘛。
  有了主基调和由此延伸的各种设定,下一步是确定表达的手段。
  诡秘完结的时候,我说要尝试把反复叩问的爆发拿回来,重新用上,可确定了要反自己某些套路,这就有点怪怪的。
  于是,我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既能有反复叩问般的爆发,又不需要每次都一堆心理活动。
  其实我看剧看小说也经常吐槽,怎么老是关键时刻回闪,关键时间一堆想法。
  实际上嘛,能理解,不这样没法把气氛完全烘托起来,让情感真挚到位。
  我想啊想,想啊想,想到了“回响”这个手法。
  我在第三部 总结时提过,没说的太具体,现在可以详细讲了。
  “回响”的作用是通过一次次相同或类似话语在不同场景不同人物面前的反复出现,达到让大家记忆深刻的程度。
  等到关键时刻,那句话一说出口,相应的记忆相应的情感,不需要我再去做回闪,不需要我再去反复叩问心灵,就能一下刺穿般的调动起来。
  而回响不一定是增强效果,还可以前后反差,形成对比,有多种表达方式。
  确定了回响,就有了“拯救全人类”,“处处幻梦,何必认真”,“自有后来者”,大白的那首“爱的代价”,公司内的整点新闻,小红的自嘲和被嘲、小白不愿意再逃离的执念等话语、歌曲、广播的反复出现,以期在不同阶段和最后部分达到不同的效果。
  孩子们的诵读也是这样。
  有了回响,长夜在我心目中就像变成了一部交响乐,所以才会以不同古典乐曲的名称来命名每一部,并希望结尾能有余响。
  其实吧,我很久没听古典乐了,最近几年很庸俗,就听流行歌曲,唯一听的比较古典的反而是国内的《黄河协奏曲》,最后东方红响起来的时候,太有感觉了。
  回响的整体效果其实我还挺满意的,比较有瑕疵的地方是小红那里。
  我最初准备是让他和小白遇到了电梯关闭,强行开门,爬了出来,沿楼梯上行,一跑就是十几二十层,这个过程中,他们被大量的“无心者”追赶,部分员工渐渐体力不支,落到后面,不给“无心者”猎杀,小红有心救援,又因为父母和小白在场,忍了下来。
  到了后面,他父母也体力不支了,他们分别背了一个,但这样一来,他们的负担也加重了,渐渐的,“无心者”们追上来了。
  反复犹豫后,小红让父母和小白先跑,自己留了下来,对付那些“无心者”,当他平静地跑向“无心者”时,画外音再响起他平时的自嘲。
  可那样一来,小白不会逃,他父母再爬一两层楼,也跑不掉。
  我还是有点心软,选择了跑到门口,途中多一些波折,但这样就显得太刻意,以至于有种强行发刀的味道,感觉就起不来。
  而且,临时改的,不能有效弥补,如果能多点存稿,我应该会把大老板抽取地下大楼上层人员仪意识,制造“无心者”这一点提前,那样逻辑就通畅了,感觉就会好很多。
  回响说完,再谈减的东西。
  最先减的是“代入感”,这其实也是被逼的,有了精神病主角,没有内心描写,怎么塑造代入感?
  只能考虑以有趣的东西来吸引大家,慢慢让你们喜欢小组的成员们,因喜欢而读下去。
  但我又作死地采用了游记、公路片式的写法,以至于结构松散,情节不够紧凑。

当前:第1462/146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