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前后的岁月》第1/147页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残阳如血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

第一章“大决战”前夜的权力交割宁都会议,毛泽东与苏区中央局针锋相对
1932年10月初。赣南宁都偏僻山村小源的一个祠堂。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正在举
行。

从清晨到黄昏,会议开了十多个小时,几乎谈论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了激
烈的争论。

争论的双方,一边是苏区中央局在后方的成员任弼时、顾作霖、项英和邓发,另一边是苏区中央局在前线的成员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和王稼祥。

毛泽东独自坐在一边,一个劲儿地吸烟,脸色异常阴沉。会上,后方中央局
成员都集中火力向他攻击。

任弼时、顾作霖、项英和邓发,四个人坐在一块。他们握着“尚方宝剑”,
以中央进攻路线的代表自居。

夹在中间的周恩来、朱德和王稼祥,也是挨批评受谴责的对象。他们很多问
题与毛泽东的想法一致,同情毛泽东,但又不能公然违抗中央路线,处于两难境
地。

毛泽东是第二次遭到苏区中央局一些同志的激烈责难和攻击了。眼前这种唇
枪舌剑、阵垒分明的架势,这种一阵浓似一阵的火药味,使毛泽东联想到一年前
赣南会议的那一幕,竟是那么相似。

1931年11月,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又称赣南
会议)开始了对毛泽东的全面否定。

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博古上台后,为推行其“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对各
级领导实行“改造”,向全国各地都派出了他们的“钦差大臣”。1931年4 月初,临时中央派任粥时、王稼祥、顾作霖来中央苏区,即所谓“四中全会代表团”,简称中央代表团。

中央代表团刚进苏区,还是能与苏区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共处”

的。正如后来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所说的:“四中全会后,中央派了
一个代表团到中央苏区。代表团有三个人,任弼时同志、王稼祥同志、顾作霖同
志。第一次反‘围剿’结束后,他们就来了。王稼祥同志参加了第二、第三、第
四次反‘围剿’的战斗。在当时,我们感觉到如果没有代表团,特别是任弼时、
王稼祥同志赞助我们,反对‘削萝卜’的主张就不会那样顺利。

所谓‘削萝卜’,就是主张不打,开步走,走到什么地方碰到一个‘小萝卜’,就削它一下。那时,我们主张跟敌人打,钻到敌人中间去,专找敌人的弱点,
打击敌人。主张‘削萝卜’的人反对我们,说我们的办法是‘钻牛角’。当时,
如果没有代表团,特别是王稼祥同志,信任我们,赞助我们――我和总司令,那
是相当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得以接替项英担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
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的行为与中央路线的距离越来越远,开始与中央代
表团发生矛盾冲突。临时中央和中央代表团对毛泽东开始失去信任。毛泽东本人
也有察觉。4 月,毛泽东提议增加苏区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未置可否。7 月,
毛泽东再电临时中央,请求增加苏区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未复电。1931年10月
11日,毛泽东第三次致电中央,提议:“彭德怀、林彪(第四军军长)、周以栗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曾山(江西省政府主席)、陈毅(赣南特委书记)为中央局委员,请批准。“临时中央仍未批复。毛泽东所推荐的这五个人,都是毛泽东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但是,中央对这一提议,迟迟不作批复,其实是不想在苏区中央局加强毛泽东的势力。

1931年9 月1 日,中央曾对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发出指示信,根
据王明反“右”倾的纲领,指责中央苏区犯了“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
众工作”的“最严重的错误”,这一指示,虽也肯定了中央苏区工作的一些成就,但在土地问题,政权问题,根据地与红军、工人运动和党内斗争等一系列问题上,全盘否定了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的中央苏区和红一方面军的伟大功绩。于是乎,中央代表团在赣南会议上,开始第一次向毛泽东发难。

当时,会议完全被持有“尚方宝剑”的中央代表团把持,通过了与中央指示
精神一致的《政治决议案》等五个决议案,全面否定毛泽东的路线。

顾作霖首先站出来,攻击毛泽东是“丝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庸俗的保
守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这位年仅24岁的青年,实际工作经验不多,但
利用马列主义只言片语扣帽子的本事却颇大。

王稼祥指责毛泽东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一条“富农路线”。“抽肥补瘦,抽多
补少”,“分配土地给一切人”是模糊土地革命中的阶级阵线。

任弼时说,毛泽东的作战原则是“狭隘的经验论”,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
论。提出,要教练红军阵地战、街市战、白刃战、夜战的技能,要坚决反对落后

当前:第1/14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