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梁三国》第3/551页


  二一六0页一一行稍迁拜尚书按:校补谓案文“拜”上当有“召”字。

  二一六一页六行当伏*[重]*诛据汲本、殿本补。

  二一六二页一行而令天下之论按:刊误谓案文“令”当作“今”。

  二一六二页九行车驾幸广*(城)**[成]*校猎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城”当作“成”,马融上广成颂,即此。

  今据改。注同。

  二一六二页一0行无教逸游按:“教”原斗“放”,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六二页一二行有三空之□哉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御览四五二引本书,“□”作“危”。

  二一六二页一三行又*(前)*秋*[前]*多雨据殿本改。

  二一六三页一0行文武兼姿按:刊误谓姿是姿貌,此当作“资”。

  二一六三页一五行时小黄门赵津按:钱大昕谓据王允传称“小黄门晋阳赵津”,此传“小黄门”下无“晋阳”字,则“二郡”文不可通矣。

  二一六三页一五行南阳大猾张*(汜)**[泛]*据汲本、殿本改。下同。按:岑晊传作“张泛”,泛与泛同。

  二一六四页一行而并竟考杀之按:刊误谓案汉、魏鞠狱皆云“考竟”,此误倒。

  二一六四页三行蕃与司徒刘矩集解引惠栋说,谓考异云时胡广为司徒,非矩也,栋案刘恺传,考异非也。今按:刘矩未尝为司徒,考异说是。刘恺传亦误,参阅刘恺传校记。

  二一六四页一一行营惑圣听按:何焯校本改“营”为“荧”。

  二一六五页四行长*(吏)**[史]*已下多至抵罪刊误谓案文“吏”当作“史”,太尉府有长史,故因蕃见谴也。今据改。

  二一六五页五行□字幼平陕人按:“陕”原斗“陜”,径据汲本改正。

  二一六七页一一行说菀曰汲本、殿本“菀”作“苑”。按:苑菀通。

  二一六八页七行不能相持殿本“持”作“治”。按:“治”作“持”,避唐讳改。

  二一六八页七行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故)*也据殿本删,与前书谷永传合。

  二一六八页八行法度尚存按:汲本、殿本“存”作“在”。

  二一六八页一五行使皇天震怒按:“震”原斗“振”,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七一页七行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按:校补谓宦者传又谓匡为超弟之子。

  二一七一页一一行而人伦莫相恤也按:李慈铭谓治要“莫”下有“能”字,当据增。

  二一七一页一一行及遭际会按:李慈铭谓治要“遭”下有“值”字,当据增。

  二一七二页一0行复还仕郡人有路佛者按:张森楷谓“郡”下当更有一“郡”字。

  二一七二页一三行上除禁党按:李慈铭谓“禁党”当作“党禁”。

  二一七三页二行而让怀协忿怨汲本、殿本“协”作“挟”。按:协挟古字通,党锢传“怀经协术”,黄琼传“黄门协邪”,皆借“协”为“挟”也。

  二一七三页三行明年遂传下狱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明年”二字衍,盖黄巾起事及允之讨击黄巾别帅,发张让之奸,皆中平元年二三月事,下狱会赦,还复剌史,旬日闲复以它罪被补,仍不出元年三月也。

  二一七三页九行太尉袁隗司徒杨赐通鉴考异谓隗、赐时皆不为此官,恐误。按:

  通鉴系此事于中平元年冬十二月,故考异云然。柳从辰谓隗、赐之与何进共上疏请,乃在元年二三月闲,其时袁隗为司徒,杨赐为太尉,不过官名互误耳。

  二一七六页八行今若一旦解兵*(关东)*刊误谓案文多“关东”二字。今据删。

  按:集解引王补说,谓通鉴作“解兵开关”。

  二一七六页一一行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丁彦思不知何人,陈、范二史于卓传俱不载,裴松之注极详,亦不及此。又引王补说,谓通鉴无“丁彦思”三字。

  二一七八页三行封其孙黑为安乐亭侯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黑”作“异”。

  二一七八页四行士孙瑞字君策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策”一作“荣”,见三辅决录
 

当前:第3/55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