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第2/9页


  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必须要知道目的地的准确位置。确定了目的地,再找方向,一步一步前进,这样才会最快到达终点。也就是说,目的地与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两点间的直线,就是你离成功最近的距离。
  简而言之,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走对路。只有明确了目的地,再次面对人生岔道时,你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不会犹豫不前了。
  首先,明白自己要去哪里,要干什么。
  一个人,给自己找准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很多在街上闲逛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自己“没什么事情可干。”“不知道干点什么。”玩玩游戏吧,结果自己被游戏给玩了;打发时间吧,结果自己被时间给打发掉了!
  等他们恍然大悟明白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在成功的大道上已经走得很远了。那些立志当作家的朋友,已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若干篇“豆腐块”了;要做生意的同学,已经开始学管理了;想出国留学的人,托福都已经考过了……而自己还在原地晃悠,有时候羡慕别人,有时候又为自己着急。
  谭盾已经是音乐界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了,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只能在街头拉小提琴赚钱。很幸运,他认识了一位黑人琴师,并和他一起挣到一个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过了一段日子,谭盾赚到了不少钱,就和黑人琴师道别。进了音乐学府拜师学艺。在大学里不像昔日一样赚钱多,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钱,投向更远大的目标和未来。
  十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师,依然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他问谭盾在哪里拉琴,谭盾说了一家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黑人琴师说:那家音乐厅的门口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他不知道谭盾此时已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
  谭盾知道自己的目的地绝对不是某银行的“门口”,因此他积极地换了“地盘”,进入了音乐厅,最终成为知名音乐家。而那个黑人琴师把自己的目的地定位在“门口”,所以他永远都只能在“门口”拉小提琴。
  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清楚自己应该去向哪里。去哪里,说到底就是给自己一个终极的任务,或目标。比如,你知道自己要去买书,就会去书店;知道自己要去看电影,就会去电影院;知道了自己要吃饭,就会找餐馆。只有目标明确了,你的选择才会明确。
  其次,心里装上指南针,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如果不想走弯路的话,在现在的立脚点与终点之间画一条直线,跟着这条线走。
  有两个计算机专科的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高,但都是计算机“发烧友”,两人都立志要在所学专业上有所发展。
  然而,他们在毕业后,很快就陷入了找工作的烦恼中。专科文凭、没工作经验、父母均在北京打工,没有任何背景……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城市,以这样的条件找工作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其中一个男孩在“急需一份工作,否则就没面子了”的情况下,来到一个药品公司做业务员,推销该公司的药品。尽管他对药品毫不了解,对销售毫不感兴趣,但他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好在公司本身有了一定的销售渠道,所以他做起来并不太辛苦。两个月下来,他顺利通过了试用期,所以就留了下来。
  另一个男孩则“不信邪”,他在不断的应聘、碰壁、再发简历的过程中煎熬,他省吃俭用,接受同学的救济。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找到与理想接近的工作。两个月之后,他终于到一家网络工程公司做了一名临时工。他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工程师们跑跑腿,递递东西。工作很辛苦,待遇也很低。当他的同学每月拿2000元工资的时候,他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
  几年后,第一个找到工作的男孩仍在做销售,此时的他已经厌倦了销售,感到有些疲惫,因为他始终对这项工作不感兴趣,而且业绩平平。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这份工作。而另一个男孩,经过几年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已经成为了一家电脑公司的技术主管。
  第一个男孩,虽然很快找到了工作,却是一份与他的职业理想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浪费了他的时间,而且对他的未来没有任何帮助;第二个男孩虽然找工作的时间长一些,但他找的工作与他的理想接近,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能学到很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他找第二份工作的资本。
  不要以为理想是说着玩的,以为你现在还年轻,以后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人生目标。要知道,弯路走多了,很容易迷路。
  一旦大方向定了,就要坚持、坚定地走下去。左顾顾,右看看,不仅白白耽误时间,而且会加倍影响你行走的进程。
  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
  我第一次听到“人生规划”这个词的时候,处境很窘迫。前两份工作都是正干着,被老板辞掉了。辛辛苦苦地找到第三份工作,一天,销售总监在给我们做辅导的时候,说到了人生规划的问题。当时听起来,觉得这个词很深奥。
  那时,我真的是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从来没想过什么规划。尽管我当时的目标已经很明确――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为出色的销售员,但我一直以为只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到老板的认可和奖励,我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现在听他说起来,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你有没有想象过十年后的你是个什么样子?”
  我摇摇头。
  “五年后呢?”
  我仍然摇摇头。
  “如果有一天你丢掉了这份工作,你会怎么样?”
  “当然再找一份工作啊!”我觉得他的话有些多余,“找一份对自己的前途有发展的工作”。
  “你有没有想过你工作是为了什么,你是否能得到你想要的,你又怎么去得到,诸如这样的问题?”
  这时,我才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给自己的人生写一个计划,它将给你巨大的动力和激情,想一想一件无聊的事情和一件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事情之间在动力上的差别,你就很容易明白了。”
  到现在,我很感谢他当初说过的那些话。尽管当时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懵懵懂懂,至少他让我想清楚了,我的一生不应该在不停地找工作,被辞退,继续找工作中度过。
  之后,我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短期的人生计划――以我们的销售主管为目标,争取三年内业绩超过销售主管。当一个人心中有了目标后,做起事来也变得清晰多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实也证明,有很多成功人士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人生规划可以帮助你明确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激励你努力前进,创造条件实现目标,你才不会随波逐流,浪费青春;同时还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的实力,剖析自己,明白该追求什么,如何去追求,发挥所长,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20几岁的年轻人,必须明白,人生早做规划,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你不明白,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你这个道理。
  在相邻的两座山上分别有两座庙,在庙里分别住着两个和尚,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流。因为山上没有水源,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到山下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朋友。
  就这样,他们每天挑水,不知不觉过去了5年时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有点纳闷了,莫非他生病了?然而,过去了半个月,左边山上的和尚还是没有下来挑水。又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见到他。
  右边山上的和尚有些不放心了,他担心他的朋友发生了什么不测――一个人几天不喝水会被渴死。于是他决定去看望他的朋友。
  等他爬上左边的山,看到他的老友之后,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而且看起来精神抖擞。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不用喝水吗?”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五年前我就决定要在这里挖一口井。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井。有时即使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来,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这样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每个人的今天实际是为明天而准备的。左边山上的和尚因为5年前有了挖井的规划,并且把他的规划付诸行动,所以5年后他有了井水,不必再每天下山去挑水。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不必那么辛劳。而右边山上的和尚因为没有设想、没有规划,只得每天费时费力下山挑水喝。
  看了这个故事,你应该明白,你今天的一个决定可能对十年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的轻松,是因为你把生活的责任都留到了将来;今天的苦和累,是为了明天的路更好走一点。而你的人生规划,能将你的今天和明天好好地连接起来。
  20岁以前,大部分人的经历是相同的,读书、升学、继续读书,直到毕业。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完成基本教育。如果说前面的路途是家人安排的话,那么后面的路途就需要你自己去走。你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就业、换工作、换行业、换城市、回学校继续读书、谈恋爱、结婚……拿回自己对人生的主控权,而非一直受人左右使自己的未来摇摆不定。从这一时刻开始,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现在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今天有饭吃了就不管明天是否有粥喝。其实,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并不是目标本身。
  人生计划实际上就是你一生的时间安排表,由很多更小的目标时间表组成。它时刻提醒你集中精力,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在为自己列出人生规划之前,你首先要分析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是什么,也就是前面说过的,问问自己,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比如,有的人希望获得亲友的认可和肯定;有的人希望有房有车,享受众人羡慕的目光;有的人希望在专业技术上有所突破,有的人希望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等等。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想在我的一生有什么成就?”
  “在临终之时回顾往事时,一生中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目标确定后,就可以让这个目标具体化了。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五年的计划,也可以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的计划。不管是属于何种时间范围的计划,它至少应该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在5年,或者10年后:1.我希望自己在做什么;2.我能挣到多少钱或达到何种程度的挣钱能力;3.我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提供给你一份有关你的短期目标的清单。在形成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地不顾现实。今天还住着廉价的地下室租房,无头绪地找着工作,却设想5年内就要拥有大公司,10年内闯进世界500强。一切要以自己的实际状况为准。
  计划定下来后,就要策划如何去达成这些目标。而在写具体计划的时候,考虑得越详尽越好。
  比如你现在还是一个普通销售员,你的计划是5年之内自己做老板,拥有自己的柜台或渠道。那么,你需要思考的问题至少有:在成为老板之前你首先需要成为什么;你需要有哪些能力和资源才能自己干,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个性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自己干至少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拥有的客户资源是否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做一个独当一面的人,还需要克服哪些缺点;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什么机遇,比如你的父母、朋友、领导等对你可能的帮助,以及你目前所在职位的上升空间,等等。
  细细考虑以上问题后,你就会明白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哪些差距,该怎样去弥补这些差距。
  你也需要明白,人生目标的确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总在变化,目标也要相应做出修改和更新。
  找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有好几个年轻人让我给介绍工作。当我问到渴望的职业时,他们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无所适从。“你想做什么?”“随便,都可以!”“你喜欢做什么?”“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你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
  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一问三不知”,不仅他们自己觉得生活无聊之极,就连我也觉得跟他们对话很枯燥无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他的兴趣范围内做事,他才能充满热情,才会认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你必须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做自己感兴趣、最有激情和最擅长的事情。
  当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带着极度的兴奋和长久的兴趣沉醉在其中。为此事可以茶饭不思,睡觉都梦见它,因为你心甘情愿地对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你很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相反,如果做一件没有兴趣的事情,你会感到时间很难打发,你不愿意为了它去学习和努力,即使靠着资质和经验你能做好它,但它决不能激发出你的潜能,因此,你也不可能获得多大的成功。
  我的朋友广告设计师林旭的合伙人的工作经历就证实了这一点。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三四份工作,每次都做得不开心,最终都被老板辞掉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工厂做外贸跟单,工作不久后他发现他的同事基本都是高中文凭,而他是本科毕业,所以他有点看不起这个工作。加上工作内容简单枯燥,他做起来无精打采。没多久,老板就因为他不够敬业而把他辞退了。
  他的第二份工作是做销售,当时找那份工作也是迫不得已,仅仅为了生存。由于他没有兴趣,不懂得推销技巧,所以业绩很差,连基本工资都没有保住,不到三个月就被辞退了。之后,他又找了几个工作,还是不开心,辗转来到了北京。
  闷闷不乐的他常常跟林旭抱怨,“为什么每个地方都容不下我?”他对林旭说,“好羡慕你的生活,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能挣到钱。”
  林旭说:“看你对色彩的感觉也不错,不如你跟我一起做设计吧!”林旭半是安慰他,半是鼓励他。
  这一句提醒了他。他从小对美术感兴趣,上中学时还读过几年的业余美术班,现在也经常涂涂鸦、画漫画,只是从来没想过要靠美术吃饭。
  他真的按林旭的要求设计了几幅作品,林旭指出了作品的不足之处,但也看出他是个可用之才,于是让他和自己一起做设计。
  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林旭的合伙人,专为林旭的设计工作室提供作品。从他每日的专注和喜悦中,我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他没有正式的“工作”,却时刻都在用心“工作”――他用心地做设计,再也不用担心被谁炒掉,或丢掉饭碗了。
  现在的他觉得自己很幸福。而幸福的人通常是这样一类人,即他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与他的生活目标相一致。比如,一个有着很强组织意识、文字天赋和教诲倾向的人,就很可能从编辑、教师等职业生活中得到满足;一个对他人充满热情、乐于沟通并时刻准备说服别人的人,就很适合去做销售工作。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在热爱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当前:第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