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了,别再犯迷糊》第6/9页


  鲁莉到目的地的时候,对方已经到了。他在咖啡厅靠玻璃窗的位子坐着。她不禁打量起他来:一条休闲牛仔裤,一件条纹棉质T恤,一件薄而挺刮的黄色外套,面料精细,搭配和谐,想必他应该是个有品位的人。
  姐姐果然说得没错——外形还算能入得她的法眼!她顿时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双方相互介绍姓名。小伙子叫李亮。
  服务员上来,问两人喝点什么。鲁莉点了一杯摩卡咖啡,然后把菜单递给对面的李亮。李亮微微一笑,对服务员说,我也要一杯同样的。
  李亮态度大方,两人聊天气,聊他们熟悉的人,气氛还算不错。
  一会儿,咖啡上来了,李亮很绅士地做了个“请”的姿势让鲁莉喝咖啡。接着,他自作主张地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鲁莉杯里。
  “啊!”方糖掉到咖啡杯中的一瞬,几滴咖啡溅到了鲁莉的衣服上。李亮的表情也顿时僵硬了,连连说对不起。
  鲁莉想,可能是他太紧张了——见过吃饭时给人夹菜的,但没见过喝咖啡时给人夹糖的。她觉得他有些滑稽,忍不住又想笑。
  鲁莉擦了几下衣服,显然是擦不掉了。稍后,恢复了平静。这下,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鲁莉想打破这种紧张的气氛。突然她想到最近看了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希望两人能找出一点共同话题来。于是,她问李亮是否看过这本书。没想到李亮却说,我从来不看小说,太浪费时间了。
  鲁莉本想纠正他对小说的“偏见”,却发现李亮拿起杯中的小勺,一勺一勺地往嘴里送咖啡。“天啊!有这么喝咖啡的吗?”鲁莉大吃一惊,起身说家中有事,就匆匆离开了。在路上,她想,姐姐真的没骗她,李亮家中的门槛可能真被媒婆踏坏了——一个说不成功,再找一个。
  从外貌和服饰上看,李亮给鲁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鲁莉第一感觉,李亮是个有品味,有素质的人,愿意与他相处,可是偏偏在喝咖啡的时候,用糖夹子直接夹糖,用小勺喝咖啡等细节无声地揭露了他的本来面貌,毁掉了他在鲁莉心中的形象。
  不要小看了细节的力量,很多小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每一个小细节都展示给你身边人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当一个人从你身边经过时,他的白色衬衣上有一滴油渍,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不细致,不拘小节的人;当你见到公共场所有人捡起一片垃圾扔到垃圾桶中时,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善良的人;当你看到在图书馆看完书,把椅子放回原位的人,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谨慎,守规矩,有责任心的人,等等。
  好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脉”,增强个人的竞争力,而经常无意间破坏我们形象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言行举止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小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失败了,你整个的形象也就被人否定了,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李亮一样,让你不小心就失去爱情,失去工作,甚至失去整个人生。
  于细微处见精神,有些事虽然看似不经意,但都是平时修养的结果。只有当我们把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做好,养成习惯,才能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乃至成就大业。
  以前,我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他挑中了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任何人的推荐。”“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不要以为没有人注意你。与你交往的人往往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即使你不说话,不做事,他也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从小处入手。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花时间在形象的细节问题上,那么希望你不会有为自己感到遗憾的那一天。
  第四章 为了自己,努力工作吧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20几岁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不是用来挣钱的,是用来学习的。在工作中学习比在工作中工作更重要。
  20几岁挣钱不如挣经验
  “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没有工作,看你以后怎么办!”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很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活下去。”
  然而,当你在工作的时候,你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工作吗?工作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的确,要保住饭碗必须得工作,可是,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保住饭碗。
  有的人工作是为了有口饭吃,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吃口好的,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将来不工作,有的人工作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实现抱负……不管怎么样,你应该明白,工作本身并不是奋斗目标,它只不过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
  20几岁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把工作和事业、理想混淆了。不要太看重目前工作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年轻人通常对最初的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一个月拿那么少,还想让我加班,没门!”
  其实,这个时候的工作应该是能让你增加经验、处世方法、技术能力和机遇等有利于你长期职业发展的东西。与他们比起来,薪水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这仿佛就是一个关于“鱼”与“渔”的选择。在一个荒岛上,有两个小伙子碰到了一个钓鱼的老头。其中一个小伙子向老头要了很多的鱼,另一个小伙子没有要鱼,而是求老头教会了他钓鱼的技术。你应该能很容易判断这两个小伙子哪个更聪明一点。
  那个要“鱼”的小伙子虽然暂时免了垂钓之苦,但鱼总有一天会被吃完,到那时他该怎么办呢?而那个要“渔”的小伙子虽然垂钓辛苦一点,可是他一辈子都不愁没鱼吃。
  20几岁的年轻人,正是求“渔”的好时机,不要满眼都是“鱼”,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等学会了“渔”,还怕将来没有“鱼”吗?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钓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摸索和判断哪些地方“鱼”多,与其他“钓鱼者”如何处理关系,如果能遇到抛掉鱼竿,用网捕鱼的机遇就再好不过了。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独当一面,摆脱“工作”的束缚,直奔自己的事业,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周伟和王亮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他们涉世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将在这里迈出他们人生关键的第一步。
  由于是新人,没有经验,经理安排他们在最底层接受新人训练,周伟被安排收拾桌椅,面对一桌桌的残羹剩饭,要把碗盘收走,把满是油污的桌子擦干净,换上干净的桌布。这份工作对于他一个大学生来说,简直太不相称了,难以忍受。但是迫于就业压力,他不得不苦苦煎熬着,他打算一有机会就马上离开这里。由于他心思不在工作上,有一次因为桌子没有擦干净,被客人投诉。
  王亮得到的任务比周伟更糟糕,经理居然安排他到洗手间当侍应生,为客人递擦手布,他每天要在这个地方待整整八小时,而且要对客人们笑脸相迎。
  让周伟感到奇怪的是,王亮好像对这份工作并不反感,不像他那样不开心,晚上虽然比他要晚回宿舍,但看起来并不是很累的样子。
  周伟好奇地问王亮:“大学生就干这种工作。你难道不觉得委屈吗?”王亮笑笑说:“这只是我们目前的工作,如果这么简单的工作都干不好,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刚开始,王亮也不愿意拿着毛巾一天到晚站在马桶边,他怎么也微笑不起来,甚至听到厕所内冲水的声音他都感到反胃。他也想早点离开这里,但也跟周伟一样,受到就业压力,不得不乖乖地做这份工作。
  在他等待的时候,他意识到,目前的工作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但如果不把这份工作做好,那么这份工作将有可能从事一辈子。于是,他决定把这份工作当成他人生中一个好的起点。
  从此,他的工作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呆呆地站立在门边等客人出来递上一块小手帕完事,有行为不方便的老人和小孩进来时,他会主动去帮助他们,洗手间脏了而清洁工没有过来的时候,他会主动去清理干净。
  两个月过去了,受训期结束。经理对王亮的表现很满意,认为他做事认真,主动,把他调往客户部做经理助理,而且公司很快就给他配备了行动电话,薪水也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工作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而周伟因为工作中经常出错,被公司无情地解雇了。
  当王亮再次看到周伟的时候,是他去一家旅游公司谈合作计划,周伟就站在大厅,给客人打印、复印文件,这是他最不喜欢做的工作。
  王亮理想中的工作决不是厕所的侍应生,然而正是这项工作成就了他美好的前程。一切都因为他看重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带给他的其他提升,最终他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周伟总是嫌弃工作不理想,配不上自己,因而没有心思去把事情做好,甚至工作过程中经常出差错被公司解雇,到后来也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同样的起点,两个年轻人的经历和结果却完全不一样。或许你现在从事的正是一项你不喜欢的工作,“又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你每天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许你明白现在的工作只是为将来积累经验;不管怎样,你都要对工作充满兴趣并认真对待它。不要计较当前的回报,你认为你做得太多,得到太少,是你的损失,其实,这种“失”是为了更多的“得”。
  抛开急功近利的想法,不要盲目地为追求高薪或其他眼前利益而心浮于事或不断地跳槽,要学会吃苦耐劳,更要戒骄戒躁,并适时盘算自己的未来。千万不要看轻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份工作,珍惜眼前,即使它看起来很卑微、看起来似乎跟你的理想没有任何联系。
  20多岁的你,在工作中不要在乎付出了什么,而应该在乎你实际得到了什么,当然,我说的“得到”并不是金钱上的收益,这个你应该知道。
  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你的学历不高,会做的事情也不多,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这些或许让你感到一丝的自卑。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事的能力。就像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常常为了多拼一点分数“开夜车”,甚至作弊,可是去应征工作时,却没有人会问我们总分是多少;工作10年后,也没有人会对我们从哪里毕业感兴趣。在这个社会,能争取到别人注意的是你的能力。
  在这个人才济济、生存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要在一个领域站稳脚,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牛”人,一个让人可以依赖的人。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你靠什么胜出一筹?当然是你的核心能力。那么,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商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清楚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寻找与他人的不同点和相关点,这样才能认清周围的环境,辨别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千万不要像下面这个人一样,不顾自身条件而为别人生活。
  一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职员。他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办公室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
  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仍然一事无成,怎么能不难过呢?”
  很多人也跟上面这个人一样,一切行为听安排,或是由“天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专长,没有自己的特色。
  你要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旨或随时因潮流而盲动,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的光阴才最可惜。
  如果你在财务、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周围的人就会在这方面认可你,遇到问题就想到你,离开你就不行了,这样才能体现出你的价值。反之,如果你在每个方面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也解决不了,甚至给同事和朋友带来负担,被视为累赘,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只能“混”了。
  因此,你必须保证自己有某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而且适时地展现。如果你对现在的处境还比较满意,千万不要睡在成功的温床上,否则一旦你醒来,会发现别人早已走到了你前面。哪天在睡梦中就被人淘汰了。
  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首先做事要有主见,然后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能力,向有经验的人学,向书本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磨练,你处理问题就会变的老练起来。
  年轻人要在社会中脱颖而出,至少要训练下面这些能力:
  1.技术能力
  比如计算机、会计、法律、外语等,这些能力能直接影响到你的前途,是你必须要重视的能力培养。
  2. 决策能力
  决策就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进行选择。正确的决策要以你的知识储备为基础,以你的洞察分析能力为条件。
  3.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指明确而有效的沟通能力,比如口齿清晰、说话有逻辑、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等,以及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的能力,比如说话办事机敏、圆通等。
  4.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一样重要,因为团队的力量更强大。如果你个人的能力有限,那么不妨发挥自己组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样也能达到最终目标。
  另外,当你的这些能力超越其他人的时候,还要勇于把别人不敢做的大事承担下来。只有在别人棘手无策时你出手从容镇定地把问题解决,别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所谓“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高难度的工作或许隐藏着失败的可能,但是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一个人的能力与胆量相结合才更容易成功。
  把事情做到细致
  把事情做到细致是一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既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几年前,小徐和他的一个同事同时打算跳槽,他们都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由于在原单位工作并不顺心,所以小徐抱定了离开的念头,他用心准备了简历,把自己的基本信息、特长、工作时参与过的项目、工作成效等都清晰地列举了出来,唯恐自己的能力不能在这张纸上展现出来。最后,为了展示自己的一手漂亮钢笔字,他还特意手写了那份简历。
  而他的同事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的简历上仅仅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工作过的单位和职务。他边看着小徐的简历,边笑小徐啰嗦老土。他说,反正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要当面问你的,有必要写这么详细吗?
  面试的时候,所有应征者都同时进行。面试官看看他们的简历,又看看他们,没有说话。最终,他的眼睛停留在小徐的简历上,久久没有移开。或许是小徐详细的工作经验吸引了他,或是钢笔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前:第6/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