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99.co]三国战神赵云》第61/525页



可没想到,赵云会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他们的军衔和队伍的编制,待遇还和其他部曲一样。

赵云指了指队伍里的那些老弱兵卒,语重心长的说“现在跟以前不同了,那些老弱就不要再让他们上战场了,回去之后,你们辛苦一下,将队伍好好筛选一下,尽量多留青壮,老人和孩子虽然不能打仗,也不能弃之不顾,这件事田畴会负责的,这里有的是田地,会让他们的生计有着落的。”

“是,我们知道了!”

赵云最后语气轻松的对大家说“我看的出来,队伍里有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你们还没成家吧?”

“没有!”

这个问题大伙非常‘关注’,声音喊的嗷嗷直响,震的脚下的地面都跟着晃了几下。

赵云笑了笑“不瞒各位,我此番从北平带来了不少乌桓人,那里面有的是年轻的姑娘,今后不管是谁,只要踊跃表现,奋勇杀敌,你们的婚姻大事,我赵云可以保证,会让你们称心如意的。”

赵云平定乌桓,杀了四万多乌桓骑兵,那些投降的乌桓人里面有很多年轻的姑娘和守寡的女人。

赵云之前在阳乐就提倡乌桓人和汉人通婚,想以此来化解双方的矛盾,逐渐的对异族人进行同化,但是实施了没多久,赵云就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便把人都带来到洛阳这边。

赵云的这番话,把大伙的干劲都给鼓动了起来,大伙欢蹦乱跳,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表现。

正文 第55章,汉家军

白波营经过裁减,淘汰了六千人,只剩下了一万名青壮,加上其他的骑兵,赵云的人马约有三万人,接下来,赵云跟徐荣等人经过商议,将军队统一整编,旗号一律是汉军。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表明赵云忠心保国,坚决站在汉室这一边,天下各地诸侯的兵将,旗号各不相同,曹操是曹兵,袁绍是袁兵,公孙瓒是北平军,陶谦是徐州兵,有的是诸侯的所在地为名,有的是以诸侯的姓氏为名,但是赵云却不然,自一开始,就坚定不移的站在汉室这一边。

汉军!坚决拥护汉室,立志匡扶汉室,顺天讨逆!

徐荣、方悦、徐庶、蔡邕,大家对此都举双手赞成。

之前徐荣还对赵云有些抵触,别人都喊赵云主公,徐荣却没有,尽管赵云救了他,徐荣心里一直在犹豫,在观望,他担心赵云跟别的诸侯一样,一旦实力膨胀之后,就割据一方,另有所图。

赵云公然打出汉家军的旗号,徐荣心悦诚服,发自内心的愿意追随赵云匡扶汉室,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

各方诸侯,对赵云的做法,也大为震惊。

公孙瓒最为不满,气的他直拍桌子,“真是可恨,我看赵云真是翅膀硬了,我的命令他都敢不听,等着瞧吧,等我灭了袁绍,再找他算账。”

公孙瓒对讨伐袁绍很有信心,因为近来他一路南下,冀州各地的官兵纷纷倒戈,站在了他这一边,公孙瓒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扫灭袁绍。

一旁的刘备,良久无语,整个人好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乍一看,像是坐禅的得道高僧。

表明平静,刘备的心里则翻江倒海,波澜起伏。

赵云这么做,刘备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坦白说,赵云做了刘备想做却暂时做不了的事情。

拥护汉室,打出汉军的旗号,身为汉室宗亲,这是刘备一直都很想做的事情。

《三国》里,刘备最后称帝,打的也是汉家的旗号,刘备的国号就是‘汉’蜀汉的称号,是后世才有的。

尽管赵云还没有站稳脚跟,至少,从一开始,他就站在了民心所向的汉室这一边,对此,刘备非常赞同,但心中又多多少少有些苦涩。

公孙瓒破口大骂赵云忘恩负义,关靖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刘备的看法截然不同,因为赵云压根就没有背叛公孙瓒。

当初赵云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非常傲慢的问他“闻贵州人皆愿随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知返?”

大家都看好袁绍,都愿意追随袁绍,为什么你独自来投奔我啊,公孙瓒称赵云的做法是迷途知返。

当时袁绍还仅仅是个渤海太守,但因为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冀州很多英雄名士都投奔了袁绍。

赵云当时回答的也很不客气“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危,鄙州论议,欲从仁政所在,不是轻袁公而私向将军。”

意思是说,你和袁绍,谁好谁坏,谁是仁政所在,我并不清楚,我投的是仁政所在!如果你不是明主,那么我自然就要离开你。

经过接触,公孙瓒虽然镇守边境立下赫赫战功,但性情粗暴,残酷弑杀,赵云对他非常失望,离开他,也是早晚注定的是。

对赵云羡慕归羡慕,但刘备明白,要想被天下人知道,他急需一番拿得出手的功绩,而这次的冀州大战,正是天赐良机。

…………

当前:第61/52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