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汉燕王全集.com》第126/242页


对于这一点,得到了在座所有人的赞同,其中包括一向耿直的田丰。帮助孙策壮大起来,让他在南方牵制袁术,是符合幽并军事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只是,具体借给孙策多少人马,个人心中的衡量就各有不同了。
以田丰为首的刚直之士,坚定地认为应在保证幽并集团正常的运转下,适当的借兵给孙策,具体人数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而见识较为长远的一派,以诸葛亮为首,认为帮助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是有着长远利益的,因此主张应筹措出一万军借给孙策;而那些敖烈麾下的元老们,都和孙策有着不错的私交,也都知道敖烈是真心很欣赏孙策这个弟子,因此不但把借兵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五千人,不少人还愿意随同孙策一起前往江东,等帮助孙策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返回幽并。
三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最后,由敖烈拍板决定,调集出一万人马,让孙策带回江东去。为了安全起见,敖烈还决定由水军都督甘宁,率领五千麒麟军精锐,驾驶楼船由海路送孙策及一万军士回江东。等到达江东之后,甘宁暂时留在孙策身边,帮助孙策征讨袁术,知道局势稳定之后,在返回燕京。至于甘宁暂时离去之后,水军的训练等问题,则是由水军副都督苏飞一力负责;久居江南,熟悉水战的鲁肃则是代领水军都督的日常事务,督促苏飞的训练。
决定好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敖烈命人把孙策和周瑜请到大厅中来,准备告之自己的决定。
片刻之后,孙策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周瑜器宇轩昂的紧随其后。二人向敖烈以及在座众人行礼之后,就垂手站立在大厅正中,等待着敖烈的答复。
敖烈颇有感触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对着孙策说道:“伯符,你也曾在某帐下为将,燕京,永远是你的家,回到你先前的座位上去。”
孙策曾跟随在敖烈身边两年之久,终日以弟子自居,现在听到敖烈的话之后,心中也是深为感动,抬头向武将的坐席中一看,看到自己以前的位子空着,立刻大步走了过去,在席位上坐了下来。周瑜早就听孙策说过,敖烈虽然是当朝权重一时的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但是极为重情重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当下,周瑜快步走到孙策的座位之后,侍立在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与君侯为敌
等孙策坐好了之后,敖烈把适才和麾下众人商议的结果告诉了孙策和周瑜,两人听到敖烈不但肯拿出一万军士借给孙策,让孙策报仇,还让水军都督甘宁率领五千名震天下的精锐水军麒麟军随行,两人的感激之情顿时溢于言表。
在这个乱世之中,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对手下的人马看的极重,谁也不肯无缘无故的拿出一万军士转手白白送给他人,就连傻子都知道,手里的兵权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可是敖烈的决定,却一反诸侯们的一贯作风,拿出一万军士来连眼眉都不皱一下,还大方的让甘宁率领五千麒麟军一同前往,这就不单单是可以用大方来解释的事情了,说明敖烈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诸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诸侯。
孙策猛然站起身来,脸上已是热泪纵横,他大步走到大厅中间,一把扯掉自己的外衣,露出里面白色的孝服,然后向着大厅中的众人团团行了一礼,之后跪倒在敖烈面前,激昂的说道:“今日是父亲的七七,身为人子,孙策无颜侍奉在灵堂之中,盖因不能为父报仇耳。故此不远千里来燕京借兵,师父以及各位的厚恩,孙策无以为报,权当答谢各位对先父的吊唁了。”说着,对着敖烈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敖烈没有阻止孙策,坐在原位接受了孙策的叩拜。敖烈知道,从这一刻起,孙策心中的悲伤已经化为了力量,为报父仇勇往直前的力量。所以,敖烈不能,也没有资格阻止孙策的叩拜。
沉思了片刻,敖烈忽然转头对马超说道:“去府库之中,将那把寒月刃取来。”马超答应了一声,起身快步离去。
敖烈站起身来。走到孙策面前,伸手扶起了孙策,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伯符,你我既是师徒,也是亲家,从尚香那里论起,某还要叫你一声兄长。此番回到江东之后,切记不可一味好勇斗狠,仇恨往往会让人迷失了双眼,会让人丧失应有的理智。以后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多听取部下的意见,有什么犹豫不决的事情,多和公瑾商量,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派人给某捎信,某会尽心帮你参谋。记住,刚则易折,凡是都要宽容一些。”
敖烈说这番话,是有着深层意思的。现在孙坚已经像历史上一样。死于袁术和刘表的暗算之下,也就是说,很多事情,是不会因为敖烈的到来而发生改变的。敖烈不希望有朝一日。看到孙策也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太过刚强的原因,死于宵小之手。无论于公于私,敖烈都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发生。
孙策对敖烈的话。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当即郑重表示:“师父放心,弟子记下了。”
片刻之后。马超捧着寒月刃走回了大厅之中。这把短匕,是当初敖烈在光武秘宝中取出来的数十把神器之一。当初的数十把神器,敖烈已经把它们大部分都分配给了麾下的大将,现在只剩下十几件还保存在府库之中,这把寒月刃,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一直没有适合使用它的人,敖烈也就没把它分配出去。
相传,寒月刃是战国时期的铸剑大师徐夫人所铸。徐夫人,是个人名,只是名字叫夫人而已,其实和女子没有半点干系,是个地地道道的男人。当初,徐夫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走进了一片树林,进入树林深处,他惊讶的发现,十丈内的树木皆被砍碎,如同遭受了凌迟酷刑一般。在这十丈中央,有一块天降陨石,散发着慑人心魄的奇寒。后来徐夫人顶着奇寒取出了这块陨石,用了十天十夜的时间,造出了一把形似新月、寒气逼人的匕首,并命名其为寒月。后来赵国的君主想要花重金购买这把短匕,却被徐夫人一口回绝。心怀怨恨的赵王派出一批刺客去刺杀徐夫人,想要杀人夺宝。徐夫人手执寒月刃,一战斩杀了一百二十名刺客,这些死于寒月刃下的刺客们,无一例外的都是血液冻结,筋骨尽断。
关于寒月刃的传说,还不止于此,相传当初在战国末期,秦国在始皇帝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成为诸侯中做强大的存在。于是,燕国太子丹就花重金买来了寒月刃,将其交给出名的刺客荆轲,试图让荆轲用寒月刃杀死秦始皇。最后,虽然荆轲失败了,但是寒月刃的为名却再次得到了验证。更后来,秦朝灭亡,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进入关中,这把寒月刃就落到了刘邦的手里,刘邦死后,这把寒月刃也就不知所踪了。
伸手从马超手里拿过寒月刃,敖烈顿时感到手臂一阵发寒,忍不住大声赞道:“寒月刃当真名不虚传!真是一把好刀!”随即,敖烈把寒月刃向孙策面前一递,接着说道:“这把寒月刃是你的了。记住,只要外出,就必须把寒月刃带在身边!”在历史上,孙策再一次出猎时,被三名许贡家客围攻,因为当时孙策手里只有一把长弓,一身的本事根本就发挥不出来,因此身受重伤,最后死于这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之手。敖烈现在把寒月刃送给孙策,并叮嘱他外出时一定要带在身边,就是想让孙策多一件自保的利器。
战国时期距离汉末的时间,并不算太远,寒月刃的各种传说自然不会那么快就消弭于无形。孙策自然也听说过寒月刃的威名,现在见到敖烈竟然把这样的神兵利器送给自己,孙策心中感动的无以复加,当即保证:“师父放心,今后外出之时,弟子一定将寒月刃带在身边!”
敖烈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轻轻叹息了一声,拍着孙策的肩膀说道:“好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何况你还有重担在身,稍后点起了人马,就即刻返回江东去。仲谋年纪尚小,恐怕还不能主持大局。”仲谋,就是孙策的二弟孙权,字仲谋,也就是历史上东吴帝国名义上的第一任帝王。孙权自由便聪颖过人,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这也是他后来能让东吴帝国稳如磐石的重要原因。但是现在,孙策才刚满二十岁,孙权还不到十四岁,明显还不能担当起掌控全局的大任。
孙策收好了寒月刃,然后郑重的再向着敖烈行了一礼,深深地看了敖烈一眼之后,这才大步向大厅之外走去。敖烈的恩情,孙策都已经记在了心里,却没有说出来。有些事,铭记在心中,比用嘴光亮的说出来,要有效的多。
见到孙策转身准备离开,周瑜立刻脉动脚步,跟在了孙策的身后。等他走到大厅门口的时候,却忽然停止住了脚步,然后回过身来看向敖烈,双手缓缓抬起,聚拢在一起,向着敖烈深深地行了一礼,礼毕,周瑜朗声说道:“君侯,某和伯符虽非亲生兄弟,却胜似亲生兄弟。君侯今日大恩,周瑜铭记在心。大恩不言谢,请君侯记住周瑜一句话,周瑜终声不与君侯为敌!”
如果周瑜这番话在别的诸侯面前说出来,说不定会惹来一阵哄堂大笑。周瑜算什么?现在只不过是丧家之犬孙策手下的一个副手罢了,凭什么说出和敖烈为敌的话来?但是在敖烈这里,没有人取笑周瑜,大厅中自敖烈以下,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周瑜自身散发出来的气势,已经让众人感觉到,此人日后必定成就非凡,单凭这份气势,周瑜就有着足够的理由说出这样看似狂妄之语!
对于周瑜,没有人能比敖烈还要熟悉了,即便是孙策,恐怕也没有敖烈的了解深入。周瑜其人,在历史上可是一代名将,是他以五万之众,在赤壁一战击败拥兵八十三万,意图南侵的曹操,周瑜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江东的首位大都督,为后来的东吴帝国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础。
淡然一笑,敖烈向着周瑜拱手做了一个回礼,口中说道:“能的公瑾的承诺,某深感荣幸。”
周瑜在敖烈的神态和语气中,听出了敖烈的真诚,知道敖烈并不是普通的客套之语,而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这让周瑜更加钦佩敖烈的气度和胸襟,以敖烈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丝毫不以周瑜的身份卑微,和周瑜平辈论交,这本身就是一种洒脱。向着敖烈微一点头,然后周瑜就转身追孙策去了。
燕京城内的大营中,敖烈下令召集起来的一万军士已经整备妥当了,排着整齐的队形,等待着孙策和周瑜的视察。敖烈没有滥竽充数,这一万军士虽然都是一年前才征召进队伍中的新兵,但是经过这一年的艰苦训练,军事素质却一点也不差,而且装备精良,每个人都配发了一副铁甲和一把白蜡杆的铁枪。最为难得的是,敖烈心细如发,知道孙策现在处境艰难,粮饷必定紧缺的很,所以给这一万军士每个人都配发了一个月的粮饷,此刻,在这些军士身上,都斜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的,就是他们的口粮。
看到这一万军士之后,孙策心中又是一阵感动,回头对周瑜说道:“某的师父,如何?”周瑜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赞道:“当代奇男子,盖世真英雄!”
孙策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又把目光转回了眼前的一万军士身上,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喊:“目标辽东,出发!”(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 袁术称帝
孙策之所以会把出发的目标定在辽东,是因为在他出发之前,敖烈已经派人快马加鞭驰往辽东,送信给在那里训练水军的甘宁,让甘宁准备好楼船和艨艟战舰,随时待命,一等孙策到达辽东,即可载着孙策从水路返回江东。
走水路,一来比较安全,不会出现被袁术拦截的情况;二来水路是沿着大海笔直南下,比走陆路要快上许多。
就在孙策赶往辽东的同时,在寿春,袁术的大本营之中,袁术正在召集麾下众人商量着一件大事。自从击杀了孙坚,夺下了江东四郡之后,袁术的地盘从荆州的南阳,一路向东延伸到了扬州,地跨荆、扬两州,占据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地盘的扩大,使得袁术的野心越发膨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袁术看来,大汉早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现在自己拥有了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人口,手下又有着众多的武将、谋士,理应站出来,彻底推翻大汉的腐朽统治了。于是,他才把麾下众人全部召集起来,共同商讨一件大事:登临大宝,改朝换代!
在乱世,想要获得更高的地位,想要拥有跟多的特权,最捷径的一条路,就是辅助君主成为帝王。那样的话,就会成为从龙之臣、开国元勋,日后的荣华富贵还少的了么?因此,当袁术提出要称帝的打算之后,他麾下的大部分官员都欢欣鼓舞,大表赞同。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还是有少数的一些人,是能够看清局势的。比如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袁术称帝的阎象。阎象是袁术麾下的主簿,眼光比较长远,当即劝道:“主公,昔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自向殷商称臣;主公家世名声虽盛,但却没有达到昔日周文王的程度。大汉如今虽然风雨飘摇,但也没有殷商之暴虐,主公意欲称帝,还不是时候。”
袁术闻言大怒,近乎咆哮的斥责阎象:“一派胡言!昔日汉高祖不过是泗上一亭长而已,都能够拥有天下,开大汉四百年之基业,吾姓出自陈姓,陈姓乃是大禹之后人也。更兼吾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乃是百姓众望所归的望族!现在大汉历经四百载,气数已尽。吾正应该登高一呼,开创出另一番天地才对!吾若不称帝,那才是有违天道的事情,我意已决,你就不要再说了。”阎象闻言,知道袁术决心已定。料到自己劝阻不住袁术,长叹着退出了大厅之中。
袁术也是个猴急的性子,再加上当皇帝的心思怂恿,立刻就把登基称帝的事情提到议程上来了。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之后。在一众麾下文武的帮助下,袁术在寿春登基称帝,改元仲氏,效仿汉制。设立省台等官员,并广发布告,将自己称帝之事布告天下。自此以后。袁术出入都乘驾龙凤辇,做着皇帝的美梦,开始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当孙策赶回江东的时候,袁术称帝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天下。借着这个理由,孙策一改先前向袁术示弱的保全之策,立刻发布檄文,生成江东孙家是大汉之臣,只听从大汉天子的号令,绝不会与袁术同流合污,并在檄文中对袁术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声名江东孙家脱离对袁术的依附,并择日对倒行逆施的袁术进行讨伐。
在前往燕京借兵之前,孙策把江东事务都交给了孙权,并且让威望很高的江东二张以及程普、黄盖等老臣辅佐孙权。江东二张就是张昭、张纮兄弟,两人在江东很有威望,对管理内政也是一流的好手,在周瑜的推荐下,半年前孙坚就已经把他们两位请到了麾下效力。
孙策前往燕京,来回共计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孙权为了保存孙家的有生力量,不得不向袁术低头,以弱势者的姿态,延缓了袁术对孙家赶尽杀绝的想法,为孙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袁术称帝之后不久,孙策就带着一万军士以及甘宁统领的五千麒麟军赶回了江东,有了军马在手,孙策的底气也足了很多,经过和孙权以及麾下众人商议之后,做出了声名立场,反对袁术的决定。
可笑的是,现在的袁术兵多将广,自视甚高,认为孙策虽然是只猛虎,但也仅仅是一只没了牙的老虎而已,仅仅凭着一郡之地,绝对掀不起声名大风浪,再加上称帝后的奢靡生活,早已让袁术丧失了雄心,竟然对孙策返回江东之事,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而孙策也没有辜负袁术的这番美意,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扬州的两个郡,并且还让甘宁率领麒麟军清扫附近水域的水贼,在剿灭了数股水贼之后,孙策不但得到了近两万的生力军,还得到了水贼首领蒋钦、陈武这两员大将。由此,孙策声威日盛,江东百姓都称呼孙策为“孙郎”。
直到孙策接连占据了两郡之地,袁术才对孙策稍微重视了一些,但也仅是一些而已。他派出扬州刺史刘繇率领本部人马前去征讨孙策。刘繇又花费重金,买通了实力强大的水贼首领薛礼,商议一起攻打孙策。孙策接连剿灭了数股水贼,震动江东,薛礼担心孙策早晚会对自己用兵,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欣然答应了刘繇的请求,召集起部下五千余人,和刘繇成犄角之势,在神仙岭一带和孙策展开了鏖战。
且不说孙策率兵和刘繇、薛礼鏖战,当袁术称帝的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各路诸侯对此的反应,也是各有不同。
首先,最感到愤慨的就是敖烈。虽然敖烈没有愚忠的思想,不会像真正的古代人一样,誓死效忠于某一个人,但是,袁术这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分裂国家安定团结的事情,已经触及了敖烈的底线。无论是前生今世,敖烈最为不能容忍的,就是那些不顾老百姓死活。为了一己私利而破坏国家内部稳定的行为。为此,敖烈特意给刘协写了一封奏折,言明自己一定站在刘协这一边,抵制袁术的倒行逆施,并从孙坚处得来的传国玉玺一并送上。为了确保玉玺能安然落到刘协的手里,敖烈还让马超带着三千虎贲军沿途护送。一直以来,敖烈都担心派人送还玉玺给刘协,会被别有用心的袁绍等人截获,因此虽然早就写了密信告之刘协,玉玺在自己手里。但一直没找到机会把玉玺送回去。
现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淀,玉玺的事情早已被人们淡忘;而且敖烈在征服北疆之后,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通往洛阳,由燕京出发绕道北疆,然后从原西部鲜卑境内南下,就可以直接到司隶刺史部境内,不必在经过袁绍的地盘了,这也就规避了袁绍截获玉玺的风险。在袁术僭越称帝的关键时刻。敖烈决定把玉玺送还给刘协,以正大汉天子的正统。
和敖烈的反应不同,当曹操受到袁术登基称帝的消息之后,曹操哈哈大笑了足足有一刻钟。大笑之后。曹操还意犹未尽的对着麾下众人说道:“可笑死我了,袁术那个蠢货,竟然称帝了!这真是太好了,本来某还担心我军在拿下兖州、豫州和青州半部之后。会惹来天子和袁绍的不满,现在好了,袁术这个白痴主动跳出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我军可以安心的平缓发展了,哈哈……”曹操说的没错,袁术就相当于是后世游戏里,拉取**oss仇恨的玩家,把仇恨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了,间接的给了曹操一个喘息和发展的机会,这可是让曹操喜出望外了。
再说袁绍,别看他和袁术是兄弟,可是两人从小就面和心不合,现在袁术仗着自己割据江淮地区,就敢狂妄的称帝,简直是太愚蠢了。要比地盘,江淮不如河北地区大;比人口,冀州是全天下第二多人口的大州,比敖烈的幽、并二州加起来人口还要多;比经济实力,江淮地区在汉代是比较落后的,远远比不上靠着黄河流域的黑背地区富庶;比麾下将士的实力,袁绍更是高出袁术一大截,武将颜良、文丑、高览等都是当时名将,文臣沮授、审配、许攸等,也都是足智多谋之士,可是偏偏袁术就看不到这些,竟然先于自己称帝了!
平心而论,袁绍不是不想称帝,但是袁绍比袁术要清醒的多,他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大汉虽然风雨飘摇,但远远还没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而且,自从敖烈横空出世之后,刘宏、刘协两朝天子,都明显有着改善大汉目前的困境的决心,尤其是刘协,现在刘协可不像他父亲那样,只是个摆设而已,要知道,在敖烈的帮助之下,刘协现在手里可是握有数万人马的,早已不是软柿子了,因此,刘协是绝对不会容忍有人会公然僭越称帝的。
要说袁绍和袁术的关系并不好,袁术的死活,袁绍是丝毫不关心的。但是袁绍担心的是,袁术抢着称帝,会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袁家是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头,不把大汉天子放在眼里,一旦把天下人都得罪光了,那他袁绍以后称帝,岂不是会困难重重吗?难道还要袁绍改姓不成?这,才是袁绍真正气恼的地方。可是他却忘记了,败坏袁家声望的事情,他袁绍也不是没有做过,当初在沙县伏击敖烈的事情,一直到今天,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呢。
除了这三个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外,其余的各路诸侯也是纷纷表明立场,坚决和袁术划清界限,尽管他们不会再行动上真正采取什么措施,但是口头上的谴责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的话,就会落人口实,被说成是袁术的同谋,这个罪名,他们可担当不起。
当然,还有一位,是最最最愤怒的。他就是当今天子刘协。在收到袁术称帝的消息当天,刘协把寝宫中所有能砸烂的东西全部都给砸烂了,然后一头扎进太庙之中,独自一人对着大汉历代皇帝的灵位,整整呆了一天。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但是当他走出太庙的时候,文武百官都明显的感觉到,十二岁的刘协似乎忽然间长大了许多,稚嫩的脸上多了一层成熟的韵味。(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孙策崛起(一)
当天,刘协下达了一道诏书:革除袁术的一应职务,号召各路诸侯出兵讨伐袁术,如果各路诸侯怀着观望的态度,不肯出兵的话,他刘协就亲自带兵讨伐袁术,给各路诸侯做个榜样!
这道诏书,是刘协继位以来,语气最为强硬的一道诏书,字里行间之中,充斥着刘协誓死保卫大汉尊严的决心!而且在这道诏书上,那消失已久的玉玺大印重新出现,昭示着当今天下,谁才是大汉的正统天子!
天子诏书所到之处,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哪怕大汉如今已是风雨飘摇,但表面上的功课,还是要做到位的。当然,也有几路诸侯的举动,并不是仅仅留存于表面,他们是拿出了真实行动来的,敖烈和孙策就是其中的代表。
敖烈自不必多说,无论是谁,想要在他面前,进行分裂国家的行为,他都会坚决的予以打击。敖烈不是愚忠于大汉之人,但是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要有政权的更迭,必然就会有战争,而只要有战争,必然会让百姓们受苦,这可不是敖烈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在接到天子诏书的之后,敖烈第一个站出来,命令代理水军都督鲁肃立刻率领一万水军,沿海南下,前往江东与甘宁汇合,联合孙策共同讨伐袁术。
刚刚经历过北疆的大战之后,敖烈的各支部队都有些疲惫,唯有水军没有参战,还保持着良好的体力,而且,受粮草等因素的限制,敖烈只能调动一万水军,再多的人,他也拿不出来了。
当鲁肃带领一万水军到达江东之后,孙策率众摆出了隆重的仪仗。为鲁肃接风洗尘。毕竟,鲁肃是代表着敖烈前来参战的。洗尘宴上,鲁肃遵照敖烈的命令,把水军大权当着孙策的面,正式交接给了甘宁,自己退居行军参谋的职务。

当前:第126/24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