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校对版作者千年静守》第1056/1070页


第一七九八章 航母的眼睛
  这已经是081级多功能两栖攻击舰的第五次海面测试了,和前4次海面测试略有不同的是,这次的海面测试的时候,飞行甲板上多了两个大家伙:已经完成了陆地测试的直-13陆军性重型直升机以及直-13X海军型重型直升机。
  哪怕有了从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引进的米-26重型运输机的动力系统:最大起飞功率高达8500千瓦的D-136以及主减速器,解决了最重要的动力问题,直-13和直-13X的研制难度依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直到年初才算是完成首飞,在经过半年的连续测试之后,今天,终于可以借着081级进行第五次海面测试的机会同时对直-13和直-13X进行测试:某种程度上而言,直-13项目根本就是为了解决海军航母预警的需要而立项的项目。
  作为并行工程,直-13和直-13X是同时进行的,两架直升机上面不但发动机通用、机身通用、仪表和显示系统通用,就连航电系统有80%也是通用的,通用率高达90%以上,此刻直-13的8片主旋翼如同螃蟹一般张牙舞爪的伸展着。
  作为陆军装备的类型,直-13并不需要将旋翼进行折叠,但旁边的直-13X就不同了,不仅8度前掠角的前掠翼折叠、主旋翼向后归拢,甚至连尾部的那个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都耷拉着,一副没吃饱饭有气无力的样子。
  “就是最大功率还是小了点,咱们的工业基础还是薄弱了些啊,”和林鸿飞一起来到081上进行测试的直-13项目的总设计师栗再简先生,望着眼前的这两个庞然大物,遗憾之色溢于言表,“老毛子几十年前就能造出8500千瓦的D-136,咱们现在仿制,也只能仿制出一个6300千瓦的。”
  “6300千瓦也不错了,咱们一台发动机就顶美国人的CH-53E两台发动机,您老人家还想啥?”林鸿飞笑着安慰老爷子,“不管是直-13的13吨载重还是直-13X的22.5吨载重都足以满足军方的使用要求,贪大求全也未必见得就是一件好事。”
  作为共和国第一款重型直升机,直-13是世界起飞重量第三大的重型直升机,最大载重13吨的性能仅次于米-26的20吨以及CH-53E“超级种马”的14.5吨,但直-13却是一个很逆天的寸在,加装了折叠式前掠翼的直-13X以滑跑起飞的方式进行起飞时,最大起飞重量能够达到惊人的22.5吨,甚至比我国运-8运输机的运输能力还要强大。
  栗再简老爷子就连连点头,看似谦虚实则骄傲的点头,“说的倒也是,性能这个东西就没有个尽头,适合现在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说话的功夫,老爷子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停在甲板上的直-13和直-13X的身上,眼神顿时变的无比温柔,那目光,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宝贝小孙孙。
  “林总,这飞机能装一个多大的盘子?”林鸿飞和栗再简老先生聊的开心的时候,陪同而来的海航副司令梁宗仁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飞机上走了下来,满怀期待却又小心翼翼的向林鸿飞问道。
  陆军用的直-13也就罢了,海军方面对给自己用的直-13X的重视程度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为了配合自己的测试,不但给这艘正在测试、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给出名字的081舰的临时舰长下令必须权利配合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的测试,更是由海航司令部梁宗仁副司令亲自坐镇081舰,全面协调直-13X的测试事宜,此刻刚刚从直-13X上下来的梁宗仁将军一脸的心满意足,对直-13X内部的空间满意到了极点。
  张牙舞爪的直-13就不说了,这个为陆军设计的重型直升机基本上不用考虑摆放空间的问题,但为海军设计的直-13X就不行,考虑到航母上那狭小的空间,尺寸必须做出严格限制,直-13X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保证了舱内尺寸14米×3.2米×2.1米的同时,在机翼、旋翼折叠之后,飞机的最大外部尺寸只有17.8米×4.9米×4.8米,之所以有这么精干的尺寸,还要多亏了独特的动力系统设计:后部采用两台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推进的直-13并需要普通直升机那样长长地尾梁,自然也就节省了大量的机身长度。
  刚刚在直-13X上视察的时候梁宗仁将军亲自问了陪同的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的工程师以及081舰的副舰长,终于确定不管是现在的081还是正在改装的瓦良格号,将折叠后处于最小尺寸的直-13X装进机舱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这已经是几天来他第N次这么确定了。
  “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一个最大直径8.6米的雷达天线罩还是没有问题的,”林鸿飞指着直-13X机腹下放巨大的空间,笑着对梁宗仁道,“梁将军您看,为了尽可能布置下足够大的雷达天线罩,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将起落架的位置尽可能的往外放,现在的结果就是飞机的主轮距为7.9米,前后主轮距也超过了9.1米,为了能够尽可能加大机腹到甲板的距离,我们还特意加高了起落架,以最大载重降落时起落架缓冲,从机腹到甲板的高度也足足有1.7米,您现在看,从机腹到甲板的距离最少也有1.9米。”
  “美军E-2C预警机的雷达天线罩尺寸您是知道的,直径7.32米,厚度0.76米,就算是换装了最新型的APS-145型雷达的E-2C,雷达直径也不过8米,所以类天线罩的安装空间您完全不必担心,而且咱们使用的还是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比美军E-2C上使用的机械扫描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对这个雷达的性能我不是很清楚,但想来肯定比美军的APS-145强得多了吧?对了将军,对机舱内的空间您觉得还满意吗?”
  “那是那是,”梁宗仁就笑成了一朵花,连连点头,对于军人来说,好的军事装备就是他们的底气,现在林鸿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平台,海军方面乐的连睡觉的时候都在张着嘴乐,“满意,太满意了。”
  美军E-2C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C-2“灰狗”运输机的机舱的内部尺寸才多么一点?无论是机舱内部空间还是飞机的动力系统,直-13X都完爆E-2C和C-2,除了因为特殊的气动外形导致巡航速度没有E-2C和C-2那么大之外,其他各方面俱皆是完爆美军的E-2C和C-2,可严格说起来,直-13X的速度也不是那么慢,E-2C和C-2的巡航速度是465公里/时,咱们的直-13X的巡航速度也有405公里/时了,尤其难得的是,即便是携带10吨载重也有最大3000公里、约7个半小时的续航能力,不管是作为舰载运输机使用还是改装为舰载预警机、舰载空中加油机,性能都是足够足够的,若是这都不满意,梁宗仁简直不知道什么才能叫满意了。
  “满意就好,”林鸿飞笑着点点头,“咱们部队的要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可惜啊,咱们还没有突破弹射起飞技术,否则那就更好了。”
  梁宗仁就笑着点头称是,实则心中并不怎么将林鸿飞的话当一回事:哪怕早在10年前,谁敢想象共和国竟然马上就会有一支由两艘中型航母、一艘大型航母为核心组成的强大的海上军事作战力量?不敢想,不敢想啊,没有弹射起飞技术算不了什么,以后慢慢解决就是,可有航母、有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和预警机那才是最重要的。
  林鸿飞倒也理解梁宗仁乃至整个海军现在的这种心态,也不多言,和栗再简总设计师对视了一眼,笑道,“梁将军,再有半个小时就是下一次试飞了,您要不要再跟我们一起飞一趟?”
  “好!”梁宗仁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了下来。
  虽然这几天他已经跟着飞了好几次,但每一次都飞不够,飞完了还想要飞:这可是咱们中国人完全自己研发的高速、长航时重型直升机啊,将来就是咱们海军的宝贝,就是要跟着一起多飞几次才能放心。
  早就制动是这个结果的林鸿飞和栗再简相视一笑,道,“既然这样,那咱们去准备一下。”
  飞行测试可不是说着玩的,尤其是在海面上进行飞行测试,各项安全准备工作更是一定要做好,否则已经不仅仅是拿自己小命开玩笑的问题了,更是拿着国家宝贵的财富开玩笑。
  ※※※
  半个小时的准备后,准备妥当的林鸿飞和栗再简、梁宗仁再一次登上直-13的机舱,此时,机舱里摆放着的各种测试仪器正在高效的工作着,机舱内的测试人员连看一下三人的意思都没有。


第一七九九章 从弱小到强大;从强大到衰退
  “发动机热车,起飞前3分钟时间准备。”
  “海面风速8节,甲板相对风速28节……”
  机舱内响起的各项起飞数据的预告声不停的响起,伴随着由指挥中心传来的各项数据,机舱内的各位测试人员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己面前的数据显示屏幕,唯恐漏过了任何一个细节。
  直-13X和直-13对于共和国的军队建设至关重要,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热车完毕,系统检查完毕,各项系统正常,燃油正常,发动机正常,022请求起飞。”
  “022,可以起飞,各单位注意,022即将起飞。”
  “022收到,起飞前最后30秒准备。”
  此刻,若是站在081级多功能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上看,就可以看到一个壮观的场面,直-13X巨大的旋翼掀起的巨大气流甚至在局部上扰动了海面气流的变化,甲板上各种不同服色的工作组成员们一个个被吹的衣衫猎猎,只能依靠手中所持的信号棒和各种手势来向代号022的直-13发出各项指令,终于,当甲板上两名身着黄色背心、头戴黄色头盔的指挥人员作出一个标准的“下蹲侧屈腿,食指和中指指向飞机起飞方向,其余手指握拳,脸背对起飞方向”的动作的时候,机轮前面的机械挡块迅速落下。
  两台各6500千瓦的自由式涡轮轴发动机全速旋转之下,带动着巨大的旋翼以及两台尾部的矢量推力涵道式螺旋桨发出巨大的向后推力,整架飞机如同被人“踢了一脚”一般猛地窜了出去,只飞行了不到100米,才刚刚到滑跃式甲板高高翘起的滑跃段中段,飞机就已经空空而起。
  起飞成功!在甲板上的战士们望着腾空而起的直-13X,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作为共和国事实上的第一代航母水兵,他们比谁都清楚这架顺利起飞的直-13X对于共和国海军、对于共和国国防的巨大意义!
  坐在机舱内的林鸿飞则是另外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你在往前走的时候,还有一个力拽着你往上走,仿佛凌波微步一般,走了没几步就“飘”了起来……这是头顶上那个巨大的、采用全新设计的八片式主旋翼在起作用。直-13X就是靠着顶部主旋翼提供的巨大升力才能够实现如此短距离的起飞的。
  ※※※
  等飞机主旋翼、后部的两台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以及巨大的前掠翼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直-13X很快就飞到了500米的中低空,按照操作规范,直-13X已经可以在这个高度将分配给头顶主旋翼的动力逐渐向后部的两台矢量推力涵道螺旋桨转移了。
  机舱内的两名驾驶员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感受着头顶上穿来的噪音逐渐减小,林鸿飞通过耳机向梁宗仁问道,“将军,感觉怎么样?”
  “好!好极了!”梁宗仁毫不吝啬的向林鸿飞竖起了大拇指,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意,“这是最好的!”
  林鸿飞就微微一笑。
  和同类重型直升机相比,直-13X在直升机领域那世界第一的载重能力、世界第一的飞行速度以及世界第一的航程,都让欧美以及俄罗斯等诸国的直升机相形见绌。
  事实上,自从直-9X亮相以后,国际军事装备界对于直-9X和直-13X这类“诡异”的直升机到底应该算是直升机还是应该算固定翼飞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认为直-9X和直-13X的出现为大家研制更高飞行速度的旋翼飞行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显然,中国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他们选择的这条路确实是对的,虽然前期还有诸多怀疑的声音,但现在,怀疑的声音已经尽去,在大家感慨着中国人先行一步的同时,又不由得感慨中国人这次做了一笔好生意:在前期的海量投资之后,现在是他们开始收获成功果实的时候了……法国人是第一个急不可耐的找上来的,法国一直和中国有着颇多军事交易,甚至我们的直-9直升机就是全面引进的法国人的技术,可是现在,法国人甚至已经开始在谋求引进直-9X的正式装备类型:直-9Y的相关技术了。
  ※※※
  在距离081级大型多功能两栖攻击舰约30海里的地方,一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正以巡航速度不停的兜着圈子。
  他们当然不是有什么东西掉了在找,而是正在追踪天空中的那架直-13X,“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是美军航母编队当中最小个头的军舰了,而且是一型侧重于反潜作战的导弹护卫舰,但即便是如此,“佩里”级导弹护卫舰仍然有着相当不弱的对空搜索和攻击能力,AN/SPS-49(V)长程对空搜索警戒雷达配合舰上搭载的标准SM-1 MR防空导弹使用,对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飞行器都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Sir,鹞鹰高度3000,速度180节,爬升速度18米/秒,速度还在加快。”佩里级的指挥中心内,雷达操作员大声的向霍尔格・格拉夫因汇报着天空中那架直-13X的情况。
  “知道了,继续监视!”霍尔格・格拉夫因的声音很低沉,同时飞速的将雷达操作员的汇报上来的情况换算了一下:飞行高度3000米,速度333公里每小时,爬升速度18米/秒,竟然比E-2C的13米/秒还要快?该死的,中国人怎么研制出来这么快的飞机的?
  直-13X的强悍性能,让霍尔格・格拉夫因让忧心忡忡:若是中国人先后掌握了航母、航母舰载机以及舰载预警机技术,那么对于将南海视为自己家后花园的中国人来说,他们能继续忍受美国人在西太平洋呆着?西太平洋还有美国人说话的份儿吗?被赶出了西太平洋的美国人,又怎么制衡中国人?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导弹护卫舰的舰长,霍尔德・格拉夫因应该为自己能够成为“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舰长而感到自豪,长久以来他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但自从接到这个跟踪和监视中国人081级和直-13X的任务之后,他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黑暗,当他看到命令中绝对不许接近中国人25海里范围之内、绝对不许对中国人做出有明确攻击意味的动作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似乎生活在了噩梦里。
  说起来美国人也可怜,前几年美国人还敢派一艘攻击力更强大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来近距离“参观”081多功能中型航母的(在老美看来081根本就不是什么两栖攻击舰,根本就是一艘具有强大两栖作战能力的中型航母),可是现在,为了不过分刺激中国人,美国人只好派“佩里”级这种个头最小的家伙来跟踪和偷窥了……对于共和国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比如林鸿飞,每次看到某些国家又开始抗议中国的时候,他就心旷神怡:终于也轮到别人抗议咱们了,提神啊!
  “高度5000,速度200节,爬升速度稳定。”
  “高度5300,速度205节,爬升速度稳定……”
  以往总觉得悦耳动听的雷达操作员的声音,此刻在霍尔格・格拉夫因听来简直就是魔音灌耳,烦的他甚至很有种摔砸些东西来发泄自己内心苦闷的冲动。
  根据得到的情报,如果直-13X这个平台的性能足够稳定和优秀,中国人有可能在直-13X发展出专用的舰载预警机出来,考虑到中国人已经在北郡200B的基础上制造了三架空警2000大型空中预警机,难保他们不会将已经掌握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应用到舰载预警机上……美利坚的海洋利益将会受到进一步威胁啊,可恨的是那些国会的该死的官僚们,竟然在讨论是否要削减美国的军费开支!
  该死的,难道这些混蛋就不知道,正是因为强大的美国的军舰遍布全球,才保证了他们这群猪头猪脑的家伙整天里胡吃海塞?难道他们不知道,在太平洋的对面,有一个国家正在发了疯一般的高速发展,准备和美国争夺世界的主导权?
  真的以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就能够封锁的住这头凶恶的巨龙?简直是幼稚到了极点!
  一想到这些年来自己亲眼看着中国人的海上军事作战力量从“小舢板”级别逐渐发展到了现在有了系统的和美国对抗的资本,霍尔格・格拉夫因就恨不得将自己屁股下面的这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开到国会山上去,将那些猪头猪脑的家伙塞进导弹的战斗部,将他们发射到中国去,让他们亲眼看看,如果我们再不努力就要被中国人赶上了。
  可惜,就在霍尔格・格拉夫因咬牙切齿的时候,一道来自太平洋美军司令部的命令让他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化为了乌有:立刻返航!


第一八零零章 咱也威逼一回别人
  2006年12月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首都圆满落下了帷幕,中美双方认真贯彻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求真务实,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按照官方的说法,在对话过程中,双方自始至终都以积极坦诚的态度认真开展对话,就美中两国经贸关系可持续发展、市场开放及鼓励投资、环境保护、能源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富有成效的讨论,通过对话双方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共识,加强了互信,双方还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共识,相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必将对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和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第1056/107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