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校对版作者千年静守》第1060/1070页
若非林鸿飞这些年来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让李博宇对林鸿飞的话已经先入为主的相信了六七成,恐怕此刻他已经一脸口水吐到了林鸿飞的脸上:年底之前能够拿到最少30架直-13的订单?你在做梦呢?
“你也觉得重型直升机无足轻重?”林鸿飞挑了挑眉毛。
“倒也不是无足轻重,只是觉得……没有多大的需求量吧?”李博宇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在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战争中,直升机的作用似乎并不大。”
“那在抗震救灾当中呢?”林鸿飞反问道,“譬如我们国家发生了一场不亚于当年的唐山大地震的地震,大地震发生后,断壁残垣下数万生命正在流血,可是在震区公路、桥梁中断,震中数万生命无法获取外界救援时,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难以快速到达重灾区,怎么办?如何获知灾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当然是直升机率先飞往灾区上空查看。”
“救人如救火,在地面交通短期不能恢复的情况下,起重机、挖掘机等重型救灾设备无法迅速调入灾区、在道路暂时无法打通的情况下,运送救援物资、转移受伤群众的任务还是要交给直升机,尤其是能够将重型工程机械送入灾区的重型直升机……可是一台大型工程设备自重就要差不多9至10吨,这种工程设备,没有重型直升机怎么运进去?”
李博宇绝不相信林鸿飞这话只是举个例子,林鸿飞曾经无数次表示自己只是“举个例子”,可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林鸿飞“举个例子”就变成了现实。
一张脸已经煞白的李博宇,哆嗦着手想要点上一根烟,可烟都掉了四五根也没能点上,只好无奈的放弃,“林总,您是说5月份会发生一场不亚于76年大地震的大地震?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林鸿飞沉默了好久,才哑着声音问道,“4月底之前,那四架直-13能不能交付?”
“能!”李博宇的脸越发白了些,忽然想到林鸿飞不顾规矩的安排,脸色忽然变的好看了些,“你让舜耕军区陆军航空兵部队的领导将那4架直-13作为训练机,在半年时间里培训出最少3个中队的直-13机组来,就是因为这个?”
共和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一个运输直升机中队只有3架直升机,三个直-13重型直升机中队,就是9架直-13……
三个中队的直-13机组成员……
4月底之前舜耕军区的直-13能够达到8架……
林董,一直都在为这做准备吗?可是,连国家地震局都没有发现的事情,他凭什么这么确定?
第一八零六章 战前动员
“你就这么确定5月份会发生一场不亚于唐山大地震的大地震?”望着林鸿飞和林鸿飞交给自己的资料,东方正的眉头拧成了深深的川字,“你应该很清楚,哪怕有国家地震台网做的分析报告,可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如果你的预计出了错误……”
东方正没有继续往下说下去,他相信林鸿飞自己很清楚,一旦他的预计出现了错误,对他本人而言,这个错误绝对是致命的。
就在刚才,林鸿飞紧急找到他,向他汇报了些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在蜀地企业发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动物惊觉不安,地下水异常等等情况,似乎最近有可能发生地震。
蜀地有可能发生地震这个事情,中央其实是知道的,这是由蜀地特殊的地形构造决定的,但他没想到,最先向中央汇报的不是国家地震局,而是林鸿飞。
“我知道,”林鸿飞点点头,老丈人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知道?“最起码我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是存在的,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珠穆朗玛峰每年都在升高,这个是已经被验证了的。”
“在接到集团在蜀地的企业的汇报后,我特意去找国家地震局的相关同志了解了下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局多年来的资料,可以确定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这个构造应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随时都有可能被引发,而一旦这股强大的构造应力被引发,最有可能被引发的地点就是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一带。”
“而这一带正好是地壳脆韧性的转换带,一旦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也就只有10至20千米,与地表近,属于标准的浅源地震,同时还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这种破坏威力最大的地震,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国家地震局局长亲口对我说过,若是私人讨论的角度,这次地震的等级将有可能达到8级。”
8级?东方正的脸色有些发白:1976年爆发的唐山大地震也不过是7.8级,那场大地震给国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发生地震的唐山市还是处于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华北平原,可若当真是林鸿飞说的这些地方发生了地震,交通必然中断,救灾活动如何进行?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做些什么,虽然依旧避免不了巨大的损失,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开始就将损失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岂不是很好?同样,哪怕事实能证明我的猜测是假的,哪怕丢官去职,我心里都高兴。”林鸿飞的语气很沉重,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说的并不是预测,而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实,他是这么说的,也当真是这么想的。
“我需要立刻向国家地震局的同志了解下情况,”8级这个级数彻底吓住了东方正,他再也不敢怠慢,当他再次扭头看向林鸿飞的时候,目光已经变得温和,“不管如何,你也是一片好心,我保证,只要国家地震台网那边能证实蜀地那边近期确实极有可能发生级数极高的大地震,无论如何都怪不到你头上。”
“我倒是宁愿地震不会发生。”林鸿飞苦笑一声,道。
东方正就应了一声,“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还有你们的那个重型直升机,必须要加快生产速度,你说的没错,万一发生了这种灾难,直-13的巨大作用根本无法替代。”
※※※
首长们如何取舍,林鸿飞并不清楚,但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忽然间接到了命令,全力生产直-13重型直升机的命令却在无声中说明了一切。
舜耕军区陆军航空兵大队大队长张建良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军令:带着手下的四架直-13重型直升机以及全部在训的直-13机组人员飞赴蓉城军区,与蓉城军区陆军航空兵大队演练和摸索当蜀地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时直-13在救灾抢险当中的使用、应用。
同时,由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即将交付的另外4架直-13重型直升机也到蓉城军区接收。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张建良将这份莫名其妙的军令反过来调过去的反复打量:若非上面中央军委和舜耕军区司令部、舜耕军区政治处三个鲜红的大印就在这封奇怪的命令上,足以说明这封命令是真的。
既然命令是真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通过军方的保密通讯系统再次确认了命令的真实性之后,张建良心中再无怀疑。
他却不知道,此刻蓉城军区某陆军航空兵大队的大队长马茂生也同样在对着刚刚到手的军令心里犯嘀咕。
三天后,4架直-13重型直升机从舜耕军区腾空而起,奔赴了此行的目的地:蓉城军区某陆航大队驻地。
与此同时,蜀省也接到了来自中央的通知,5月份为蜀省的“全省抗灾减灾月”,全省都要对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营救和自救进行演练,尤其需要练习防震救灾方面的技能……在给蜀省相关领导的通知中,着重指出了一点:要将这件事当成一件政治任务来抓,切实落实好,全省的每一个县市都要开战,觉不容许有丝毫的推诿和敷衍行为,中央将组建督导工作小组吩咐蜀省各地市检查工作,对于敷衍塞责的,一律计入档案!
通知严厉的措辞吓坏了很多人,谁都不知道中央这次又在抽什么疯,可不管抽什么风,“政治任务”、“督导工作小组”和“记入档案”这三个沉甸甸的词汇,都让蜀地的官员们感受到了中央强烈的意志:在这件事上,必须全力以赴,谁敢推诿敷衍,就是拿自己的官帽子开玩笑!
没有人敢拿自己的官帽子开玩笑,尽管很多地方官员对于中央这个“拍脑袋”的决定颇有微词,可既然中央这么决定了,咱们能说什么呢?小胳膊到底还是拧不过大腿不是?
※※※
地方官员们的感觉还并不强烈,可蓉城军区陆航大队大队长马茂生和舜耕军区陆航大队大队长张建良心里却沉甸甸的:军委给他们的命令很简单,在5月中旬前,不计任何代价、不计机械寿命的掌握直-13的驾驶技术!
至于在4月中旬刚交付的那4架直-13,根本顾不得好好磨合,拿到手之后就是拼了命的使用。
自打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张建良和马茂生阴沉的脸就没有变晴过,军队极少下这种命令,但一旦下达了这种命令,就意味着有大事要发生……一架直-13造价近千万美元,谁不是当宝贝一般的小心呵护和磨合啊,按照现在的使用强度,这8架直-13连设计寿命的一半都使用不到就得报废。
到底……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呢?
有心人很快就发现,共和国驶往蜀省的火车的发车密度比以往增加了许多,比之以往足足增加了三倍有余,也不知道中国人在拼命的往蜀省运什么东西。
就这还不算,共和国空军也在拼命的行动,不管是外购的还是租赁的伊尔-76运输机、从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租赁的安-124战略运输机以及共和国刚刚初步定型、还没有开始小批量生产的仅有的4架运-20大型运输机全都拼了命的飞,不停的从全国各地向蜀省的几个机场集结,卸下了货物之后,连休息都顾不上休息,再次返回起飞地,如此周而复始……
共和国军用运输机频繁的起降惹得周围的一些国家大为惊恐,越南最开始还有些担心:这是共和国要对自己动手的征兆吗?待到后来的情报逐渐汇总过来之后,越南方面反而放下了心:嗯,这不是对付我们的……对付我们必须要如此大张旗鼓……
越南不担心,就轮到印度担心了,这个自诩“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国家当年被揍了一顿之后就对“第三”这个数字有些敏感,现在看到共和国方面“频繁的军事调动”,甚至连刚刚初步定型的运-20都出动了,印度全体上下顿时大为惊恐,时任印度总理紧急访华,除了带来了大笔的商业合作意想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搞清楚:中国人你们到底是打算干什么?
当年号称“专打第三”的你们把我们轮了一遍之后我们可就老实了,虽然时不时的吵吵架,不过这个大家都理解的嘛,咱们君子斗口不动手,你们这样是不对滴……
甚至连美国人都被吓到了,小布什通过美国驻华大使馆向共和国方面委婉的询问共和国“是否需要帮助?”
谁都没有想到咱们紧急调运救灾物资的行为竟然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一时间,忙的焦头烂额的首长们也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第一八零七章 改变了的历史
和林鸿飞人生存档之前的历史一模一样,5月12日14时27分59.5秒,一股强烈的震动从汶川县地下产生。
刹那间,华夏震动!
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直-9和直-6直升机迅速起飞,前往灾区查探情况,一个小时后,接到已经飞往灾区上空初步探查了情况的汇报后,部署在蓉城军区的5架直-13重型直升机和根据需要调往陕甘地区的三架直-13重型直升机立刻起飞,以吊装的方式携带着数台大型工程机械直奔灾区!
相应军区在接到中央命令后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部队紧急集结,与此同时,已经被部署在数个安置点的救灾物资迅速被装车,准备开赴灾区。
这一刻,全世界都被这场发生在共和国的大地震吸引了目光,各种同情的、担忧的、焦虑的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目光集体投向这个古老的民族:今年,可是2008年啊,中国人能解决他们的麻烦吗?
※※※
“鸿飞,首长让我想你转达他的谢意,如果不是你的及时提醒,这场地震会死更多的人。”东方正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疲惫。
作为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的重量级领导,东方正深切的意识到了林鸿飞的建议给国家、给灾区人民减轻了多少损失,虽然强烈的地震依旧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如果不是有林鸿飞的提醒,国家提前做了相应的准备将损失降到了最低,人员和财产物资的损失还不知道要扩大多少倍!
“爸,您就别说了,”林鸿飞苦笑一声,这段时间同样带着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的部分员工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林鸿飞的声音里同样带着浓浓的疲惫,“我宁愿我没猜对……”
东方正就默然,沉默了良久之后,重重的拍了拍林鸿飞的肩膀,什么话也没有说。
在看到了这场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他完全理解林鸿飞的想法,甚至他也是这么想的,别看在震前国家动用了巨大的力量组织了大批的抗震救灾物资,损失巨大,可如果可以选择,他也宁愿这种事情根本没有发生,实在是太悲惨了。
如果不是林鸿飞的及时提醒,如果不是中航工业第二集团紧急交付的8架直-13重型直升机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救灾活动的第一时间就将大型工程机械送入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员伤亡情况还要严重。
“不管怎么说,暂时过去了,这次的地震,让领导们充分认识到了直升机、特别是重型直升机的作用,回去之后做好准备。”沉默了良久,东方正终于开口道。
“嗯,我知道了。”林鸿飞用力点点头。
这次的大地震,给许多以前一直对直升机不以为然、认为直升机不重要、装备直升机只是因为其他国家的陆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同样也装备了直升机的领导上了惨烈的一课,他们这才意识到,在某些特殊的场合,直升机、特别是载重量巨大的重型直升机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当有些媒体在质疑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才只有区区8架直-13的时候,虽然被用理由给搪塞了过去,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就是:相对于共和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庞大的军队而言,区区8架直-13确实不够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