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41/502页


5.82米长、2.92米宽的车体,高度就达到了1.8米,至炮塔顶部的高度为2.4米,战斗全重为10.87吨。一般来说象这样大车体的坦克,其战斗全重却只有10吨多,所以,其装甲防护能力还有所欠缺。车体和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为25毫米,呈70倾角,相当于35毫米厚的均质轧钢。至于车体和炮塔两侧的装甲就更薄弱了。最大公路速度为40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为27公里/小时,最大爬坡度为29º,最大侧倾度为17º,越壕宽:2米,越垂直墙高:0.7米,涉水深:1.1米,最大行程:270公里。ZTZ-20型坦克从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期才开始批量生产,当年产量为165辆,到二五计划末期共生产了984辆。

总的来说,这三型装甲车辆的研制还是比较成功的,它填补了中国陆军装甲力量的空白。尤其是LZC-1系列轮式装甲车在寒冷的北方表现得非常出色。虽然专门为北方使用的LZC-1设计了保暖油箱,但其简单耐用、结实坚固的优点倍受部队官兵的喜爱。到二五计划末期,龙战天的骑兵师基本上全部配备了LZC-1系列装甲车。

而ZJLC-1型履带式装甲车则因为性能不稳定而没有大量生产装备,不过,其在中国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区则显示出了优秀的机动能力,而且在南方使用的可靠性要好得多。ZTZ-20的情况也与ZJLC-1相差不大,也适合在南方使用。但南方丘陵、水网、丛林等地形条件也极大地限制了装甲车辆的机动能力,不过,由于这几款装甲车辆战斗全重并不大,体积也较小,所以在南方还是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这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爆发的中法越南战争中就能看出,在中国投入的兵力不足法国军队一半的时候,它们对胜利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

作为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必不可少的火力压制部队??炮兵,也是中国陆军重点发展对象。在中国自己研制的炮用钢还没成功时,重庆兵工集团就利用美、英等国援助的炮用钢成功研制出了LLP-18式系列榴弹炮。该系列包括四个口径:76毫米、105毫米、155毫米和203毫米。

LLP-18式76毫米榴弹炮采用了32倍口径身管,12条右旋膛线,最大射程可达8500米;LLP-18式105毫米榴弹炮也采用32倍口径身管,20条膛线,最大射程为13500米;而155和203毫米榴弹炮则统一采用29倍口径身管,155毫米炮有27条膛线,最大射程可达17000米,而203毫米炮有35条膛线,最大射程为22400米。而武汉兵工集团研制的LJP-19型130毫米加农炮则采用了45倍口径身管,同重庆兵工集团的产品一样,也采用了电渣重熔精炼钢和自紧身管工艺,有22条膛线,最大射程可达23000米。

到二五计划结束时,LLP-18式76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8760门,105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5800门,155毫米榴弹炮累计生产了3360门,203毫米榴弹炮则累计生产了1020门。LJP-19型130毫米加农炮则累计生产了4100余门。也就是说到二五计划结束,中国累计生产了23000多门大炮,除去出口的4000门外,整个中国陆军共装备了76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达19000门左右。而专为岸防部队生产的130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和305毫米加农炮到二五计划结束时也达到了2400余门!

火箭炮真正算得上研制成功的是因保密需要未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HJP-18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和稍后研制成功的HJP-20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前者有6管、12管和24管布置的三种型号,最大射程为7800米;后者有10管和40管布置的二种型号,最大射程为14700米。射程达到30公里的203毫米多管火箭炮正在研制中。单兵火箭筒也于一五计划结束时正式列装部队,这种被命名为DBHJ-19型的火箭筒口径为40毫米,最大有效射程为200米,采用破甲型战斗部和半穿甲战斗部,可有效打击各种火力点、工事、装甲目标等,是根据我对后世的回忆搞出来的。效果看来很不错,深受部队官兵的喜欢,毕竟,这种武器装备后,可以让原来需要冲击到目标附近去安放炸药包的作战方式一下子就改变了,也可以大大降低部队的伤亡。

至于型号繁多的迫击炮、无后座力炮、驮载炮等更是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样一来,中国陆军部队的炮兵火力在二五计划结束时便居世界之冠。而在中法越南战争爆发的同年底爆发的中日朝鲜战争中,被日军偷袭而措手不及的中国军队凭借强大的炮兵火力,在初期就成功地压制住日本的进攻部队。岸炮部队的大口径加农炮更是将日本海军派往鸭绿江的第11和第12战队全歼。

强大的炮兵支持,更是刺激了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的发展,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陆军共设立了3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步兵师及一些独立装甲、机械化旅、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第一装甲集团军,而龙战天自然就任首任司令员。第一装甲集团军下辖2个装甲师(原龙战天的骑兵师改建)、3个机械化步兵师(原骑兵师改建)、一个独立炮兵师及一些独立团营,总兵力为12万人。而我计划在三五计划结束以前再建立3个装甲集团军,将号称无敌的“虎威集团军”改编成第7装甲集团军、将原李长山带出来的第1集团军改编成第3装甲集团军、将刘伯承的第6集团军改编为第5装甲集团军。届时,中国陆军将真正成为世界陆战之王!

第六十七章 - 轻型海军和新型海军

借助中国经济和工业的“大跃进”,中国造船工业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由北至南发展出十大造船基地:大连造船厂改扩建后拥有3个万吨级以上的船坞,年造船能力可达10万载重吨。大连造船新厂建设完成后则拥有2个3万吨级的船坞和3个特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达15万载重吨。葫芦岛造船厂拥有1个3万吨级的船坞和1个万吨级的船坞以及一个特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为10万载重吨。天津造船新厂拥有2个万吨级船坞和2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为5万载重吨。青岛造船厂拥有2个万吨级船坞和3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为8万吨。

上海江南造船厂早在18年就为美国建造过2艘万吨级轮船,经过改扩建后拥有2个5万吨级船坞、4个万吨级船坞和3个特大型船台以及5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达到35万载重吨。新建的上海沪东造船厂拥有1个5万吨级船坞、1个3万吨级船坞、2个万吨级船坞、2个特大型船台和4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为30万载重吨。新建的上海南通船舶工业公司则拥有一个10万吨级船坞(为亚洲最大,仅次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15万吨级船坞),2个5万吨级船坞、1个3万吨级船坞、6个特大型船台和6个大型船台,主要以建造大型船舶为主,年造船能力达到50万载重吨。

湛江船舶工业公司拥有2个5万吨及船坞、3个万吨级船坞、3个特大型船台和3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达到20万载重吨。北海造船新厂拥有1个3万吨级船坞、2个万吨级船坞、1个特大型船台和2个大型船台,年造船能力为10万载重吨。十大造船基地的年造船能力达到193万载重吨,占中国年造船能力248万吨的78%左右。

强大的造船工业直接支撑了中国的海军建设。早在1921年的时候,陈海一没事就往中南海跑,吵吵嚷嚷地要求政府加大对海军的投入,要大建特建战列舰舰队。终于在二五计划第二年5月,被他烦得不行的我只好召集赵天赐、张英等人及相关部门领导,聚在一起开始讨论海军的建设问题。加上前一年爆发的与日本、法国的海上武装冲突,也使与会的各部门领导深感海军力量急需加强。

在会上,陈海首先强调了大型水面战斗舰只的重要性,并特意指出现有的海军人员都在中国包括其他国家的远洋商船上工作过,经历过远洋航行,使人员的因素已经具备了建立大型舰队的条件。而工业部部长谢凯则说:“现在就开展大型水面战斗舰只的建造恐怕还有些早,首先,我们没有建造大型水面战斗舰只的经验,其次,我们没有大型动力装置建造的技术储备,再次,一些辅机如中速、低速柴油机的技术储备也不够,还有,冶金工业还从来没有生产过这种大型的装甲钢板。我的意见是一步一步地来,先建造一些较小型的水面舰艇,进行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后,再逐步加大舰艇的吨位。”

赵天赐点点头说:“老谢这是稳健的想法,陈海呀,你也不要着急,不要老想着一口就吃成个胖子,什么事都得慢慢来。”陈海不高兴地说:“慢慢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我们还要慢慢来?”我对他说:“你还真别着急,现在你就是急也急不出战列舰来。而且又没有哪个国家会卖给我们。我想啊,我们还是先搞好驱逐舰队再说吧。毕竟,我们的主要造船基地就靠那几艘破船和岸炮部队也是不行的。还有,潜艇无论如何必须大力发展,这可是我们争取不对称作战取得胜利的法宝(早在几年前,我就向仍由我任校长的中国国防军事大学提出了不对称作战模式,深受学员们的吹捧)。”

经过热烈的讨论,会议决定在二五计划结束以前,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内,先建立一支以驱逐舰为主体的轻型海军。以沿岸防御和抗登陆为主要作战任务。而我在会上特别指出,要加强单舰的战斗能力和生存能力。将以一支完全不同于其它国家海军的新型海军出现在世人面前。为完成这一目标,工业部门就必须大量采用高新技术,而海军则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的训练。这支新型海军将以空中、水面和水下战斗单位组成立体作战群体,同时还要强化彼此之间的合成作战能力。说到这里,我又要求海军必须成立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陆战队。陈海二话没说就同意立即着手组建。

在会上,总装备部的何家声少将拿出了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和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分别设计的几种战舰资料。他希望能在会上会同海军部门将究竟采用哪种战舰尽快确定下来好迅速报人大常委会通过。

我接过资料一看,发现满载排水量从800多吨到3500吨的都有,而且统统都认为自己设计的是驱逐舰!我不由想起,好象现在的驱逐舰主要是以鱼雷为武器,说穿了就是放大了的鱼雷艇。

我回想起现代社会中所了解的海军构成,于是要求海军重新作好舰种的分类,并建议:满载排水量不超过2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105毫米的称为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不超过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40毫米的称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155毫米的称为轻巡洋舰(这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满载排水量不超过20000吨或主炮口径不超过230毫米的称为重巡洋舰;吨位或主炮口径超过这些以上的则称为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同时,我还提出以后的军舰命名原则:护卫舰和驱逐舰以中小城市命名,巡洋舰无论轻重均以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命名。陈海当场和几个海军领导商量了一下就立马拍板定了下来。我还向陈海介绍了前一年8月,美国陆军准将米切尔进行的飞机对战列舰的攻击情况。要求陈海和工业部门立即着手航空母舰的预研工作。

接着又重新审视了几家设计院搞出来的资料,最终将几家设计院共16种舰型淘汰了6种,只保留了其中最优秀的5种,同时还淘汰了3种潜艇型号,保留了2种。并要求将这5种舰型和2种潜艇型号再进行改进后立即着手在全国各大造船基地开工建造。

这几种舰型就是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设计的“兴隆”级护卫舰,设计院的设计代号为C1101型;“伊春”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C1103型;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设计的“辽源”级护卫舰,设计代号为Z0101型;“九江”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Z0102型;代号为ZQ-1012型的潜艇;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设计的“长治”级驱逐舰,设计代号为H0012型以及代号为HQ-003型的潜艇。

为了使中国海军在最短的时间里便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会议还作出决定,几型驱护舰将在全国十大造船基地同时开工建造,要求在三年内(也就是二五计划结束以前),几型战舰的拥有量必须达到100艘,潜艇也必须达到30艘。其实严格地说来,这几型战舰和潜艇都是德国人设计的,只不过经由我国的设计人员进一步完善而已,但这也已经代表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了,按我的要求,这几型战舰和潜艇都至少领先西方20年的时间,从实际使用上的效果来看,他们也确实达到了我的要求。

“兴隆”级护卫舰首舰由重庆造船厂承建,采用长首楼船型,全舰共有7个水密隔舱,按设计要求,其中任意相邻的2个隔舱进水不致沉没。动力系统中,主机采用了绥定机械集团动力系统公司研制的SC-200/16V型中速柴油机2台,呈左右布置,单台功率为2800马力;辅机则是使用的四川内燃机公司研制的CNC-19/8V型中速柴油机,也呈左右布置,单台功率为680马力;这样,其动力装置总功率为6960马力,减速装置也采用了绥定机械集团的产品,双轴推进。

全舰的装甲厚度为12~23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0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57毫米,而在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7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更达到了76毫米。这样的装甲即便是在对抗驱逐舰时也不吃亏,而且采用了全封闭式炮塔,而且这也成为以后中国军舰所采用的标准配置,而这时的驱逐舰甚至许多轻巡洋舰都采用了开放式炮塔,除了在火炮正面的防盾外,其余全部暴露在空气中。

“兴隆”级护卫舰采用的电子设备在当时来说,已经是非常前卫的了。虽然雷达还在研制中,并没有装备该舰,但该舰却配置了无线定位系统,用于探测和定位敌方舰艇尤其是潜艇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在射击指挥仪方面,该舰还采用了先进的电陀螺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部快速绘图仪,将敌我双方的位置近适时地绘制在图上,供火力控制官下达命令。

作为以反潜作战为重要作战任务的护卫舰,该舰在舰体中部还装有一部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5海里内的潜艇发出的声音;在舰艏还装一部主动探测声呐,可探测3海里内的水下目标,以为深水炸弹提供目标数据。

该级舰的武器配置在当时800多吨的舰艇中算是非常强大的了:前一后二布置的三座单装JZP-76I/62-20型主炮,该炮由重庆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2倍径身管,射速可达15发/分,俯仰角为-11º~+85º,可作高射炮使用;最大射程:13800米,对空射程:5500米,射高:30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120毫米/0米、70毫米/7000米,每门炮备弹200发。

副炮为3座JGP-37II/65-21型双联37毫米高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65倍径身管,射速为150发/分,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最大射程:5800米,射高:1500米,每门炮备弹500发。另有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每挺备弹1200发。

鱼雷武器为一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该发射管装在舰桥后部和烟囱之间,备有6枚Y-1型电动鱼雷,由重庆兵工集团研制,航速:45节,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在舰艉甲板上还装有2具SDP-20式深弹发射具,备有SD-150/20型深弹60枚。深弹和发射具均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

“兴隆”级护卫舰全长:78.3米,舰宽:10.2米,平均吃水:2.78米,标准/满载排水量:682吨/833吨,航速:29节,续航力:2700海里/15节,全舰官兵:103人。首舰于二五计划的第二年7月12日开工建造,第三年5月18日下水,同年11月27日建成。第一批最后一艘于二五计划第三年12月29日开工建造,第四年7月28日下水,最后一年1月7日建成。第一批共建造了32艘,全部装备中国铁血海军,其中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各装备9艘,内河舰队装备5艘。第二批和第三批全部用于出口,共建造了22艘。

“辽源”级护卫舰也采用了长首楼船型,全舰同样分为7个水密隔舱,根据设计需要,其中任意相邻的2个隔舱和1个不相邻的隔舱同时进水不致沉没。最初中国船舶工程设计院是按驱逐舰的名义上报的,但由于没有达到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吨和主炮口径低于130毫米的标准,所以降格为护卫舰。

但该级舰仍采用了许多新的设计,如在中国第一次在自行设计时采用蒸气轮机为主动力,首次在全球采用蒸气轮机和柴油机联合动力等。该舰的动力装置为8台高压小水管锅炉,一台JZQLJ-1型蒸气轮机,功率为12600马力。该型蒸气轮机由绥定机械集团动力系统公司研制,主变速系统也由该公司研制。辅机则使用2台与“兴隆”级主机相同的SC-200/16V型中速柴油机,这样其动力装置的总功率就达到了18200马力,采用双轴推进。

全舰装甲厚度为15~27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7毫米,舷侧防雷层装甲厚度为70毫米,机舱、燃油舱和弹药舱的装甲厚度则达到了8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为100毫米。电子设备也基本与“兴隆”级相同,采用了绵阳电子工业集团的产品。不过该级舰的武器装备则要超过“兴隆”级,主炮采用前二后二布置的四座JZP-105I/52-20型单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

该炮由武汉兵工集团研制,采用52倍径身管,人工装填,射速为10发/分,俯仰角为-10º~+80º,可作高射炮使用;最大射程:18700米,对空射程:8500米,射高:5000米,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能力为180毫米/0米、100毫米/9000米,每门炮备弹200发。副炮为四座双联JGP-37II/65-21型高炮,4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烟囱前后各装一具四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Y-1型电动鱼雷16枚。舰艉装有与“兴隆”级护卫舰相同的深弹发射具,但备有100枚深弹。

当前:第41/50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