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萧全集》第353/454页
大智大师面有难色,沉吟了下道:“老大人垂察,敝寺大乘禅院,乃是上代长老清修之地,均已多年不问尘事,不愿有人打扰,实有未便。”
毕知府道:“本府在京之日,已听王公大臣中到过河南的,都极口推崇宝刹大乘禅院长老佛法精深,心头曾发宏愿,他日若有机缘,路过嵩山,便当礼拜这几位当世高僧。此次奉旨署理南阳,真是和我佛有缘,既然到了宝刹,岂能当面错过?大师试为本府先容。”
姓邵幕友接口道:“府尊确曾和兄弟提起过此事,当日七王爷出京,路过宝山,就曾见到一善神僧,畅论佛理,回京之日,备极推崇,应为当今第一高僧。府尊有此宏愿,既是与佛有缘,大师何妨向神僧面陈原委,也许会破例接见,亦未可知。”
毕知府含笑道:“正是如此,务希大师善为陈说,本府宏愿。”
大智大师努眼望望师弟,只是沉吟不语,他因毕知府乃是本省大吏,势难回绝,但他又不敢去见一善大师,是以深感为难。
监寺大通合十道:“老大人既然这么说了,方丈就向大师伯请示。看看能否延见?”
大智大师勉强点头道:“老大人吩咐贫僧自当前往一试,只是敝师怕是否肯接见老大人,贫僧就不得而知了,”
毕知府道:“全仗大师善为先容。”
大智大师道:“老大人请在此稍待,容贫僧见过敝师伯,再来奉请。”
毕知府笑道:“不劳大师往返,本府就在大乘禅院外稍候无妨。”
这话是说要和大智大师同去了。
姓南的幕友道:“府尊说的极是,设若是一善神僧不允相见,咱们就在大乘禅院前瞻仰瞻仰也好。”
大智大师被他说得无法推辞,只好合十道:“老大人和两位老施主要随同贫僧前去,自是无妨,只是……”
他目光望了毕知府千金一眼,欲言又止。
毕知府道:“大师有何碍难之处,尽管请说无妨。”
大智大师口中低宣一声佛号,双掌合十道:“老大人明察,敝寺大乘禅院,乃是上代长老清修之地,订有一打不成文的戒规。”
毕知府道:“什么戒规?”
大智大师道,“贫僧说了,务望老大人不要见怪才好,那就是不准女子入内。”
原来这中间还有一段秘辛,据说昔年有一位统兵大员,途经嵩山,久闻少林寺之名,入寺随喜。那大员有两千金,逛到一处院中,眼看院门紧闭,门上还贴着封条,心下大奇,问起知客僧人,才知院内是一位上代长老,闭关清修,已有数十年未出。两位于金一时好奇,,命随从启门而入,知客僧人劝阻无效,又俱于对方渲威赫势,只得任由他们启开而入。到得院中,但见满院荒草,狐鼠乱穿,殿中仅有一具八角神龛,蛛纲交织,尘灰盈寸,两女凑着眼睛,往里瞧去。
只见龛中端坐着一位枯槁老僧,白发委地,两手指甲,长逾数尺,不言不动,看情形果然还好好的活着。这两位千金小姐,几曾见过这等奇事?你张我望,口中不由咕咕格格的笑将起来。
这一笑可坏了大事,她们不知老僧修练的是达摩枯禅,闭关数十年,心如槁枯,就是经不得女色。偏偏这两位年轻小姐,凑近粉脸,虽隔着一道龛门,但相距飓尺,鼻中闻到的是花粉脂香,耳中听到的是莺声燕语,老和尚定力再坚,也自忍不住古井生波。
刹那之间,元阳尽泄,但听龛中一声长叹,双目流下泪来,一个身子,也登时倒了下去,数十年苦功,毁于一旦。
从此少林寺就立下规条,长老清修之地,不准任何女子入内。
闲言表过,却说大智大师说出大乘禅院不准女子入内,话声甫落。
只听伺候小姐的那个青衣使女忽然格的娇笑道:“大师父,你们这条规矩,可订得不通了,难道女人就不直钱?我佛如来,也是女人养出来的呀!”
话是不错,但这种口吻,那里还象是官宦人家出来的丫环使女?
毕知府没料到她会在紧要关头,口没遮拦,突然冲出这样的话来?暗暗攒了下眉,脸色一沉,喝道:“梅香,少林寺清规素严岂是你胡说的地方?”一面朝大智大师拱拱手,歉然道:“下人不懂礼节,大师幸勿见怪。”
差幸眼前的少林方丈和监寺大师,原是江湖上人,并非什么高僧,听了梅香之言,也不以为怪,连忙合十道:“老大人言重了。”
梅香自知失言,低着头道:“婢子这话说错了么?”
毕知府道:“你伺候小姐,在此等候,不准随便乱走,知道么?”
梅香道:“小婢记住了。”
毕知府抬手道:“两位大师请。”
他说的“两位大师”,自然是指大智、大通而言。
要知这两人,原是浣花宫手下冒名顶替的江湖上人,从没和官府打过交道,平日里纵然机警,但此刻在毕知府面前,却似为他气度所摄,深恐自己两人失了“方丈”和“监寺”的身份。
大智大师赶忙合十道:“贫僧替老大人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