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之王全集》第89/91页


1990年安哥拉境内的石油总产量,已经上升到了日产55万桶。从3月份到10月份,通过200天左右的囤积,李韦德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石油、埃尔夫五家石油公司,一共在安哥拉囤积了1.1亿桶的原油,就等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机会,在其中大捞一把了。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伊拉克10万大军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仅用10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在持续的5个半月里,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终成泡影。

科威特被入侵之后,所有主要供应国都对伊拉克实行了武器禁运。在联合国采取行动之前,一些国家实行了单方面武器禁运,作为《1990年8月6日安理会第661号决议》的一部分实行强制性武器禁运。美国和苏联在1990年8月5日的联合声明中宣布实行禁运,中国于8月5日宣布了它的决定。

不过伊拉克手中仍旧掌握着众多的军火,这不得不说是美国自食恶果。1985年至1990年美国政府曾批准向伊拉克出售包括生物制剂、微电子等700多项军事技术申请,到如今看来却是撤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乔治・布什总统不得不签发了第12735号行政命令,以加强防止化学和生物武器扩散的工作,其主要目标针对的就是伊拉克。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中东周边国家地紧张局势,产生了石油危机,使得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从1990年6月下旬的最低价每桶14美元每桶,上涨到10月上旬的每桶42.1美元每桶,价格足足是先前的3倍之多。每桶40美元的价格,一直维持到1991年才逐渐回落到30美元。

而在这场战争所引发的石油危机中,李韦德可谓是大赢家。

和五家石油公司,在安哥拉囤积的那1.1亿桶石油,在10月份之后逐渐抛出后,取得了46亿多美元的销售额。46亿美元当中除去各种成本,按照30%利润分成,李韦德一人将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纯利润。

再加上李韦德另外用总共100亿美元的资金,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囤积的石油期货,抛出后所获得的利润。李韦德在这场石油危机中,总共获得了12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他这样的一个军火商,靠着战争倒是发了一大笔石油财。

喜讯不仅来自中东,也来自美国国内。

1990年2月16日,思科首次在NASDAQ上市,公开发行5040万股股票,每股18美元。李韦德手中掌握的40%股份。当初300万美元的投资,如今其价值已经超过3.6亿美元,已然是120倍的回报。

不过,如今3.6亿美元已不放在李韦德的眼中,李韦德所高兴不已的,是来自罗杰斯的“馈赠”。

在这年的8月份,李韦德用20亿美元的资金,以差不多645美元1股,略低于市场的价格(1990年洛克希德公司股票65美元1股),购买了罗杰斯手中所持有的,全部3108万张洛克希德公司股票,也就是洛克希德公司28%的股份。

这样一来,加上原先所持有的12%的股份,李韦德现在一共拥有了洛克希德公司40%的股份,成为洛克希德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李韦德成功成为洛克希德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随即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1990年9月29日,洛克希德公司的F-22战机原型机,和诺斯罗普公司的F-23战机原型机,在国防部及其它有关部门的主持下竞争试飞,洛克希德公司的F-22战机原型机大获成功。

最终到了11月初,国防部宣布洛克希德公司的F-22竞标成功,洛克希德公司将会赢得一大批订单合同。此消息公布之后,洛克希德公司的股票,从65美元1股的价格,暴涨到81美元1股。

在1990年的这一年,中东黎巴嫩的局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0年10月13日,黎巴嫩政府军在叙军坦克、飞机支援下攻入贝鲁特东区,奥恩战败出走,残部投降。黎巴嫩政府开始在全境行使权力,着手实行将所有派别武装撤出首都的“大贝鲁特”计划。

至次年5月,除本土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外,黎巴嫩各主要派别武装,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游击队,均撤出贝鲁特,交出武器宣布解散口长达15年,造成14万人死亡和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黎巴嫩内战基本结束。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年底的时候,李韦德还首次去了中国。

1990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非公开兵器展览会,这样的展览会的展出品,都是以设计当中或概念武器为主的。而在这场展览会上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艘中型航母的模型出现在中国展台。1990年中国大型常规武器出口额12.49亿美元,占世界大型常规武器出口的比例4.17%,但中国还缺少航空母舰这样的远洋攻击力量,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不过就在这场展览会之后,李韦德被叶兰邀请去了叶家。其实李韦德去中国的名义,虽然主要是参加展览会,但同时也是叶兰的邀请。在叶家,李韦德秘密会见了一批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具体所谈的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这其中航母也是所谈的内容之一。

第七十八章 苏联的解体

1991年对李韦德来说,是个无比美妙的一年。

这一年的春天,苏联全国形势继续恶化。在短短几个星期中,中央政府决定“试验性”的在两个首都(莫斯科,和“北方首都”列宁格勒)改革管理体制,成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市政府。

以前苏维埃系统中各种职能混在一起,而现在这种管理体制可以清晰地区分行政和立法机关的职能范围。莫斯科苏维埃很快通过了新法律,没有任何争议。但是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议员却屡次反对成立市政府,因为那样议员团的影响力将减弱。不过经过作为索布恰克助手顾问的普京,顺利说服了许多议员之后,这一决定以压倒性多数的优势获表决通过。

1991年6月12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组织了市长选举,与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在列宁格勒,尽管共产党和很多“民主派”都反对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参加竞选,但他还是得到了70%的选民支持。在就职仪式上,阿纳托利・索布恰克宣布,现在城市只有一个经过人民选举出来的合法政权,苏共机关今后没有权利干涉和影响市政府的活动。

市政府成了新的政权机关和新机构,所有城市管理体系都进行了重新设置。从1991年6月28日起,弗拉基米尔・普京领导的列宁格勒市政府外事委员会正式开始行使权力。稍后,普京还领导了行动问题委员会,讨论并采取行动来解决许多刻不容缓地城市问题。这个委员会事实上承担了市政府的职能,并且由于索布恰克经常出差,普京变成了市行政机关的关键人物。索布恰克甚至留下一些自己签过字的空白纸,然后对普京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索布恰克和普京的水涨船高,自然让李韦德很是高兴,然而这一年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他是欣喜若狂。他资助的叶利钦终于迈向了更高的阶梯。

苏联的“改革”到90年代初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削弱,权力开始向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流失”。在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争夺政治领袖地位的角逐中,戈尔巴乔夫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因为他只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而非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为了削弱俄罗斯和叶利钦的势力,戈尔巴乔夫方面提出了将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单位提升到加盟共和国的地位。1990年4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相应的法律,启动了“自治化”机制。其结果是俄罗斯联邦的版目像块带着许多大窟窿的奶酪,俄罗斯也因此失去了51%的领土及其全部战略资源和近2000万人口。

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为了维护共和国的完整,于1990年6月12日以压倒多数(903票赞成,13票反对和9票弃权)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这份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宣布准备继续成为更新后联盟的组成部分。

不过到了1991年的5月,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又宣布,俄罗斯联邦政府改革为总统制,并进行第一次俄罗斯联邦总统竞选。在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中,叶利钦获得了重大胜利,他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

尽管这时的总统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乘此胜机,叶利钦对苏共和俄共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不过就在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场,而戈尔巴乔夫无能为力的步步退让之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顿时让整个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前:第89/9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