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第2期全集.com》第2/23页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最后一站牡丹江雪乡节目播出的当天,林志颖在长微博中写下这段话。在不舍的告别文字中,他坦露了接下这档节目的原因。
  “坦白讲,今年真的很忙,通告和行程都排得满满的,所以我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伴Kimi,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父子单独好好相处。”林志颖说,“这个节目的拍摄就是五六日3天,也不影响他平时上课。它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我和他去体验一些不一样的环境和各式各样的生活,我们把它当成一场很特别的旅游就好了。”
  在2013年最后一季,综艺立台的湖南卫视罕见地暂时放弃音乐节目,推出从韩国引进版权的《爸爸去哪儿》。这是电视湘军在国内电视圈首开先河啃的一块硬骨头,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超过百人,四十多个机位里一半以上是活动机位。三天两夜的拍摄记录,素材超过一千小时,播出节目只有90分钟。拍摄儿童历来是业内头痛的任务,纪录形态也对节目团队的制作水准有着极高的要求。

图/本刊记者 大食

林父、林志颖及kimi

  说服明星带孩子参与,难度不亚于每期制作。确定嘉宾名单,花费了节目组整整8个月。就像某家电品牌播出前临阵撤掉冠名,最初不看好这档节目的大有人在,明星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很多人直接拒绝了邀请。“4到6岁、外表可爱、个性鲜明”,这是制作团队确定的明星宝贝入选标准。总导演谢涤葵曾解释:7岁以上的孩子比较成熟、童趣不足;4岁以下年纪太小,无法单独完成节目任务。
  通过林志颖微博里一路记录儿子成长过程的照片,节目组确信:这是一对极其符合条件的明星父子。
  “一开始我也是拒绝的,”林志颖说,“第一反应跟大多数艺人一样,主要是顾及隐私,所以反复考量后就回绝了。爸爸妈妈都觉得,尽量不要让小朋友曝光,我也一样。你看微博里,Kimi一岁两岁的时候我放过一些正面照,到了3岁,我基本就只放他的背影、手、侧影或者剪影。”
  为了说服林志颖,节目组将韩国原版节目寄给他,看完后,他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这个节目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娱乐”。他打电话给韩国朋友,得知这档节目在韩国很受欢迎,5对父子的情感表达很真实,他自己也被节目里的真挚亲情所打动。
  在一次参加《百变大咖秀》录制之前,林志颖见到了《爸爸去哪儿》的制作团队。晚上录制前,他又被单独邀请参加了一次会议,台长和几位主要领导全部在座。显然,诚意十足的节目组志在必得。

我,当爸爸了

  “Kimi的出现让我转变很多。有了他之后,我必须去面对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身份。你必须从一个偶像艺人,转换成一个合格的爸爸,所以我必须突破自己。你不能让他永远躲在背后,不能见人。所以,我在35岁生日的时候选择去面对。”林志颖说。
  2009年10月15日生日之际,林志颖在台北召开了发布会。当天,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回顾了他出道至今的星路历程。在歌迷合唱完成名曲《十七岁的雨季》后,身着灰西装蓝牛仔裤的寿星亮相,站在了镜头前。
  “我从17岁到现在,从学生到当兵,始终没有中断演艺事业,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努力重新出发,才有今天的成绩。我最最要感谢的,就是多年来一直支持我的父亲,还有所有爱我的歌迷。”林志颖在台上说。
  圈中好友和歌迷送完祝福后,父亲林德雄上台。“林志颖小学的时候,一场火灾,让家中遭遇巨变。经过3年,我两手拉着3个风筝。”林父所说的“风筝”,是当时家中3个孩子。“凭着坚强的毅力,我培养林志颖长大成才。我认为我有义务保护他,等他身为人父,我的重担也就卸下了。”
  再度出场的林志颖当着媒体和歌迷,首次披露了自己的身世:很多人以为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其实我是单亲家庭的小孩。父母离异,父亲身兼母职,带大兄弟几个。所以我从小就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尤其最近看到哥哥结婚生子,让我更想尽快实现愿望。”
有了Kimi之后,林志颖有了更多的动力。“做任何事情,都会比从前想得更仔细更严密,考虑得更周全”

  1998年5月,林志颖在台湾一次超级跑车赛中向新战绩发起冲击。自从18岁收到公司送出的跑车生日礼物开始,他对速度的迷恋一发而不可收。改装难以满足速度要求后,他选择了赛车。
  “那天比赛过程中,我和对手都进入弯道,而且已经赢了他半个车头。但是他的车比我快,眼看马上就要超过我了,我就刻意去挡他。挡的同时我又踩油门,结果车尾就滑出去了,时速140、150撞到墙上,整个车头都烂掉。”林志颖回忆。他迅速跳车,离开没多久,赛车就在身后燃烧起来。
  这场车祸的惨重代价是脚骨骨折,手术过程中打入4根钢钉,静养半年,恢复后再次手术取出钢钉。后来很长时间,他都不能站立过久,否则疼痛难忍。比肉体煎熬更折磨人的是内心的恐惧。一路顺风顺水的他,第一次开始担心起以后的演艺之路。
  “这次是真的刹车了,而且不是说停一下再走,是车都坏掉了。”林志颖说,“你必须停下来,安静地想想,自己的步伐是不是太快,太急着想证明自己,太急于想超越别人,才导致这一切。”
  在那段前途未卜的养伤日子里,林志颖收获的最大的人生财富,是后来他在很多场合多次传递的新理念:赢别人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不断超越自己。到最后,人都是在跟自己比。
  车祸前,刚退伍的他选择走成熟男人、伤心男人路线,推出的唱片《男人是很好骗的》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那段时间是林志颖的最低谷。伤愈后,从未涉足电视剧的他选择了一部古装经典――《绝代双骄》。因为制片不力,那是一次让他和另一位主演苏有朋几乎透支的拍摄经历。但是他却在角色身上,找到了帮助自己痊愈的心药。
  “我本来就是小鱼儿的个性,天塌下来也不怕,为什么要去走那些不适合我气质和个性的情伤路线?我唱‘男人是很好骗的’,根本也没有人信,人家只觉得,林志颖不骗别人就好。我就应该沿着这种乐天的精神方向去走。真正的改变,不是为了别人而改变,而是你内心的改变,是你自然而然流露的谈吐,是人生自然而然的一个阶段。就像这次在《爸爸去哪儿》里,你看到的我就是爸爸的形象,这就是现在的我。”
  重回赛场,轻装上阵的他刷新了自己的战绩。一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车队。心态的转变,也让父亲踏实了一些,对他赛车的态度逐渐转变。这时的林志颖,在新歌《快乐至上》里唱道:天再高,我的快乐至上,呵嘿呀,呵嘿呀,只要幸福就好。

林志颖上台前在做最后准备

父子模式

  作为一个获得过台湾年度冠军的职业赛车手,林志颖人生中最没信心的驾驶经历,是接刚出生的Kimi回家。
  “开车对于我来说,就像吃饭一样容易。但是那天我紧张得完全变了一个人。”那是Kimi出生的第三天。“我把他放在婴儿车上,踩油门不敢踩大力,踩刹车也不敢踩大力。我没有想到,我最擅长的开车,会变得如此战战兢兢。”
  林志颖把自己的成长主要归结为3次重要的心灵成熟,一次是20岁参军,一次是24岁出车祸,再就是35岁时儿子的出生,“我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有了Kimi之后,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做任何事情,都会比从前想得更仔细更严密,考虑得更周全。”林志颖说,“以前赛车时想都不用想,油门踩到底就对了,车子滑出去,我再修回来就好。现在不一样,油门踩下去,再收回来一点,不能踩到底。进一个弯道,还是要踩一下刹车,以前从来不用。现在的心态可能完全不一样,更懂得怎么适时去踩刹车,更明白不能像以前那样不顾一切。”
  “不老林”,林俊杰在演唱会上这样称呼好友林志颖。网络上,林志颖一直被看作“逆生长”的代表,网友们乐此不疲地拿他和同龄的郭德纲进行调侃。关于不老驻颜的话题,最近因旗下公司某款饮品,将他卷入一场风波。因为当时正在录制《爸爸去哪儿》,手机被没收,林志颖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后来话题发酵的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甚至连他的赛车成绩都被人质疑。
  风波过后,林志颖反省:我们的危机公关没有做好,现在的行业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及时作出一些回应。“所以这次跨年演唱会之后传出我们200万捞金的假新闻,我们第二天就发布消息澄清。”2014年,林志颖将以更饱满的工作全面回归。
  林志颖说,这种不服输的个性,主要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他一路都是自己艰辛打拼,从很小的店面做起,慢慢做大。他遇到什么事情,从来不会告诉家里人,让家人担心。还有他对孩子这种极度耐心和爱的教育,也让我把这种父子模式带给了Kimi。”父亲终其一生,便是在一点点地放飞手上的5只风筝,也一直以林志颖兄妹5人为傲。如今,老人驾鹤,林志颖也开始放飞自己的小风筝。
  “Kimi对赛车不是很感冒,没关系,他成为他自己就好。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注定这一生不寻常,会有很多人关注他的成长。我希望他快乐就好。”林志颖说,“常有人问我,到底是父亲造就儿子还是儿子造就父亲,我觉得是相互造就。现在Kimi已经把我当成他的骄傲。我希望有一天,Kimi长成真正的男人时,我依然是他的骄傲。”

郑氏父子 这世上,和你说话最多的人是我

作者:刘珏欣 字数:6229

  郑亚旗的岳父母也许会有点后悔女儿结婚时给了女婿改口费。这位看来温和有礼的小伙子,在拿了改口费后,不仅没改叫他们爸爸妈妈,甚至开始直呼他们的名字。
  “因为叫名字在我们家才是高级职称啊。”郑亚旗笑着解释。确实,他从会说话开始就应爸爸郑渊洁的要求,直呼其名,连“爸爸”这个词都没学过。
  童话大王郑渊洁用二十多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每月独自写一整本《童话大王》,他的书累计卖出上亿册;二是培养儿子郑亚旗。比《童话大王》早两年出生的郑亚旗,也是郑渊洁童话里重要人物皮皮鲁的原型――一个学习成绩一般、不乖的小男孩,不被老师喜欢,却善良勇敢。
  这位现实中的“皮皮鲁”大概是中国最著名的退学儿童。众所周知的是,郑亚旗小学毕业就退学回家,学习爸爸亲自编写的10部教材,由郑渊洁的童话主人公串场,除了数理化、语文、历史,还包括法律、哲学、性教育、安全课等等。这在1996年绝对是惊世骇俗的事情,支持者和反对者都等着时间给出答案。

郑渊洁和郑亚旗小时候

  十多年后,郑亚旗是爸爸的老板,皮皮鲁总动员公司CEO,代理爸爸的一切版权,自称普通商人,擅长品牌运作。
  比起童心满满、偏执、仗义的父亲,儿子反而更像稳重平和的成年人。“老郑的心理年龄测过才6岁,这个我真相信。他根本做不了生意,同时管理超过两个人就崩溃了。”郑亚旗说,他运作郑渊洁的品牌后,郑作品的销量从之前一年100万册涨到现在的一年1000万册。郑渊洁近几年每年都是中国作家富豪榜前三名。但老郑跟儿子明算账,版税一点都不优惠。
  2013年,30岁的郑亚旗也当了爸爸,有了一个女儿。他突然深切理解了28年前的郑渊洁――那个早晨,父子俩在火车车厢里看到一位香港旅客泡了一桶稀罕的方便面吃,郑亚旗也想吃,郑渊洁却买不起。这让郑渊洁感到强烈的内疚,导致他加速实施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的想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上纸桶方便面,他要使自己作品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郑渊洁

  “我以前真没想到,看了孩子出生,你奋斗的动力会大那么多。现在我觉得,如果我女儿在18岁前,不能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我就特失败。”郑亚旗说。

没了压抑,就没了叛逆

  郑渊洁的童话几乎给一代中国儿童埋下反骨。在他的童话世界里,听话是被揶揄的,家长是爱攀比的,好学生会变成没有自我的温顺兔子,老师还会对此大力表扬,鼓励全体学生变兔子。
  郑渊洁著名的教子观念包括:不干涉孩子,让他自由发展;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他没批评过儿子一次;孩子缺点的源头在父母身上,身教重于言传;权威是用来超越的,任何人包括他自己跟儿子说的话,都有可能是错的;儿子18岁以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以后什么都不给,住在家里要交房租和水电费,而且跟市场价相同,折扣都没有……
  三年级的小班长向郑渊洁打小报告说郑亚旗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了,郑渊洁回答:“喜欢通过自己劳动导致同学被家长骂,这种品质和上课说话比起来,要坏得多。以后你不要向我汇报了,在我眼里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本来我准备下午给他买一个200元的玩具,现在由于你的汇报,我要给他买1000元的玩具。”
  老师把郑渊洁叫到学校,投诉郑亚旗课间休息时和同学去操场探险。郑渊洁走到儿子座位边,耳语道:“小伙子!干得好!皮皮鲁就是这样探险的。你真棒。以后不在学校探险了,明天咱们罢课,我带你去北京植物园探险。”

当前:第2/2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