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全集.com》第39/96页


  急红了眼的博洛只得一方面派人到杭州城去调“攻城大哥大”――红衣大炮,一方面让浙闽总督张存仁也带兵来助战。
  最后在7月16日,金华城一段新修的城墙被清兵集中的炮火轰破,清兵从破坏的墙口中大举攻入金华。
  大典同志依然顽强抵抗,直到“自卫队”将士大部分战死,他才从容召集家人22人、幕僚10人,来到金华八咏楼的火药局旁,用绳索一个个把自己捆在火药桶上,淮备全部同归于尽。
  做好了这一切,大典同志向金华长山的五家村方向凝望,那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
  少年时,他家因打官司失败,举家生活困顿,只能栖身村边伏龙庙中。
  他敏而好学,但家境贫寒,无钱入学读书。
  伏龙庙附近有一所私塾,他在割草拣柴之余,便常常到私塾边“倚窗听课”,后塾师及东家都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破例免费收他入学读书。
  得到读书的机会的他,从此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在1616年考中进士,踏上了仕途。
  对贫穷有刻骨铭心记忆的他,一踏上仕途,立刻变成了一个“双面人”,既有一张勇于做事、敢于负责的脸,也有一张“秉性奇贪、多行暴虐”的脸。
  整个大明王朝就在他们这些“双面人”的手中,虽然送走了山穷水尽,但却没有迎来柳暗花明。
  历历往事,件件在目!
  但这一切,都将逝去,仰望深邃的天空,嘹望苍茫的大地,辽阔壮美的大明江山呀,我曾负你,但更爱你!
  愿我今日的付出,洗清我往日的污浊!
  我本洁净地来到这个世界,还让我洁净地离开吧!
  当清兵冲到他面前,朱大典同志毅然点燃引线,轰然一声,三十二人,全部为国成仁。
  康熙年间,为保卫金华殉难的朱大典、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同志,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建造了一座高10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人性虽然诡异,但并不复杂,内心高尚的灵魂,虽有一时的污垢,但终将会回归高尚!
  谨将此言奉献与王之仁、朱大典两位特殊的“好同志”。
  隆武朝的覆灭
  拔掉金华这个“反清钉子户”后,博洛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浙东灭掉了鲁监国,他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福建的隆武“伪政权”。
  对于顺利干掉这个“伪政权”,博洛已有八成的把握。
  因为据他的“优秀统战干部”――苏忠贵同志汇报,隆武朝中最大的实力派郑芝龙,已准备弃“明”投“清”,进见礼就是福建省及隆武帝。
  苏忠贵带来的情报是真实的。
  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一心把朱聿键推向皇帝宝座的郑芝龙,今天为何要出尔反尔,反戈一击。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两个字――利益。
  当年郑芝龙拥护朱聿键上台,目的就是利用这位兄弟的牌子,在福建把郑氏家族打造成一个产供销结合、党政军一体的超级托拉斯。
  但他很快失望了,在大明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志277年“重君忠君”的愚民教育下,上到公卿大臣,下到平头百姓,并不买他的帐,愣活生生地把他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理想消灭于萌芽状态。
  还有,那个每天都在做着“中兴大梦”的隆武帝,也没有掉进他设计的“温柔陷阱”里不可自拔,反而“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整天价就是让他无私奉献――“出钱又出兵”。
  后来,因为“二郑(郑彩、郑鸿逵)降爵”事件,隆武帝与郑氏家族的关系一下子降到了零度以下。
  这个事件是这样的。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隆武帝为援助江西建昌的“反清义师”,曾令郑彩出兵杉关予以增援,但郑彩在到达杉关后即按兵不动。
  无论监军张家玉如何催促,郑彩依然不理不睬、置若罔闻。
  后来听到清兵将至,郑彩干脆拉起队伍一走了之。
  张监军自然无比愤怒,立刻上疏向隆武帝大告御状。
  隆武帝也不客气,马上行使皇帝职权,下诏削去郑彩的伯爵。
  但郑彩的事还没平息,又冒出了郑鸿逵擅自令部下黄克辉从浙江江山撤退回闽的风波。
  隆武帝这次更不客气,先下诏怒气冲冲痛骂郑鸿逵“空耗军饷、无故脱逃”,然后将其太师的职务降为少师。
  对郑氏家族的极度失望,再加上黄道周北伐的失败,使隆武帝离开福建,重找靠山,转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
  湖南招抚大顺军的成功,使他充满失望的眼睛,又闪烁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由于他并了解堵胤锡与何腾蛟的分歧和矛盾,加上对何腾蛟这个“南阳故人”的偏爱,使他把招抚成功的帐都记在了何总督的头上。
  现在他认为,“地广粮又多、兵强马又壮”的何腾蛟同志是一个“值得信任、值得托付”的好同志,于是决定,去找这位同志“共创伟业”。
  他找这位同志的计划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御驾亲征,借此把国都由福建的福州迁到江西的赣州。
  第二步:如江西用兵得手,则乘势让西边的何腾蛟北伐,东边的郑芝龙配合,南边的两广提供后勤保障,自己则坐镇赣州居中指挥。
  如江西用兵不利,就直接向湖南转移,在长沙建立新国都,利用水网密布的三湘大地与清军打一场持久战。
  他的“两步走”计划,得到了江西督师万元吉的热烈响应,万督师给隆武帝上疏,大谈特谈赣州的重要性,双手双脚地欢迎皇帝陛下移驾赣州,领导抗清工作。
  隆武帝不准备再犹豫下去了,他于12月16日离开福州,12月26日到达赣闽交界的建宁。
  隆武帝的行动意图立刻被一个人察觉了。
  这个人就是大清江西省军区司令(江西提督)金声桓。
  金声桓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大清东南最高行政长官洪承畴报告,认为事关重大的洪长官与博洛商议后,迅速抽调柯永盛、高进库等“伪军部队”赶赴江西,协同金声桓作战,力争抢在隆武帝末移驾前将江西全境一举搞定。

当前:第39/9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