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朝那些事儿全集.com》第40/96页


  1646年3月24日,金声桓等部攻克江西吉安,随之会同柯、高两总兵向赣南方向进发。
  隆武朝的江西督师万元吉,计划在皂口据险扼守,但基层士兵战无斗志,纷纷南逃,清军马上乘虚而入。
  6月8日,清军少量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赣州城下。
  于是,隆武朝的最后一场大战――赣州保卫战由此打响。
  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隆武帝也是精心布置、周密安排。
  在官员安排上,隆武帝一口气把江西督师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离任的江西巡抚李永茂、现任的江西巡抚刘广胤四位省部级“高干”都“空投”到赣州,就近指挥。
  兵力安排上,除原有的江西兵(赣州守将吴之蕃、张国祚统领)外,隆武帝把所有能调动的兵都填了进去。陆续有云南兵三千(滇将赵印选、胡一清统领),两广兵七千(粤将童以振、陈课统领),两湖兵二千(湘将曹志建统领)等多省联军到达赣州,参加战斗,明军在赣州的总兵力即达到四万人以上。
  为鼓舞大家的士气,隆武帝再一次发挥自己的文学专长,把赣州赐名为忠诚府(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发挥专长)。
  另外,为了保证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能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隆武帝还指定了一个前敌总指挥――江西督师万元吉。
  万指挥第一次指挥这么多的兵,进行如此重大的战役,心情真是既紧张又激动。
  他没有打过仗,却似乎很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他让各军扎牢营寨,抓紧时间休息,然后自己静静地坐下来,等待一个人的出现。
  这个人,就是以前曾“修理”政府,现在却“护理”政府的海盗头子罗明受。
  这位海盗头子的手中,现在有一支数量上千的“海军队伍”。
  万指挥要的效果,就是随着这支“海军队伍”的到来,大明军队将实现“多兵种联合作战”,一鼓作气击败由“单一兵种”组成的清军。
  但金声桓不是“稻草人”,会傻乎乎呆在那里,等明军聚齐了再挨刀。他派人先侦察到了“大明海军”停泊的港湾,然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组织了敢死队,跑到军港里见船就烧,见人就砍。
  黑夜中,没有陆军掩护的“大明海军”几乎成了挨宰的菜瓜。人员、船只损失近三分之二,后来幸亏万指挥及时派兵救护,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
  没能救人反被人救的罗明受同志,只得领着残兵败将离开了这块令他伤心欲绝的地方。
  “大明海军”这一败,导致万指挥威信大损,各路人马的指挥官都对这位只会纸上谈兵的前敌总指挥充满了轻蔑和鄙视。
  这当口,金声桓却活跃起来,趁机带兵使用逐一操练、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打跑了两广兵,再干掉了云南兵。
  金声桓连胜三仗后,其余增援赣州府的指挥官们一看这位“金兄”竟然如此生猛,纷纷抬腿走人。
  一天之内,明军只剩下了城内的六千多人。
  扫清外围后的清军,在9月19日后开始全面包围赣州城。待城内弹尽粮绝后,10月3日,全军出动,实施最后的攻城作业。
  经过一天半的紧张作业,10月4日中午,赣州陷落。
  万元吉、杨廷麟在城破后,双双投水自尽。
  死前,他俩向福建方句叩拜,为没能顺利完成工作,而向隆武帝致以深深的歉意。
  但他俩并不知道,他们敬爱的隆武帝,已经再也无法再收到他们的道歉了。
  因为这位可怜而倒霉的皇帝,已于八月二十七日,在福建长汀以身殉职!
  隆武帝在清军进入江西时,就预感到自个儿去找何腾蛟会师的想法有可能要会落空。
  为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他派出使者,拿着自己的手敕,去长沙命何腾蛟派出精兵一万,来江西的湖东地区“接驾”。
  后来,随着局势的恶化,同样的手敕他又发了一道。
  在隆武帝两次催促后,何腾蛟派出郝永忠、张先壁率领一万多人,组成“迎驾军”,分左右两路,从长沙出发向江西进发。
  但在两人上路时,何腾蛟又私下授意他们,此次“迎驾军”行动的原则是――慢慢走,等等看。
  他这样做,是感到在湖南独立当“一把手”实在是过瘾,没有必要再找一个无用的上级来管束自己。
  对于何腾蛟命令心领神会的郝张两人,一路上果然以老牛拉破车的速度向前推进,5月17日从长沙出发,9月2日才到达郴州。到郴州后,就以前方出现重大“敌情”为由,任凭隆武帝的使者杨守明、路太平怎样死缠硬磨,就是再也不前进一步了。
  隆武帝至死也没见到这支“迎驾军”的“一兵一卒”。
  就在隆武帝翘首企盼“迎驾军”大驾光临时,也“死马”当作“活马”用,布置郑芝龙派军队守卫福建的门户――仙霞关。
  但郑芝龙己决定不跟着隆武帝再混下去了,他以福建沿海出现海盗为名,紧急收缩军队,将仙霞关的“郑家军”撤到自己的老巢泉州、安平一带,准备以此为基地与清军讨价还价。
  清军于是不费一刀一枪就越过仙霞关,进入福建。
  由于郑芝龙大规模收缩军队,进入福建的清军自然无仗可打,直接大踏步地向隆武帝的行在“延平”推进。
  危险正一步步向隆武帝逼近。
  8月21日,感到延平已经无法立足的隆武帝起驾西行,率领五百多名御林军准备赶往明军重兵集结的赣州。
  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赶到赣州前线,用自已的名号来鼓舞士气,打赢赣州保卫战,扭转战局,重振乾坤。
  隆武帝不愧是一个“把书籍当作生命、活到老、学到老”好皇帝,即使在战火纷飞的转移途中,也依然带了十车书,边走边读、怡然自得。
  8月26日,他们一行人到达福建长汀,当晚停驾于此地。
  次日凌晨,有大队身着明军军服的人急叩汀州城门,声称护驾。
  守门士兵大喜过望,连忙大开城门,迎接亲人。
  城门一开,被迎进城中的“明军”见房就烧,见人就剁。
  原来这些“明军”,乃是清将李成栋派出来实施“斩首”行动的“特种部队”。
  当这些“特种部队”冲进隆武帝的住所时,隆武帝闻乱惊起,持刀抵抗。
  “特种部队”也不淮备捉活的,一阵乱箭之下,隆武帝壮志末酬身先死。
  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皇后曾氏和不满月的皇子。
  隆武帝的忽然被难,标志着南明第二个正式政权――隆武政权的灭亡。
  这个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也仅仅存在了一年零二个多月。
  在隆武帝死后的二十二天后,志得意满的博洛开进隆武朝的“故都”福州,降下了这个政权最后的一面旗帜。
  在结束本章前,我试着来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探讨一下鲁监国和隆武帝,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败逃,一个覆灭。
  我认为,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两者都缺乏一块可以维持其发展壮大的“根据地”。
  隆武帝虽然得到了除浙东之外南方各省的承认,但真正可以获得兵源财源的“根据地”,却仅仅只有一个福建省,而鲁监国则更少,仅有一个浙东地区而已。根据地小,可以获得的兵源、财源就少,也就缺少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资本。
  二、政权与人民的“两张皮”。
  根据地小,而为了维持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又不得已对这一块“巴掌大根据地”上的人民,加大征粮征税征兵的力度,结果弄得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崇祯时代还要下降。
  “理想很崇高,面包很重要”,让“根据地”的绝大多数的人民勒紧裤带、饿着肚子支持伟大的,但却丝毫不能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中兴”大业,的确是勉为其难!
  三、两者都没有一支能独立指挥的军队。
  无论是朱以海,还是朱聿键,都是借助“军阀的枪杆子”才混上台的,这就出现了“帝(皇帝)”指挥不了“枪(军阀)”,而“枪”却在自行其是。
  “帝”追求的是长远目标,而“枪”追求的是保护既得利益。两者追求的不一致,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相看两厌、分道扬镳。
  三百多年后,一位伟人曾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在这里则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皇帝的军队,便没有皇帝的一切。”
  四、两者都没有自己的班底。
  朱以海和朱聿键同志在没有当皇帝前,都是两个无所事事的“高级流浪汉”。骤登大宝,根本无自已的“干部人才库”及“铁杆哥们队伍”,没有这两种人,一方面对如何挽救时局不能提出正确的规划,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一些正确措施具体落实。
  在这一点上,朱以海同志比朱聿键同志做得要更好一些。因为毕竟前者不像后者那样脱离社会,人情世故要通一些,从而成功地笼络了张名振这样的“铁哥们”作保镖,所以他虽然地盘小、影响小,但生存的时间却比朱聿键长得多。我们在后面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看到他在“抗清”岗位上一直战斗的身影。
  清军虽然把这两个“南明政权”打得一个逃,一个亡。但是,南明的历史却没有终结,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她还会有其不俗的表现!

当前:第40/9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