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到月球》第5/33页



何院士通过月球卫星已经看到了月面上的一切,指挥中心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位英雄终于会师了。

月球上的力量达到了加强。他们除了挖洞外,还将建设以环形山为屏障的月球地表生活基地。根据事先的测算,地表基地的建设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土壤的要求,不能岩石太多,最好有能适宜地球植物生长的松软的泥土地。

四人驾着交通车,在巨大的环形山脚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一块有五亩多的地方。用挖掘机进行翻挖后,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泥土油光闪亮的,像极了地面肥沃的土地。事实上这些泥土里面没有任何适宜植物生长的东西。但只要有土就成功了一半。

四人开始搭棚,很快所有纳米调温板用完,棚子还连四周三米高的围墙都还没有合龙。

他们测算出还需要多少块后,向地面作了汇报。

次日,又有两名航天员前来,他们带来了全部的纳米板。

人多力量大,在六个人的合力下,五亩地的大棚已经盖好,要求是“密不透风”,不能让外面气温的变化影响到里面的植物的生长。除了阳光,什么都不可以进来。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在月球上也是真理。

搭建完毕后,赵飞龙用仪器进行了测试,并一一向地面进行汇报。“此时月球表面温度是180度,而大棚里的温度是二十五度,太阳紫外线值,宇宙辐射值等均已达到地球标准,我们是否可以脱下宇航服,请指示。”

何院士对自己的纳米调温板很自信,这个小环境能有这种效果是他所追求的。但科学讲究循序渐进,他没有下达让航天员在月球上脱下宇航服,只穿衬衣的命令,尽管他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现在还不能。他指示道:“先把从地球上带上去的几盆花移栽到月球土壤里去,注意不要浇水太多,如果花能够坚持二十四小时没有反常的地方,你们就可以搬家了,以后你们十个人将成为月球上第一批农民,要自给自足,吃自己亲手种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赵飞龙立即叫人从月球一号里面搬来几盆鲜花和几袋水,还把从地面带来的的几瓶二氧化碳,按照比例放进了大棚里,没有二氧化碳,就跟人没有氧气一样,植物也是活不成的。迅速作了移栽后,李大海还单独种了一些花籽,然后把大棚里的温度调到地球上春天时的温度,以适宜植物的生长和发芽。

很快二十四小时过去,第四批航天员已经来到月球了,他们这次带来了大量的水和各种种子和瓜果的幼苗,以及营养全面的肥料,这些肥料不光提供植物生长的必须的营养元素,还担负着改良月球土壤的重任。

八位航天员来到大棚打开两道门进去后,他们看到植物活得很好,赶紧又浇了些水,用仪器检测得知,大棚里不仅有空气,而且里面还含有氧原子,根据地面的指示,他们已经脱下了宇航服,当真穿起了衬衣,不过每人除了手中的种地工具外,背上还得背着一个高浓缩的、可供呼吸半个月的氧气瓶,不同的是,他们的二氧化碳不用再回收,而是直接排进了大棚里,也供植物吸收。同时,他们惊奇地发现,种进土里的花籽已经在破土萌动,探出了米粒大小的绿芽,天呀,种子在月球上发芽了,种子在月球上发芽了!

很快地面上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全都欢呼雀跃相互祝贺。何院士更是高兴得小孩般手舞脚蹈,还即兴为大伙儿们跳了一段锅庄舞。万里长征总算迈出了第一步,以后,月球上可心自给自足并且可以培育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森林了。

有了森林就有一切,就等于我们人类又拥有了一个地球!何院士能不高兴吗?

根据地面指示,八名航天员每人都穿上了加重鞋,与地面的行走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不同的是,在月球上干活儿显得特别轻松,不怎么累。很快近三亩的土地都种上了横成排竖成列的瓜果蔬菜。他们要大干一场了,以后不光有新鲜瓜果蔬菜可吃,而且还可以改善村里的小气候,使他们逐渐摆脱氧气瓶的控制。

干完这些活儿,又是一天过去了。最后一批航天员也安全上来了。现在十条精壮汉子已经不再是航天员,对于月球来说,他们是第一批建设者,是第一批村民。

这次的货运飞船还带来了不少的厨具,锅呀、碗呀,太阳能热水器呀,甚至连电饭褒都有,总之地球上厨房里有的,这儿差不多都有了。毕竟,以后不能老吃方便食品,还要吃上现场加工的食物,甚至喝上热热的开水,滚烫的咖啡和牛奶,以及回锅肉、水煮鱼之类可口的热食。

正文 第三章 月球之水地上来

作者:金刀河

(六)

经过十条汉子近一个月时间的辛劳,总占地面积为五十亩的月球村已经初具规模,除了近三十亩的土地上长满庄稼外,其它地方则是他们的试验室、工具房,起居室,健身房,厨房、卫生间等。而且根据测算,现在村里随着庄稼树木的生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氧原子含量已经超过了地球上的一些城市,完全可以供一百个左右的人或动物呼吸。只是,最大的问题也来了,月球上的水实在是太金贵了,除了村民们的生活必需水外,那些正在茁壮成长的植物,更是消耗水的“大户”,稍有闪失,有可能就会把它们渴死。

货运飞船开头是每周发射一次,随着月球村规模的不断扩大,后来飞船发射频率变成每天发射一次,但它们运送得最多的居然是普通的淡水。这成本实在是高得惊人。好在,何院士早已成竹在胸,不可能这么长期下去的。他已经设计好了把长江之水直接用管道输送到月球上去的方案。这才是这次月球移民计划的重头戏。

其实管道已经生产出来了,长度近四十万公里,总重量超过四千万千克,好家伙,他还不单是送水的管道,管子外面还有一根磁化软合金铁轨,以后管子连接好地球和月球后,这条软铁轨上面将来回奔跑着载人上千的往返月地之间的登月火车。

可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庞然大物,弄到月球上去?

想当初,当何院士提出月球移民计划后,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偶尔弄几个人上去跳一跳还可以,生活个一两天,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大规模移民,甚至把月球改造成地球一般的生存环境,就不再是痴人说梦了,而是异想天开。

但当何院士带领科研组把纳米调温板研究出来后,骂异想天开的反而多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让人永远生活在“温室”里,规模肯定大不了,而且月球要想成为地球,首先得有水,得有空气,得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显然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可是当何院士提出从地球上引水到月球的想法后,举世震惊了。

这种想法真的是匪夷所思,倒有些像文革中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样,不过,这是科学,不是喊口号,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落实到行动上,就得看你怎么让想法变成现实了。

提出这个假想后,何院士又带领科研组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探素和试验,后来“二合一”管道铁路生产出来了,性能优异,不光有能力把水“抽”到月球上去,还能让火车在上面奔跑时,最高时速达到一万五千公里。

可是怎样把这条管道铁路“立”起来呢?而且稳稳地立在月球和地球之间,中间可是找不到支点的呀。

开初有位科学家提出,再生产一枚超大型的火箭,将管道发射到月球上去,可是这想法甫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因为火箭再大,永远也无法把总重量达四千万千克的管道运送到月球上去,何况还有火箭本身惊人的重量。这个方法很快就被何院士否决了。经过近半个月的日思夜想,何院士仍旧没有找到说服自己的答案,他只好暂时停止了思考,去图书馆找了几本有关人类飞行方面的故事书来看了一下,当他看到飞机的发明人莱特兄弟的故事时,他忽然有了想法。

几吨钢铁在空中是永远也飞不起来的,但是你根据空气动力学,让这几吨钢铁变成中空的飞机,那他不仅能飞起来,而且里面还能装载不少的人和货物。

何院士一下茅塞顿开了,如果让这几千万千克的管道自己飞起来,那么它自身的重量会不会就不成其为重量了呢?

有了这种想法后,何院士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他开头打算在管子的顶部安装类似火车头的动力装置,可是这与把管子往月球运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何况这“火车头“不光马力要惊人,而且还能飞起来,这甚至比重新造一艘超大型火箭还要难。

最后何院士想到了核动力,又由核动力想到了分子原子,这次他终于意识到了世界上最大动力应该是来自物质本身原子分子的裂变和组合。也就是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的原理。那么如果在管道里加入裂变水,在管道材料本身里又加入纳米振动催生剂的话,整个管道就变成了定向飞行的长条原子弹,因其分子结构的在裂变和组合时会产生惊人的能量,只要好好引导这种能量让他经沿着一定的轨道飞行,那么这根二合一水铁路不就可以自己飞到月球上去了吗?

当前:第5/3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