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帝国再起全集》第238/328页


枢密院和内阁省地大佬们兴高采烈地进行电报通讯。可是把那四个负责电报接听收发地太学生给忙坏了。但他们又不敢拂逆这些大佬地意思。只能硬挺着。最后还是刘宏替他们解了围。派人召集枢密院地皇甫规等人来内阁省议事。

当帝国文武地重臣都齐聚以后。刘宏要商议地事情也很简单。那就是关于有线电报地铺设问题。正处于兴奋中地皇甫规和张奂这样地武人自然是双手赞成。这么好地东西哪能不铺设呢。不管花多少钱。都该往边境拉几条电报线到雒阳。这万一有了战事。他们这些老家伙说不定还能遥控指挥一把。

相比于群情沸腾地枢密院。内阁省地宰相们就要冷静得多。虽然有线电报是个好东西。不过他们更关心地是花费问题。作为帝国政务地管理者。他们当然知道刘宏每年在帝国大学那些研究组里砸进去地钱有多么庞大。

对于内阁省的务实态度,刘宏还是很欣赏的,的确有线电报对帝国很重要。不过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帝国都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工程,这时候强行推广技术还不算太成熟地有线电报是无谋之举,不过刘宏召集枢密院和内阁省,当然不是为了这么一个结论。

很快,内阁省和枢密院都明白了刘宏的意思,的确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推广有线电报的时候,因为涉及到有线电报的可不止硬件上面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大批话务员的培训,这可不是直接投钱就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所以刘宏地意思很简单,五年之内只是投钱让帝国的学者们改进有线电报,当然这种改进其实是涉及到相关各个项目的发展。五年之后开始训练话务员,差不多到八年以后才开始在帝国推广有线电报,在这八年里,除了帝国内部地建设,要加大海军的投入,从占据港口要地的中南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掠夺各种资源。

半个月后,雒阳城外的一处秘密庄园内,被羽林第一军团这支帝国最精锐的军团重重保护了起来,刘宏更是亲自到场。随同他一起的还有皇甫规,杨赐这些帝国的文武重臣,自从左慈配置出最佳黑火药的配方后,火炮这种划时代地武器就被刘宏放在了制造日程上,相对于制造火枪,火炮要现实得多,而且帝国那超越时代的青铜治炼技术足可以制造出最强大的青铜火炮。

对于刘宏而言,火炮这种兵器完全可以说是帝国的学者和工匠们自己捣鼓出来,要说起来他在帝国大学顶尖学者内部流传的一份手册上曾经写满了他所知道的一些技术。当然这里面很多只有简单的描述,而火炮即是如此,授命研发火炮的学者不过从他的那些简单描述里,一步一步将火炮给制造了出来,而且最让他吃惊地是,这些帝国的学者和工匠竟然直接造出了后装的膛线炮,如果不是膛线炮的炮管寿命不如滑膛炮,刘宏都想直接全部制造膛线炮。

走入搭建的观测台,刘宏示意身后跟着的皇甫规等人拿起望远镜先观察等待射击的目标物。那是一群被穿戴上帝国最精良鱼鳞甲的木人。在它们周边还有牛羊等活物。

刘宏他们的观测位置距离火炮阵地很远,刘宏不能肯定这次试射过程里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这样远距离地观测比较稳妥。

一共制成地十门重型后装滑膛加农炮,被填装好炮弹,对准了五里之外地目标物,这些用青铜铸造的火炮上有着完整地瞄准装置,基本上从结构上看和近代火炮没什么区别,负责这次火炮射击指挥的是陈宫这个对弩阵痴迷不已的帝国军参谋,实际上细柳营在很早以前就有专门研究弹道的课程,当然那时主要是研究弩箭射出以后的飞行轨迹,以便于提高弩阵的命中率,而火炮这种新的兵器在研发的时候,就有一大批在弹道学上有深究的帝国军参谋参与,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为火炮开发类似弩弓上望山一样的瞄准器。

当十门大炮同时开火的时候,即使身在远处,皇甫规和杨赐他们依然感觉到了那种仿佛山崩地裂一样的巨响和远处传来的震颤感觉,而在望远镜中他们看到的是射击目标处翻腾的烟尘和夹杂的火光,当烟尘散去,他们看到的是宛如地狱一样的景象,所有穿着鱼鳞甲的木人都被炸了个稀烂,而那些牛羊更是惨不忍睹。

即使是杨赐和皇甫规等人涵养再好,可是看着如此恐怖的武器,依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再次看向刘宏的目光里已经完全变了,那是完全的臣服和敬畏,如此可怕的武器当使帝国称霸世界,那副天下四海图上广袤的土地终将为帝国所有。

一时间,观测的看台上,那些帝国的官僚们都陷入了沉默,其实火炮未必有那么强的力量,但是这种跨时代的兵器带给他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才让每个人生出帝国将征服世界的雄心,有时候自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至少此刻,如果刘宏对杨赐他们这些务实的内阁省官僚们说,他要踏平整个中南半岛,把那些南洋的土人全部变成帝国的奴隶,他们绝不会认为刘宏是在妄想,帝国拥有这个能力,甚至于他们本身也开始有了向四周侵略的念头,近四百年的光荣岁月,早就让扩张成了每一个汉人心中理所当然的想法,帝国如今的版图不就是靠扩张得来的,联想到有线电报,以及日益扩大的钢铁产量,帝国的官僚们相信帝国将迎来孝武皇帝时代之后第二轮大扩张。

射击停止以后,十门火炮边上的弹药都被运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后,刘宏才带着帝国的官僚和将官们来到了十门火炮边上,近距离观看这十门被帝国的工匠们铸造得犹如艺术品般的火炮,这些青铜火炮的外表是一层黄铜,上面被打磨得光滑已极,蚀刻的飞龙盘旋其上,张牙舞爪,散发着一股慑人的气息。

对于皇甫规,张奂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将军来说,摸着那十门火炮的炮身时,都是不胜感慨,如果他们年轻的时候,帝国拥有这种犀利而恐怖的兵器,那些造反的羌人早就给平定了,北方的鲜卑人也不至于在孝桓皇帝时代年年寇关。

昭武六年,对于帝国的高层来说,有线电报的发明可以摆在一边另说,但是火炮这种跨时代的兵器却让每个人都升起了对外征服的野心,尽管火炮笨重不易携带,可现在帝国的扩张方向已经转向了海上,刘宏口中的巨舰大炮的前景让每一个人都深信海上的扩张才是帝国应当专注的。

陆地上,北方的辽阔草原迎来了越发严寒的冬季,帝国只需要守住长城防线,就能让那些野蛮的游牧民族冻死在物资缺乏的草原上,而西域,帝国需要的是控制和移民,至于扩张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极限,只有海上,帝国的战舰可以开到任何有海岸线的地方,来缔造帝国的霸权。

一百九十七.赵云初上阵

乐浪郡。渤海湾的一处新建驻营地内。从帝国南方和沿海地区招募的青壮在军团主将赵云的督促下。已经投入了训练。这一个军团编制的士兵中。只有四千七百余人是从折冲府甄选出来的精通水性的准士兵。其余的七千余人则需要从头开始训练。好在这几年细柳营每年出来的中下级军官人数充足。足以支撑起各地新建羽林军团对基层军官的需要。

虽然训练的时间只有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比起帝国原本的三年训练时间要短很多。不过对于三韩这种敌人。一年时间也足够了。

对于四千七百名折冲府的原羽林军团的替补士兵来说。到了乐浪郡以后的训练还不算太吃力。但是对于那些招募的七千余青壮。却是在开始的三个月里吃足了苦头。赵云虽然平时为人温和。可是在训练时简直可以用严厉来形容。比起在雒阳的高顺也不遑多让。

算起来赵云一向都是担任刘宏身边的亲卫。如今一下子被赋以重任。做事之时不免有些急进。不过好在他本身一向都是以身作则。在加上羽林军团和军饷和伙食都极为优厚。才让那招募的七千新兵熬过了三个月的训练。适应了下来。

正当赵云加紧训练自己的军团时。黄祖这个北方舰队的指挥官也开始借着和高丽人进行海贸。带着北方舰队开始沿着朝鲜半岛航行。摸清沿途的航道。同时也是麻痹三韩人。

帝国的整个北方。可以说自从鲜卑人覆灭以后。再加上袁术和吕布在长城边境的数年征讨。基本上彻底平静了下来。原本侥幸逃走的檀石槐也再没有能带着鲜卑人东山再起。对于草原上地游牧民族而言。一旦原有的霸主被彻底打倒。那么其附属的部落很快就会分崩离析。更何况鲜卑人得罪的是如日中天的帝国。在那些和鲜卑人有关系的部落被帝国军狠狠地敲打一遍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一个部落敢称自己是鲜卑人了。而檀石槐也在昭武五年的寒冬里凄楚地病死了。他死后。部族被附近的部落攻破。而鲜卑人彻底成了过去。

连年的草原部落争霸。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所谓的霸主之位。更多地其实是为了争夺生活物资。自从昭武四年开始。草原上的冬天便越发地严寒。而帝国在长城一线建立更多的混凝钢筋土堡垒后。几乎完全断绝了和草原游牧民族的经济往来。此时帝国在并州。幽州和凉州有大批编户齐民的原匈奴籍。乌丸籍和羌籍汉民为帝国蓄养牛羊马匹。而且在帝国的农业技术支持下。全都是定居式的放牧。效率大为提高。帝国根本不需要从草原得到那些畜牧产品。

而帝国地重新强大。再加上一支以近代军队制度建立的帝国军。则让帝国军的军力膨胀到了这个时代最强的地步。或许帝国军进入广袤的草原。剿灭所有的游牧民族并不现实。但是守住长城。不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南下一步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在过去的岁月里。草原上地游牧民族一旦遇到难以度过的天灾。唯一的活路便是南下劫掠。但是现在这一条道路却被彻底封锁了。先不说帝国军强大地军事力量。光是在鲜卑人覆灭以后。从匈奴人统一以后的草原第一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里。就让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难以成为一股真正地合力。只能陷入内耗中。

更何况。知道历史上从昭武四年开始。整个蒙古高原将陷入长达十余年寒冷期的刘宏专门为这些游牧民族设下了一个阴毒的计策。如果一下子堵死这些游牧民族的活路。虽然他们不可能突破帝国地长城防线。但是也会让戍守长城的帝国军受到不必要地损失。因此刘宏准许那些游牧民族用奴隶来换取帝国的物资。当然这种交换比例非常大。

可是对于被逼到绝境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是唯一的活路。从昭武五年开始。整个草原就陷入了更大规模的战乱中。各个部落都是发了疯的互相攻打。为的就是从别的部落掠夺奴隶。去长城和帝国军交换各种生活物资。

烈酒。茶砖。棉衣。铁器。琉璃器皿。各种工商业的奢侈品。只要有奴隶。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首领甚至可以过上比过去更好的生活。于是整个草原上。两级分化变得越发严重。贵族们可以穿着绫罗绸缎。用五光十色的琉璃杯喝着让每个草原男人都渴望无比的高度烈酒。过着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而底层的牧民则过着比过去更苦的日子。

草原上。已经没有了英雄。在帝国的烈酒买卖中。在越来越寒冷的冬天中。那些部落的贵族用一切来换取这种能让他们忘记一切忧愁的东西。没有奴隶。他们甚至可以用自己部落的牧民充作奴隶去交易。

在这种近乎无休止的压迫中。昭武六年。草原上的血腥动乱变得更加频繁。那些穷困不堪的牧民和奴隶中不堪贵族压榨的人奋起反抗。砍下了那些原本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贵族脑袋。把他们的家人妻女当成奴隶送到了长城。然后过上了这些他们原本痛恨的贵族一样的日子。直到他们再被起来反抗的人杀死。

这样的轮回似乎毫无止尽。从昭武四年到昭武六年。在这种部落间的战争。贵族和牧民的仇杀中。整个草原丧失的人口数以十万计。到了昭武六年。更是出现了不少部落全族迁徙到长城防线。向帝国军表示愿意做帝国的奴隶。这一年里。帝国接受的奴隶总共达到了二十万人。其中年轻女子悉数发往辽东为迁徙的汉人男子为妻。青壮男子则被重新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千人队伍。发往并州。幽州。凉州。西域等地修筑道路。或是苦役。

大批的游牧民族的奴隶使得帝国内部的建设不需要动用太多的民力。而是让帝国的子民可以专注于农业生产或是转向工商业。使得帝国的经济依旧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对于有着七千万人口的帝国来说。遍布整个北方的近三十万奴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尚未开工的黄河改道工程则需要更多的奴隶。

当前:第238/3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