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第38/170页
防守反击派的代表人物是夏侯婴和卢绾。夏侯婴自从彭城逃难以来,就一直陪在刘邦身边,后来又陪刘邦经过了荥阳和成皋两次大逃亡,对逃亡的凶险深有体会,因此,他不主张再和项羽硬碰硬了。而卢绾与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刘邦对这两人都信任有加,对他们提出的防守反击的战术思想自然也很重视。
而主攻派认为,楚军与汉军长期交战,一直都被汉军牵着鼻子走,已是一支疲惫之师,到了强弩之末。荥阳和成皋是汉军的军事重地,现在把它们夺回来,既能鼓舞大家的信心,又可以狠狠地打击项羽。所以,进攻才是眼下最好的防守。
主攻派的代表人物是樊哙和陈平,他们也是重量级的。樊哙是刘邦的连襟,战功显赫,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而陈平自从弃暗投明后,在荥阳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此时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已可与萧何、张良、韩信并列。
两边都有重量级人物撑腰,这下可苦了刘邦了。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就在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争得不可开交,刘邦左右为难时,中立派顺势而生了。中立派认为,既然目前攻不能放手去攻,守又不能消极去守,那就攻守结合,边攻边守,边守边攻,既可厉兵秣马,又可以打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是郑忠。郑忠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按理说他的计谋谁也不会听,但问题是他很巧妙地照顾了防守反击派和主攻派两方代表的颜面,因此,他的理论一出台,刘邦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马上拍板,做出了三大战略部署。
第一,汉军大部队高筑壁垒,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待天时;派少数人迂回到楚军后背去使暗招子,扰乱敌人后方。
第二,派将军刘贾(刘邦的大表哥)、卢绾两人率两万人马,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军后方,与在那里玩游击战术的彭越将军联手,重建敌后战场。
第三,派英布前往淮南,联合他岳父衡山王吴芮一起开辟淮南战场,进一步牵制和分散楚军兵力。
在这三大部署中,关键的是刘贾、卢绾与彭越联手,重建敌后战场这一招。彭越本已查到楚军的粮草辎重就在燕郭西(今河南省延津县)一个超级偏僻的大山坳里,正愁手下的兵力不够,不敢贸然下手。卢绾和刘贾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三人聚在一起简单商量了下,便决定马上采取行动。
三人分工明确。彭越熟悉地形,负责放火烧辎重;卢绾和刘贾在外面等着,负责杀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彭越带领手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那个超级偏僻的大山坳里。深更半夜,楚军都在营帐里呼呼大睡,几乎没有太多防备。等火都烧屁股了,他们才惊醒过来,赶紧逃命,根本就不管粮食了。
想逃命可没那么容易。彭越放完火,就该卢绾和刘贾上场了。最后,除了极少数腿脚长跑得快的,绝大多数楚军都成了刀下之鬼。
这次偷袭事件对项羽的打击很大——粮道被毁可是要命的!
彭越这时也充分展现出了其悍将作风。他并没有小富即安,而是马上带领强大的“彭家军”再向楚地其他地方进军。很快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陈留(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等十七座城镇就变成了汉军的一亩三分地。
“彭家军”这一闹腾,把楚军的后防闹得鸡犬不宁。更为重要的是,后防的危机直接关系到前方的战局。项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带兵去平叛。
然而,问题马上就来了:他去平乱,那谁来守成皋呢?
这时候,项羽最为倚重的几员大将,钟离眛镇守在军事重地荥阳,肯定是不能考虑了;龙且作风硬朗,办事果断,倒是不错的人选,但项羽已把他定为支援齐国的唯一人选了。其他一些猛将,比如季布、周殷等人也都被汉军牵制住了,抽不开身。
思来想去,项羽最终把守成皋的大将选定为大司马曹咎。其实项羽选曹咎担此大任,并非因为曹咎有惊天动地之才能,而是为了感恩。
当年,项羽跟随他叔父项梁隐身于栎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时,项梁被仇家妒恨,因为“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了。项梁和曹咎是老相识,正巧那时曹咎在那监狱当监狱长,他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相当于司法厅厅长的司马欣,司马欣碍于情面当时就把项梁给放出来了。
后来,项梁和项羽革命后,曹咎闻风而动,举家支持项氏,结果很得重用。项羽在封王大会上,拜他为大司马,并且封为海春侯。要知道,在项羽军中,除了范增被封为侯外,连钟离眛、龙且等名将都没有获得这样的殊荣,由此可见项羽对曹咎的器重和信任。
考虑到成皋地理位置的重要,项羽在走之前,还做了两大安排。
一是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原则,任命原汉中三王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为副将,协助曹咎一起守成皋。
二是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给曹咎进行了战术部署。项羽给了曹咎最为稳妥,甚至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办法,坚守不出,并跟他约定半月为期。只要坚持半个月,曹咎的任务就完成了。
曹咎拍拍胸脯说:“请霸王放心,不就是坚守半个月吗?我一定奉行您的命令,坚持到底!”
眼看曹咎签下了军令状,项羽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随后带领楚军浩浩荡荡地往后方杀去。事实证明,项羽就是项羽,他的剑光指到哪里,哪里就会抖三抖。
彭越连夺十七城,他还来不及高兴呢,就惊愕地发现项羽大军已经攻到自己所在的外黄城下了。都说一物降一物,别看彭越平日里勇猛异常,威不可挡,但在项羽面前他就像一只病老虎,哪里还有半点生机。彭越默默地躲在外黄城里,打死也不敢出城跟项羽比个高低。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他大手一挥,楚军开始攻城。城破了脑袋就得搬家。彭越虽然不敢出城迎战,但防守却一点儿也不马虎。在第一天的攻防战中,双方伤亡都很大。
项羽眼看彭越还有点斤两,便亲自来指挥攻城。
这下,彭越终于体会到项羽的强大了,因为外黄城已有好几处快被撞破了。幸好在这个关键时候,老天帮了彭越一把——天黑了。项羽也没有察觉到外黄城已危如累卵,只要再强攻一阵就大功告成了。他很懂体恤士兵,不打算让士兵们饿着肚子,在这黑灯瞎火中继续工作,当即鸣金收兵。
项羽一收兵,彭越才有了逃生的机会。他带领手下的士兵,在夜深人静时进行了突围。夜晚楚军的防守力量毕竟有限,很快就被彭越的人马冲出了包围圈。等睡梦中的项羽惊醒过来,带领大部队去追时,彭越早已跑得没有踪影了。
项羽追不到彭越,便把怒气撒到了外黄城的百姓身上。坑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人都集中起来。于是,项羽命人在外黄城里四处张榜,通知城中百姓,凡是男的十五岁以上者一律到城东集合,违令者斩。
外黄城百姓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看了榜单后,城中百姓人心惶惶。项羽的残暴大家都有所耳闻,他们早料到项羽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在这危急关头,混乱的人群中出现了一名十二三岁的白衣少年。这个孩子的出现不经意间改变了大家的命运。
这个白衣少年并没有像其他少年侠士一样,手里提剑去找项羽,而是赤手空拳直接去了。他风度翩翩地来到楚军营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他要见项王一面。楚军守门士兵见这少年气派不凡,心中都暗暗称奇,便问他想见项王干什么,少年说他要为项王出主意。
自从范增死后,项羽身边几乎没有人能再为他出主意了,什么事都得靠他自己决定。现在,虽然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说要献主意,但饥不择食的楚军士兵还是破例把他带到了项羽帐前。
项羽一听有个小孩来求见自己,亦是大感好奇,马上接见了他。
“小朋友,你胆子不小啊,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杀人狂魔西楚霸王啊!”一见面,项羽便给了少年一个下马威。
“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大王吗?再说,大王原本就是个好人……”白衣少年显得很镇定,一脸平静地说。
“哦!”项羽听了大感好奇。
“因为天下人都说大王您体恤民情,爱护百姓。”白衣少年微笑着说。接下来,他使出浑身解数,好好地拍了拍项羽的马屁,说他如何如何英勇,城中百姓如何如何仰慕他,总之,城中百姓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他的到来,等等。
项羽一听飘飘然起来,但嘴上还是忍不住问:“既然城中百姓仰慕我,为何我来攻城时他们还要帮助汉军防守呢?”
“彭越入城后,城中百姓慑于他的淫威不得不屈服于他。但是,百姓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彭越知道守不住才连夜逃走的。这是百姓在暗中相助大王啊!如果连支持大王的百姓也被坑杀了,那天下的百姓会如何看待大王啊?这天下又有谁敢归顺大王呢?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难道不想得天下了?”
少年的话彻底征服了项羽。这次,他不仅听从了这个毛头小子的建议,还赏给了他不少银两。
项羽也有从善如流的时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啊!然而,他收复失地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噩耗就传来了——成皋失守了!
半月之殇
刘邦终于有新动静了。他把大军开到成皋城下,决定先取成皋,再夺荥阳,最后对楚军各个击破。
刘邦的战略部署归功于郦食其献的计。
“得粮仓者得天下。”郦食其解释道,“项羽当初攻下荥阳却没有夺取敖仓粮道,这是一个很大的失策。现在咱们应该抓住项羽的失误给他狠狠的打击,先想方设法重新夺回成皋和荥阳,占有敖仓粮道,凭借成皋之险,控制太行山,占据蜚狐口,守住白马津。这样一来,不仅能彻底堵死项羽进军汉中的道路,而且还会让楚军因为粮草出问题而军心涣散。
“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残暴不仁,作恶多端,我们利用舆论攻势,争取更多的民众站在我们这一边,然后再多面出击,让项羽疲于奔命,彻底击败楚军指日可待!”
应该说郦食其的这番军事分析是很精辟的。也许是上次印玺事件刺激了他,他一直想将功补过,所以这次出马前,他已做了万全的准备。
刘邦对郦食其的分析深以为然。如今成皋的防守相对薄弱,而它的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号称“绝成皋之道,天下不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郦食其的话也是刘邦心里所想,所以项羽前脚刚走,刘邦后脚便率大军直抵成皋城下。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率兵渡过黄河,攻打成皋。新上任的主帅曹咎牢记项羽的话,避而不战,严防死守。结果刘邦连攻了几天,非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还损失了不少人力物力。
夜里,刘邦心情郁闷,走出营帐散步。透过月光,他眼睛定定地望着成皋坚固的城墙,心里意识到:“屯兵于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强攻于坚城之上,乃灭亡之道。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成皋,等项羽班师回来了,只怕再无机会了。”
月光如水,洒下晶莹一片;月光如梦,洒下温柔一片。刘邦转而一想,突然反应过来:“既然强攻不行,那就暗攻,既然刚猛行不通,那就玩阴柔。”
“诱敌而出,设伏而击。”刘邦喃喃说道,紧缩的眉头随之舒展开来。
这个计谋成立的前提是,曹咎是个粗鲁耿直的人,极容易动怒,对他进行唾骂引他出城来战,便可大功告成。
刘邦果然不是一般人,他早就判断曹咎正是这样的人。接下来,战场变成了骂场,一骂就是三天。
第一天,刘邦派出一些巧舌如簧的士兵,他们单提曹咎的名字,进行了轮番轰炸。面对这样赤裸裸的骂声,别说曹咎了,楚军士兵们听了都个个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请求出战,给汉军一点颜色瞧瞧。就在曹咎快要爆发时,副将司马欣和董翳及时进行了劝阻。
总之,曹咎的这一天比一个世纪还漫长。
第二天,刘邦创新了骂人术。他把骂人队伍分成两派,一派专门负责骂,一派专门负责笑。这边士兵骂几句,那边士兵就哄笑几声,一唱一和,十分热闹。第一批人骂累了、笑累了,再换第二批人上。这样进退有序,笑骂之声一直绵延了一整天。曹咎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这些汉军生吞活剥,但在司马欣的劝说下,再想到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他最终还是嚼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强忍住了。
总之,曹咎的这一天比十八层地狱还昏暗。
第三天,汉军再度创新,把骂改成诅咒了。诅咒比骂人更狠毒百倍。据说一些心肠极毒辣之人,写下仇人的名字,再加上咒语,埋在百年大树底下,算是最狠毒的诅咒方式了。当时刘邦并没有采用这样的诅咒方法,他动用的武器是白色幡旗。白色幡旗是死人才用的东西啊!幡旗一面画的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另一面写着“曹咎”两个血腥大字。汉军充分发挥动嘴又动手的风格,边骂边诅咒,还把幡旗放在地上,用剑戟乱刺……
总之,这一招比利箭穿心还让曹咎难以忍受。曹咎本来就是一个本领小、气量小的人,面对汉军这样肆无忌惮的恶毒诅咒,他再也忍不住了。完全失去理智的曹咎连司马欣和董翳也懒得通报了,大手一挥,就直接带着亲信士兵杀出城去。等司马欣和董翳想要去阻拦时,曹咎等人早已出了城。
而那些骂人的士兵见曹咎杀过来了,吓得屁滚尿流,丢了幡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汜水河上跑。曹咎一口恶气没处出,哪里肯这样白白放过他们?
于是双方你追我跑来到了汜水边。没路跑了那就游泳吧。汉军纷纷跳入河中,等他们都游到河对岸时,楚军才游到河中央。
“快,快,冲过汜水,把汉军剁成肉泥!事成之后,重重有赏!”曹咎准备发起渡河的最后冲刺。
然而,正在这时,四处突然擂鼓喧天,杀声四起,只见刘邦一马当先,大声叫道:“曹咎匹夫,快快下马受降,刘某在此恭候你多时了。”
此时,刘邦早就安排好的“半渡而击之”的战术开始实施了。潮水般的汉军铺天盖地冲杀而出。
曹咎的大军在河中央,仓促之间进退无路,很快自乱了阵脚,溃不成军。曹咎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突然感到一股透彻心扉的寒气涌上心头,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一种压抑感笼罩着他,那是死亡的气息。